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十九屆四中全會緊緊圍繞「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一重大政治問題,集中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到改革開放後創造性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制度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性發展過程,在制度成熟、制度定型上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科學制度體系,有力保障和支撐了黨領導人民堅持不懈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並不斷增進了制度自信。特別是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致力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建設,經過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黨和國家的制度建設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制度和國家制度建設以及國家治理體系構建堅定地邁出了的新步伐,特別是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深入地研究和部署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起到了裡程碑和開拓新紀元的歷史性作用。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時就指出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到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從十八大以後我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政治命題,並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再到十九大提出到二0 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我國在制度演進上不斷獲得新共識、取得新成就。歷史是由一代代人接續奮鬥創造出來的,我們正走在制度從成熟到更加成熟、從定型到更加定型的發展之路上。國內外治國理政實踐早已證明,制度對治國安邦意義十分巨大。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應對百年未遇之世界大變局,在2020年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必須要有科學、健全、能滿足供給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來支撐和保證。在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我們應該以大無畏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推進改革創新,在制度建設上作出新部署,邁上新徵程。
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已經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的集體創造,是經過歷史檢驗和風浪考驗的一套成熟、定型的制度,我們應當充分肯定,並且理直氣壯地堅持。堅持是前提是條件,堅持是首位的,容不得半點猶豫和絲毫徘徊。我們既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斜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四個自信,道路自信是第一條。然而,「木桶理論」也告訴我們,一隻木桶到底能裝多少水最關鍵的是看其中最短的一根板。同理,作為制度的「活力之水」其容量的大小,最關鍵的就是能找到並補齊這根最短的短板,體現制度最大的包容性,這就是必須在「堅持和鞏固」基礎上的「完善和發展」。十九屆四中全會不僅進一步明確了需要進一步繼續堅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更進一步提出要通過全面改革和不斷創新加快建設的制度,使這棵制度之「參天大樹」樹根、樹幹更紮根、更挺拔,同時也使這棵「參天大樹」的樹枝、樹葉更加繁盛,濃蔭覆蓋。十九屆四中全會牢牢堅持守正創新,據此提出了分階段目標,即「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0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充分體現了制度建設循序漸進、豐富完善的內在邏輯。習近平同志在為十八屆四中全會所作的說明中,深刻指出「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必須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徵程中根據輕重緩急,紮實有序地推進。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改革創新進入新時代。只有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相結合中完善和發展制度,推動急需制度和必備制度這兩大類必需制度建設,才能促使制度滿足黨和國家不斷發展前進的需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就有了更多更堅實的制度堅持的理由和條件。所以,「堅持」與「完善」是矛盾的統一體,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必須並提並舉,全面準確地領會和使用制度建設中的辯證法和「兩點論」,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推進新時代制度建設,一手抓堅持,一手抓完善,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正平,南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