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家長,都曾經為帶孩子上醫院的問題而頭疼過。
比如我家閨女,平日裡就是個假小子,天不怕地不怕,但一到了醫院,就秒慫。
幼兒園入學體檢,要求抽血,我們帶閨女去了醫院,還沒開始抽呢,閨女看到護士手中的針筒,就先開始嚎啕大哭了。
等到正式開始抽血時,閨女更是在打針臺上拼命掙扎,扭得跟條泥鰍一樣。我和孩子爸爸,以及孩子奶奶,再加上一個幫忙的護士,四個大人一起上,才勉強控制住了這個小傢伙。
除了害怕打針之外,還害怕吃藥,國慶期間閨女有點咳嗽,我們就想著做個霧化。結果閨女哭得撕心裂肺,感覺我們在餵她毒藥似的。
我心裡想著,總這麼著也不是個事啊,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不再害怕打針、害怕吃藥呢?
想起之前閨女不愛刷牙,又害怕牙醫,看了一本繪本之後,肯讓我們刷牙了,還主動提出要去看牙醫。
繪本的效果竟然這麼好,那孩子怕打針、怕抽血的問題,是不是也可以用看繪本解決呢?
《你好,安東醫生》,就是這樣一套能讓孩子不再害怕醫生、害怕醫院的神奇繪本。
讓孩子知道生病了該怎麼辦
安東醫生是給動物看病的醫生,開了一家動物醫院,每天都會有許多小動物來這兒看病。
大公雞和烏鴉比賽誰的嗓門大,結果把自己的嗓子給喊壞了,只能來向安東醫生求助。
吃了安東醫生配的藥水之後,大公雞的嗓子恢復了清亮,又可以喊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起床了。
大老虎晚上睡覺的時候沒蓋被子,露著肚皮睡了一整晚,結果第二天發燒了。
安東醫生給大老虎打了退燒針,告訴大老虎很快就會退燒了,大老虎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鱷魚哈欠打得太大,導致下巴脫臼,回不去了。
安東醫生拿了根細繩,輕輕伸進鱷魚的鼻孔,鱷魚打了個大大的噴嚏,下巴順利合上,手舞足蹈地回去了。
孩子們之所以怕上醫院,家長其實要負一定的責任。
仔細想想,我們去過許多次醫院,已經對醫院很熟悉了。但對孩子來說,卻可以說是突然被家長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見到了好多陌生人。然後,還要被醫生拿粗粗的針管抽血,或是打針。
陌生環境導致的恐懼心理,打針帶來的疼痛,再加上在那種情況下,家長基本上沒時間向孩子解釋醫生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被種種情緒裹挾,自然就只能嚎啕大哭了。
而這套繪本則告訴我們,每個人是怎麼生病的,以及生病之後,醫生是如何處置的。
比如說,在外面睡覺不蓋被子就會導致發燒,而醫生給你打針,則能幫你好得更快。
再比如說,嗓子不舒服了要吃藥,藥雖然苦,但是卻對你的病情有好處。
不得不說繪本還是挺有效果的,帶孩子看了這套繪本後,我們在餵藥前告訴孩子,接下來我們要吃藥了,藥會有一點苦,但是吃了之後你的病就會好得更快。
於是孩子躺在我懷裡,緊緊閉著眼睛,乖乖把藥給吃了。雖然還是會在吃完藥之後,含著眼淚抱怨藥太苦了,但再也沒有像之前那樣,哭得撕心裂肺了。
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懂事,把他們當成和我們平等的人,跟他們講道理,在做事前花點時間與他們溝通,相信他們一定會給你一個驚喜。
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模仿是兒童心理的一大特點,在孩子的生活和遊戲中,每時每刻都能觀察到模仿。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來完成的。
因此,帶孩子讀繪本,讓孩子了解繪本中的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這套繪本的第一冊,《你好,安東醫生》中,安東醫生為動物們看了一天病,從早忙到晚,連飯都顧不上吃,結果餓暈過去了。
小動物們並沒有丟下安東醫生不管,而是把自己從森林裡採摘的蔬菜和水果都搬到醫院裡來,一起做飯給醫生吃。
這套繪本的第二冊,《你好,安東醫生:出診記》裡,安東醫生接到了山羊寄來的信,請自己去他家。安東醫生以為山羊生病了,騎著自行車急急忙忙的就上路了。
到了目的地之後才知道,原來大家給他準備了一個生日party,一起給忙得把自己生日都給忘了的安東醫生過生日呢。
兩個簡簡單單的小故事,輕輕鬆鬆就能讓孩子學會感恩,知道要回報身邊那些,一直為我們默默付出的人。
繪本中那些有趣的細節
這套繪本裡還有許多有趣的小細節。
《你好,安東醫生》中,嗓子不舒服的大公雞,一大早就來找安東醫生。
當我們把視線移到畫面的左下角時,鬧鐘顯示時間是早上六點。
看來大公雞真的來得挺早呀。
公雞嗓子不舒服,說不出話,繪本上的字越來越小。
當吃了安東醫生配的藥水後,嗓子好了,字也越來越大了。
山羊來找醫生看病時,我們可以看到醫生房間的桌子上,整整齊齊擺放著醫藥箱、書籍、藥水、鑷子等工具。
是個愛整潔的醫生沒錯了。
安東醫生忙了一天,到晚上六點才吃上飯,真的是很辛苦了。
也難怪小動物們這麼喜歡安東醫生呢,還給醫生送了滿滿一籃水果。
《你好,安東醫生:出診記》裡,安東醫生在路上碰到了一隻烏龜。烏龜在和兔子賽跑時,不小心扭傷了腿。
看到兔子用手比的「耶」了嗎?
這兔子也是real淘氣了。
再來看看這幅圖,圖中藏著一隻小動物,你能找到嗎?
書封也是暗藏玄機,《你好,安東醫生:出診記》的書封中,護封前襯是安東醫生和一輛自行車。
後勒口上是一頂帽子。
護封后襯上,安東醫生戴著帽子,在小動物的包圍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就等大家自己去發現啦。
關於作者
這麼可愛的繪本,是出自誰手呢?
從安東醫生的形象,以及書中多次出現的「請多保重」這句話,不難猜出,作者是個日本人。
這套繪本的作者是日本的西村敏雄,1964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東京造型大學美術設計科畢業。曾從事室內裝潢和紡織品設計等工作,之後開始繪本創作。2001年獲得日本第一屆童畫大獎最優秀獎。
繪本作品有《你好,安東醫生》、《巴魯巴魯先生》、《森林裡的露天浴》、《小偷逃跑大作戰》、《紅薯紅薯挖呀挖》等。
西村敏雄擅長以幽默的畫風和故事抓住孩子們的心,從這套繪本中,也確實能看出這一點。不管是多麼奇怪的患者,多麼難治的病症,安東醫生總能找到辦法解決。治療後和患者一起歡笑,非常開心。
讀這套書的過程中,閨女一直在笑個不停,讀完後,對醫院、醫生、打針、吃藥,有了更多了解,餵她吃藥時,也比以前輕鬆多了。
如果你家裡也有同款怕醫生的寶寶,就帶她一起看看這套繪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