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打針、怕吃藥、怕上醫院?一套繪本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2020-12-17 木子育兒經

相信每個家長,都曾經為帶孩子上醫院的問題而頭疼過。

比如我家閨女,平日裡就是個假小子,天不怕地不怕,但一到了醫院,就秒慫。

幼兒園入學體檢,要求抽血,我們帶閨女去了醫院,還沒開始抽呢,閨女看到護士手中的針筒,就先開始嚎啕大哭了。

等到正式開始抽血時,閨女更是在打針臺上拼命掙扎,扭得跟條泥鰍一樣。我和孩子爸爸,以及孩子奶奶,再加上一個幫忙的護士,四個大人一起上,才勉強控制住了這個小傢伙。

除了害怕打針之外,還害怕吃藥,國慶期間閨女有點咳嗽,我們就想著做個霧化。結果閨女哭得撕心裂肺,感覺我們在餵她毒藥似的。

我心裡想著,總這麼著也不是個事啊,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不再害怕打針、害怕吃藥呢?

想起之前閨女不愛刷牙,又害怕牙醫,看了一本繪本之後,肯讓我們刷牙了,還主動提出要去看牙醫。

繪本的效果竟然這麼好,那孩子怕打針、怕抽血的問題,是不是也可以用看繪本解決呢?

《你好,安東醫生》,就是這樣一套能讓孩子不再害怕醫生、害怕醫院的神奇繪本。

讓孩子知道生病了該怎麼辦

安東醫生是給動物看病的醫生,開了一家動物醫院,每天都會有許多小動物來這兒看病。

大公雞和烏鴉比賽誰的嗓門大,結果把自己的嗓子給喊壞了,只能來向安東醫生求助。

吃了安東醫生配的藥水之後,大公雞的嗓子恢復了清亮,又可以喊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起床了。

大老虎晚上睡覺的時候沒蓋被子,露著肚皮睡了一整晚,結果第二天發燒了。

安東醫生給大老虎打了退燒針,告訴大老虎很快就會退燒了,大老虎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鱷魚哈欠打得太大,導致下巴脫臼,回不去了。

安東醫生拿了根細繩,輕輕伸進鱷魚的鼻孔,鱷魚打了個大大的噴嚏,下巴順利合上,手舞足蹈地回去了。

孩子們之所以怕上醫院,家長其實要負一定的責任。

仔細想想,我們去過許多次醫院,已經對醫院很熟悉了。但對孩子來說,卻可以說是突然被家長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見到了好多陌生人。然後,還要被醫生拿粗粗的針管抽血,或是打針。

陌生環境導致的恐懼心理,打針帶來的疼痛,再加上在那種情況下,家長基本上沒時間向孩子解釋醫生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被種種情緒裹挾,自然就只能嚎啕大哭了。

而這套繪本則告訴我們,每個人是怎麼生病的,以及生病之後,醫生是如何處置的。

比如說,在外面睡覺不蓋被子就會導致發燒,而醫生給你打針,則能幫你好得更快。

再比如說,嗓子不舒服了要吃藥,藥雖然苦,但是卻對你的病情有好處。

不得不說繪本還是挺有效果的,帶孩子看了這套繪本後,我們在餵藥前告訴孩子,接下來我們要吃藥了,藥會有一點苦,但是吃了之後你的病就會好得更快。

於是孩子躺在我懷裡,緊緊閉著眼睛,乖乖把藥給吃了。雖然還是會在吃完藥之後,含著眼淚抱怨藥太苦了,但再也沒有像之前那樣,哭得撕心裂肺了。

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懂事,把他們當成和我們平等的人,跟他們講道理,在做事前花點時間與他們溝通,相信他們一定會給你一個驚喜。

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模仿是兒童心理的一大特點,在孩子的生活和遊戲中,每時每刻都能觀察到模仿。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來完成的。

因此,帶孩子讀繪本,讓孩子了解繪本中的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這套繪本的第一冊,《你好,安東醫生》中,安東醫生為動物們看了一天病,從早忙到晚,連飯都顧不上吃,結果餓暈過去了。

小動物們並沒有丟下安東醫生不管,而是把自己從森林裡採摘的蔬菜和水果都搬到醫院裡來,一起做飯給醫生吃。

這套繪本的第二冊,《你好,安東醫生:出診記》裡,安東醫生接到了山羊寄來的信,請自己去他家。安東醫生以為山羊生病了,騎著自行車急急忙忙的就上路了。

到了目的地之後才知道,原來大家給他準備了一個生日party,一起給忙得把自己生日都給忘了的安東醫生過生日呢。

兩個簡簡單單的小故事,輕輕鬆鬆就能讓孩子學會感恩,知道要回報身邊那些,一直為我們默默付出的人。

繪本中那些有趣的細節

這套繪本裡還有許多有趣的小細節。

《你好,安東醫生》中,嗓子不舒服的大公雞,一大早就來找安東醫生。

當我們把視線移到畫面的左下角時,鬧鐘顯示時間是早上六點。

看來大公雞真的來得挺早呀。

公雞嗓子不舒服,說不出話,繪本上的字越來越小。

當吃了安東醫生配的藥水後,嗓子好了,字也越來越大了。

山羊來找醫生看病時,我們可以看到醫生房間的桌子上,整整齊齊擺放著醫藥箱、書籍、藥水、鑷子等工具。

是個愛整潔的醫生沒錯了。

安東醫生忙了一天,到晚上六點才吃上飯,真的是很辛苦了。

也難怪小動物們這麼喜歡安東醫生呢,還給醫生送了滿滿一籃水果。

《你好,安東醫生:出診記》裡,安東醫生在路上碰到了一隻烏龜。烏龜在和兔子賽跑時,不小心扭傷了腿。

看到兔子用手比的「耶」了嗎?

這兔子也是real淘氣了。

再來看看這幅圖,圖中藏著一隻小動物,你能找到嗎?

書封也是暗藏玄機,《你好,安東醫生:出診記》的書封中,護封前襯是安東醫生和一輛自行車。

後勒口上是一頂帽子。

護封后襯上,安東醫生戴著帽子,在小動物的包圍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就等大家自己去發現啦。

關於作者

這麼可愛的繪本,是出自誰手呢?

從安東醫生的形象,以及書中多次出現的「請多保重」這句話,不難猜出,作者是個日本人。

這套繪本的作者是日本的西村敏雄,1964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東京造型大學美術設計科畢業。曾從事室內裝潢和紡織品設計等工作,之後開始繪本創作。2001年獲得日本第一屆童畫大獎最優秀獎。

繪本作品有《你好,安東醫生》、《巴魯巴魯先生》、《森林裡的露天浴》、《小偷逃跑大作戰》、《紅薯紅薯挖呀挖》等。

西村敏雄擅長以幽默的畫風和故事抓住孩子們的心,從這套繪本中,也確實能看出這一點。不管是多麼奇怪的患者,多麼難治的病症,安東醫生總能找到辦法解決。治療後和患者一起歡笑,非常開心。

讀這套書的過程中,閨女一直在笑個不停,讀完後,對醫院、醫生、打針、吃藥,有了更多了解,餵她吃藥時,也比以前輕鬆多了。

如果你家裡也有同款怕醫生的寶寶,就帶她一起看看這套繪本吧。

相關焦點

  • 孩子怕打針怕吃藥?那是你方法不對……
    前段時間,二寶發燒,到醫院去打針。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子,進了輸液室就哭著叫著亂扭著身子要往外跑。奶奶一邊拉扯孩子,一邊叫:「別哭,越哭打針越疼!」「聽話,不然我不管你了。」……可孩子是越哭越厲害。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你家寶寶上醫院打針包括在家裡吃藥,是不是也會哇哇大叫,一點兒不配合?那我可要說了,這不是寶寶的問題,是當家長的一開始方法就錯了。
  • 孩子說「我害怕去醫院"最怕聽到媽媽回答"怕什麼怕"
    尤其是在孩子周歲以內,差不多每個月都要打預防針,有些孩子身體偏弱,還會隔三差五的被媽媽抱去醫院看病。所以,在孩子的印象中,每次與醫生見面都沒有什麼好事情,不是被扎針就是要吃藥。而且醫生使用的聽診器接觸皮膚的時候涼涼的、那些自己從沒見過的檢查器材還會發出「嗡嗡「的響聲。。。等等這些都構成了孩子對醫院和醫生的基本印象。
  • 為什麼孩子大多都怕打針?父母的這些行為有問題,難怪寶寶會害怕
    有的甚至已經成年了,卻還是怕打針。我有一個同學就是如此,上初中的時候,她因為過敏,身上起了很多紅色的疹子,由於她爸媽長期工作忙不在家,我們關係又不錯,周日的時候讓我陪她去醫院看看。到醫院了,醫生說她是因為穿了不適合貼身穿的內衣引起的過敏,要治療的話需要注射維生素B12,她一聽,弱弱地問了一句,能不能不打針?
  • 小孩怕去醫院打針,父母放心,一件小東西就可以幫到你
    還記得那天我乘公共汽車時,旁邊一個小男孩的哭鬧聲一直伴隨著我,他拿著一杯酸奶和一根香蕉,一邊用手腕揉著眼睛一邊對爸爸說:我不去醫院了,孩子的爸爸一邊哄著他,一邊和各種動物一起嚇唬他,剛開始張牙舞爪的抱著老虎說你不去醫院了,老虎會吃掉你這種不乖的孩子的,爸爸一連串的勸說,孩子都哭了,說:去醫院吧
  • 這本繪本讓孩子了解預防感冒,克服怕看醫生的心理
    如果每次都強制帶孩子去看醫生的話,還可能讓孩子更怕醫生。 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找到病根,對症下藥。 大部分孩子對於醫生的恐懼,都來自對醫生的錯誤認識,所以想讓孩子正確認識醫生,做到不怕看醫生,家長要做好下面這三點!
  • 讓孩子懂得預防感冒,克服怕看醫生的心理,家長可以這麼做
    孩子感冒令家長發愁,不過讓家長更愁地是孩子害怕看醫生。當家長提出去看醫生的時候,孩子不僅不會輕易順從,還可能立馬變臉,哇哇大哭起來。如果每次都強制帶孩子去看醫生的話,還可能讓孩子更怕醫生。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找到病根,對症下藥。
  • 10歲孩子因怕打針跨省逃離50公裡,管教熊孩子,「心」辦法來解決
    安徽阜陽一個10歲男孩,在去上學路上被狗咬了,奶奶領他去醫院打狂犬疫苗針,孩子由於怕打針,居然偷偷從醫院「逃」了出來,家人發現後在附近找了半天找不到,後來無奈報警。警察根據監控連夜追蹤,最後在河南姑姑家找到。真是讓人虛驚一場,令人納悶的是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跑那麼遠!
  • 怕打針的寶寶
    寶寶這麼怕打針嗎?媽媽們該怎麼保護孩子呢?  廣醫三院兒科醫生譚小華說,如果新生兒被大量的傷害(如注射,手術等),同時又得不到母親應有的的照顧,比如他打針時父母照顧不周,那麼他就很有可能對外界產生出一種情緒上的抗拒,在成長中會更多地表現為壓抑
  • 繪本書單|6本打針看病繪本推薦,讓寶寶不害怕打針,不害怕打疫苗
    明天要去防疫站接種疫苗了,你家寶寶怕不怕?在醫院裡,檢驗科,注射室這二個地方經常能聽到孩子們哇哇大哭的聲音,「媽媽,我不要打針……」,各種哭嚎,還有趴地上不肯動的,一個個都是臉上掛著淚水。打針前,「好怕怕,別忽悠我去打針」。打針後,「果然疼,寶寶心裡苦,寶寶要大哭」。
  • 孩子怕打針,從醫院「逃離」跨省暴走50公裡,網友:馬拉松好苗子
    ,直接逃離醫院跨省暴走50公裡的一幕在網上也是火了,很多網友都說,孩子怕成啥樣了都,能走出這麼遠,看來是個馬拉松的好苗子啊!狂犬疫苗,奶奶帶孩子來到醫院之後,孩子因為害怕直接從醫院跑了出來,奶奶年紀大了,出來之後怎麼找都沒有找到孩子,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就報警求助,希望孩子不要發生危險。
  • 怕拔牙怕打針怕蛇怕高,有VR你還怕什麼?無所不能
    《怕拔牙怕打針怕蛇怕高,有VR你還怕什麼?無所不能》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商用VR異軍突起,眾趣科技打造多場景解決方案2020 年 10 月 19 日,由國家工信部和江西省政府聯合主辦的 「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舉辦,開幕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來書面致辭。本屆大會的成功舉辦,讓VR如何應用落地成為了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
  • 孩子怕打針,每次打針都哭鬧、恐懼怎麼辦?醫生教你三招從容應對
    一名10歲的小男孩因為害怕打針從醫院裡「逃」走,竟然一路跑了有50多公裡,從安徽一直跑到了河南,直接跨省了!而這件事情的起因,則是因為孩子在學校被狗給咬了,孩子的奶奶便帶他去衛生院注射狂犬疫苗,沒想到孩子因為怕打針,直接從醫院裡跑出來了,孩子的奶奶在後面找了好久都不到他,便哭著到派出所裡報警求助。
  • 49歲壯漢在醫院裡打針,怕得躲媳婦懷裡大哭
    49歲壯漢在醫院裡打針,怕得躲媳婦懷裡大哭!見過很多小孩害怕打針哭鬧的,卻極少遇到過大人怕打針也嚎啕大哭的。據北京晚報報導,12月18日,江蘇鹽城一位戴大金鍊的大叔打針時嚎啕大哭,一旁的媳婦哈哈大笑,慈愛地幫他捂住眼睛。妻子秋女士說,老公49歲了,近幾年做體檢抽血才知道他打針會哭,每次出門前說得好好的,一到現場卻忍不住,覺得很可愛。
  • 孩子怕打針逃離,差點跑到外省:這些做法,消除孩子打針恐懼
    作為父母最害怕知道的莫過於是孩子生病,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孩子生病。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孩子即將面對打針、吃藥。而到父母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打針的時候,不少孩子都會因此而變得焦躁不安,有的孩子甚至哭得撕心裂肺……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每一個父母都恨不得孩子生的病轉移到自己身上。
  • 孩子怕打針,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打針這件小事。而不是用大人的視角和大人的感受去衡量孩子,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解決。打針這件小事處理不好,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心理影響,並遷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對以後的性格發展等產生不良的影響,妨礙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聽我這麼一說,你還覺得把孩子摁住、或者哄騙孩子的做法可取嗎?
  • 像不像小時候打針的你?寶寶怕打針,媽媽只需這樣做
    我家的老大就是特別怵針,到醫院打針就要滿院跑,我都是把他逮住提溜回來,然後不管他如何喊叫掙扎,都會按住他配合醫生打針。那個時候就會引來所有人的目光,後來連醫生都怕他來打針了。好不容易把孩子逮到了,強行把藥液注射進寶貝的肌肉裡,可是寶貝會痛哭流涕,此時媽媽會說:「哭什麼哭,一點都不疼,你看人家XXX,多勇敢!」結果呢,孩子卻哭聲更大,他心裡在說:「切,你怎麼知道不疼,我就疼得很,你這媽媽一點兒都不理解我!」孩子為什麼在媽媽說完這些話的時候反而哭的更兇了呢?
  • 孩子生病不肯打針吃藥?家長該怎樣引導?故事性語言很管用請收好
    曹老師也很難受,心疼孩子,趕緊把小力從媽媽懷裡接了過來。曹老師先給小力講了一個小故事,小力聽得津津有味,完全忘記了哭泣。故事講得差不多了,曹老師問小力:「小力,你生病了?「」嗯,老師,我發燒了。「」很你難受吧?「」嗯。「」那怎麼辦啊?「「醫生要給你打針吃藥,你不喜歡,是吧?」
  • 寶寶怕打針隱藏大學問 三個故事讓寶寶不再怕打針
    第一個故事:媽媽比寶寶更「怕」打針   快滿8個月了,過幾天又到了打預防針的日子。這幾天,只要一想起這件事,晴晴媽的眼圈就會紅起來:這麼小的寶寶,小胳膊上的肉肉那麼嬌嫩,卻要被尖銳的鋼針紮下去……每當想起這些,晴晴媽心裡就會一陣陣心痛。
  • 呆萌醫生出診記,讓孩子不再害怕「白大褂」,不再害怕打針吃藥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生病,可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是,孩子對「白大褂」有很大的牴觸感,一進醫院就哭,看見「白大褂」就躲,打針吃藥更是哄到崩潰,這讓家長們手足無措。安東醫生是給動物們看病的醫生,他的溫柔、耐心和善良讓孩子們在忍俊不禁中減輕對打針吃藥的牴觸感,讓孩子了解醫生是在幫助生病的人,並不是可怕的存在,讓孩子不再害怕「白大褂」。
  • 寶寶怕打針,一打針就哭鬧,4招讓寶寶勇敢起來
    帶著孩子打疫苗,每一次都能聽到整個醫院都是孩子的哭聲。一聽到要去打針,就嚷嚷著:我不打針,我不打針。那麼如何緩解孩子如此畏懼打針的心理呢?寶寶為什麼這麼怕打針呢?為了孩子健康,接種疫苗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小寶貝一打針就開始哭鬧,醫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其實寶寶哭鬧的原因主要有三。1、條件反射別說孩子,我這麼大了還害怕呢。害怕是正常的。當寶寶看到一根長長的針頭扎進自己皮膚,先不說疼不疼,就這視覺衝擊就夠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