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如何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分四個步驟

2020-08-22 大嘴李子

01 認識孩子思維模式的過程


有一天我下班去接兒子,在門口等他放學的時候,聽見有兩個中學生在我旁邊聊天,正在說上興趣班的事。

穿粉色衣服的小女孩:「周末你去上什麼課呢?」

穿藍色裙子的小女孩:「上英語課,上個月就開始了,已經上了4次了,但我不想去了。」

粉衣服的:「為什麼」

藍裙子的:「英語太難學了,上課教的下課就忘了。班上其它同學都是從小就學了,可我感覺我不聰明,爸媽也不說英語,感覺好難呀,要堅持不下去了。」

粉衣服的:「英語不難啊,覺得難你就多讀讀。我一般看記錄片,看完了還和媽媽討論幾句。英語很容易的,下次我去你家咱們用英語聊聊天。」


什麼是固定型思維,相信自己的才能是固定不變的。藍裙子的中學生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她覺得自己不聰明,又沒有學習語言的環境就想放棄。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的,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粉色衣服的小姑娘就是成長型思維,覺得通過自己的多聽多讀,英語就很容易學會,學習過程中還有不少樂趣。


小結,固定型思維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而成長型思維是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來改變的。


02 為什麼我們要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孩子終將長大,他都是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而我們能給予他什麼呢,幫他培養成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思考問題,有效解決困難,才能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擁有以下三方面的優點:不斷的自我拓展,改變失敗的意義,重新認識努力的意義。


1、幫助孩子自我拓展

我國畫家齊白石,從小出生貧寒,做過農活,學過木匠,還做過雕花木工,後來從民間畫工入手,學習古人真跡,學習詩文書法,遊山川名勝,終於形成了詩、書、印、畫全人神品的千古偉人,他就是有成長型思維,不斷的自我拓展,不斷挑戰自我。


成長型思維的人在自我拓展的過程當中,會感到興奮不已,就像那個粉色衣服的小姑娘,他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雖然也有困難,但是當她每學會一些句子以後,通過跟父母的對話獲得學英語的成就感,讓她感到非常興奮。而我們做家長的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的給他正面反饋,幫助她建立信心。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能做到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對心中的目標是這樣的,拓展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法,不會把分數當做自己最終結果,而是將 TA 看作幫助自己繼續成長的一個過程。

2、幫助孩子改變失敗的意義

當我還在讀初一的時候,我是班裡英語說的最好的學生。老師想讓我參加年級比賽,但是我拒絕了。因為一直覺得自己英語很棒,父母、老師們經常誇獎我,但是我害怕我一旦參加了比賽,如果我輸了呢,我不願意承擔這個從成功到失敗的風險。


失敗對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是風險,就讓我變成一個不再風光的人,一個不再得到老師家長表揚的人。而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失敗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並能從中學習的問題。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我們的孩子在後面的成長路程當中,肯定會遇到更多更複雜的失敗。而幫助孩子改變失敗的意義,越感到挫敗,越要去採取行動去解決它。鼓勵孩子按時完成學校的作業,保持生活學習的正常樣子,當感覺糟糕時,越要鼓勵孩子下定決心。告訴孩子,麥可喬丹並非生來就會運球,畢卡索並非一出生就會畫畫,都是經過了不斷努力,在面對失敗採取不斷的行動以及堅定決心,才能取得卓越的的成績。


3、重新認識努力的意義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天賦聰明的人是可以不需努力的,而不成功,並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成長性思維的人,認為天賦固然重要,但是天才也是需要努力才能達到成功的。

記得哈佛大學有一張照片上了熱搜,發布在社交平臺上面,凌晨4點的哈佛,讓你認識不一樣的哈佛。能上哈佛的人肯定聰明,但是他們仍然在努力學習。


我們普通人雖然沒有什麼天賦,即使所做的事情並不擅長,但是還是要全身心的投入,並且堅持下來。有時候我們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恰恰是因為我們不擅長這件事情,這個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一個特徵。


拿學英語這件事情來說,有些人天生語感很好,有些人語感很差。像藍裙子的小女孩,家裡有語言環境,可以幫助他更好的練習。而粉裙子的小女孩可能語感稍弱一些,但正是因為發音不準就更需要多學多練呢,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這門語言。


小結,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有以上三個優點,那麼如何來做呢,具體有四步。


03 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四個步驟

如何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分四個步驟:幫助孩子理解、仔細觀察、命名及教育。

第一步、幫助孩子理解自己

固定型和成長型並不是分開的,而是共同生長在我們的體內。而只有通過不斷的修煉,增加成長型思維,減少固定性思維,學會用成長型的思維來面對我們的生活,這點就相當重要了。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一個成長型心態的人,就一定能夠培養出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這種思維的傳承是需要靠我們做父母的言傳身教,一步步教育與陪伴的,並非天生遺傳的。


比如,在陪伴孩子學習網課、輔導作業的時候,孩子因為做作業很慢,天天磨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完成功課,導致家長和孩子每天都又累又煩燥,就想訴責孩子,這就是固定型思維在作祟。

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做作業這麼慢,是因為作業量太多,還是課上的知識沒有學懂,還是昨天晚上沒有休息老是打瞌睡。分析下來,原來是書本上的知識點沒有掌握透徹,導致這道題不會,那就向家長或老師或同學請教,多做題多找相關的知識推演,這樣就能幫助孩子轉變為成長型思維。輔導作業確實會讓人血壓上升,這個時候父母能做的就是冷靜、冷靜再冷靜。


第二步、仔細觀察孩子

觀察一下孩子的固定型思維是在遇到什麼情況或是什麼時候引發了的,比如他有以下表現:

  • 興趣班沒上幾天就跟你說,他不想去上了。
  • 對你抱怨說理科太難了,已經非常努力了,還是學不好,還是改文科吧,文科簡單點。
  • 可能是考試成績出來了,你問他成績為什麼這麼差,他說就是沒有班長

這時,我們要靜下來心觀察,那麼想一想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成長性思維。

  • 先鼓勵孩子先上一段時間興趣班,如果實在是不喜歡的話,那麼就再換換。
  • 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覺得理科太難了,告訴他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到數學與物理的知識,引發他的興趣,讓他再堅持學習。同時告訴他文科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 我看見你們班長請了家教,媽媽要不給你也請一個,咱們也加加餐輔導一下呢。

當父母的先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固定型思維,一般是有哪些事情引發,再針對性的鼓勵他,並和他一起面對和解決,千萬不要過早的下判斷。


第三步、命名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兩個我,一個是固定性思維模式的我,一個是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我,當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我戰勝了固定性思維模式的我,此時就出現了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給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我起個名字,一本書或電影的人物,或者其他討厭的名字都可以,比如:「調皮的凱羅」、「穿背心的鼠小弟」。


第四步、教育

當我們了解了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原因,就能在他出現時保持警惕,並不斷教育他。

比如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提醒他是不是調皮的凱羅出來了,可以任由他發揮,做他想做的,等他稍微安靜時,告訴他你是怎樣計劃的:「是,我現在確實不擅長做這件事,但是我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我可以試試。」

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教育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鼓勵孩子接受挑戰,不要放棄,要堅持,幫助他成長。

在誇獎時要注意用對的稱讚方式,不是去誇獎孩子的能力,而是去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誇他們聰明,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少說「你真聰明,你真棒,你做得真好」這種話,因為這樣是只在誇獎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天賦,並不能給他的成功帶來幫助。這種稱讚雖然能給他打氣,但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一旦遇到難題,自信心和積極性就會跌到谷底。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多說這樣幾句話:

  • &34;
  • &34;
  • &34;


小結,孩子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思維方式其實蘊含了無限的能量,而一個擁有&34;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更加無限精彩,更容易摘獲成功。通過以上接受、觀察、命名、教育四個步驟,幫助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04 設計成長型目標

理解每個人都具有固定和成長二種思維模式,並弄明白了為什麼要培養孩子要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還給固定型思維模式命了名字,並且在它會出現的時候,用成長型思維與它對話教育他和你一起踏上成長的旅程。但這並沒有完結,為了讓成長型思維有更好的果實,還要設定一個成長型目標。


把上面這張圖列印出來,這個是由了不起的奈吉爾.霍爾姆斯製作的,總結兩種思維模式的特點,貼在你的化妝鏡旁邊的牆上,在做每天的日程安排時,問問以下這些問題:

  • 今天,我能幫助孩子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如何更有效的把握它?
  • 我將在何時、何地、用什麼方式開始實行這個計劃?(根據機會制安執行步驟)
  • 我將在何時、何地、用什麼方式開始實行這個新計劃?(根據阻礙和挫折再做一個新的計劃)
  • 要保持孩子不斷成長,我還要做什麼?(堅持去做,做成功能也要再問自己一次)

結語:改變是艱難的,但改變之後會得到一個更積極、更有勇氣、更加開明的孩子,值得,一起共勉。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在家陪孩子玩積木的經歷,在玩的時候,孩子也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一類孩子喜歡參照圖紙搭建,或是詢問爸爸媽媽該如何做,搭建中孩子始終繃緊一根弦,當搭建效果好時,他們會非常開心,反之則會沮喪或是興趣全無。而另一類孩子則正好相反,他們不喜歡框架搭建,更喜歡天馬行空的發揮,比起搭建效果如何,他們會更加注重搭建的過程,添加或刪減積木,他們都玩的樂趣無窮。
  • 家長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體現了人們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心態。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傾向於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對自己的能力發出更高級別的挑戰,或許他們會挑戰失敗,但是他們不會氣餒,他們認為失敗可以暴露他們的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續發起衝鋒,直到勝利。從上述分析來看,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具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呢?
  • 《卡特教練》:成功不是目的,成長才是,趁早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思維方式決定語言習慣,而當語言發生改變時,也會反作用於思維,引導思維方式的變化。所以,培養成長型思維,可以先從培養語言習慣開始,打破語言偏見、用積極向上的語言引導思維。所以這些積極的「標籤」,會引導孩子向這些好的方面發展。培養成長型思維,需要打破負面的「標籤」,用正面「標籤」引導孩子思考、行動。培養成長型思維,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回到影片,面對一直屢戰屢敗的籃球隊,想要一夜反敗為勝是不可能。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所有這些都是保證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健康成長最重要的因素。正因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我們的孩子如此重要,而這本書的作者也在本書中用科學研究的實證方法證明了人們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並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獲得成就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呢?
  • 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當孩子通過努力取得進步的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的內生動力,不能給孩子太多外在的獎勵,那該怎麼樣表揚和鼓勵孩子呢? 本講為大家介紹的成長型思維就跟如何表揚和鼓勵孩子有很深的淵源。成長型思維的提出者是卡羅爾·德威克教授,她把人的思維方式分成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後天是不能改變的,也不願意去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也願意通過努力去改變。
  • 成功的家庭教育,在於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說起面向未來培養孩子,一定離不開這個思維 —— 成長型思維。如何在實際養育中運用呢?請跟隨愛貝睿主筆植文老師一起探索。去年 8 月,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權威文章,揭示了「成長型思維」對孩子成長的幫助。
  • 《媽媽的紅沙發》|從單親家庭中發掘美好,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但一家三人外婆、媽媽以及小女孩並沒有放棄為生活而努力,奶奶說了一句話安慰小女孩,「幸好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再來。」通過《媽媽的紅沙發》這本特別的童書繪本,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希望傳遞的幸福本質,以及對孩子教育中應有的成長型思維,而對於孩子而言,體會現實中的幸福往往比生活在童話中更重要。
  • 心理學教授: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有的孩子會因為失敗而氣餒,而有的孩子反而會覺得很有趣,還愛上了這種挑戰?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作者認為,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面對失敗、挫折和挑戰的時候,會更積極努力地應對,不會滿足於既有的成果,會通過努力更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 風靡了美國教育界成長型思維,如何培養?
    科學已經證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樣,是可以被發展的,思維也是可以被訓練的。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個「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
  • 心態決定命運:國外學校都在培養的「成長型思維」,得讓孩子掌握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又被稱為"成長型心智"。最早的提出者是美感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維克提出的。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都有著樂觀的心態,遇到挫折更加柔韌靈活。他相信,孩子的的智力可以在後天的培養的基礎上去改變的。
  •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15個最佳誇獎句式
    你相信誇獎孩子的方式,可以改變他的思維方式嗎?美國斯坦福教授實驗證實:長期被誇「你真聰明」的孩子,在面對挑戰任務時大部分會選擇拒絕,而被誇獎「你真努力」的孩子,不僅勇於接受挑戰任務,還能越挫越勇。這是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成長型心態」的力量。
  • 五個小工具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我還不會做這個作業,我不知道該如何理解這個數學概念。」當遇到學習中的困難時,你的孩子會使用以上哪一種表達方式?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相信他們的能力和潛能,願意付出努力並不斷挑戰自己。培養這些信念將有助於他們的成長。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讓自己明白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以及孩子發揮潛能。 《終身成長》通過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終身成長」的概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的成長型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
  • 重視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面對挑戰和困難,孩子能夠更好成長
    孩子成長型思維,都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有所作為,但卻苦於不知道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成長型思維,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具備這些,將來長大了就能夠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讓其成長的方式和經驗,那麼就可以說這個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過,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保持精神成長的義務。一個無法保持精神成長的人,思維模式就容易產生片面,狹隘,不思進取等現象。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 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上海家長學校舉辦在線...
    課程概要 2020年12月20日(周日)晚上7:30分,上海家長學校在線課堂第二十四講邀請「五維成長」創始人陳鈞鈞老師帶來主題為「如何培養孩子抗壓能力」的精彩講座,幫助家長科學、理性地開展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 5個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的小工具
    「我還不會做這個作業,我不知道該如何理解這個數學概念。」  當遇到學習中的困難時,你的孩子會使用以上哪一種表達方式?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相信他們的能力和潛能,願意付出努力並不斷挑戰自己。培養這些信念將有助於他們的成長。「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是這樣的一種強大的信念,它決定著你的孩子在面對挫折和挑戰的時候,是會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
  • 為什麼說媽媽自我學習,比引導孩子更有效,反思型思維告訴你答案
    我就見過一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寶媽,在孩子出生之後就開始閱讀各種育兒書籍,不斷的向過來人請教育兒經驗。雖然她自己也是一個職場女強人,但是她知道在職場她是內行,可在教育上她就是一隻「菜鳥」,身為一隻「菜鳥」想要教好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是學習笨鳥先飛的方法了。所以她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以及根據書籍的方法和他人的經驗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改進自己。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更注重過程和成長,積極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學習和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獲得成長、領會學習的快樂。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只追求孩子是否成功、在乎孩子的成績好壞,導致孩子害怕挑戰,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容易停滯不前只享受當前取得的成果。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從而使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終身成長》書中表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為孩子設立目標,並對他們抱有期待和理想。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更注重過程和成長,積極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學習和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獲得成長、領會學習的快樂。-02-父母的思維模式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只追求孩子是否成功、在乎孩子的成績好壞,導致孩子害怕挑戰,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容易停滯不前只享受當前取得的成果。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從而使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終身成長》書中表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家長為孩子設立目標,並對他們抱有期待和理想。他們只有實現了父母的期待,才會去愛和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