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20-12-13 光明網

  作者:肖文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國70年外交理論和實踐的基本結晶,符合時代潮流及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新形勢下,必須堅持黨對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有利外部環境,為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深刻認識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大意義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國外交的特色、優勢、傳統,凝聚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外交理論和實踐探索成果,必須在新時代發揚光大。鴉片戰爭以後,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境地的舊中國,經歷了一段飽受欺凌、戰火連綿、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黑暗歷史,獨立自主和和平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夙願。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強調:「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幹涉。」周恩來指出:「我們對外交問題有一個基本的立場,即中華民族獨立的立場,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場。」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這一規定確立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獨立自主」和「維護和平」的主基調。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堅持「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一切特權和不平等條約。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後得到印度、緬甸政府共同倡導,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規範國際關係的重要原則。雖然我國外交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先後經歷過「一邊倒」「兩線作戰」「一條線、一大片」等特點和變化,但我國外交獨立自主和維護和平的主基調和根本追求從來沒有改變。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們黨對時代主題的判斷發生重大變化,在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正如鄧小平指出的,「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結盟」。在1986年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正式提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一概念。此後30多年來,我們根據形勢變化和任務要求,先後提出和實踐全方位外交布局、走和平發展道路、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政策、主張,實現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時俱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一承載著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想的政治術語,從最初的基本立場到概念形成再到發展完善,經歷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進程,也必將見證和貢獻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使命。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有利於我們廣交朋友、開放發展,維護延長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變局的基本動力是生產力發展和世界力量對比的變化,基本趨勢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儘管存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反全球化等各種逆流,存在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等各種亂象,存在戰亂、傳染病、自然災害、網絡攻擊等各種威脅,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變。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順應時代潮流和各國人民期待,站在歷史正義的一方,承擔引領人類文明走向的歷史責任,已經並將繼續為我們贏得世界上最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推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為我國發展創造更有利外部條件。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及中國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文化基因,是立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全局和長遠的戰略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也是追求和平的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向來具有獨立自主的性格和和合共生的傳統,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而未曾中斷、歷久彌新的偉大文明,與這種內在的獨特的文化基因息息相關。近70年的歷史充分證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和發展了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面臨偉大復興光明前景的中華民族,必將循著自身文明密碼、本國制度性質、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準確把握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要義

  新形勢下,中國同世界的聯繫空前緊密,同世界的相互影響日益加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外部條件。與此同時,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對維護國際秩序、推動世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髮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影響和塑造國際局勢的能力日益上升。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長遠的戰略眼光,以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統籌做到獨立自主、和平發展、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一)獨立自主。就是要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外交工作必須始終把國家獨立、主權、安全、尊嚴放在首位,任何情況下絕不拿原則做交易,絕不能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對國際事務,堅持從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絕不屈從於任何外來壓力。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各國的事情由本國政府和人民自主決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侵略擴張和幹涉別國內政。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二)和平發展。就是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不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圈套。我們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努力建設覆蓋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手段解決一切國際爭端和熱點難點問題,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反對恃強凌弱、背信棄義,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霸凌霸道行為。和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美好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但是,和平發展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情。中國要和平發展,各國都要和平發展。中國堅持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根據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維護和平發展的基本要求,建設必要的國防力量,維護全球戰略平衡。中國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不參加任何軍備競賽和軍事集團,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三)開放合作。就是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貫徹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在開放合作中謀求自身發展,以自身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依賴日益緊密,開放是源頭活水,合作是成事之基,任何一個國家要把自己關進封閉孤立的黑屋子,要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完全脫鉤,都無異於自殘。我國發展成就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今後要實現更大發展,必須立足於對世界更高水平的開放、同各國更深層次的合作。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反全球化等逆流,必須順歷史潮流而動,高舉經濟全球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旗幟,積極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堅定不移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和完善,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四)互利共贏。就是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此,就要摒棄零和博弈、叢林法則、唯我獨尊、黨同伐異等不合時宜的舊思維,樹立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合作安全、開放發展、包容互鑑、珍愛地球、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新理念。人類社會發展不可能永久停留在一部分人富得流油而另一部分人食不果腹的失衡狀態,當今世界面臨的發展赤字、公平赤字、治理赤字必須得到正視和解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為解決這三大赤字提供了方向和路徑。我們要從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入手,從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儘可能消弭數字鴻溝著力,推動人類朝著建設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不懈努力。

  全面落實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戰略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須落實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的四大戰略任務。

  (一)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外事工作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制度保證。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就要加強黨中央對外事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深入推進涉外體制機制建設,統籌協調黨、人大、政府、政協、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統籌協調駐外機構各方面各領域工作,加強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格局,確保黨中央外交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貫徹落實,更好形成對外工作合力。外事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中政治性最強的工作之一,確保正確政治方向至關重要。對外工作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切以黨中央制定的對外工作大政方針為依歸,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嚴格遵守黨的外事工作紀律和規矩,決不容許擅作主張、各行其是、陽奉陰違。要加強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建設,不斷推進外交理論創新,始終在變局中認清本質、在紛亂中抓住主流,確保黨的對外工作大政方針正確有效,保證黨中央對外工作決策部署及時有力。要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在駐外使領館逐步探討設立相關制度,對中國公民和企業在外旅行、工作、學習、生活提供相應法律指導和服務。要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儘快補足我國在國際法領域核心人才短缺、理論創新不夠、現實運用不足等短板,在國際法研究、制定、運用上與我國外事工作的要求相適應、與我國大國地位相匹配。

  (二)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重點是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目前,我國已經同世界上18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同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層級的夥伴關係,同相關地區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中非合作論壇、中拉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7+1」合作)等機制,實現了同發展中國家交流合作機制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就要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擴大中國的朋友圈,堅持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基礎上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推動構建區域命運共同體;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要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把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我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是,和平發展是有條件的。個別國家無視他國利益和感受,不擇手段維護自身霸權,毫無節制追求自身絕對安全,嚴重侵害他國尊嚴、利益、權利、安全,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為了維護我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和有利外部條件,為了維護全人類利益,必須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維護全球戰略穩定。面對中國和平發展,西方一些人造出所謂「修昔底德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來說事,妄稱中國「國強必霸」,同美國為爭奪霸權而衝突甚至戰爭不可避免,引起國際社會公共產品短缺和治理危機不可避免。這些都毫無疑問是以己度人。中華民族沒有侵略擴張、稱王稱霸的基因,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不願跟任何人爭霸和對抗,不會坐視中美關係和世界被拖入對抗的深淵而無所作為,不會推卸自己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擔當。同時,我們不挑事、更不怕事,必須針對這些「陷阱」的警示,做好出現任何情況的萬全準備。

  (三)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這是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抓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對世界貢獻的國際公共產品,目的是通過共商共建共享,推動相關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動構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從2013年9月提出至今,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我國籤署關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形成一大批務實合作成果。我國先後兩次在北京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冷戰結束以來影響最大的國際公共產品,其建設也從大寫意階段進入到工筆畫階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總抓手。要維護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當前,個別國家打著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之名,妄圖公器私用打壓其他國家發展,甚至不惜擱置、虛化、廢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導致全球經濟治理赤字加劇,國際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危機。在經濟全球化面臨曲折、多邊主義面臨挑戰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通過雙邊、多邊等方式,推動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早日達成,推動中日韓經濟合作,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要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善盡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責任,歡迎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搭乘我國發展的快車,推動解決全球發展失衡、數字鴻溝等問題,推動實現各國共同發展。要健全對外開放安全保障體系,加快補齊安全保障短板,在擴大開放中牢牢紮緊維護國家安全的籬笆,防範外來顛覆滲透破壞活動,加快構建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範體系,完善領事保護工作機制,維護海外同胞安全和正當權益,保障重大項目和人員機構安全。

  (四)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這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維護我國利益、提高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必然要求。在當今世界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國際社會很看重我國的立場和態度,已經形成離開中國參與很難作出實質性重大決定的國際共識。這在客觀上對我們提出了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們與時俱進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事務,主辦多項重要國際會議,在重要國際組織中代表性、話語權、影響力日益提高,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機構,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貢獻出越來越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前,國際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複雜變化,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日益增多,完善全球治理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全球治理赤字不僅沒有緩解跡象,反而呈現加劇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必須以勇於擔當的精神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引領世界格局演變方向,引領人類文明進步走向。為此,必須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必須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變革。當前,全球經濟治理機制面臨嚴峻挑戰,國際組織有的在代表性、話語權上落後時代,不能反映國際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現實;有的受到強權政治幹擾,無法發揮應有效力;有的則面臨被架空虛置的危險。在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問題上,有的國家出於一己之私妄圖以變革之名行害人之實,未來難免會有一場艱巨激烈的鬥爭。我們要引導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在正確軌道上行駛,必須對各種開倒車的行為高度警惕、堅決鬥爭。必須推動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則基礎上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守國際承諾,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盡己所能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能力,善盡維護人類家園的國際責任。必須維護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平臺機制化建設,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肖 文)

[ 責編:萬霽萱 ]

相關焦點

  • 要點問答:如何落實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戰略任務
    今日推出「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點問答。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國外交的特色、優勢、傳統,凝聚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外交理論和實踐探索成果,必須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有利於我們廣交朋友、開放發展,維護延長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 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創...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題: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創人類美好未來不懈努力——專訪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新華社記者白潔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中國制度十三講」第十二講: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它由13個部分組成。
  • 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
    今天,我們推出「十三個堅持和完善」和「十三個顯著優勢」系列理論文章之十一,敬請垂注。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核心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始終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始終堅定地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始終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始終堅持將維護自身利益與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相結合,堅定改革開放,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斷作出貢獻,既為中國自身發展贏得廣闊的國際舞臺,而且為世界的穩定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 命運與共同涼熱——和平外交政策如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這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鮮明標識,不僅體現了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也彰顯了中國守護人類共同家園的博大情懷。  一 和平發展: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胞波感情重,江水溯源長。」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首次出訪就來到緬甸,與緬各界人士廣泛交流,深化兩國互利合作,共話千年胞波情誼。25個小時、12場活動,見證了中緬關係的「高光時刻」。
  • 關鍵字記牢"十三個堅持和完善"
    昨天發布的《關鍵字記憶法記牢"十三個堅持和完善"》激起了眾多網友的學習興致,他們對所選的關鍵字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KFC參考這些意見修改打磨後,今天重新發布出來(不要嫌棄我重發!)。一、記憶十三個堅持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統地梳理了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這體現為十三個堅持,未來則是繼續堅持和完善這十三個堅持。為了記牢這十三個堅持,KFC用關鍵字法強化記憶:即從每個「堅持」中抽一個關鍵字當做鉤子(hook), 然後反覆朗誦這個鉤子組成的「對偶句」。具體如下(黑體字為關鍵字)。
  •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奮力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圖為1959年,毛澤東和亞非拉朋友在一起。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新中國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堅定支持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王毅談中國外交的風格和走向
    王毅談中國外交的風格和走向 2020年12月18日晚,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京同美國亞洲協會舉行視頻交流。王毅表示,對於中國外交的風格、走向有各種各樣的議論。
  • 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適勢求是)
    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彰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也是我國社會長期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
  •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依靠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必然結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一起,成為貫串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出發點。
  • 如何展望下階段的中國外交重點?外交部回應
    中國外交全力服務國內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國積極運籌和發展同主要大國關係,堅定理性應對美對華的無理打壓,中俄關係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不斷取得新發展,中歐關係總體保持合作的主基調。中國推動同周邊國家關係持續向好,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進一步加強。中方倡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利益,努力踐行外交為民宗旨。
  • 【學思踐悟·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指引...
    報告系統闡釋了新時代的中國對外戰略思想,集中體現在其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和第十二部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乏新表述、新概括、新提法,形成了與報告的靈魂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度吻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必將給世界帶來光明、給人類帶來福祉,其要有八: 一、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 駐阿富汗大使王愚發文宣介中國外交政策(中英文)
    2021年2月6日,駐阿富汗大使王愚在阿主流媒體《阿富汗時報》(英文)、《亞洲之心》(英文)、《阿富汗人》(達裡文)、《馬賽爾日報》(普什圖文)、明月電臺(普什圖文)發表署名文章《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文原文如下: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
  • 學習《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心得體會
    書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變化和向多極格局過渡的時期。各國加快發展綜合國力,力爭在未來的國際秩序中佔據有利位置。我們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競爭。機遇中包含挑戰,挑戰中也可能有機遇。經過認真學習和深入研讀,我對當前國際形式、我國的外交政策、採取的外交行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
    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府治理重要制度,一要完善國家行政體制,以推進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優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體制,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防止政出多門、政策效應相互抵消。
  • 夾在亞洲巨鄰之間:緬甸外交政策更加成熟
    「德國之聲」18日報導說,作為目前緬甸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翁山蘇姬需要在本月31日召開21世紀「彬龍」和平大會首次會議之前得到北京的幫助。此次會議被視為緬甸國內和平進程的基石,旨在實現各族群、政府及軍方之間的和解對話。緬甸少數民族多居於緬中接壤地區,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之間常訴諸武力的衝突困擾緬甸社會數十年。作為其最大鄰國,北京在相關問題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顯著優勢;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的顯著優勢;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顯著優勢;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摘錄: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
    (本文摘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堅持獨立自主黨和國家在十分複雜的國際環境中開展外交工作。在同美國對抗,同蘇聯論戰的過程中,發展同亞非拉國家的關係成為中國外交工作的重點。  中國和亞非拉國家關係的發展  亞非拉國家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運動,自50年代中期以後處於高漲之中。積極支持亞非拉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運動,成為我國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務。
  • 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我們推進改革發展、制定方針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都要充分體現這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堅持一切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任何超越現實、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的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後於實際、無視深刻變化著的客觀事實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觀念和做法都要堅決糾正。
  • 人民日報整版刊發「聞言」署名文章: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必須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令行禁止、步調統一。堅持改革完善對外工作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