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本是人類種族延續的重要手段。生,還是不生,本不是個問題,只是在我國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限制生育政策後,才慢慢成了社會問題,也成了困擾育齡人口的永恆話題。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你生二胎嗎?」,「再生一個吧,有伴」,已經成了很多父母見面的口頭禪。而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生二胎。
濤濤爸說:「有錢生,沒錢養啊,現在是生的起,養不起了」。
傑兒爸爸說:「一個都搞不定,還生兩個,那不是自找麻煩」。
涵涵媽說:「生二胎會剝奪父母對老大的愛,對老大不公平」
麗麗媽說:「現在的孩子花銷太多了,經濟壓力大,生不起」。
浩浩媽說:「不想再經歷一次生孩子,帶孩子,餵奶,哄睡的痛苦」。
軒軒媽說:「大的是兒子,要是二胎再生個兒子,那不是要我命,不生了,不生了」。
葡萄媽說:「生孩子,帶孩子都是我一個人的事,老公不幫忙,老人幫不了,太累了,不生了」
………
在五花八門的不生老二的理由中,各有各的精彩表述,從國計民生到雞毛蒜皮,也有人一針見血:不就是沒錢養、沒人帶嗎?確實,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原因。其他的理由其實各個都可商榷。排名最靠前的最為關鍵的確實是經濟基礎的問題。
上海近年的調查顯示,一個家庭養育一個0—3歲孩子的直接費用為32719.5元一年,4—6歲孩子的養育費平均為31943元一年,7—12歲的為31226元一年,35%的父母認為「養孩子是沉重的負擔」。
有人粗略計算過,在上海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連吃帶用加上讀書、找工作、結婚,要花費100多萬元。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也都需月均花費3000元以上。即使是縣城的數據也超過了月均1500元。因此,生養兩個孩子那還了得!
其實不然,生養老二經濟成本的增加不是翻倍,而是在50%以內,比如,我家老大用過的玩具書籍都可以就留老二用,我家兩個都是男孩,衣服都可以共用,生了老二之後,都沒買過衣服,玩具,書籍給老二。全是老大留下的,就像有人說的,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我家兩寶在玩蕩鞦韆
另外沒生二寶之前,出去買東西,看到喜歡的東西,看到打折,促銷就拼命買,結果買回來用不上,或者基本不用。有了二寶之後讓我學會了更合理的消費觀念和購買傾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支出浪費。將生活的要求降低,反倒覺得生活很簡單、很快樂。在我看來,所謂的生活質量更多是精神上的,沒有必要用一個限定的生活品質標準來看待這個問題。
因此對於我來說養二寶的經濟成本沒有翻倍的增加。反而二寶的到來增加了很多樂趣,豐富了家庭關係。
1.手足情深
手足關係是一生中持續最久的關係。超過父母——父母一般先於子女離開;超過配偶——在配偶出現前就存在,而且不可變換,並影響著選擇配偶的角度、原則和標準;超過後代——時間更長久且影響更深遠。
手足的親密關係,不僅深刻影響他們各自看待自己與他人的態度,也會影響各自生命中的重大抉擇,如興趣愛好、事業、交友、戀愛,甚至是婚姻,甚至對成年後的家庭生活都會發揮影響。有手足之情的人更能獲得幸福,因為在多子女家庭裡,評判配偶標準的除了父母的意見,還有兄弟姐妹的意見,你一句,我一句的,意見多了,往往會會降低自己的標準,會更容易接受和接納伴侶,增加幸福指數。
手足之情一詞來源於北宋文學家蘇轍,在其哥哥蘇軾因「烏臺詩案」一事被逮捕入獄後寫給宋神宗的一封信《為兄軾下獄上書》中,其中有云:「臣竊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故為冒死一言。」也就是說:他們是手足之情,所以他願意冒死為蘇軾(向皇帝)進言。其中還寫道:「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意思就是:想用所在的官職贖兄長蘇軾。
這種手足情深著實讓人感動,我家兩個男孩雖然不及蘇軾和蘇轍之間的手足情深,但是看到他們一起玩,一起笑,哥哥教弟弟,弟弟學哥哥的時候,心裡也充滿了感動。
哥哥說:變成個車車給弟弟坐
最感動的一次,弟弟在睡午覺,我在做飯,弟弟睡醒了哭了,哥哥竟然爬到床上摸著弟弟的頭說:「弟弟不哭,沒事,哥哥在」。那時候哥哥才兩歲多,簡直是又驚喜又感動,看到那一幕,一點也不後悔生二胎。
有時候他們兩個也會因為搶玩具,哥哥打弟弟,有時候哥哥也會跟弟弟掙媽媽的懷抱,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兩個人互相玩樂。
老大老二的手足情深是純天然的親密關係,即便有時會陰雲密布、雷電交加,最終也會雲收雨散、晴空萬裡的結果。因為血濃於水,骨肉相連,這就是手足之情。
02.陪伴的快樂
爸爸媽媽的陪伴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禮物。
我家老大現在兩歲10個月了,那個以前睡覺要抱著我睡,要挨著我睡的小寶寶,現在睡覺都不要抱了,有時候我說:「媽媽抱你睡吧」,老大竟然把我推開,不要我抱了。那一刻發現他已經是個有自我意識的小人兒了,不再是媽媽懷抱裡的小嬰兒了,竟然有點失落,失望,有點希望他不要那麼快長大,時光可以慢些走。
我和大寶小時候
很多全職媽媽在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站在幼兒園的窗外,久久不願離開,甚至流淚。有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反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孩子在的時候嫌他吵鬧,孩子一天不在,整個人就感覺好像缺少了什麼,不自在,想念孩子。
面對孩子的長大,孩子的每一次分離,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那麼快長大,都希望能陪伴孩子久一點,與其說是父母陪伴孩子,實際上也是孩子陪伴父母,互相陪伴更快樂。
但父母的陪伴不等於小夥伴的陪伴,不等於手足的陪伴。
看著他們兩個一天天的長大,我已經開始懷念總是依偎在我懷抱中的小寶寶了,走在路上,對別人家小寶寶都會另眼相看。再一扭頭看看自己的兩個兒子,我的內心更加堅定:孩子的童年有父母的陪伴,會是他們長大後懷念的日子,反過來,有他們在父母身邊,也是父母最美好的時光。
03.夫妻關係更和諧
在沒生老二之前,我經常跟孩子他爸吵架,隔三差五的對著孩子他爸發脾氣,甩臉色。並不是我脾氣不好,我對其他人從來沒大聲說過話。我發脾氣,跟孩子他爸吵架,是因為,我心理不平衡。憑什麼晚上孩子夜醒哭鬧,我給孩子餵奶,換尿布的時候,孩子他爸可以在旁邊不動聲色的呼呼大睡,我為孩子的事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孩子他爸可以安靜的躺著玩手機,好像孩子是我一個人的一樣。有這種不平衡的心理存在,怎麼看孩子他爸都不順眼,自然而然吵架就變成了家常便飯。我說他不參與照顧孩子,他說我生完孩子後,脾氣暴躁,眼裡只有孩子,沒有他。
我想大多數女人生完孩子後,變得脾氣暴躁,都是因為老公不參與照顧孩子,自己忙的雞飛狗跳,孩子他爸卻在玩手機,不生氣才怪。
生了老二之後,照顧孩子不再完全是我一個人的事。孩子他爸回家後,不在躺著玩手機,給老大洗澡,陪老大玩,就變成了孩子他爸的事,我照顧老二,他照顧老大,分工合作。
老二的出現,讓爸爸參與育兒的時間增多,畢竟有時候我一個人照顧不到兩個孩子,看著孩子他爸從笨手笨腳到後來能熟練的給孩子洗澡,換尿布之後,對孩子他爸也刮目相看,也不會對著他發脾氣,甩臉色了,夫妻關係更和諧了。
很多媽媽都想讓爸爸參與帶娃,我覺得生老二正是個好機會,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巧妙地將爸爸拉入育兒中來。
爸爸帶娃
有了老二之後,夫妻二人世界的時間肯定會減少,以前兩個人一起看電影,現在替換成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公園或者遊樂場,一人帶一個,這種分工合作的方式比以前更和諧,這不是更美好的事情嗎?已為人父母的夫妻關係中,必定包含著親子關係,兩個人都參與到親子關係的培養中,從而也能促進夫妻關係。
04.共同成長
老二的出生,我辭職了,過起了一帶二的全職生活。有人說,老二的出生,對老二影響很大,會讓老大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比如,尿褲子,吐字不清,想用奶瓶喝水等等。
確實這些現象在我家老大那裡都發生了,老大會學老二咿咿呀呀說話,明明會走路的老大要學老二爬,要學老二用奶瓶喝水,會跟老二一樣求抱。但是這些現象我不認為是發育遲緩,其實是老大被老二幼稚化了。老大學老二,相當於老大的心理年齡又年輕了一歲,同時老二也會被老大成熟化。
倫敦大學心理學教授彼得·史密斯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有兄弟姐妹的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覺。有哥哥姐姐的小孩在這方面的發展,會比沒有哥哥姐姐的孩子提早6—12個月。
研究還表明:小至8個月的嬰兒都能顯示出他們對哥哥姐姐的親近;許多嬰孩到了14個月大時,會想念不在身邊的哥哥姐姐;或是當哥哥姐姐沮喪時,給予他們安慰。他們會摸一摸哥哥姐姐,找可以安慰的東西給他們,以表達關懷。
在老二6個月左右那時候,就特別喜歡哥哥,只要哥哥跟他說句話,或者看到哥哥了就不哭,真的很神奇。
老二一歲的時候,每次聽到哥哥叫爸爸媽媽二寶也會跟著叫,還經常學哥哥的動作,模仿哥哥。
老二現在一歲三個了,語言能力發展的比大寶要快至少半年,大寶一歲多的時候只會叫爸爸媽媽,而現在一歲三個的老二會說好多話了,比如「要穿鞋子,要出去」,「要看JoJo」,&34;,「媽媽抱抱」,「要洗澡」,「走開」………等等,而這些話都是跟大寶學的。
老大模仿老二,老二學老大,兩個孩子互相陪伴,相互學習,共同成長,不是更好嗎?
但是,家有倆娃的多樣化、豐富性和複雜化,也會讓父母們頭疼不已。
比如我生了二胎之後,也會經常碰到各種老大和老二的相處難題,有時候也不知道如何擺平老大被橫刀奪愛的憤憤不平,錢不夠花,再無時間跟閨蜜逛街,做個美甲,按個摩等等。有各種各樣的難題等著我們擁有倆娃的爸爸媽媽去奮鬥。
無論如何,生二胎都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媽媽們要遭受第二次生理和肉體的痛苦——這種痛苦是男人無論如何都無法體驗的。因此,即使是特別想生老二的男人,一定要以尊重妻子的選擇和決定為第一要務。然後,適當地做一些準備工作。
01.夫妻二人要商量好工作和養育的家庭分工,保證家裡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收入。
02.兩個孩子的愛如何分配。
有句俗語:「一碗水端平」,意思就是給老大半碗,老二半碗,水也不少,這必定很難做到分配均勻的。
所以我們應明確,父母對每個孩子都是百分之百的愛,而不是一百分的愛平均分配給兩個孩子,生二胎不止是「一碗水」端平,而是有「兩碗水」,這也必定會花費父母更多的精力,付出。
03. 諮詢老大的意見,了解老大的心理,做通老大的思想工作。
生二胎對老大來說,是個大問題。生二胎這個事,父母一定要跟老大說一說,問一問老大的意見,了解老大的內心想法,哪怕老大自己還是個小寶寶。父母對老大要多點觀察和體諒,去了解老大對老二的感受,如果老大對生二胎非常抗拒,那可以暫停計劃,做通老大的思想工作在進行。
寫在最後:要不要生二胎,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生,那就趁年輕,生吧,只要你想生,「沒錢」,「沒人帶」,「太累了」,那都只是藉口,我也沒錢,沒人帶,自己一個人帶兩娃,非常累,但是孩子帶給我的快樂,教養孩子帶來的滿足,遠遠超過「當時」對權錢名利的追逐,足以抵消「當時」付出的辛勞和困苦。
各位爸爸媽媽們,對於要不要生二胎?你們的意見如何呢?歡迎評論交流。
我是一位80後二胎寶媽,愛學習,愛健身,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