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從樹上產卵,為何卻從地下爬出來,知了猴打洞時的土去了哪裡

2020-12-13 小馬話三農

說到知了猴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並不陌生,一到了三伏天知了猴就會從地下爬出來,記得小時候一到了暑假我們就盼望著知了猴能早一點出現,因為知了猴不僅能祭奠我們的五臟廟,還可以將抓到的知了猴賣掉,記得小時候一隻知了猴要兩毛錢,運氣好的話一晚上能抓到十來只知了猴,就有兩三塊錢的巨款了。雖然知了猴在農村很常見,但是有幾個關於知了猴的問題大家肯定都很疑惑,那就是為什麼知了明明在樹上產卵,知了猴卻會從土裡爬出來?知了猴從地下爬出來後會有一個很深的洞,為什麼從來沒見過知了猴洞裡的有土出來呢?

首先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知了明明在樹上或樹枝上產卵,知了猴卻從地下爬出來。我們這裡種植梨樹的比較多,大家都知道,知了最喜歡梨樹地了,所以一到了知了猴出沒的時候大家都會去梨樹地裡找知了猴。知了猴在出土後1-2個小時就會出殼,成為會飛的成蟲知了,知了的壽命其實很短暫,只有短短一個夏天的時間,知了在出殼後除了每天不歇斷的鳴叫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交配產卵。知了在產卵時會用尖尖的嘴巴將嫩樹枝上打出很多小洞,並將蟲卵產在洞裡,樹枝中的蟲卵在樹枝中會吸取樹枝中的樹液為生,當樹枝中的樹液被吸取乾淨後,樹枝就會枯死脫落,而蟲卵也會隨著樹枝的脫落從樹上掉落到地上。

當樹枝中的樹液被知了蟲卵吸取乾淨並落到地上後,知了猴的幼蟲就會從樹枝上爬向地下來尋找樹根來吸取汁液從而生存,知了幼蟲會一邊吸食樹根汁液,一邊向更深的地方爬,一般知了幼蟲的深度在2-3米之間,如此深的地方也會安全很多。

在了解知了猴為什麼會從地下爬出來後再來看一下為什麼知了猴爬出土時看不到多餘的土。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我們在看到知了猴洞的時候從來不會看到知了猴洞口堆著很多土,相反知了猴洞口特別的乾淨,從知了猴洞中也看不到多餘的土,很多人會以為知了猴在爬出洞時將這些土吃掉,其實並不是這樣。大家都知道,土是有一定的疏鬆性的,尤其是在果園中的土,因為經常施農家肥和澆水,土壤變得會特別的鬆軟,當知了猴從地下爬出來時,會將這些疏鬆的土壤踩踏的緊實一些,所以看似知了猴蟲洞的土壤和其它地方的土壤一樣,其實要比其它地方的土壤更加緊實。

又到了一年抓知了猴的時候了,記得小時候剛剛吃過晚飯趁著天還沒黑便約上幾個好友去梨樹地裡抓知了猴,有的時候一晚上都抓不到幾隻但是卻特別開心。你們喜歡抓知了猴嗎?喜歡吃知了猴嗎?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盛夏將至,村民為捉知了猴樹上纏膠帶
    原來,隨著盛夏將至,知了猴即將出土,當地村民為方便抓取爬到樹上的知了猴,才在樹幹的半腰位置纏膠帶。圖為一棵國槐樹的樹幹上纏繞的膠帶。在另一處馬路兩側,部分樹幹上纏繞的黃色膠帶。臨猗是我國知名的「果鄉」,全縣種植有上百萬畝的蘋果樹,每到夏天入伏前後,大量知了猴從土壤中鑽出,爬到樹上蛻皮羽化。這時,當地的村民就會在太陽落山後到村外的樹林、果園內捕抓知了猴。
  • 天氣炎熱,在農村樹下發現知了猴的洞,怎麼捉出來知了猴呢
    知了猴是夏季帶來的饋贈,只有在入伏之後,知了猴才會爬出地面,這些在土裡面蟄伏了好幾年的小蟲,隨著大家的追捧,知了猴的身價也是一路飆升,夜晚在野外捕捉知了猴的人也是越來越多,把捉知了猴當作了一種樂趣,不但會有快樂在其中,而且最主要的還有美味的食材可以食用,知了猴製作方法頗多,味道鹹香,是很多人眼中的美食。
  • 知了為什麼喜歡在樹上 生命更替只為交配繁殖
    說起知了,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每年夏天都會在不同的樹枝上響起嘹亮的「歌喉」,眾所周知知了不會停留在別的地方,他只喜歡在植被類上棲息,引起許多朋友的討論,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知了在地下,大都是以吸食樹根系的汁液為生,等到它爬出來後,要爬到樹上,完成它的蛻變,長出翅膀的蟬是這種生物生命的最後階段。   退去外殼,就代表他們要迎來生命的最後階段,交配,繁殖,然後死亡。雄性的蟬會發出尖銳的聲音來吸引異性,雌雄交配之後,雌蟬就會準備產卵,而雄蟬則會繼續尋找交配對象。
  • 農村人愛吃的知了猴放冰箱一年了,還能吃嗎?知了猴如何保存?
    其實知了叫,這也是它們吸引異性的一種方式。知了的生命也就20幾天,必須要儘快和異性交配,然後產卵完成任務。在北方地區,到了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這個期間,很多人一到晚上就會去山裡面抓知了的若蟲,也就是知了猴。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知了猴並不是害蟲,而是一種營養美味的滋補佳品。有時候運氣好,一晚上一個人就能抓到幾百隻知了猴。
  • 抓知了的童年(散文)
    知了中文名叫蟬,別稱:知拇吖、嗶蟬、海咦、蛭蟟、蛣蟟、知了龜、知了猴、蛣蟟龜等。在未脫殼之前我們當地的村民們稱它叫爬杈。知了最喜歡棲息的果樹是,蘋果樹、梨樹、桑果樹、桔子樹、柚子樹、核桃樹;木材類樹是,榆樹、柳樹、白蠟樹、梧桐樹、楊樹等。知了通常會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從蛹變成蟲,然後在數日之內進行產卵,卵會在第二年五、六月份之間孵化。
  • 油炸知了猴是淮海地區的一種地方美味,特色小吃!
    知了猴然後在樹周圍的地上也能找到正在到處找樹的知了猴,或者剛從土裡探出半個身子的,尤其剛下過雨,堂哥拿把鐵鍁,平著一鍁在溼潤的土地上鏟過去,就會剷出好幾個還在黑暗裡摸索的。第二天早晨如果我還有興趣,就起早點再去樹林,還能抓到好多正在蛻變或者剛蛻變出來,還沒有飛行能力的知了。那些正在蛻變的,一般都在不高的地方,估計是出來晚了,也知道快天亮了,沒爬多高就迫不及待的破繭而出,尾巴或者頭部還在蟬蛻裡,只有白嫩的背弓著在竭盡全力的擺脫束縛。那些剛剛脫掉蟬衣的,抖著淡綠色還有點褶皺的透明的翅膀,舒展著新生的小身體,正在憧憬著一展歌喉的舞臺,突然就被我捏進了罐頭瓶。
  • 故事的力量▏萌雞小隊:知了知了大合唱
    知了知了大合唱 小百科:知了(蟬) 蟬:別稱知了、蛣蟟等,蟬科動物,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記錄約2000餘種蟬)。
  • 蚊子咬了十幾個大包,抓了30多個知了猴,油炸知了猴,童年的記憶
    蚊子咬了十幾個大包,抓了30多個知了猴,油炸知了猴,童年的記憶。每年的夏季,就是知了猴出土的季節,雨後或者是下午五六點鐘是捉知了猴的最佳時機。記得小時候,吃過晚飯就會和幾個小夥伴到外面捉知了猴,感覺那時候的知了猴特別多,每次都會捉好多。
  • 吃「知了猴」有什麼好處?又要注意哪些食用禁忌呢?
    知了猴,其實一般指的是蟬的幼蟲,從土中鑽出爬上樹幹,這個過程就像會爬樹的猴子一樣,因此稱之為"知了猴"。那麼,"知了猴"吃了對身體有什麼不好嗎?其實,如果不符合禁忌的食用"知了猴",確實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壞處,比如以下幾種吃法,容易影響健康:1、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知了猴"是高蛋白食物,這類食物不易消化,若是在吃知了猴的同時,還吃其他的高蛋白食物,比如雞蛋、豆製品、牛奶等,便會極易出現脹氣、打嗝、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 在地下待了那麼久,剛出來就被吃,你怎麼看?
    蟬在我們這邊,我們叫它「蛣蟟龜」(節老龜),當然還有其它很多種俗稱,比如知了龜、知了猴、爬杈等等。捉知了猴是兒時夏天時候最大的樂趣了,炎熱的夏季,老家的屋子裡沒有空調,只有小小的風扇,吃過晚飯後,約上幾位玩伴,拿著手提袋與一根長竹竿就奔向了田間的那片樹林裡,我們要儘早的趕到那裡,不然的話,隨著夜幕逐漸拉下,拿著手電筒的村民會很快的多起來。我們可以一直捉到月黑風高的時候,在濃濃的夜色下回去,即便是這樣,樹林裡仍然還有很多人。
  • 夏天來臨,農村小河邊樹林裡抓知了,一隻可以賣到一元
    每年入夏季天色漸黑,總會有這麼一群人拿著手電筒在樹下樹上找蟲子。這種美味的食材蟲子就是金蟬。蟬的幼蟲,特別是雨夜,特別多,童年的回憶;各地俗稱略有不同:「姐溜」;「結了」 ;「 爬叉」,「知了 」;「碟拉猴」。這些都是它的名字。
  • 知了的「網紅季」
    說夏天的火熱和歡樂都是知了唱出來的絕不為過。知了的唱腔高昂激越,仿佛將蟄伏地下數年修煉的內功,匯聚於夏,讓原本認為它聒噪的人們,體驗其特立獨行的精彩,收穫夏的饋贈。知了的歡唱,像極了上海話唱詞「熱煞特、熱煞特……」且說,那知了幾度修煉的內功,惹得少年大汗淋漓,也給知了取了綽號「野無知」(上海話對知了的叫法);其實,說少年「也無知」倒更貼切。不滿足隔空傾聽知了歌唱的少年,腦洞大開欲與「野無知」零距離:用麵粉反覆揉捏,直至有了很強的黏性,再將其粘在竹竿頂端,作為捕捉「野無知」的工具。
  • 「知了猴」還能吃嗎?濟南章丘的這個「金蟬村」,該何去何從
    「知了猴」學名「金蟬」,是原來很多人都挺喜歡吃的一種美味,用油一炸,蘸著精鹽、胡椒粉、芝麻酥合成的佐料,放到嘴裡真是餘香悠遠、回味無窮。在小編小的時候,吃「知了猴」還都是夏天雨後的晚上,拿著手電筒去路邊或者荒野中的樹林,抓那剛剛從泥土中爬出還未蛻皮的小生靈。
  • 知了猴,非常好吃,百元一盤也有人吃!但也許也許不吃才是對的
    知了猴——蟬的若蟲,一盤知了猴價格最高可達百元,而且有時候有錢買不到。蟬,我們都不陌生。等到了合適的年份以後,蟬只會選擇在傍晚,或者是夜晚的時候出來,因為這樣能夠避免被天敵吃掉,例如麻雀、喜鵲、蜥蜴等等。
  • 寫給寶寶的為什麼(58)為什麼知了夏天叫個不停呢?
    知了小樂絕對是夏天裡最快樂的一隻,整個夏天,它一刻不停地在樹上叫個不停,嘴裡不停地唱著哼著知了歌,夏天過了一半,知了也還是不停的在唱歌,松鼠看見他就問小樂,你天天這樣唱歌也不準備一點好吃的,秋天到了你吃什麼呀?
  • 日照每年放流大量海知了苗 生長5年「爬」上餐桌
    14日,記者來到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一探究竟,了解到,目前海知了主要存在於兩城萬寶風景區附近海域,一般來說,出生一年後放流大海的海知了,需要在大海中生長五年,才能夠達到上桌的個頭。14日,在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的培育試驗基地,大眾網記者見到正在研究水產品生物的研究員王雪梅。她從事水產研究多年,目前,該培育基地的部分海知了開始產卵。
  • 美術教案 知了
    教學目標: 1,了解知了進化過程和基本結構。 2,掌握彩鉛的繪畫技巧,能運用彩鉛刻畫知了的細節。 3,感受自然界中的小生物的美好,調動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 醫生提醒:知了猴蛋白質含量高 過敏體質者慎食
    原標題:吃完知了猴,男子當場休克  近日,開發區一市民吃知了猴後發生過敏反應當場休克,經開發區醫院醫生搶救,患者目前轉危為安。醫生提醒,知了猴的蛋白質含量很高,過敏體質的人要慎食。  3月2日晚7點多,煙臺開發區醫院急救站接到出車命令,緊急前往一飯店救治一名暈厥的患者。
  • 知了營養好但不能隨便吃 有人10顆油炸知了下肚差點休克
    據接診呂玉紅醫生介紹,王阿姨入院時情況很不樂觀。「她當時全身起紅疹、渾身瘙癢、情緒十分煩躁;同時她有胸悶頭暈、四肢麻木乏力的情況,甚至連呼吸都成困難、血壓最低的時候只有61/34mmhg。」  這是怎麼了?一番仔細詢問後,才得知當天晚上王阿姨吃了10顆油炸知了,也正是在吃完之後不久,她漸漸地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痛、頭暈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