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份出臺清單 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2020-12-15 瀟湘晨報

20省份出臺清單 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光明日報2020-12-14

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

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一年來,各地出臺減負清單,中小學教師減負的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各省提出了哪些針對性措施,有何共同點?又有什麼區別?教師負擔如何真減實降?

評比事項減少50%以上,減負效果難立馬顯現

今年是湖南省益陽市鄉村教師劉充從教的第六個年頭,因為兼任班主任,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他還要花精力整理各項資料、留臺帳、迎接檢查。「以前,一檢查就要準備材料。周末還經常加班,確實有些不堪重負。」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要求,各地要在今年年底前,對本地區現有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進行一次集中清理,嚴格控制總量和頻次,確保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清理後保留的事項實行清單管理。

到目前為止,《湖南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出臺近20天。劉充介紹:「來自教育系統外的檢查,精簡超過三分之一;而來自教育系統內部的檢查數量基本沒有變化。算起來,減負感受總體不明顯。」這幾天,他依然在接待教學常規檢查、家訪記錄檢查和安全檢查等檢查組。

不過,在劉充看來,部分檢查項目具有合理性,比如對學生成長檔案、學生體質監測及校園食品安全的檢查。

在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方面,黑龍江、四川、雲南等省份也規定,不得開展未經同級黨委審批報備的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活動。此外,四川提出,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中,能使用電子檔的,不得要求提供紙質文檔。雲南限定,在一個工作年度內,同一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開展頻次不得多於兩次。

記者梳理發現,省級層面出臺的減負清單大概都在18條左右,基本涵蓋清理精簡現有事項、相關報表填寫工作、合理安排專項任務等內容。

「要防止地市級、縣區級的減負清單照搬照抄,依樣畫葫蘆,上下一般粗。通過實地調研明確本地區不合理負擔的具體事項有哪些,而哪些又是必要的教學要求,做好甄別。」陝西師範大學教授胡金木表示,「這些內容對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政策所產生的減負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與教學無關的社會事務,尚待明確

此前,與教學無關的各種社會任務「進學校」成為新趨勢。河南省新鄉市某小學校長陳華明告訴記者,扶貧、禁毒、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創建等各項工作都進入了學校,要求教師參加。「這些創建活動有準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整不完的檔案。」

對此,多地針對不同類型活動作出具體減負規定。

廣西提出,開展文明、衛生、綠色、宜居、旅遊等城市創優評先活動,原則上不得安排中小學教師上街執勤,不得攤派參加志願活動的指令性任務,不得硬性要求參與網上宣傳投票等活動。海南表示,各鄉鎮、街道社區分配的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中小學校有權予以拒絕。青海規定,針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各類創建活動,由教育部門嚴格審核把關,能合併的一律合併,能取消的一律取消。

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明確提出要統籌規範社會性事務進校園工作,不能把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和工作強制攤派給中小學,不能隨意讓學校停課出人出場地舉辦有關活動。

直到現在,陳華明還是「沒有勇氣」拒絕非教學類活動進校園,「扶貧、禁毒、文明城市創建,到底哪些是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學校在何種情況下有自主決定權?」她說,保證學校安靜的教學秩序,讓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需要把項目內容明確地落在文件裡。

嚴管微信工作群,「內在負擔」也需關注

寫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補不完的活動資料……在各類報導中,很多一線教師都感嘆,經常開夜車、寫材料,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了案頭工作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各種工作群、公眾號和App應運而生,不分時段的推送和強制參與的投票讓許多教師疲於應付。

「現在每個教師都有一二十個微信群,無數個App,必須全天候關注,隨時做好加班準備。」陳華明擔心,「這樣一來,消磨了教育熱情,讓很多人產生了職業厭倦。」

記者梳理發現,多省份在減負清單上都提到,減輕報表填寫工作負擔,規範微信工作群。其中,江西規定,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教育部門要嚴格規範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報表填寫工作,根據需要統籌安排,杜絕各種數據重複上報及表格多頭填寫現象。

四川提出,不得簡單以留痕作為評判學校和教師工作成效的標準,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務App上傳工作場景截圖或錄製視頻等方式來代替實際工作評價。

青海則明確,嚴禁強制學校和教師使用未經黨委或政府審查備案的圖書徵訂、讀書活動、學習類App,不得強制學校和教師關注各類與教育無關的微信公眾號,加入QQ群、微信群等。

廣西提出,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學教師關注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微信公眾號。對此,胡金木提出疑問:「如何確定優秀的教育教學類微信公眾號,目前也尚不明確。誰來進行甄別和評判,並無標準可言。」

「評比、填表、抽調等工作之外,目前還存在大量的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負擔,如由於教師缺編所導致的超量教學任務、應試教育下超量作業的批改,同時與四五十位家長進行的超工作量的溝通等等。」胡金木把這些稱之為「內在負擔」,「在應試教育還沒有徹底扭轉、社會教育心態普遍焦慮、學生之間還存在強烈競爭的背景下,教師的減負工作任重道遠。」(記者 陳鵬)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 減負效果難立馬顯現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教師負擔如何真減實降?
    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    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 教師負擔如何真減實降?
    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
  •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 教師負擔如何真減實降
    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
  • 教育部: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均會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教育部: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均會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當前由於一些歷史的、體制機制等原因各種檢查、督查、評比、考核等事項類目多、頻率高交叉重複、布置隨意佔用教師大量時間中小學教師要減負了!20個省份已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
  • 中小學教師額外工作負擔過重!教育部發話:出臺減負清單!
    中小學教師額外工作負擔過重!教育部發話:出臺減負清單!中小學教師要減負了!20個省份已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 「在營造教育教學環境方面,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加強督察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
  •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教師負擔如何真減實降?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 全國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有何區別?教師負擔如何真減實降?
    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  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 教師的福音!教育部:年內所有省份均會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關於教師負擔的吐槽在網上從來沒有停止過,事實也是如此:各級各部門的檢查接二連三、各種各樣的填表上報交叉重複,有時還朝令夕改令教師苦不堪言。寫不完的計劃、總結、做不完的種種記錄,有很多事明明教師能認真做,可偏偏要拍照、留視頻,致使大量時間用於這些證據上;還有下載各種APP、完成各自調查等等……耗費了教師多半精力,「迎來送往,各種應付」成了主業,教育教學反而成了捎帶。針對這一問題,教育部早在2019年就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
  • ...省份已出臺教師減負清單,讓教師安心從教,各地有何良策?|年終盤點
    加強督察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各省份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發布後,相關話題也在微博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表示,期待相關規定全面落地,把時間還給老師,還給學生,還給課堂。
  • 教育部:年內將出臺教師減負清單
    中新網12月1日電 「在營造教育教學環境方面,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加強督察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在12月1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如是表述。
  • 教育部:將督促各省份年內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教育部4日表示,將督促各省份年內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對各地「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落實情況開展調研督促,確保今年年底前落實到位。
  • 教師節「禮包」來了!各省份年內將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主要有召開全國教師發展大會、出臺強師惠師舉措、「特崗計劃」實施15周年系列宣傳、「國培計劃」實施10周年系列宣傳、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尋找最美教師、感念師恩宣傳活動、集中走訪慰問教師等8項活動安排。
  • 山東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20條來了!
    1月15日上午,省教育廳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全文),《清單》具體有哪些內容,一起來看↓↓↓教師工作點多面廣線長,教師隊伍佔據事業單位人員半壁江山,有關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報導時有出現,成為廣大基層教師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中小學教師減負意見的出臺,有利於切實減少對中小學校和教師不必要的幹擾,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中國慶祝教師節 多地宣布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歐洲時報網】9月10日是中國的教師節,今年為中小學教師減負的話題備受關注。目前,多地已經為中小學教師發布了「減負清單」。(圖片來源:中新社)9月9日,據山東教育發布微信公號,山東省教育廳起草了《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包括五個方面:切實減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負擔、切實減輕社會事務進校園負擔、切實減輕相關報表填寫負擔、切實減輕抽調借用教師帶來的負擔、切實減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來的負擔。
  • 山東為中小學教師減負,老師「輕裝上陣」,學生最受益
    教師節,山東的中小學老師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要求做到五個「切實」:切實減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負擔、切實減輕社會事務進校園負擔、切實減輕相關報表填寫負擔、切實減輕抽調借用教師帶來的負擔、切實減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來的負擔。
  • 教育部:為中小學教師減負!讓教師安心、靜心、舒心從教
    ,為教師安心、靜心、舒心從教創造更加良好環境。《意見》要求,除教育部門外,其他部門不得自行設置以中小學教師為對象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確需開展的要商教育部門,按程序報批後實施。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由同級教育部門統籌協調開展,同類事項可合併進行,涉及多部門的聯合組團開展,嚴格按要求按程序進行,不能層層加碼、擴大範圍、增加環節、延長時間,堅決避免對學校和教師隨意提出要求。
  • 山東擬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本報濟南9月9日訊 為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省教育廳今天發布《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清單」要求,嚴禁各部門組織實施未經審批報備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嚴禁在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中設置「一票否決」或層層籤訂責任狀,不得工作剛安排就開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
  • 山東海南為教師減負開列清單,寧夏江西廣西河北已先行一步
    9月9日,教師節前一天,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廳字〔2019〕54號),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給教師減負是優化教育環境關鍵舉措
    福建省日前印發《福建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清單在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規範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規範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事宜等方面明確作出18條規定,全面減輕教師非教學任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