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已經了解通往伊犁盆地的東部、西部、南部三個門戶上的達坂以後,讓我們再去看看它的北部門戶——獨庫公路北半段上的達坂。
所謂獨庫公路,是指全長1753公裡的國道217線的獨山子——庫車路段。該路段長度為522公裡,是國道217線上最美麗、也是最險峻的路段。它的北半段,北起油城獨山子,南至伊犁盆地最東端的鞏乃斯溝西口。途中跨越北天山依連哈比爾尕主山脊,以及阿吾拉勒山主山脊。位於這兩個山脊上的主要的達坂,是依連哈比爾尕主山脊上的哈希勒根達坂(3390米),與阿吾拉勒主山脊上的玉溪莫勒蓋達坂(3428米)。
(從艾肯達坂北望,盤山公路通往鞏乃斯溝)
哈希勒根,蒙語詞義為「過不去」,由此命名,可知此路段之艱難。這個路段,東臨依連哈比爾尕分水嶺北坡的奎屯河上遊峽谷,西鄰依連哈比爾尕北坡上的哈希勒根冰川,海拔高度3390米。在這個逼仄的環境中,哈希勒根冰川的舌尖,竟然一直延伸到公路的邊緣,將公路推向臨淵的絕境。為了通過這個「過不去」的路段,築路軍人鑿通一條穿越依連哈比爾尕山主山脊的隧道,直接將公路引向山體的內部,並築起防雪牆和防雪走廊進行防護,終使天塹成為通途。即便如此,現今的哈希勒根隧道,依然會不時遭受突兀到來的冰雪災害,而使通行受阻。前不久,我在哈希勒根遭遇隧道進水,不得不在徹骨的冰碴水中摸路通過,竟凍得腸胃炎發作,險些困在山中。
(在哈希勒根達坂北部遭遇泥石流的場景)
就地理特徵而言,哈希勒根達坂既是伊犁、塔城兩地州在217國道上的分界點,又處於依連哈比爾尕大雪山的分水嶺上。遊人既可以從隧道的北口去俯瞰塔城境內奎屯河大峽谷的源頭景觀,又可以從隧道的南口去觀賞伊犁盆地中喀什河谷的迷人風採。作為一處地標,能如哈希勒根達坂這樣近距離地將雪山、冰川、森林、高山草場與河谷地貌一併呈現在遊客眼前的,並不多見。
本來,越過高聳的哈希勒根達坂,已經進入伊犁盆地境內。從哈希勒根達坂到它南側的喬爾瑪鎮,距離不過十數公裡,落差卻有千米以上,給人以從盆緣直落盆底的感覺。無奈,複雜的造山運動不但造出了西天山的主山脊,也同時在它兩側造出無數條堎起的褶皺,阿吾拉勒山就是它南側的一道褶皺。而玉溪莫勒蓋達坂,就位於這道褶皺高達3428米的脊梁上。這樣,越過哈希勒根達坂進入喬爾瑪、並繼續向伊犁盆地深部挺進的遊客,就如同坐著一輛無比巨大的過山車,剛剛從三千多米的雲頭上直落下來,還沒及舒出一口氣,就又被晃晃悠悠地拽上了一重更高的雲端,令人驚懼,令人眩暈。
(通往伊犁盆地的盤山公路)
這樣一說你就明白了,兩座達坂都位於獨庫公路北段,南北分置,哈希勒根達坂居北,玉溪莫勒蓋達坂居南,二者相距30公裡,同為從北側進入伊犁盆地的要衝。目前,這兩座達坂都已經被現代化的隧道所貫通。區別僅在於,前者已經投用多年,而後者尚未啟用。當我們沿獨庫公路北段進入伊犁盆地時,阿吾拉勒山巔上那幾公裡險道,就位於玉溪莫勒蓋隧道的頭頂上。
由此看來,達坂源自於山地,總是不可避免地位於道路的險要地段,成為交通網上的難點。但眾多達坂的存在,便意味著大地更劇烈的起伏,也就意味著更加多樣性的景觀呈現。
這正是伊犁盆地的特色。在伊犁盆地,被依連哈比爾尕山和阿吾拉勒山夾持的哈什河谷,被阿吾拉勒山和那拉提山夾持的鞏乃斯河谷,被烏孫山和中天山夾持的特克斯河谷,構成了伊犁盆地中最重要的三大河谷。在這三大河谷中,從冰川雪原到河谷農田之間層級狀的景觀呈現,正是伊犁盆地最重要的特色。而那眾多的達坂,卻也正是因這種地理特徵而存在。
(六月初,玉溪莫勒蓋達坂上的冰雪路)
我們已經遍歷了進入伊犁盆地的最重要的達坂,它們是:西部通道上的塔勒奇達坂(今日的果子溝隧道)、南部通道上的鐵力買提達坂、東部通道上的艾肯達坂和查幹諾爾達坂、以及北部通道上的哈希勒根達坂和玉溪莫勒蓋達坂。它們是伊犁盆地最重要的關隘,護衛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版圖上這片最豐饒的土地。除此之外,在伊犁盆地的內部和周邊,還有眾多的達坂,如跨越烏孫山的安格列特達坂,跨越中天山的哈達姆斯達坂等等。
現代意義上的達坂,作為一種兼具自然和人文雙重意義的景觀(或地標),經常攜帶著歷史的、地理的、政區的、以及交通、地域和氣候的豐富信息。隨著技術的進步,至少在適宜的地帶,一些達坂將因隧道的取代而失去它的通道意義,成為一種歷史的陳跡。因此,在進入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時,當代旅行家們不要忽略了達坂為我們做出的重要建樹。
(哈希勒根隧道的北口)
(玉溪莫勒蓋隧道的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