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下班去接兒子,在門口等他放學的時候,聽見有兩個中學生在我旁邊聊天,正在說上興趣班的事。
穿粉色衣服的小女孩:「周末你去上什麼課呢?」
穿藍色裙子的小女孩:「上英語課,上個月就開始了,已經上了4次了,但我不想去了。」
粉衣服的:「為什麼」
藍裙子的:「英語太難學了,上課教的下課就忘了。班上其它同學都是從小就學了,可我感覺我不聰明,爸媽也不說英語,感覺好難呀,要堅持不下去了。」
粉衣服的:「英語不難啊,覺得難你就多讀讀。我一般看記錄片,看完了還和媽媽討論幾句。英語很容易的,下次我去你家咱們用英語聊聊天。」
什麼是固定型思維,相信自己的才能是固定不變的。藍裙子的中學生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她覺得自己不聰明,又沒有學習語言的環境就想放棄。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的,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粉色衣服的小姑娘就是成長型思維,覺得通過自己的多聽多讀,英語就很容易學會,學習過程中還有不少樂趣。
小結,固定型思維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而成長型思維是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來改變的。
孩子終將長大,他都是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而我們能給予他什麼呢,幫他培養成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思考問題,有效解決困難,才能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擁有以下三方面的優點:不斷的自我拓展,改變失敗的意義,重新認識努力的意義。
我國畫家齊白石,從小出生貧寒,做過農活,學過木匠,還做過雕花木工,後來從民間畫工入手,學習古人真跡,學習詩文書法,遊山川名勝,終於形成了詩、書、印、畫全人神品的千古偉人,他就是有成長型思維,不斷的自我拓展,不斷挑戰自我。
成長型思維的人在自我拓展的過程當中,會感到興奮不已,就像那個粉色衣服的小姑娘,他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雖然也有困難,但是當她每學會一些句子以後,通過跟父母的對話獲得學英語的成就感,讓她感到非常興奮。而我們做家長的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的給他正面反饋,幫助她建立信心。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能做到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對心中的目標是這樣的,拓展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法,不會把分數當做自己最終結果,而是將 TA 看作幫助自己繼續成長的一個過程。
當我還在讀初一的時候,我是班裡英語說的最好的學生。老師想讓我參加年級比賽,但是我拒絕了。因為一直覺得自己英語很棒,父母、老師們經常誇獎我,但是我害怕我一旦參加了比賽,如果我輸了呢,我不願意承擔這個從成功到失敗的風險。
失敗對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是風險,就讓我變成一個不再風光的人,一個不再得到老師家長表揚的人。而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失敗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並能從中學習的問題。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我們的孩子在後面的成長路程當中,肯定會遇到更多更複雜的失敗。而幫助孩子改變失敗的意義,越感到挫敗,越要去採取行動去解決它。鼓勵孩子按時完成學校的作業,保持生活學習的正常樣子,當感覺糟糕時,越要鼓勵孩子下定決心。告訴孩子,麥可喬丹並非生來就會運球,畢卡索並非一出生就會畫畫,都是經過了不斷努力,在面對失敗採取不斷的行動以及堅定決心,才能取得卓越的的成績。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天賦聰明的人是可以不需努力的,而不成功,並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成長性思維的人,認為天賦固然重要,但是天才也是需要努力才能達到成功的。
記得哈佛大學有一張照片上了熱搜,發布在社交平臺上面,凌晨4點的哈佛,讓你認識不一樣的哈佛。能上哈佛的人肯定聰明,但是他們仍然在努力學習。
我們普通人雖然沒有什麼天賦,即使所做的事情並不擅長,但是還是要全身心的投入,並且堅持下來。有時候我們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恰恰是因為我們不擅長這件事情,這個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一個特徵。
拿學英語這件事情來說,有些人天生語感很好,有些人語感很差。像藍裙子的小女孩,家裡有語言環境,可以幫助他更好的練習。而粉裙子的小女孩可能語感稍弱一些,但正是因為發音不準就更需要多學多練呢,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這門語言。
小結,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有以上三個優點,那麼如何來做呢,具體有四步。
如何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分四個步驟:幫助孩子理解、仔細觀察、命名及教育。
固定型和成長型並不是分開的,而是共同生長在我們的體內。而只有通過不斷的修煉,增加成長型思維,減少固定性思維,學會用成長型的思維來面對我們的生活,這點就相當重要了。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一個成長型心態的人,就一定能夠培養出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這種思維的傳承是需要靠我們做父母的言傳身教,一步步教育與陪伴的,並非天生遺傳的。
比如,在陪伴孩子學習網課、輔導作業的時候,孩子因為做作業很慢,天天磨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完成功課,導致家長和孩子每天都又累又煩燥,就想訴責孩子,這就是固定型思維在作祟。
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做作業這麼慢,是因為作業量太多,還是課上的知識沒有學懂,還是昨天晚上沒有休息老是打瞌睡。分析下來,原來是書本上的知識點沒有掌握透徹,導致這道題不會,那就向家長或老師或同學請教,多做題多找相關的知識推演,這樣就能幫助孩子轉變為成長型思維。輔導作業確實會讓人血壓上升,這個時候父母能做的就是冷靜、冷靜再冷靜。
觀察一下孩子的固定型思維是在遇到什麼情況或是什麼時候引發了的,比如他有以下表現:
這時,我們要靜下來心觀察,那麼想一想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成長性思維。
當父母的先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固定型思維,一般是有哪些事情引發,再針對性的鼓勵他,並和他一起面對和解決,千萬不要過早的下判斷。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兩個我,一個是固定性思維模式的我,一個是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我,當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我戰勝了固定性思維模式的我,此時就出現了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給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我起個名字,一本書或電影的人物,或者其他討厭的名字都可以,比如:「調皮的凱羅」、「穿背心的鼠小弟」。
當我們了解了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原因,就能在他出現時保持警惕,並不斷教育他。
比如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提醒他是不是調皮的凱羅出來了,可以任由他發揮,做他想做的,等他稍微安靜時,告訴他你是怎樣計劃的:「是,我現在確實不擅長做這件事,但是我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我可以試試。」
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教育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鼓勵孩子接受挑戰,不要放棄,要堅持,幫助他成長。
在誇獎時要注意用對的稱讚方式,不是去誇獎孩子的能力,而是去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誇他們聰明,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少說「你真聰明,你真棒,你做得真好」這種話,因為這樣是只在誇獎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天賦,並不能給他的成功帶來幫助。這種稱讚雖然能給他打氣,但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一旦遇到難題,自信心和積極性就會跌到谷底。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多說這樣幾句話:
小結,孩子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思維方式其實蘊含了無限的能量,而一個擁有&34;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更加無限精彩,更容易摘獲成功。通過以上接受、觀察、命名、教育四個步驟,幫助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理解每個人都具有固定和成長二種思維模式,並弄明白了為什麼要培養孩子要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還給固定型思維模式命了名字,並且在它會出現的時候,用成長型思維與它對話,教育他和你一起踏上成長的旅程。但這並沒有完結,為了讓成長型思維有更好的果實,還要設定一個成長型目標。
把上面這張圖列印出來,這個是由了不起的奈吉爾.霍爾姆斯製作的,總結兩種思維模式的特點,貼在你的化妝鏡旁邊的牆上,在做每天的日程安排時,問問以下這些問題:
結語:改變是艱難的,但改變之後會得到一個更積極、更有勇氣、更加開明的孩子,值得,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