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英語語言學習方法,除了努力,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值得收藏

2020-08-22 豐味

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一門外語並非易事。然而,老一輩大師在沒有音頻、視頻資料,沒有穩定學習環境,甚至無法解決溫飽的時候,依舊掌握了過硬的外語技能。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1.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德語是他的母語。
他精通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還學會了俄語、羅馬尼亞語

《1》馬克思學習外語,目的是很明確的,是革命鬥爭的需要。

2》注重閱讀原著。這是馬克思學習外語時十分注重的一種方法

《3》.忘記母語。

在他的一本書裡,對如何學習外語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說,當人們學習外語時,不應該把什麼都譯成母語。如果那樣,就表明他們並沒有掌握這種語言。他們使用外語時,應該儘量完全忘掉母語。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就沒有真正地學到這一種外語的奧妙,也不能運用自如。


馬克思

2.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英語教育傑出的奉獻著,也是為眾多英語學習這熟知的一代英語大師,他一生都在為英語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寶貴的知識和精神力量。

他耗盡一生總結出八條英語學習要訣,讓無數中國英語學子受益終生。

林語堂談學英語

1.學習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學習一個完整的句子,不要只記住單詞。在學英語句子的時候,要把英語句子的語法、語調和發音腔完整學習起來。
2.學習英語不能以認識單詞為主,而要記住單詞就要會用這個單詞。遇到一個新英語單詞,一定要掌握該單詞一種正確的方法。隨著以後單詞用法的增加,自然容易記得。
3.不可以強迫自己死記英語單詞。要知道單詞在句子中的用法,只有這樣做才容易記住單詞。
4.學習英語必須做到耳目空手共用。耳聞、目見、口讀、手抄,缺一不可。
5.要注重口讀,英語是一門語言,不開口,如何學會講英語。
6.口語必須重複練習,看到一個單詞,一個句子,一定要讀到會背誦為止,到自己的口音很純熟為止。學習英語就和學習古文是一樣的道理,要以背誦為入門的捷徑。
7.口語練習最避諱的有兩點:(一)害羞。如果害羞,就會失去很多讓自己學習英語的機會。(二)想得高分。學習英語不應該急功近利,要踏踏實實。
8.英語學習,一定要做到「精」,讀音和拼寫都應該注意,切忌馬馬虎虎,不可糊塗了事。

3.豐子愷

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現代畫家、漫畫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一位翻譯家。

豐子愷學外語的方法可以說是十分樸素——他深信學好一門外語的一大法門是熟練朗讀。

他早年學日語的時候,非常推崇反覆朗讀的方法。那到底要反覆朗讀多少次呢?

他的方法是在朗讀材料上以「讀」字做標記,沒讀一遍就寫一筆,第一天讀十遍寫好左邊的「言」和右邊的「士」,第二天讀5遍寫下做後的小「八」。這樣四天下來,一份材料朗讀22遍,文中各種表達就脫口而出。

這樣一來,凡事豐子愷大師讀過的文章旁邊,都有一個「讀」字。


4-林徽因

林徽因是我國著名建築師、作家、詩人,被譽為「民國第一代才女」,她的英語連「費正清都感到讚嘆」。

19歲的林徽因因嘗試翻譯了王爾德的《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夜鶯與玫瑰)》,並發表在了1923年12月1日《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上。

年僅19歲的小姑娘有著不一般的翻譯功底

&34;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
青年哭道,「我園中並沒有紅玫瑰!」他秀眼裡滿含著淚珠。
&34;「呀!幸福倒靠著這些區區小東西!古聖賢書我已讀完,哲學的玄秘我已徹悟,然而因為求一朵紅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這樣難堪。」

林徽因翻譯完成後,後來的譯本全都引用了她的翻譯《夜鶯與玫瑰》。這份著作後來成為了出版商的寵兒,王爾德的童話集直接被命名為《夜鶯與玫瑰》,譯者是林徽因等。

《夜鶯與玫瑰》封面

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超凡的英語水平,離不開她從小接受的正宗英語語言教育。她從小就讀於英國人辦的教會學校,底子打的好,後來父親還帶她去了一趟歐洲,專門給她找了家教補習英語,從小學的就是正宗的英式英語。

此外,林徽因能有這樣的翻譯成就,少不了好朋友徐志摩的功勞,正是在他的推薦之下林徽因才開始大量閱讀英國文學。他很快對外國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始堅持閱讀英文原著,日積月累英文水平自然飛速提高。


5.錢鍾書

錢鍾書先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被譽為是「博學鴻儒」、「文化崑崙」。他精通多種語言,能背誦無數詩詞和文獻,能將經史子集隨手拈來、頭頭是道。

錢鍾書先生認為書讀一遍遠遠不夠,精彩句子不讀上三四遍是體會不到的。

而且他讀書非常喜歡做讀書筆記,光是做一遍筆記的時間,就相當於讀完這本書時間的一倍。

讀外文書籍,錢鍾書先生也會不辭辛苦的做好讀書筆記。最終編排的時候,光是筆記本就有一百七十八冊,還有打字稿若干,全部外文筆記多大三萬四千多頁。

由此可見,錢鍾書先生的英語學習方法無外乎「腳踏實地,勤奮刻苦」這幾個字。


6.季羨林

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大師、文學泰鬥。他不僅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還能閱讀法文、俄文,尤精於吐火羅文。對外語學習更是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季羨林寫過一篇大致講如何學習外語的文章,他在裡面講了一中語言速成的方法:先將一門語言的發音規則和簡單語法規則學會,然後找一篇文獻,對照著字典將文獻啃下來,此為精讀。這樣精讀幾篇文章後,該語言也就速成了。

這個方法對於快速掌握一門語言是可以參考的,但想要深入學習一門語言的話還是得日積月累的練習。

7.趙元任

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哲學家、作曲家,被譽為漢語言學之父,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會講33種漢語方言,會說英、法、德、日、西班牙語等多種外語。

趙元任先生奉行「聽說先行」的外語學習原則,即學好一門語言要先聽,沉浸在這個語言裡,然後反覆開口模仿,最後才是書面讀寫。

趙元任先生衝著「會說好多種語言和方言,到哪兒人家都以為他是本地人」而學了好多語言。

在哈佛開漢語課時,他把哈佛一直以來的「中英翻譯對照學習法」全部廢掉,自編一套教材,教材結構據說是簡單概述漢語後,先猛學語音、開闢章節詳解美國人發漢語音的發音難點,然後才是各種對話和日常表達。

他給美國學生編的教材裡全是拼音文字(不是現代漢語拼音),而且他不教任何漢字,學漢語時要求學生用漢語理解漢語、不翻譯。據說這樣學出來的學生後期接觸漢字時,進展飛速,反而沒有從口遇到書面語的過度障礙。


8.許國璋

【英語學習觀】

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

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讀,多記,多講,多寫,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學習外語,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裡,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


許國璋

9.周珏良

中國莎士比亞學會會員、曾任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

英語學習觀】

要理解一國的文化就要讀些歷史,文學,包括詩和散文作品。

*對於翻譯的步驟我有以下看法:

1、先逐字逐句譯出,不要少掉什麼東西,不避免某些翻譯腔。

2、拋開原文,只看譯文,依原文風格(簡練,沉鬱,俏皮等)修改譯文文字。這時會發現好多問題,往往是上下文呼應聯繫問題和整體風格問題。

3、再對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沒有。

4、放幾天甚至幾星期後再看。這時對原文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階段修改文字時曾因為原文還大都記得,覺得還順當的許多地方,現在都通不過了,需要再修改文字。這時往往要加些字或減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經過這一次修改,一般說譯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要理解一國的文化就要讀些歷史,文學,包括詩和散文作品。我國古時兒童入私塾讀書,開始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此外還要讀《千家詩》或《唐詩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觸我國傳統文化的意思。我們讀點英詩,目的與此類似。


10.何其莘

《新概念英語》作者

【英語學習觀】

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對於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中,我體會到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首先要選好難易程度適中的原文書籍:一般以每頁(大32開)不超過八個生詞為宜。

其次是閱讀方法:要像讀中文小說那樣快速瀏覽,不默讀,不查字典,更不通過翻譯來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見不認識的生詞,要根據上下文來推測。第三是要堅持天天都讀,而且要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只要堅持下去,幾個月,半年之後,肯定會看到成效。


11薄冰

教育家,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教授


【英語學習觀】

零基礎學英語,不同年齡段學習方法是有區別的。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小學生,我將多看故事多看畫,多聽句子多唱歌。語法我不學,完全靠模仿。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中學生,我將把好的課文念得正確、流利、爛熟,睡夢中會說出來,作文中會用出來。我還要讀課外讀物,並用簡單的英語向我的同學複述故事的內容。我將學一點基本語法知識,以加強學習的自覺性,但絕不去鑽牛角尖。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青年,我將儘量結合英語實踐(讀、聽、寫、說)先把語法學好。就象查詞典一樣,我將經常查閱語法書。等我把基本語法掌握後,我將展開大量的英語實踐,在實踐中通過思考與總結解決疑難問題。同時,我將充分地利用好的詞典、參考書,包括較高深的語法著作。


關於英語學習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了這些學識淵博的語言大家的學習秘訣,除了努力,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在如今信息發展迅速時代,我們有更便利的條件去學習一門語言,視頻,書籍,廣播,和老外面對面交流,出國環境等等,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和利用所擁有的條件,才能在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的精髓。

相關焦點

  • 捷徑:英語大師談英語學習方法
    語言之有魅力,風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為後面有一個大的精神世界:但這兩者又必須藝術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語言表達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進的。文體,風格的研究是有實際用途的,它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觀察英語的性能,看到英語的長處,短處,以及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應該特別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為英語一方面不難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過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滿了陷阱。
  • 提高小學生英語成績,有沒有捷徑可走呢?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語言學科,要想學好它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對於小學英語來說相對簡單很多,就是在平時需要多讀、多背、多說、多寫、多練,別的真沒什麼技巧可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定可以學好的!就是因為語言學科的基本特點決定的,沒有讀背說的功夫,英語無論如何也是學不好的。所以學習英語最大的訣竅,就是要多讀、多背、多說,把老師課堂上教授的那些字母、單詞、詞組、句子、課文等,經過反覆閱讀,能夠記憶背誦下來,平時在多說進行英語口語練習,英語學起來就會變得非常輕鬆;有人說,多讀和多背容易做到,多說缺乏語言環境啊,怎麼多說呢?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傳入我國已有幾百年歷史,在這段流光歲月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掌握英語的語言大師,他們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點綴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之中。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小侄子的英語課:除了努力之外,英語學習也有秘笈攻略
    「你看這個教學視頻,我們老師推薦的,這裡面說英語學習就是往死裡背,像打了雞血一樣!英語學習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姑姑,我被嚇到了!原來英語有那麼多單詞要背啊?」我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想笑,又笑不出來。難受,怎麼可以這麼糊弄人呢!連帶把小學老師都糊弄了,最終糊弄一片學生。
  • 學習沒有捷徑,任何秘籍型思維都沒用
    閨蜜A是我從初中就認識的朋友,那時候她成績很好,我一直覺得她是有某種秘籍學習方法的,只是她不想告訴我,或者是她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這種方法。但是,一定是存在的。這種方法可以避免掉學習的無趣,可以不用吃學習的苦,可以讓有用的知識自動跑在腦子裡面來。一直期望著有一天她會能夠清晰明了的告訴我。是的,我就一直這樣期盼著。
  • 初中英語學習並無捷徑,掌握學習方法很重要,想提高成績看過來
    ,並且也是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學習的捷徑。 其實學習英語並無什麼捷徑可言,總得來講,其實學習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捷徑的事情,而英語更是這樣。 初中英語學習並無捷徑,掌握學習方法很重要
  • 怎樣學習英語才能少走彎路?大師級學者分享英語學習方法 !
    且看鄭板橋在《自敘》中所說:「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只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萬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著,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一代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更何況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語。  一般學習外語的,都知道有所謂「精讀」和「泛讀」。殊不知,在聽、說和寫這其他三「會」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
  • 英語語言大師的英語學習建議
    且看鄭板橋在《自敘》中所說:「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只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萬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著,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一代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更何況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語。一般學習外語的,都知道有所謂「精讀」和「泛讀」。殊不知,在聽、說和寫這其他三「會」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
  • 如何學好英語?季羨林:在語言學習中勤奮更重要,不要妄想走捷徑
    但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卻顯得尤為尷尬,總是不得要領。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卻依然無法提高自己的成績和英語水平。對此,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生前,就曾經就這個問題給出過答案,而且頗為精闢。2.語言學習,更多是依靠勤奮誠然,不同的人之間,在語言的天賦上,可能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在語言學習上,後天的努力,要遠比天賦更加重要。語言學習,是可以靠努力來完成的。而那些在語言天賦上更佔優勢的,如果不夠勤奮,同樣無法完成學習。
  • 英語學習沒有捷徑,但是可以有趣,因有趣而像捷徑
    學習英語有捷徑嗎?我們總想找到學習英語的捷徑,廣告裡到處都在說,不用背單詞,不用學語法,就可以學好英語;只要多少天,就可以說流利的英語,真的嗎?當然不是真的。語言的學習,包括英語學習,哪裡來的捷徑?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讓學習變得有趣,這樣我們就不會覺得學習過程這麼漫長,看上去便像捷徑了。
  • 一個211大學畢業生的自述:學習是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的
    跟這位同學聊了一路,聊到了其從小學到高中各個學習階段的情況,聽到之後非常有感觸,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真理:學習是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得。該名大學生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家中2個孩子,只有他走出了農村,考上了一所211大學。其實當下在農村,人們已經非常注重教育問題了,所以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不在少數。
  • 學霸幫你總結的初中英語學習的四條捷徑,建議收藏
    英語的學習其實就是語言的學習,學語言要學會模仿,就像一歲孩子一樣,為什麼小孩子學語言非常快(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學說的可都是世界最難語言所以在不斷的學習摸索中,通過不斷的試錯、總結,你會發現初中英語的學習是有捷徑可循的。經過我幾年的總結歸納,我覺至少下面四個捷徑是普遍適用於大部分同學的。
  • 大師們談英語學習態度的培養
    英語中也有相同的說法:Attitude is everything! 學習英語亦是如此,沒有腳踏實地的端正態度,不經過艱苦的積累,是不可能學好英語的。而學貫中西的大師們是如何闡述英語學習態度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大師們怎麼說。關於學習態度一、英語學習沒有捷徑。1.
  • 看18位英語大師是怎樣學習英語的,一生受益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規律,學英語也一樣,因此,看一兩部淺易的語法書何樂而不為?3王佐良  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語言也會學得更好。 語言之有魅力,風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為後面有一個大的精神世界:但這兩者又必須藝術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語言表達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進的。
  • 學習英語沒有捷徑,也沒有不花心思與精力就可以完成學習目標的
    昆明佩文教育提醒短期英語培訓也要花心思和精力才能成功;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由於它的普及讓我們一起面對它。這是國際貿易的語言,金融的語言,國際標準化的語言,國際法律的語言,外交的語言。英語隨處可見。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說漢語,但與英語為母語的人的數量相比,越來越多的中國語言為母語的人學習英語,現在在中國有很多的大學都在進行全英文教學。還是英語的學習者居多,英國的劍橋大學做過一個統計,學習一門語言,一般需要700個小時的授課時間,而700個小時只是授課時間,還需要加上一個小時的自學時間,所以加起來1400個小時。
  • 能動英語:其實英語學習也有捷徑
    原標題:能動英語:其實英語學習也有捷徑很多家長都認為英語學習沒有捷徑可言,除了死記硬背,還是死記硬背,畢竟大部分家長都是這麼學過來的。但這樣的學習結果,並不理想。有多少人學了十幾年英語,到現在依然不會說。
  • 英語大師談英語學習方法
    當你讀到或聽到別人用簡潔的英語表達深奧的思想時,興奮不已,立即記住,這就表明你已對語言產生了興趣。沒有這種興趣,難以在語言學習中登堂入室。學習英語從一開始就要重視語音,語調。發音,語調,重音,停頓,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確。否則,將影響聽力及口語,從而是語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簡易讀物對打好基礎極有用,要多讀。一是數量要多,至少讀四十本。
  • 如果你的孩子怕學英語,看這18位英語大師是怎樣學習英語的,一生受益!(趕快收藏起來)
    模仿英美人的語音語調,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調,重點應放在發音正確,吐字清楚,表達自然。大膽張口,有時不免背誦,以至自說自話。閱讀時對那些不影響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詞,多查詞典,了解其意義和用法。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規律,學英語也一樣,因此,看一兩部淺易的語法書何樂而不為?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語言也會學得更好。
  • 學習的捷徑……
    其實,學習哪裡來的捷徑,唐韓愈《古今賢文·勸學篇》和《增廣賢文》中均收錄的名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即可說明緣由。所以,不要期望學習有一條捷徑可走。若非得要苦苦尋找,那我覺得「背誦」一定是一條學習的捷徑。
  • 十位語言大師給你的英語學習建議
    我學習和從教英語四十多年,我的體會是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方法,初學者主要打好語言基礎,熟練掌握讀、聽、說、寫、譯的技能。我把這個階段的學習要領歸結為:先死後活,死去活來。「死」指多模仿、多練習,後達到熟能生巧,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