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口號、誇張的動作、持久的掌聲和震天的音響……有不少市民反映,居民樓下的美容美髮店每天早上組織「操練」,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休息。更有市民對這種又喊又叫類似「傳銷上課」的激勵方式表示十分反感。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美容美髮店噪音擾民現象確實很嚴重,並且存在監管真空。對此,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朱建嶽建議管理部門應對商戶噪音擾民擬定相關的規定和標準。
跳操實錄
列隊「出操」像軍訓
一個周末的上午,記者來到豐臺區蒲芳路9號院,幾棟住宅樓的一層相隔開了4家美容美髮店。上午10點,一家美髮店的員工魚貫而出,站好隊形,只見兩排員工的隊伍裡,站出來一個「教官」,「聽口令,立——正!」,他扯著嗓子叫道。「一!二!」,二十歲左右的小工們隨後把口號喊得震天響。接著一輪的「稍息立正,向左轉向右轉」後,這位領頭的員工開始小聲總結前一天的工作,提出當天的任務。
拍手跳操口號震天響
不一會兒,嘹亮的口號聲就響起來了,「一二三四五、工作不辛苦!六七八九十,成功要堅持!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們永遠在一起……」
「早上要說什麼?」領頭的問。「歡迎光臨早上好,先生小姐這邊請,小心臺階」。
「我們要怎麼做?」,「面帶微笑!目視前方!」
「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
這一系列喊話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抑揚頓挫。員工們顯然不滿足光用嗓子表達激情,在喊到「我們的目標是……我們的工作態度是……」兩排男女員工臉對臉,拍起了巴掌,跺起了腳,嘴裡飛快地嘟囔著讓人聽不清楚的口號。「耶!必勝」、「加油」一類的詞不斷湧出,配之以誇張的動作,一會兒剪刀手錶成功,一會兒握拳表信心,一會兒倆胳膊像轉輪一樣在胸前轉,看上去確實有些癲狂。「幹嘛呢這兒是?」兩位路過的姑娘皺眉走過。
「錯峰」操練噪音不斷
半小時後,操練完畢。另外一家美髮店的員工連忙把火熱的氣氛續上了,他們還有一個環節,即每人輪流站到前面和大家問早安。「你們好嗎?」「好!非常好!耶!」等他們折騰完回到美髮店,隔壁的第三家美髮店裡,緊接著走出了一群女孩子,口號和行動照舊。
各界反饋
居民:聲音蓋喇叭懶覺沒法睡
就在美容美髮店店員賣力「吆喝」的同時,蒲芳路9號院2號樓一家臨街住戶的孩子正在做作業。「周末孩子不上學,家裡聽得一清二楚,他們這聲音趕上過車的聲兒,我擔心孩子溜號。估計想放假睡個懶覺的年輕人也都沒法睡了」,孩子的父親非常無奈。
家住增光路的一位市民也反映,增光路上有三家美容美髮點離得很近,每天從八點半左右開始,三家美容院輪流操練,聲音分貝比汽車喇叭高多了。對這種擾民行為,他搞不清應該歸哪個部門管理,是找派出所,還是找城管?
行人:便道全被佔只能繞著走
家住雙井附近的王小姐也向記者反映,美容美髮機構的「晨訓」不僅幹擾附近居民休息,也對行人和附近商戶正常辦公造成影響。「附近有個美髮店每次跳操時30多人排開,把便道都佔了,路人只能下馬路牙子繞著走」,王小姐說,美髮店每次放舞曲都是節奏性強的,「有一次我去美髮店附近的建行,銀行本來都是很安靜的,可它隔壁的美髮店員工喊口號聲太吵了,我找大堂經理填單子,對方說話都聽不清了」。
網民:形式似傳銷實質為擾民
本想引起潛在客戶的注意,事實上,這種「聲音營銷」很容易引起潛在客戶的反感,網絡上投訴美容美髮店擾民的網友可不少。一些北京網友吐槽稱,「最受不了美發美容店在人行道上喊口號、做操,亂七八糟的聲音,奇形怪狀的動作,純粹屬於擾民行為。團隊和企業文化建設無可厚非,但這種無效、搞笑的做法何必推廣」、「現在的美髮店都搞得跟傳銷似的,大清早沒出小區就聽見喊口號,他們統一著裝在街上跑步,除了擾民還有什麼用?」
網友「米修T米修」直接在微博上直接@一家知名美容美髮連鎖店投訴,「請問你們員工每日早上到店外唱歌跳舞喊口號是營銷策略嗎?嚴重擾民引起公憤!不必用這麼廉價的方式來宣傳吧?」她告訴記者,文慧橋西路一家美容美髮店每天早晨八九點就跳操,並且像軍訓一樣喊口號,「音響大得就跟廣場上似的,四周圍全是居民樓,有時上門跟他們說,有時打電話警告,他們每次口頭答應,第二天照舊。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們報了警才稍微好了點。有關部門是不是應該出臺一個關於居民樓附近商鋪禁止擾民的規定?」
記者追訪
美髮店:每早操練是公司規定
記者撥通了居民投訴的一家美容院總部電話,一位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早上操練是公司規定,各個店都在8點至9點進行。「您對哪家店有意見,我給你電話,你和他們溝通」。記者表示,如果操練是總公司的規定,跟分店溝通協調也沒有用,分店還是按總店規定早操。「那我們也沒辦法,你讓他們找原因克服,或另找地方練。」
每天早操是鍛鍊身體嗎?一位美髮店小工告訴記者,之前他所在的一家連鎖美髮店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每天晚上11點多下班,本來就夠累的,早上可不願意再折騰了,但是沒辦法」。這位小工說,他們高聲喊口號,就是為了引起別人注意,算是給店裡打廣告。
城管:生活噪音擾民非己職責
針對美髮店噪音擾民的問題,記者諮詢了甘家口街道城管科,城管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噪音擾民屬於城管監察隊的職責範疇,「我們管沒有人聽,不是執法部門,要處罰沒有依據。」
記者撥打城管24小服務熱線反映情況時,接線工作人員稱,生活噪音擾民不屬於城管執法範圍。「我們管的是施工工地建樓的那種噪音擾民,您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撥打110。」
110:無處罰依據只能調解
記者撥打110問詢,接線員稱接到報警後,一般警察會到現場進行調解。「目前還是以調解為主,對這方面沒有硬性的規定,也沒有處罰的依據」。
「剛報警前兩天有效果,過幾天美容美髮店照舊跳操怎麼辦」,記者問。「那就只能再報警」,工作人員說。
代表建議
通過社區自治降噪
針對這種街上跳操喊口號的「訓練」方式,朱建嶽代表認為,此前有一些公司在公司室內採用這種類似的訓練方式,以增強員工凝聚力,鼓舞士氣。如今,一些美容美髮店將這種訓練方式延伸到室外馬路上,除了加強內部凝聚力,可能還多了一份「吸引眼球」的目的。「這些在公共場合放音響又喊又叫的模式顯然不恰當,影響了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和工作」。
朱建嶽說,北京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人口居住的密度大,小區樓下商戶的噪音和音響擾民,極易使鄰裡之間產生矛盾。「雖然對處理類似糾紛法律有相關的規定,但是處理鄰裡糾紛,打官司不應該是首選」。他認為,警察去解決處理類似問題,效果也並不理想。
他建議,對於居民反映的問題,應有居委會、物業乃至其他的社區自治組織進行規勸和協調,對美容美髮店進行善意的提醒和警示。「社區自治組織協調解決,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環境,是個好辦法」,對這類組織,政府應多加引導和扶持。
擬定商家噪音標準
此外,他認為,現在提倡精細化管理,針對街頭噪音問題,政府部門不妨對於商戶噪音擾民也擬定法規和標準。比如噪音不能有持續不斷的衝擊、控制人數、分時間節點,分季節。「夏天大家起得早而且天熱開窗戶,室外噪音的影響就顯得大。另外在周末、休息時間和夜間應禁止噪音擾民」。
晨報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