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十月八日電題:從伊犁河谷升起的名星
中新社記者 楊東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的農牧團場散布於伊犁河谷內。河水清綠如鏡,岸上風光如畫。從這片迷人水土中誕生了諸如《哈佤古麗》和《草原之夜》等名曲,也升起了不少藝術明星。
鮑國安:五年我學到了很多
現任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的鮑國安,曾獲「飛天獎」、「金鷹獎」和「電視劇十佳男演員」稱號,在多個影視中飾演主人公,尤其是他塑造的民族英雄林則徐(電影《鴉片戰爭》)、一代梟雄曹操(電視劇《三國演義》),令人拍案叫絕。
鮑國安自幼酷愛表演藝術,十三歲考入天津人民藝術劇院。一九六四年,農四師到天津招募幹部,鮑國安來到了農四師六十六團演出隊工作,他經常到田間表演節目,也當幻燈片的編制人。
五年後,他調到河南駐馬店地區文工團、河南省歌舞團當演員、導演。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因品學兼優而留校任教。
「儘管我在農四師只工作了五年,卻學到了很多東西。沒有那段生活,我是考不上中央戲劇學院的。軍墾生活培養了我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勇於奮鬥的品質,這對我的個性、人生觀的形成和藝術世踐產生了很大影響」。鮑國安如是說。
葉惠賢:生活是厚書
「祝願葉惠賢同志主持更豐富多彩的劇目,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這是江澤民給葉惠賢的題詞。
葉惠賢,獲中國首屆「金話筒特殊榮譽獎」,策劃了多部眾多明星出演的話劇,曾擔任上海電視名牌欄目《今夜星辰》的製作。
「這得益於在新疆兵團的經歷。」葉惠賢在接受《新疆軍墾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那段生活是一部厚書,給了我很多知識;是一個大熔爐,冶煉了我的性格。」
葉惠賢中學時代愛上話劇。一九六四年高中畢業,從上海支援邊疆建設來到了農四師六十六團演出隊。農場人希望演員樣樣都會,面對這樣的期望,不斷成就了葉惠賢的藝術生涯。他既當演員又當編劇,既演話劇又唱京戲,既演小品又說相聲。
一九七九年,葉惠賢調入上海廣播電視藝術團。一九八六年開始主持上海電視臺的《大世界》和《大舞臺》,主持首屆《卡西歐杯家庭演唱大獎賽》,轟動上海。從此,走上了中國「名主持」之路。
姚迪雄:贈畫感念家鄉變化
「家鄉變化太大了!」姚迪雄連連讚嘆著,將《八駿圖》和《雙百袋鼠圖》等精品贈給了農四師。
姚迪雄一九六四年畢業於農四師子弟學校,分配到該師六十八團,先後當團宣傳幹事、電影放映員。
姚迪雄在那如歌如火的歲月裡成長起來,久而久之,在油畫、木刻、水粉畫方面顯示出卓越的才華。
一九七九年,姚迪雄首次舉辦了個人畫展,引起亞洲美術界的強烈反響。隨父母移居澳大利亞後的大量作品,融中西繪畫藝術於一體,技藝高超、思想深邃,備受矚目。一九八八年,姚迪雄獲美國終身藝術成就金人獎、英國世界智慧成就獎。
姚迪雄在慶香港回歸活動中,創作了《九七回歸,香港騰飛》、《生命、希望、力量》等巨作,受中國政府特邀,出席了香港回歸交接儀式。
姚迪雄曾兩度回伊犁農四師故地重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