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上海思賢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企業數據合規」交流會在滬舉辦。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長聘教授、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楊力先生,上海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長聘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總工程師金耀輝先生,思賢科技CEO姜華先生, 思賢科技CTO段建鋼先生等出席會議,就企業數據治理與合規方面展開研討。
會議伊始,思賢科技CEO姜華聘任楊力教授為思賢科技的法務與數據合規顧問。「雙方將在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智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的合作基礎上,切入B2B垂直應用場景,在數據治理、數據合規以及智能審批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與合作。」姜華在會議上表示。
打造垂直領域數據生態鏈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日益成熟,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數據治理和流程治理提升企業效率。
對於此次合作,金耀輝教授表示:「目前,整個生態鏈的核心還是要去做基於數據治理的業務治理或者流程治理,結合人工智慧技術,依據立法的原由、法律相關性和差異比,從而建立一系列的數據治理標準。之前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與法學院合作已經產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們也希望這些成果能與企業合作,實現產學研用轉化。"
據思賢科技CTO段建鋼在會上介紹,思賢通過自研的數據治理相關產品對用戶的數據進行治理,包括基於元數據的數據分析和盤點,基於數據採集平臺的網際網路數據補充,以及基於數據質量平臺的數據清洗和融合。
在高質量數據的基礎上,思賢利用自研的人工智慧審批平臺幫助用戶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審計和自動處理,實現申請便捷、審核高效、各級審批流轉快,同時節省大量的列印紙張、通訊費用,以及大量人力的貸款成本,最終提升用戶業務的自動化和智能程度。
思賢希望和學術界以及產業界的合作夥伴一起構建智能,高效,合規的新一代企業數據與業務智能平臺,推動整個產業健康發展。
探索合規化的數據治理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種類日益增多,數據規模急劇增長。加強信息保護,保障數據信息安全成為未來大數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儘管數據共享融合才能發揮應有價值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作為新出現的生產要素,所有關於數據的分配、加工利用和流通規則仍不確定。在談及全球數據治理領域時,楊力教授向我們介紹道:
「數據治理合規標準在全球有3大陣營,首先是中國和美國,在鼓勵產業發展的同時進行不斷的調研。在是否建立公共數據管理標準或者是合規體系現在還未有定論;其次是英國,在數據產業生態發展的法律法規上還未有明確的指向,但有一系列配套性的措施來進行限制。比如電商領域,英國的物流成本非常高,以至於這個產業無法發展;最後,目前數據治理標準最嚴苛的是澳大利亞,所有數據的使用需經許可,這樣也大大的影響了產業發展。」
相對於法律法規和針對於數據安全技術的標準,在大數據安全保護中,標準和規範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系列聚焦數據安全的國家標準近年來陸續發布。可以預見,為應對商業發展需求,企業將從被動應對監管逐步轉變為主動開展數據合規管理,啟動數據資產生態戰略,全盤化、體系化、科學化展開內部數據合規管理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