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一門外語並非易事。然而,老一輩大師在沒有音頻、視頻資料,沒有穩定學習環境,甚至無法解決溫飽的時候,依舊掌握了過硬的外語技能。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1.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德語是他的母語。
他精通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還學會了俄語、羅馬尼亞語。
《1》馬克思學習外語,目的是很明確的,是革命鬥爭的需要。
《2》注重閱讀原著。這是馬克思學習外語時十分注重的一種方法
《3》.忘記母語。
在他的一本書裡,對如何學習外語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說,當人們學習外語時,不應該把什麼都譯成母語。如果那樣,就表明他們並沒有掌握這種語言。他們使用外語時,應該儘量完全忘掉母語。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就沒有真正地學到這一種外語的奧妙,也不能運用自如。
馬克思
2.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英語教育傑出的奉獻著,也是為眾多英語學習這熟知的一代英語大師,他一生都在為英語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寶貴的知識和精神力量。
他耗盡一生總結出八條英語學習要訣,讓無數中國英語學子受益終生。
林語堂談學英語
1.學習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學習一個完整的句子,不要只記住單詞。在學英語句子的時候,要把英語句子的語法、語調和發音腔完整學習起來。
2.學習英語不能以認識單詞為主,而要記住單詞就要會用這個單詞。遇到一個新英語單詞,一定要掌握該單詞一種正確的方法。隨著以後單詞用法的增加,自然容易記得。
3.不可以強迫自己死記英語單詞。要知道單詞在句子中的用法,只有這樣做才容易記住單詞。
4.學習英語必須做到耳目空手共用。耳聞、目見、口讀、手抄,缺一不可。
5.要注重口讀,英語是一門語言,不開口,如何學會講英語。
6.口語必須重複練習,看到一個單詞,一個句子,一定要讀到會背誦為止,到自己的口音很純熟為止。學習英語就和學習古文是一樣的道理,要以背誦為入門的捷徑。
7.口語練習最避諱的有兩點:(一)害羞。如果害羞,就會失去很多讓自己學習英語的機會。(二)想得高分。學習英語不應該急功近利,要踏踏實實。
8.英語學習,一定要做到「精」,讀音和拼寫都應該注意,切忌馬馬虎虎,不可糊塗了事。
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現代畫家、漫畫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一位翻譯家。
豐子愷學外語的方法可以說是十分樸素——他深信學好一門外語的一大法門是熟練朗讀。
他早年學日語的時候,非常推崇反覆朗讀的方法。那到底要反覆朗讀多少次呢?
他的方法是在朗讀材料上以「讀」字做標記,沒讀一遍就寫一筆,第一天讀十遍寫好左邊的「言」和右邊的「士」,第二天讀5遍寫下做後的小「八」。這樣四天下來,一份材料朗讀22遍,文中各種表達就脫口而出。
這樣一來,凡事豐子愷大師讀過的文章旁邊,都有一個「讀」字。
4-林徽因
林徽因是我國著名建築師、作家、詩人,被譽為「民國第一代才女」,她的英語連「費正清都感到讚嘆」。
19歲的林徽因因嘗試翻譯了王爾德的《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夜鶯與玫瑰)》,並發表在了1923年12月1日《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上。
年僅19歲的小姑娘有著不一般的翻譯功底
&34;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
青年哭道,「我園中並沒有紅玫瑰!」他秀眼裡滿含著淚珠。
&34;「呀!幸福倒靠著這些區區小東西!古聖賢書我已讀完,哲學的玄秘我已徹悟,然而因為求一朵紅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這樣難堪。」
林徽因翻譯完成後,後來的譯本全都引用了她的翻譯《夜鶯與玫瑰》。這份著作後來成為了出版商的寵兒,王爾德的童話集直接被命名為《夜鶯與玫瑰》,譯者是林徽因等。
《夜鶯與玫瑰》封面
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超凡的英語水平,離不開她從小接受的正宗英語語言教育。她從小就讀於英國人辦的教會學校,底子打的好,後來父親還帶她去了一趟歐洲,專門給她找了家教補習英語,從小學的就是正宗的英式英語。
此外,林徽因能有這樣的翻譯成就,少不了好朋友徐志摩的功勞,正是在他的推薦之下林徽因才開始大量閱讀英國文學。他很快對外國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始堅持閱讀英文原著,日積月累英文水平自然飛速提高。
5.錢鍾書
錢鍾書先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被譽為是「博學鴻儒」、「文化崑崙」。他精通多種語言,能背誦無數詩詞和文獻,能將經史子集隨手拈來、頭頭是道。
錢鍾書先生認為書讀一遍遠遠不夠,精彩句子不讀上三四遍是體會不到的。
而且他讀書非常喜歡做讀書筆記,光是做一遍筆記的時間,就相當於讀完這本書時間的一倍。
讀外文書籍,錢鍾書先生也會不辭辛苦的做好讀書筆記。最終編排的時候,光是筆記本就有一百七十八冊,還有打字稿若干,全部外文筆記多大三萬四千多頁。
由此可見,錢鍾書先生的英語學習方法無外乎「腳踏實地,勤奮刻苦」這幾個字。
6.季羨林
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大師、文學泰鬥。他不僅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還能閱讀法文、俄文,尤精於吐火羅文。對外語學習更是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季羨林寫過一篇大致講如何學習外語的文章,他在裡面講了一中語言速成的方法:先將一門語言的發音規則和簡單語法規則學會,然後找一篇文獻,對照著字典將文獻啃下來,此為精讀。這樣精讀幾篇文章後,該語言也就速成了。
這個方法對於快速掌握一門語言是可以參考的,但想要深入學習一門語言的話還是得日積月累的練習。
趙元任先生奉行「聽說先行」的外語學習原則,即學好一門語言要先聽,沉浸在這個語言裡,然後反覆開口模仿,最後才是書面讀寫。
趙元任先生衝著「會說好多種語言和方言,到哪兒人家都以為他是本地人」而學了好多語言。
在哈佛開漢語課時,他把哈佛一直以來的「中英翻譯對照學習法」全部廢掉,自編一套教材,教材結構據說是簡單概述漢語後,先猛學語音、開闢章節詳解美國人發漢語音的發音難點,然後才是各種對話和日常表達。
他給美國學生編的教材裡全是拼音文字(不是現代漢語拼音),而且他不教任何漢字,學漢語時要求學生用漢語理解漢語、不翻譯。據說這樣學出來的學生後期接觸漢字時,進展飛速,反而沒有從口遇到書面語的過度障礙。
8.許國璋
【英語學習觀】
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
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讀,多記,多講,多寫,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學習外語,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裡,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
許國璋
9.周珏良
中國莎士比亞學會會員、曾任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
【英語學習觀】
要理解一國的文化就要讀些歷史,文學,包括詩和散文作品。
*對於翻譯的步驟我有以下看法:
1、先逐字逐句譯出,不要少掉什麼東西,不避免某些翻譯腔。
2、拋開原文,只看譯文,依原文風格(簡練,沉鬱,俏皮等)修改譯文文字。這時會發現好多問題,往往是上下文呼應聯繫問題和整體風格問題。
3、再對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沒有。
4、放幾天甚至幾星期後再看。這時對原文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階段修改文字時曾因為原文還大都記得,覺得還順當的許多地方,現在都通不過了,需要再修改文字。這時往往要加些字或減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經過這一次修改,一般說譯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要理解一國的文化就要讀些歷史,文學,包括詩和散文作品。我國古時兒童入私塾讀書,開始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此外還要讀《千家詩》或《唐詩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觸我國傳統文化的意思。我們讀點英詩,目的與此類似。
10.何其莘
《新概念英語》作者
【英語學習觀】
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對於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中,我體會到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首先要選好難易程度適中的原文書籍:一般以每頁(大32開)不超過八個生詞為宜。
其次是閱讀方法:要像讀中文小說那樣快速瀏覽,不默讀,不查字典,更不通過翻譯來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見不認識的生詞,要根據上下文來推測。第三是要堅持天天都讀,而且要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只要堅持下去,幾個月,半年之後,肯定會看到成效。
11薄冰
教育家,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教授
【英語學習觀】
零基礎學英語,不同年齡段學習方法是有區別的。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小學生,我將多看故事多看畫,多聽句子多唱歌。語法我不學,完全靠模仿。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中學生,我將把好的課文念得正確、流利、爛熟,睡夢中會說出來,作文中會用出來。我還要讀課外讀物,並用簡單的英語向我的同學複述故事的內容。我將學一點基本語法知識,以加強學習的自覺性,但絕不去鑽牛角尖。
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英語的青年,我將儘量結合英語實踐(讀、聽、寫、說)先把語法學好。就象查詞典一樣,我將經常查閱語法書。等我把基本語法掌握後,我將展開大量的英語實踐,在實踐中通過思考與總結解決疑難問題。同時,我將充分地利用好的詞典、參考書,包括較高深的語法著作。
關於英語學習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了這些學識淵博的語言大家的學習秘訣,除了努力,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在如今信息發展迅速時代,我們有更便利的條件去學習一門語言,視頻,書籍,廣播,和老外面對面交流,出國環境等等,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和利用所擁有的條件,才能在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