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員在老師的帶領下行作揖禮
研學旅行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橋梁,研學旅行不可或缺。
今年暑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古都安陽歷史文化魅力,各景區、博物館紛紛推出特色研學旅行夏令營項目,吸引了廣大青少年的參與。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提升了文化知識、強化了社會實踐能力、豐富了暑期生活,讓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新、更全、更深的感官體驗,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歷史遺產。在周代官學中要求學生要掌握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即六藝。後經孔子儒家學派發揚光大,成為中國文化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六藝」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更是內涵的體現。」8月20日,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講師楊小玉向參與夏令營的小朋友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與禮儀。在場的小朋友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的每一個動作,並理解著其中的寓意。
在「禮」環節中,老師介紹了一些古代重要的禮儀知識、行禮的方法和應用場合,每位小朋友認真地跟隨老師學習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行禮方式。這些豐富的禮儀形態展現了中國人知禮、懂禮的風貌。「我參加了中國文字博物館舉辦的「君子六藝」夏令營,學習了很多甲骨文字,還和很多小朋友一起體驗了古人射箭和投壺的遊戲,感覺很有趣,我覺得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度過暑假很有意義,學習到了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內容,對古人的智慧和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很驕傲。」小學員陳思源表示此次夏令營收穫滿滿。
殷墟博物館也如火如荼地開展了《我是小小考古家》研學夏令營活動,吸引了許多小朋友的參與。8月26日,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小學員們個個精神飽滿,期待著考古探秘之旅。
在開營儀式上,研學老師首先為同學們介紹了當天的活動安排和注意事項,並為他們發放了研學材料,殷墟博物館研學老師曹陽通過講述考古的真正含義,展示考古工具,播放精心製作的《考古過程》動畫視頻,使小學員們對考古有了科學的認識,逐步了解考古工作的具體步驟,掌握了考古相關的理論知識,並以殷墟亞長墓葬為例進一步講授考古的真實工作狀態和發掘趣事,讓小學員們認識到了考古工作的真正內涵和意義。
殷墟博物館講解老師徐嫣為同學們準備了《我數家珍》和《考古初體驗》互動體驗環節,讓小學員們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分辨地層、模擬文物發掘的參與,體驗到考古工作的不易,培養了小學員們的邏輯分析能力與專注細緻的學習態度,課堂上,同學們積極互動、興致勃勃、歡聲笑語不斷。「今年夏天,我們殷墟博物館開展了線上與線下多種特色的夏令營,充分發揮殷墟博物館特色,給來參與活動的小朋友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對殷商文化的認識,也帶給每一位小朋友充實而快樂的暑期生活,希望他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殷墟博物館市場科工作人員吳丹介紹。
原標題:遊學合一 知行合一
——我市特色研學旅行夏令營活動掠影
(記者 李陽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