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開學季的第一天,陸陸續續大學也都要開學了,很多大一的學生對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很可能既興奮又有點小不安。興奮的是經過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如今終於可以獨立地享受自己的大學生活了;不安的可能是全新的大學生活畢竟跟高中生活不一樣,自己是否能夠適應呢?
興奮或者不安都是作為一個大一新生超級正常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進入大學校園一段時間後興奮勁兒會慢慢減少,不安也會因人而異地出現一些變化。總之,這一切都是自然的表現,無需焦慮。
值此開學之際,筆者應【流向生涯】的邀請,有些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話想跟大一的同學們聊聊。
職業生涯教育在我們中小學的課程裡面一直比較欠缺,所以我們在進入大學校園的時候,職業生涯規劃對部分同學來說還是完全陌生的,剩下的部分同學對職業生涯劃有過一知半解的了解。捫心自問一下:我為何選擇這所學校,為何選擇這個專業?有多少同學選擇的理由是因為其符合我的職業生涯規劃呢?從筆者近3年來對大一新生高考志願選擇的調研結果來看,給出這個答案的同學少之又少。
既然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階段,職業生涯教育存在嚴重的缺失,所以我們在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就要在學校的引導下自主地彌補這方面的知識。在大一階段應該完成兩個基礎任務:做好自己大學四年的學業規劃、認識自己並探索職業世界。
首先就是學業規劃了,畢竟大學的首要任務和根本任務是學習。我們踏進大學校園的第一步起就開始對大學建立第一印象,就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大學給不同的同學留下的第一印象也不一樣。
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相信同學們在進入大學校園前已經看到了無數過來人對大學的描述了,這些描述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這就需要我們自己進行過濾,並且在我們邁進大學的校門時把別人的描述都應該「清零」,只有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才是屬於你自己的大學印象。
大學的課程結構大致為大一重通識,先給同學們構建一個大學知識體系的框架,這個階段會有很多的大班課甚至是講座式授課,重在開闊眼界,樹立價值觀。大一的課程關鍵詞概括為專業知識啟蒙、培育正確的價值觀。
經過大一的專業知識啟蒙,大二的課程會逐漸側重專業課程的學習,不同專業的同學會有不同的專業課程,專業課都是必修的。當然了通識教育依然在繼續,同時學校也為同學們開設一些選修課了,這些課有的是重個人的興趣發展,有的是對專業課程的輔助。
大三的課程主要就是集中到學習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術,很多專業相關的國家級考試要參加,理工科類的同學就會有大量的實驗要操作了。大三會是整個大學四年學業任務最重的一年。
大四是大學階段的最後一個學年了,這是一個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點,學業方面主要就是準備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以及完成為數不多的一點兒課程。大四的重點和中心都是圍繞求職在展開,第一學期的求職主要是體現在校招,第二學期部分校招不順的同學就要開始跑社招了。當然了已經決定了讀研的同學,大四的重點跟筆者這裡提及的會有一些些區別。決定讀研的同學,大四的重心依然是學習,第一學期應該是在備考,第二學期就視個人情況而定了。總之,大四是所有同學來說都是一個過渡點。
本文就先帶領同學們初識大學四年的課程布局,下一篇會跟大家談談如何做職業探索。
流向生涯作者:肖連餘丨Shawn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立場無關插圖基於網絡素材二次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