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放心|我市食用農產品將持「身份證」上市!來源可溯、信息可查

2020-12-14 溧陽融媒體中心

俗話說得好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在食物的安全這方面大家都很重視

這不,食用農產品攜合格證

向大家奔來了

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我市已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蔬菜、水果、禽蛋等食用農產品上市銷售時都要出具合格證,實現來源可溯、信息可查。這也開啟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新模式。

食用農產品上市的「身份證」

Q: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什麼?

A:

簡單來說,合格證就相當於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也是生產者對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承諾。記者了解到,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在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對所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自行開具並出具的質量安全合格承諾證。是生產主體對消費者、對社會的承諾,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自我約束力。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亦愚介紹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上除了註明農產品名稱、數量、產地、生產者籤名、開具日期等詳實的農產品『身份』信息外,在合格證的醒目位置,還有生產經營主體對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合格證真實性的承諾聲明,承諾不使用禁限農藥獸藥以及非法添加物,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規定,銷售的食用農產品符合農藥獸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開具主體為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小農戶,推行品類為地產的蔬菜、水果、畜禽(活畜活禽)、禽蛋、養殖水產品等。合格證可以是紙質合格證,也可以是二維碼(條形碼)形式涵蓋以上信息。

據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各類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已累計開具合格證38313餘份。

生產企業的入市門檻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錢水庚表示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相當於給企業設定了一個入市的門檻,像工業產品一樣是在監管之下按照相關的技術規程生產出來的安全、合格的產品。這對生產企業也是一種督促,督促其規範生產,確保產品質量。」

江蘇優鮮到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集「生產-收儲-配送」為一體的農產品生產企業,擁有基地12600畝,全年生產各類蔬菜、糧油等農產品15000噸,對接學校食堂等單位156家。

公司負責人

許風岸

我們每批上市農產品上都貼有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消費者掃描合格證上二維碼,就可以清楚看到該農產品從種子到收穫的整個生產過程及檢測報告,十分方便。

許風岸告訴記者,消費者喜歡這種有詳細「身份信息」的農產品,小小的「二維碼」成了他們公司農產品暢銷市場的「通行證」。

王亦愚表示

我們鼓勵市場主體探索建立『合格證+追溯』新模式,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主動出具合格證,特別是對全市285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加強督導,要求他們及時、真實地將生產過程錄入常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市農業農村局將進一步強化監管,將合格證監管納入日常巡查檢查內容,既要查驗真實性,防止假證和冒用他人合格證行為,又要加大抽檢,防止不合格農產品虛假出具合格證。

記者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目前我市商場、超市、綜合農貿市場等嚴格執行食用農產品入市索證索票制度。市場監管部門嚴格查驗合格證,登記並公示合格證信息,對不能提供合格證的,要求經抽樣檢測合格後才能入市銷售。

錢水庚表示

我們正探索實施基於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電子信息化、二維碼為載體的信息化追溯模式,構建食用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全過程可追溯平臺。以批發配送、中央廚房、『一老一小』為核心環節為建設重點,試點探索『批發市場-配送企業-餐飲單位』這一食品經營鏈條的追溯信息公共服務查詢。

市監局將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為切入口,多措並舉,推進「網際網路+」食品安全監管。

內容來源 | 溧陽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 沈亞萍

本期編輯 | 支馨雲

相關焦點

  • 江蘇激勵各地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江蘇激勵各地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從產地到市場,來源可溯去向可追11日,農業農村部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現場會在常州召開。去年以來,我省將全面試行這一制度作為推動生產主體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從根本上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
  • 來源可溯,流轉可查,去向可追丨瀘州全面啟動冷鏈食品信息化追溯工作
    近日,我國多地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病毒瀘小布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我市已全面啟動冷鏈食品信息化追溯工作目前,全市70餘家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已在四川省冷鏈食品追溯平臺上完成主體登記備案及其上下遊供銷單位主體信息錄入。
  • 來源可溯 去向可查 我縣農藥實名購銷經驗獲推廣
    來源可溯 去向可查 我縣農藥實名購銷經驗獲推廣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03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橋墩供銷合作社大龍分社是我縣一家農資連鎖經營店,在該店購買農藥需要提供身份證或是銀行卡進行實名認證,每一筆購買信息都會錄入全縣農藥購銷存管理系統,一改從前手寫記錄難以查詢的狀況。同時,農藥包裝上會有一個專屬二維碼,可以精準追溯到每一包、每一瓶農藥的來源和去向。
  • 食用「冷鮮禽」更放心 未來重慶掃碼可查冷鏈物流信息
    食用「冷鮮禽」更放心 未來重慶掃碼可查冷鏈物流信息 2020-12-10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來源可溯 去向可查 責任可究 肉菜追溯護航百姓「菜籃子」
    如果是一個城市的居民,他們就更關心吃的東西是不是放心、出行是不是方便等這些象徵著生活水平的問題。一個城市精緻與否,首先要看老百姓的「菜籃子」是不是能讓人放心。在這方面,蘭州的做法可圈可點。下一步,我市將全力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據介紹,目前該項工作的初步方案已成形,隨著蘭州市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工作的逐步推進,必將進一步實現我市重要產品「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究」。    菜市場裡的溯源機讓人很放心    「買肉買菜可以追溯源頭是讓我們覺得很放心的一件事。」
  • 給螃蟹貼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確保養殖環境、投入品有源可溯
    近日,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於溧陽市的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走出了以科技為先導的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之路。記者對其進行了一番探訪。包裝好的螃蟹貼上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臺分揀器正在將螃蟹以不同重量進行區分,隨後重量差不多的螃蟹被統一包裝起來。
  • 來源可溯 流向可追 問題可查 責任可究 我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甘肅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指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是以進貨查驗、出廠檢驗、食品銷售等信息為基礎,以食品安全信息電子追溯為主要手段,實現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在生產、銷售、餐飲服務等環節來源可溯、流向可追、問題可查、責任可究。
  • 萬柏林:冷鏈食品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12月9日,萬柏林區召開冷鏈食品專項監管部署會,將對全區冷鏈食品經營單位進行全覆蓋檢查,對轄區內冷鏈食品經營單位開展集體約談,督促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做到批批產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問題可查」。
  • 讓百姓的「菜籃子」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文/記者 塗玥 孟煜前  攝/記者 鄭承鋒  製圖/柴立青    杭州人愛吃片兒川,可哪怕是自家出品的一碗片兒川,同樣有存在質量隱患的可能:怎樣才能確保它的每一樣食材都來源安全,吃得放心?  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是指以發展現代流通方式為基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肉菜商品流通的索證索票、購銷臺帳的電子化,從而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
  • 智慧監管冷鏈食品 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12月5日,按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緊急通知要求,為全面消除涉疫產品風險隱患,平房區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區智慧化監管平臺的優勢和作用,利用新開發的「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組織相關企業線上自查與執法人員線下排查相結合,當天即完成全區297家相關業戶排查工作,並將數據信息同步推送給區疾控中心,
  • 長興果蔬"綠色身份證"贏市場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全面推行
    基地負責人朱小芳說:「有了這張『綠色身份證』,顧客對我們的農產品更放心了。 」  在長興縣,不單是正上市的藍莓,全縣800多家規模農業主體目前已全部用上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長興縣農業局局長吳厚明說,作為全國首批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點縣之一,長興縣於去年8月在國內率先啟動了試點工作,並於今年5月實現了合格證規模主體全覆蓋,在全國走在前列。
  • 打開手機就可查看廚房情況 我市115所學校食堂建成智能陽光廚房
    打開手機就可查看廚房作業畫面,以及工作人員有無違規操作,第一時間消除食品安全隱患,這讓學生吃上放心餐,家長吃上定心丸。記者昨天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市已有115所學校的食堂建成了這樣的智能陽光廚房,超過省定目標15%。
  • 我市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710個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制定政策鼓勵引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三品一標」認證。截至9月底,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71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41個。
  • 確保冷鏈食品來源可溯 去向可追 風險可控
    同時,檢查組要求新購入冷鏈食品務必取得消毒證明,確保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及無證經營活動,對無證無票食品實行「零容忍」;大力打擊走私行為,人物同防,對產品、涉冷人員及經營場所環境核酸檢測,應檢必檢,應檢盡檢。
  • 溯源 可追溯碼追溯源頭,讓消費者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簡言之,即「全程可追溯,才是真溯源」。如今國家對食品、藥品、農產品重視度比以前高了,為了防範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建立了追溯系統體系,並要求企業建立可追溯系統,溯源碼能夠記錄整個生產過程的原料、生產環節、生產人員、物流等溯源信息,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了微信二維碼防偽追溯系統,手機掃碼秒查。
  • 湖南逾萬個農產品佩戴「身份證」 相關信息可追溯
    據省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平臺12月20日的數據,全省已有3789家企業、10890個單品實現農產品「身份證」管理。  依託「身份證」管理平臺,強化行業自律。日前召開的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協會年會透露,協會成立以來,大力倡導會員單位開展質量安全自律,積極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在努力打造農產品優質品牌的同時,圍繞全省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平臺推廣,積極探索新路徑,不斷取得新成效。
  • 靈寶將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證件照正式亮相
    》(三農〔2020〕22號)等文件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合格證開具兩聯,一聯出具給交易對象,一聯留存2年備查,並在生產檔案中記錄相關銷售信息(電子出證的,可電子存儲備查)。(四)開具單元:有包裝的食用農產品應以包裝為單元開具,張貼或懸掛或印刷在包裝材料表面。散裝食用農產品應以運輸車輛或收購批次為單元,實行一車一證或一批一證,隨附同車或同批次使用。
  • ...農村局檢查組到我市開展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交叉互查工作
    12月16日至17日,漳州市農業農村局副調研員葉綠保一行五人代表省農業農村廳對我市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情況開展了交叉互查工作。檢查組對上杭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效保持工作和武平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檢查組認為,上杭縣和武平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生產經營主體和行業監管責任,著力強化標準化生產,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建設,取得了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經驗,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 小程序讓藥品來源可查可溯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市市場監管委、市藥監局發布《關於實施零售藥店疫情防控時期發熱、咳嗽病人購買相關藥品登記報告制度》,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切實實現轄區藥品零售企業向發熱、咳嗽藥品購買者實行實名制登記,南開區市場監管局設計了一款小程序,讓防疫藥品得以更加便捷地來源可溯
  • 就醫「一卡通」 醫生輸身份證號可查患者信息
    原標題:就醫「一卡通」 醫生輸身份證號可查患者信息   天津北方網訊:為實現患者就醫「一卡通」,本市將把居民身份證號作為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社區衛生服務系統等數據共享的主索引,患者就診憑身份證或醫保卡掛號,醫生通過輸入身份證號查詢患者之前的歷次就診信息,減少就診詢問時間和重複檢查次數,不僅可以方便患者就醫還可減輕患者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