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在位於長興縣夾浦鎮的浙江歐藍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藍莓基地採訪時,被每盒藍莓上的一張小證吸引了。只見名片大小的這張證上,有生產主體、聯繫方式、生產地址,還有確保合格一欄,拿出手機對著證上的二維碼掃一掃,還能看到藍莓什麼時候用過藥、什麼時候檢測過、什麼時候採摘的。基地負責人朱小芳說:「有了這張『綠色身份證』,顧客對我們的農產品更放心了。 」
在長興縣,不單是正上市的藍莓,全縣800多家規模農業主體目前已全部用上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長興縣農業局局長吳厚明說,作為全國首批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點縣之一,長興縣於去年8月在國內率先啟動了試點工作,並於今年5月實現了合格證規模主體全覆蓋,在全國走在前列。
在長興縣畫溪街道巨豐葡萄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大棚基地裡,社長傅佩景正給一箱箱新鮮採摘的葡萄貼上合格證。「別看小小一張不起眼,要掛上這張證可不容易,產品上市前必須要經過自檢、委託他人檢測等多道手續。 」傅佩景說。
為了保障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全面推行,長興實現了種植業產品、水產品和畜產品快速檢測能力的全覆蓋,在每個鄉鎮、街道都建立了農殘快速檢測室。長興縣農業局農產品質監站站長金繼昌說:「今年僅鄉鎮快速檢測已有3000多批次,農業部門定量檢測472批次。」
位於和平鎮的許長蘆筍專業合作社,這兩天正源源不斷地向杭州市場發貨。「我們的蘆筍出貨都是一車一證,擁有合格證的蘆筍可以免檢進入杭州市場,這給我們帶來了極大便利。」合作社社長莫國鋒說。
金繼昌說:「起初生產經營主體使用合格證並不積極,認為可掛可不掛,而現在合格證成了長興果蔬的標配,農業主體也從這張小證中嘗到了甜頭。」合格證不僅讓消費者放心,也提升了長興農產品的身價。進入6月,虹星橋鎮的小蘭西瓜又到了銷售旺季。鎮農辦主任林運遜說,有了合格證,虹星橋西瓜多了一份「安全承諾」,更暢銷了,而且價格增長20%以上。
來自長興縣農業部門的數據,截至6月14日,長興已向農業主體發出了56萬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針對使用合格證的主體,該縣農業部門定期對所涉及的生產記錄、檢測記錄、運輸記錄等進行檢查,並將合格證使用作為項目申報、誠信管理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