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特的高中生涯相當曲折,倒不是他過的不快樂或者是不成功,而是他4年高中生涯,轉了3次學校……堪稱顛沛流離。
他能上高中就很不容易,因為那時候,即便他們率領美洲虎隊拿下了AUU全美冠軍,但球隊的領袖是比斯利,他是不世出的天才,杜蘭特在他的光芒下黯然失色。有一次訓練賽,許多私立高中的教練和球探都來看他們的比賽,他賣力地表演超群地發揮,但那些人最終還是冷漠地離去,那種失落感叫人心碎,他不是沒有想過放棄。
直到有一天,一個叫做查理-貝爾的人出現了,這是他生命中第三個貴人,這位貴人現在是他的私人助理。那時候,查理-貝爾的出現改變了杜蘭特的人生。然而荒誕的是——查理-貝爾並不是衝著杜蘭特來的,他的目標是大名鼎鼎的麥可-比斯利。當時比斯利名氣大到幾乎所有的高中教練都來看他的表演。但是目光如炬的查理貝爾在為比斯利鼓掌的同時發現了杜蘭特,這個高高瘦瘦、鶴立雞群、卻在人群中孤零零茫然失措的孩子,就連貝爾也覺得奇怪,為什麼像杜蘭特這樣的球員會無人理會。是他低調淳樸得令人忽視,還是重劍無鋒、神物自晦?
在全世界都簇擁著比斯利的時候,貝爾慧眼識珠了。正是因為貝爾的不懈努力,杜蘭特最終才得以進入了馬裡蘭州的國家基督學院,那時候,杜蘭特瘦弱的身材使得很多學校不看好他,沒有學校願意要他,而貝爾在杜蘭特一無所知、備受挫折的情況下在遠處走入杜蘭特的世界,當杜蘭特迷茫的望著遠方的時候,貝爾奔波在球館與學校的路途中為杜蘭特牽線搭橋。最終,杜蘭特終於能夠進入高中打球。世界上真有貝爾這種巨眼豪傑,能在人群中一下子發現人中龍鳳,杜蘭特是個值得長期投資的巨大潛力股,貝爾賭贏了。
發小和死黨依舊相親相愛,杜蘭特和比斯利繼續在同一所學校念書,他們同在馬裡蘭國家基督學院打球。但是,杜蘭特在籃球的世界裡終究沒能快過比斯利。比斯利憑藉無法比擬的天賦,迅速融入了環境,成為了全隊的領袖,杜蘭特依舊是他的副手。當杜蘭特是個高一新生的時候,一些老球員威脅他不給他傳球,杜蘭特當時感覺就像一個被踢出了球隊的局外人一樣,但是他想起了媽媽、祖母、教練跟他說的那些道理,也許他懵懵懂懂並不了解那些話的深刻內涵,但是他卻努力去一步一步實踐他自己的夢想。他瘋狂地訓練,每一次訓練他總是最後一個離開,當所有訓練結束的時候,他還在球館。
儘管高一的杜蘭特只用5場比賽便贏得教練的信任,奪得一個首發位置,但是比斯利高一賽季場均30分10個籃板的恐怖數據驚世駭俗,他是華盛頓第一高中生,更是全美第一高中生,天下聞名。而杜蘭特,依舊沒能讓眾人記得他的名字。在國家基督學院,他也擁有一小撮球迷,但是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天潢貴胄般的比斯利和勞森身上。
一年級的時候,他的努力也曾獲得過讚揚,獲得過掌聲,但籃球專業人士們都認為,籃球是壯漢的運動,這樣瘦弱的孩子應該在學堂裡握著筆桿子寫詩作畫,而不是在內線同比他重30磅的大個子肉搏,除了他靈光一現的進攻天賦,杜蘭特沒有任何閃光點能夠入他們法眼,他們從來不認為杜蘭特可以會進入NBA最終成為一代巨星,一點機會都沒有。
直到這一刻,杜蘭特依舊沒能找回他11歲那年單場砍下25分時的自信,他害怕最終被籃球拋棄,他很難說服自己,但沒有變的是他在球場上的拼搏,和比賽後的殘酷訓練。他猶然記得那個路人阿姨對他說:「你應該穿23號,你打球像麥可。」
夢想在繼續,訓練在繼續,繞球場跑一百圈,一千個仰臥起坐,五百個伏地挺身,五十到七十次的山頂衝刺跑,鴨步蟹步的訓練,這些都是杜蘭特練習籃球啟蒙時期的訓練內容,但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每天這些事情都會重複發生。9歲的時候,杜蘭特就夢見自己進入了NBA的賽場上奔跑、跳投、扣籃,隨著他漸漸長大,進入中學,這個夢的輪廓就越來越清晰了,幸福漸漸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