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知了猴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並不陌生,一到了三伏天知了猴就會從地下爬出來,記得小時候一到了暑假我們就盼望著知了猴能早一點出現,因為知了猴不僅能祭奠我們的五臟廟,還可以將抓到的知了猴賣掉,記得小時候一隻知了猴要兩毛錢,運氣好的話一晚上能抓到十來只知了猴,就有兩三塊錢的巨款了。雖然知了猴在農村很常見,但是有幾個關於知了猴的問題大家肯定都很疑惑,那就是為什麼知了明明在樹上產卵,知了猴卻會從土裡爬出來?知了猴從地下爬出來後會有一個很深的洞,為什麼從來沒見過知了猴洞裡的有土出來呢?
首先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知了明明在樹上或樹枝上產卵,知了猴卻從地下爬出來。我們這裡種植梨樹的比較多,大家都知道,知了最喜歡梨樹地了,所以一到了知了猴出沒的時候大家都會去梨樹地裡找知了猴。知了猴在出土後1-2個小時就會出殼,成為會飛的成蟲知了,知了的壽命其實很短暫,只有短短一個夏天的時間,知了在出殼後除了每天不歇斷的鳴叫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交配產卵。知了在產卵時會用尖尖的嘴巴將嫩樹枝上打出很多小洞,並將蟲卵產在洞裡,樹枝中的蟲卵在樹枝中會吸取樹枝中的樹液為生,當樹枝中的樹液被吸取乾淨後,樹枝就會枯死脫落,而蟲卵也會隨著樹枝的脫落從樹上掉落到地上。
當樹枝中的樹液被知了蟲卵吸取乾淨並落到地上後,知了猴的幼蟲就會從樹枝上爬向地下來尋找樹根來吸取汁液從而生存,知了幼蟲會一邊吸食樹根汁液,一邊向更深的地方爬,一般知了幼蟲的深度在2-3米之間,如此深的地方也會安全很多。
在了解知了猴為什麼會從地下爬出來後再來看一下為什麼知了猴爬出土時看不到多餘的土。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我們在看到知了猴洞的時候從來不會看到知了猴洞口堆著很多土,相反知了猴洞口特別的乾淨,從知了猴洞中也看不到多餘的土,很多人會以為知了猴在爬出洞時將這些土吃掉,其實並不是這樣。大家都知道,土是有一定的疏鬆性的,尤其是在果園中的土,因為經常施農家肥和澆水,土壤變得會特別的鬆軟,當知了猴從地下爬出來時,會將這些疏鬆的土壤踩踏的緊實一些,所以看似知了猴蟲洞的土壤和其它地方的土壤一樣,其實要比其它地方的土壤更加緊實。
又到了一年抓知了猴的時候了,記得小時候剛剛吃過晚飯趁著天還沒黑便約上幾個好友去梨樹地裡抓知了猴,有的時候一晚上都抓不到幾隻但是卻特別開心。你們喜歡抓知了猴嗎?喜歡吃知了猴嗎?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