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

2020-12-27 人民論壇網

2019年11月4日下午,由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人民日報社《國家治理》周刊共同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專家學者座談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理論思考、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等議題,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及其獨特優勢,國家治理體系與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體系的邏輯關係,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治理現代化如何更好引領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社會建設,制度優勢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等角度開展深入研討,提出許多建設性觀點。

《國家治理》周刊對本次座談會主要內容和專家學者精彩觀點進行整理,在此呈現。

第一單元: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理論思考

座談會分為兩個單元,在第一單元的研討中,與會專家分別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所具有的理論、現實、時代意義予以高度評價與總結。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王振民指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的這條道路,已經到了需要更定型和完善的時候了。具體框架不能一直處於變化狀態,該定型的時候需要定型。所以,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是相對的,「完善」是一直進行的,但是框架是需要確定的。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理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監事長周立群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它的歷史底蘊,繼承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國家治理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傳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圖譜,裡面包括了黨的領導、人民主體、法治道路、執政為民、基本經濟制度、文化自信、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環保、軍隊的指導思想,體現了理想、思想、行動和目標。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永不滿足、永不停步、不斷超越自我的。當前,中國已經從全球規則制定的追隨國躍升為規則制定國,立足點已經發生了變化。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十三個方面的制度體系建設,是合乎系統邏輯的,在今後的改革建設過程中要有更高的站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提出,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我國始終站在人類的道義的高度上,堅持生態友好、「鄰裡」友好,為促進全人類的繁榮和穩定、創造全世界的利益契合點和增長點、改變零和遊戲、構建人類共同體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與會專家也對中國制度具有的顯著優勢、需要堅持和完善的制度進行了展開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林指出,「中國之治」的核心要義,就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民族之治、制度之治、憲法之治和法治之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切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都是以人民為中心,這是中國之治的內在要求和本質特徵,也是中國國家治理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柯華慶表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舉社會主義旗幟。現代化除了原來的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之外,還應包括制度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在黨的領導下,目前已經形成了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依據國家法律治國理政的現代社會主義法治結構。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兼職研究員甘藏春提出,良好的制度安排需要完善的「良法制度」,有什麼樣的制度取決於什麼樣的制度安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治理要以法治為基礎。而良好法律制度的形成,也依賴於良好完善的治理方式實現,好的制度沒有好的治理方式實現,制度的執行也要打折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總結了中國法治模式的八大特徵:堅持黨的領導;自上而下推行的治理;推行和諧意識形態的治理;強調理性主義、目標規劃社會建構的治理;穩步推進、漸進改良的治理;後發學習型治理;中國傳統的優秀治理文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範性,以及西方現代文化思潮相互影響下的文化混合型治理;「一國兩制」「三法系」「四法域」的開放治理。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於曉虹指出,從法制體系的發展和重構的角度來看,現階段我們正在探索如何解決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結合的問題,這是超越我們過去法治建設幾十年經驗的全新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唐任伍指出,四中全會公報把發展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福祉作為重要內容,這是由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定的。解決好民生問題,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會更擁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會有更紮實的落腳點和抓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更好推進。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李迎生表明,社會政策作為民生保障的抓手,具有獨特的社會治理功能。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原則性和綱領性的意見,對社會制度和改革創新具有極大的啟發價值。首先是要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的民生建設;第二要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最後要基於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完善社會政策體系。

第二單元:如何深入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唐鈞從兩方面談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其一,健康對中國人來講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概念。其二,更好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執政能力也需要引起更多重視。面對行政系統的層層重壓,必定會有假象出現,未來需要採取相應的對策以更好應對這一問題。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政治學系副教授孟天廣將國家建設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建立「國家機器」,而「國家機器」需要依靠確定的發展制度來運行;第二是「國家機器」要有能力,即能實行有效的治理的能力;第三就是文化認同,指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此外,他還指出,國家制度法、官僚制、治理技術、人才選拔和錄用、政治統合、共同體的塑造等,是作用於國家建設的重要影響機制。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法學院副教授屠凱指出,四中全會通過制度化的工作,使未來的改革更好地體現之前四個現代化內在的機理,而五個現代化也是對四個現代化集中統一的體現。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教授李永忠提出,制度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寫在紙上的條文,第二層是保障制度落實的組織體系,包括國家組織機構設置和選人用人體制。我國4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可以概括為「突破在地方,規範在中央」。建議設立政改特區,調動幹部積極性,把四中全會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

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淑真提出,西方國家的政黨政治核心是選舉,重要的任務是取得執政權力,由於黨爭,每次選舉都存在變數,政治非常不穩定。中國政黨政治的核心在於對國家和社會的治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民主政治中獨有、獨特、獨到的一種民主形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少來表示,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但實際上,到了鄉村,很多地方還是「全包政府」,黨政幹部很累,社會力量發揮不出來。希望政府適當放權,讓基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多發揮作用。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薄貴利指出,落實四中全會精神,要以文化變革推動現代化建設。以文化的引領性發揮它強大的基礎功能,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各方面的現代化,通過文化變革的突破和實現,來構建適應中國今天、適應中國未來的中華民族新姿態的文化,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責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提出,從權力監督和制度優勢如何切實的轉化為制度效能的角度,要兼顧對制度定型的守成和開拓。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從實踐結果和成果方面的實施來衡量,一開始的頂層設計到後面的試點和推廣關係到治理效能的體現。此外,他還表示,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我國反腐敗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但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權力監督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主要表現為:有單向監督,缺乏雙向制約理念;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比較薄弱;對「一把手」監督難,對監督者的監督難。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青連斌從兩方面闡述如何更好落實制度,一是「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評價指標非常重要,它決定了國家人力物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引入「人均健康壽命」指標。二是「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在減貧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下一步應把解決相對貧困,作為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

座談會的最後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孟慶國做了會議總結,並用「信號、密碼、圖譜」三個詞總結了四中全會。他指出,「信號」表明四中全會回答了在國家制度建設上攻克什麼的重大問題,釋放了非常強的信號;「圖譜」是指,從十三個方面的制度體系加強和完善的內容;而「密碼」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奇蹟背後的十三個制度密碼。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領域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平臺,致力於研究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面臨的重大問題,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撐。接下來,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人民日報社《國家治理》周刊將聚焦四中全會精神學習研討、宣傳闡釋、貫徹落實,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重大現實議題全面加強合作,進一步開展深入研究。

責編:李 懿 / 周素麗

相關焦點

  • 四中全會回答了重大政治問題: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
    來源:海外網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
  • 「守正創新」最重要的就是在堅持和鞏固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處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十九屆四中全會緊緊圍繞「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一重大政治問題,集中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理,作為制度的「活力之水」其容量的大小,最關鍵的就是能找到並補齊這根最短的短板,體現制度最大的包容性,這就是必須在「堅持和鞏固」基礎上的「完善和發展」。十九屆四中全會不僅進一步明確了需要進一步繼續堅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更進一步提出要通過全面改革和不斷創新加快建設的制度,使這棵制度之「參天大樹」樹根、樹幹更紮根、更挺拔,同時也使這棵「參天大樹」的樹枝、樹葉更加繁盛,濃蔭覆蓋。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回答了重大政治問題——「堅持和鞏固什麼...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
  • 繼續完善鞏固扶貧成果的舉措是什麼?官方解答來了!
    法庫老科協開課了農村政策問答繼續完善鞏固扶貧成果的舉措是什麼?法庫縣老科協、法庫農聯攜手法庫縣融媒體中心為您解答法庫農村政策那些事兒!這些問題你了解嗎?問繼續完善鞏固扶貧成果的舉措是什麼?高鵬飛答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堅持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 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統領性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演進方向和規律,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對於更好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也為推進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2020年1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章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
  •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
    現在,我們黨有必要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系統總結,提出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工作要求。第二,這是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決定稿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既闡明了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了推進位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體現了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必將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與法律制度》。文章強調,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新時代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沿著黨和人民開闢的正確道路前進。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2)擁有能夠凝聚全國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的共同思想基礎和理想追求,成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科學指導思想。(3)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主體地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4)動員和組織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地位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齊心協力建設國家,有領導、有秩序地朝著國家發展目標持續前進。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重要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訪制度,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駕馭社會治安局勢能力的基礎工程。要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織密社會治安的天羅地網。
  •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深入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和政治宣言書。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次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好抓實。  下面,我代表中央政治局,就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講幾點意見。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 堅持和完善民主生活會制度
    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環節。習近平同志先後出席指導河北省委和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探析黨的民主生活會的歷史發展,總結提煉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成功經驗,對於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民主生活會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特別是要根據我國的國情認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更好地發揮人大作用的問題。                《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90年3月18日),《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第941-942頁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文章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
  • 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作者:肖文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堅持「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
    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把「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實踐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加以強調,並認為這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根本遵循。這充分表明「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1.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堅持「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是由我國社會性質所決定的。
  • 關鍵字記牢"十三個堅持和完善"
    昨天發布的《關鍵字記憶法記牢"十三個堅持和完善"》激起了眾多網友的學習興致,他們對所選的關鍵字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KFC參考這些意見修改打磨後,今天重新發布出來(不要嫌棄我重發!)。一、記憶十三個堅持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統地梳理了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這體現為十三個堅持,未來則是繼續堅持和完善這十三個堅持。為了記牢這十三個堅持,KFC用關鍵字法強化記憶:即從每個「堅持」中抽一個關鍵字當做鉤子(hook), 然後反覆朗誦這個鉤子組成的「對偶句」。具體如下(黑體字為關鍵字)。
  • 堅持和完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這個制度優勢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是事關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推進「三農」工作必須樹立的底線思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遵循的大邏輯。然而,有的人以土地私有權的世界主流為依據,認為土地私有化是我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唯一出路。這樣的見解異常武斷,不符合我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這個最大實際,必須旗幟鮮明地給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