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遊不能與研學畫等號 研學人才儲備不足!

2020-12-25 網易新聞

7月16日,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竹泉村,研學旅行的孩子們在「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內體驗活字印刷。暑假期間,各地的孩子們紛紛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學藝」充電。

時值三伏,比天氣更熱的是暑期遊學的熱情。國家博物館入口的長隊中,有不少身著夏令營、研學營logo衫的孩子。然而,跟著帶隊老師走一遭,記者發現,很多講解內容都是照本宣科,有的老師甚至讓學生抄寫說明牌。

2016年年底,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乘此東風,不少旅行社、培訓機構都在暑期推出了遊學夏令營,其中主打傳統文化的遊學格外受歡迎。改名容易符實難,脫胎於文化旅遊的「遊學夏令營」如何進階為「研學旅行」呢?

1.文化遊不能與研學畫等號

在某旅行社遊學項目宣傳頁上,「研學旅行成必修課程」「傳統文化考核在中高考中比例上升」等字眼非常醒目。北京市海澱區四年級學生呂梓萌的媽媽為女兒報名了「三孔」深度遊學,在她看來,去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學習能夠更加深入地感悟傳統文化:「反正也要出去旅遊,能長知識是一舉兩得。」

但在北京市景山學校教師朱暢思看來,遊學與研學並不能畫等號。「研學組織方應有科學的邏輯,自己要設計活動、給孩子講解、帶著孩子們總結。否則,就只是個旅遊、玩樂的組織者了。」

「最近遊學比較熱,大家都擠進來。有專業一些的,也有掙快錢的。」北京市東城區某中學教師連宇(化名)兼職做講解已經快5年了。據他介紹,現在傳統文化遊學看似選擇豐富,但找到靠譜老師不容易:「有很多是導遊做講解,錯誤的、附會的、迷信的一股腦兒講出來,還有的熱熱鬧鬧但沒有乾貨,還有誘導購物的。」

此外,標榜「工匠精神」「動手能力」的夏令營也名不副實。記者探訪了一個名為「我是小木匠」的親子夏令營。玩具車168元,投石車268元……宣傳頁上,最醒目的是課程材料費。而記者發現,教學只涉及成品件的簡單拼接,距離動手能力很遙遠,叫「親子遊樂」或許更加恰當。

2017年11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中小學生必修課程。但記者發現,《綱要》所提到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將「遊學」籠統稱為研學旅行,泛化了《綱要》的範圍,旅行社、培訓機構組織的遊學只是取了一個籠統說法,模糊了研學的本義。

《意見》還指出,研學旅行應避開假期旅遊高峰,那麼,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應該是怎樣的呢?

2.研學旅行主題要精心設計

「江蘇的省會南京為什麼距離安徽那麼近?徽商為何轉運淮鹽且聚集在揚州?」老師預先的提問,讓京師實驗小學安徽研學團的學生對旅行充滿期待。到了安徽,他們了解到,原先的江南省囊括了現在的江蘇和安徽兩省,南京正好在江南省中部,而同省鹽務轉運也是順理成章。

「研學旅行要求走進社會,而對小學生來說,研究問題需要有很好的設計。」據校長喬錦忠介紹,學校組織的研學團,去哪、看什麼都有講究。「研學團出發前,語文、自然、歷史、科學、藝術等方向的授課老師聚在一起,分別提出意向目的地與各自課堂知識的融合點,根據匯總結果選擇主題和目的地。其中,年齡段不同,研學內容也各有差異。除了安徽團,我們還組織過山西團,這都是傳統文化底蘊豐厚的地區,可以給學生上一堂大課。」

記者了解到,組織主題研學旅行並不意味著學校包攬包辦,外地交通、住宿等仍然要依賴旅行社,但主題的把握一定要由專業教師設計。喬錦忠介紹,為有效推進研學旅行落地,北京市教委為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提供經費支持,學校提出計劃經審批後即可獲得支持。「我們明確由學校確定主題,制定日程線路,老師帶隊講解。在滿足這些要求的情況下,再由旅行社競標。研學課程開發得好,非常有利於學生的成長。」他說。

3.研學師資缺口待補齊

「其實,去古鎮喝個茶,參加成人禮,也能增進對文化的了解。家長的目的不一樣,遊玩也無可厚非。當然不排除有些家長覺得浮於表面意思不大,因此提出更高要求。」喬錦忠表示,研學旅行的「轉型升級」是一個過程,教育部門還可以做更具體的引導,指定目錄範圍,對研學旅行提出更明確的要求。

7月中旬,浙江省教育廳出臺中小學研學旅行實施意見,提出5年左右時間建設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營地2個以上、全國基地20個以上,遴選省級營地10個以上、省級基地100個以上。要求各地圍繞「紅色之旅」「生態之旅」「文化之旅」「活力之旅」等主題,篩選打造3至5條面向本區域的示範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而之前四川省關於研學旅行的意見則要求,依託大熊貓棲息地、都江堰等資源,打造一批世界遺產研學旅行基地;依託瀘定橋、彝海結盟地等紅軍長徵線路及鄧小平故居、川陝革命根據地等資源打造一批紅色教育研學旅行基地;依託金沙遺址、四川博物院等資源打造一批文博研學旅行基地。各地研學旅行資源的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而落實到傳統文化研學,師資人才的缺口仍待補齊。「旅行社、公司組織研學旅行是出於商業目的,但人才儲備不足。即便中文系、歷史系畢業的學生讀古典文獻都不一定順暢。」喬錦忠坦言,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學的範圍寬廣邊界不清晰,文學、古漢語、禮儀、音樂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另一方面是因為師資培養體系不健全,課程、專業設置需要對接。「教育部的規劃也體現了這一點,武漢大學、東北師大等高校都在建設國學院,與培養大師相比,滿足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要求是更加切實的。」

相關焦點

  •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遊與學相得益彰 晉江開展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骨幹師資培訓
    在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中如何處理好「遊」與「學」的辯證關係,讓教育性與趣味性相得益彰?日前,由晉江市教育局主辦、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承辦的晉江市第二期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管理骨幹師資培訓活動圓滿落幕,學員們滿載而歸。
  • 歐森研學&旅集研學·首屆「全域研學導師課堂」圓滿結束
    12月18日,由「歐森研學」與「旅集研學」聯合主辦、歐森營地香草園協辦,首屆「全域研學導師課堂」圓滿結束,本次課堂開設旨在創建行業平臺
  • 重磅發布 《中國親子遊與研學旅行年度發展報告》
    近日,由華漢文旅集團聯合中國旅遊協會親子遊與青少年營地分會研發出品的中國親子遊與研學旅行年度發展報告2019重磅發布。該報告詳細披露了中國親子旅遊及研學旅行客群在發展趨勢、旅遊產品選擇、融合發展等多方面的特點。本文根據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部分內容提煉整理而成。
  • 廣州成立研學實踐協會助力中小學生全面發展
    據悉,廣州的研學實踐行業發展正在起步,需求處於爆發式增長中。「研學是教育的詩和遠方,實踐我們永遠在路上,」廣州市教育局宣傳與思想政治教育處處長劉琦寶在會上說,「我們很有必要在新的時代更加高度重視研學實踐活動,不斷拓展教育邊界,引導學生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在真實情境中去體驗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 研學知識,你Get到了嗎?
    其中提到: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於遊的課外實踐活動。這一政策的發布,體現了研學旅行的重要性,也標誌者研學旅行將會成為同學們的「第二課堂」是所學課程教務的一部分。「研學導師」的定義 《研學旅行服務規範》將研學導師定義為: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具體制定或實施研學旅行教育方案,指導學生開展各類體驗活動的專業人員。
  • 盤點西安研學利益鏈下的N大亂象
    按照教育部開展中小學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部署,2012年,西安市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一大批與研學相關的政策、規範相繼出臺。網友主流觀點「春節出遊的遊客中,假期遊學更受年輕家庭的青睞」、「西安成功研發唐詩文化創意研學遊,獲市場廣泛讚譽」。
  • 嘉蔭縣開展「大學生遊家鄉」研學體驗活動
    來源:伊春日報-伊春新聞網本報訊(王樹剛 劉妍 記者 王曉微)日前,嘉蔭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嘉蔭縣第一期「大學生遊家鄉」研學體驗活動。來自復旦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的30名嘉蔭籍大學生參加了此次研學體驗活動。在恐龍博物館,同學們一邊聽著講解員的講解,一邊認真參觀鴨嘴龍、霸王龍、疾走龍等化石骨架,了解博物館內恐龍的演變史,並拍照留念。
  • 江蘇蘇州:姑蘇娃研學吳文化
    2020年8月4日,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少年宮組織姑蘇少兒開展「行走姑蘇」研學吳文化體驗活動。圖為姑蘇區學生在蘇州評彈博物館體驗評彈技藝。(華雪根攝/光明圖片)2020年8月4日,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少年宮組織姑蘇少兒開展「行走姑蘇」研學吳文化體驗活動。圖為姑蘇區學生正在蘇州評彈博物館試聽評彈錄音。
  • 學生在研學之旅中探索求知
    據介紹,該校為此次茶文化研學旅行準備了一系列的預學活動:制定《研學手冊》、召開家委宣講會、在校進行茶文化體驗課、出發前的安全宣講等。同學們不僅懂得了如何用好、用精《研學手冊》,也了解了很多有關茶的知識,為即將到來的茶文化研學儲備了理論知識。
  • 處理好這些關係,還怎麼做好研學?
    那麼,學校在研學旅行中如何處理好「遊」與「學」的辯證關係,讓教育性與趣味性相得益彰呢?首先要擺正「研學」與「旅行」之間的關係定準「研學為主旅行為輔」的基調,即「研學"是價值和目標所在而「旅行」只是途徑和載體。其次需要教育者的正確引導和幹預督促學生完成預定的研學任務以避免出現表淺化的只遊不學現象。
  • 聚焦橋文化、大運河揚州兩研學課入選省一等獎
    揚州兩研學課入選省一等獎港珠澳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潤揚長江公路大橋……上周末,在揚州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課堂上,研學教師李可與學生展開了一段「橋文化研學」之旅。除了課堂互動,現場參觀教學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感受。在教室外的江月廣場,學生現場近距離參觀潤揚長江公路大橋。教師現場出示斜拉橋模型,對照實體橋梁講解。
  • 騰格里研學大本營在哪?騰格里研學大本營可以看星空和露營嗎?
    中衛沙坡頭二、遊中衛怎麼樣規劃線路這是大家較為關心的問題之一,遊中衛至少需要兩天時間。第1天,早上出發——中衛沙坡頭景區黃河區——騰格里研學大本營(在騰格里沙漠腹地)——沙漠瘋狂撒歡——星空露營。下圖是騰格里研學大本營的詳細玩法,一圖勝過1000字。
  • 「學研在漢中」推介合作周活動開幕!漢中將在南鄭建「學研小鎮」,規劃5000畝!
    ,全方位實現創新企業、人才團隊、科技成果與區域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學研、城市及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把「學研在漢中」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通過建設功能園區、聚集區、產學研基地,不斷擴大「學研在漢中」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和貢獻力。
  • 紅色研學·廣東省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文化研學機構成立
    該紅色文化研學院是由中國職業崗位技能資格認證中心下屬的心理健康服務人才交流中心青少年研學院指導,依託研學院計劃將以廣州越秀為核心,輻射全市,並逐步走向全國,通過開展系列紅色文化基因的綜合實踐活動,為青少年學生研學提供鮮活的紅色精品課程。同時,著力於廣州紅色研學導師人才隊伍的培養及建設。
  • 遊美國際營地教育受邀出席研學與營地教育品牌建設主題沙龍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推動,研學與營地教育成為了學生家長關注的重點領域。但目前,研學與營地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安全問題保障、教育效果難以評估、內容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牌辨識度低等問題層出不窮,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因素。
  • 「學研在漢中」推介合作周即將開啟!
    、教育璀璨、科技昌盛,這裡將建設成一流的,基礎教育新高地,科技創新示範地,產教城人融合地,研學興業聚集地,這裡是人人嚮往的,詩畫天漢、學研勝地。活動名稱:「學研在漢中」推介合作周時間地點:時間:2020年9月19日至24日地點:西安市、漢中市活動主題:詩畫天漢 學研勝地主承辦單位:主辦單位
  • 處理不好這五對關係,想做好研學旅行?難
    那麼,學校在研學旅行中如何處理好「遊」與「學」的辯證關係,讓教育性與趣味性相得益彰呢?首先要擺正「研學」與「旅行」之間的關係定準「研學為主旅行為輔」的基調,即「研學"是價值和目標所在而「旅行」只是途徑和載體。其次需要教育者的正確引導和幹預督促學生完成預定的研學任務以避免出現表淺化的只遊不學現象。
  • 「行走姑蘇」研學吳文化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4日,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少年宮組織姑蘇少兒開展「行走姑蘇」研學吳文化體驗活動。圖為蘇州市金閶外國語實驗小學的學生在蘇州評彈博物館體驗評彈技藝。
  • 常州開啟「雲端」研學 邀約海外華裔青少年體驗大運河文化
    常州開啟「雲端」研學 邀約海外華裔青少年體驗大運河文化 秦嫣 攝常州開啟「雲端」研學 邀約海外華裔青少年體驗大運河文化 秦嫣 攝江蘇中華文化海外雲課堂二維碼 秦嫣 攝中新網常州8月5日電(記者 唐娟 通迅員 秦嫣)「每天一小時直播,通過『雲端』遊常州。」
  • 讓研學遊更好地貼合傳統文化
    每到暑期,中國各大高校、博物館、科技館裡,隨處可見浩浩蕩蕩的「研學大軍」,那些加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研學遊,更成為當下的熱門之選,受到許多家長和孩子的青睞。「研學遊」變成「研學熱」,其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同時也與學校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學生對攝取知識的渴望有關。從活動的導向來看,研學遊是值得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