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銀山小草溝
一一膠東銀杏第一村札記
◎衣文奇
一踏進小草溝的領地,瞬間便被濃濃的綠融化了。
高高直立的銀杏樹,像綠色的儀仗隊站立在大路兩側,伸著綠色的胳膊、拍著綠色的巴掌,歡迎著來自四方八面的遊客。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村前村後、房前屋後、甚至一塊塊小菜園地裡,到處都是粗壯直直的銀杏樹。
柔柔的陽光舔著嫩綠的銀杏葉片,形成一爿爿綠的河到處在流淌。滿眼染著綠、滿心漾著綠,綠色籠罩著藍藍的天、籠罩著銀杏樹下一片片地毯似的嫣嫣紅紅的芝櫻花、馬蓮花。綠色的風卷過來,掀起一排排綠的波濤、炸響著一個個綠綠的雷霆!
小草溝的日月,完全浸在綠色的波浪裡⋯⋯
小草溝的當家人宋福林一一這是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聞名全國的十大紅旗團支部書記,如今已是快六十的老支部書記了,他指著那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的銀杏樹介紹說,全村一千三百多畝荒山、八百多畝荒坡閒置地已栽植銀杏樹3萬6千多棵。
小草溝位於巍峨險峻的馬山腳下,20多座山丘,丘丘都是硬石茌子石硼,光禿禿的,別說種莊稼,連草都不長,光光的一個個和尚頭。小草溝青年突擊隊硬是把那一個個和尚頭炸出一層層梯田,壘上石沿,填上黃土栽上銀杏樹。僅炸藥就用了120多噸,磨禿了2500多根鋼釺,打造出一座座金山銀山,發展成國字號的 「全國生態文化村」和「山東省旅遊特色村」。
年屆70的老黨員宋福進無比自豪地說,小草溝250多戶、660口人,家家植樹、人人愛樹,凡是農戶房前屋後、自留園地栽植的銀杏樹,直徑20公分以上的村集體每年每棵補足100元,25公分以上的年補足150元,全村年補足銀杏款高達16萬元之多。家家戶戶把銀杏樹當成親生兒子似的伺弄,餵肥澆水、鋤草鬆土,更有些農戶剛剛立冬,就用棉被棉衣把銀杏包裹起來⋯⋯
什麼叫「愛社如家」、怎麼才能「愛社如家」在小草溝得到了完整的詮釋。
老書記宋福林笑著說,小草溝256戶人家建有256家「綠色銀行」,以每戶30棵成品銀杏樹計,一年可收入二三千元紅利,真是比養兒子還合算哩!
老書記又掰著指頭說,大前年,北京一次來定購三千棵、建成小草溝銀杏大道,收入300多萬元;去年煙臺來拉走二千多棵。農戶出售的成品樹,按三七比例分成,農戶得大頭、集體留小頭,這可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喲!
漫步很是氣派的辦公大樓、村史紀念館,一幅幅小草溝人在黨支部帶領下戰天鬥地的英雄畫卷,無一刻不鼓動心弦;信步踏進偌大的時代廣場,想不到這裡竟是一座無菸蒂、無垃圾、無雜草的文明場所,令人十分地驚訝和欽佩!
走進星級「大隊客棧」,立即會勾起人們對大集體往事的回憶與憧憬;聞著充盈著「鄉裡鄉味」的宴會大廳、包間客座,品著「小草溝」牌的養生銀杏酒;嘗食著小草溝特有的「山八珍」,在濃烈的綠色濤聲裡,令人無比的愉悅神怡⋯⋯
身在綠樹裡,日日聞花香。九十六歲的隋進芝老奶奶,精神瞿爍、話音宏亮,她指了指院中和門口的幾棵大銀杏樹說,俺村85歲以上的老人,七八十個,家家都植銀杏樹,空氣好著哩!
夜幕降臨,華燈初放,小草溝鑼鼓隊便敲響了歡快的鼓點,四十多人的大秧歌隊,便翩翩舞起來⋯⋯
作者簡介
衣文奇,筆名農夫,《北海文學》雜誌主編,煙臺散文學會顧問,已出版散文集《荷花三弄》等4部著作,計100多萬字。他多次獲「明星獎」和一二三等獎,先後3次到人民大會堂領獎 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春節晚會,他的報告文學集《打造輝煌》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展示。2013年,在棲霞創建了棲霞市散文學會、文學期刊《長春湖》,被推選為會長和主編;2017年獲山東省散文發展貢獻獎;2018年在煙臺市創辦了綜合性文學期刊《北海文學》,創刊一年,先後被謝玉堂、於迅、林書香等省部級領導點讚和題詞。今年元旦 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黃髮有特為北海文學題詞「鐵肩擔道義謳歌新時代」。農夫衣文奇先後加入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協會、山東省作家協會,被《中國作家》聘為籤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