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在上海浦東陸家嘴的上海銀行大廈,上海銀行「在線賦強公證平臺」項目合作籤約儀式舉行。上海銀行行長胡友聯、上海市司法局一級巡視員劉平出席籤約儀式。在座的還有上海銀行副行長胡德斌、上海市新虹橋公證處主任徐雪梅、上海翰迪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延清等。
2018年,科技部會同「兩高一部」,制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原973計劃)重點專項。上海交大中標最高人民法院「全流程管控的精細化執行技術及裝備研究項目」。
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上海交大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楊力教授科研團隊與上海銀行、上海市新虹橋橋公證處、上海翰迪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基於普惠金融的賦予強制執行力公證債權文書區塊鏈與法院執行一體化平臺(簡稱「賦強通」)已經完成,並交付試點落地應用。
據悉,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銀保監會聯合發文,提出「鼓勵金融機構依託金融科技建立線上可強制執行公證機制,加快債務糾紛解決速度」。當前受疫情影響,「零接觸」在線金融業務迎來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挑戰。該項目正是響應國家號召,在特殊時刻率全國之先,探索普惠金融在線賦強公證與精細化執法院一體化的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和應用場景有效集成了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個領域的若干項關鍵科學技術。通過聯結金融機構與公證機構的賦強平臺有效連接,通過公證機構對銀行與借款人籤署的借款合同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當借款人出現逾期還款時,貸款人(銀行)可在線向公證機制申請出具執行證書,快速地將借貸糾紛納入司法處理流程的閉環式風控手段。銀行在線賦強公證平臺,在貸款貸前、貸中、貸後流程中,運用人臉識別、身份要素核驗、電子籤章及電子存證等金融科技作為流程要件,運用哈希值算法,將借款人借還款信息等以區塊鏈技術進行差異化存儲,確保存儲數據的安全和不可篡改,形成完整證據鏈。
該課題尤其在普惠金融線上賦強公證的集中管轄機制、金融數據業務區塊鏈的差別化存證標準、公證賦強的哈希值存放業務流程、法院精細化執行的失信懲戒聯動等凸顯四大亮點。
上海市司法局劉平一級巡視員在致辭中表示,公證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一種,具有獨有的事前防範特性,是最積極的法律服務。今天推出的這個聯合研發項目在創新意識、服務意識上作出了積極探索,是對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普惠金融政策的積極響應,是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應用與社會經濟發展業態相結合的良好開端。上海銀行胡友聯行長在致辭中說,這是上海銀行與法律界第一次合作籤約,銀行的風險是環狀的,「賦強通」的落地應用,是對接政策的主動作為,能夠對借款人起到提示和警示作用,大幅度縮短貸後管理的時間和成本,是當前形勢下推進「零接觸」金融服務的有力保障。
上海市司法局公證工作管理處、上海市公證協會、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相關領導和上海銀行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出席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