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媽
實不相瞞,最近我都在研究怎麼教娃擦屁股。
原因很簡單,幾乎從娃上小班我就開始教,但兩年過去了,他每次大便完依然會扯著嗓子喊:「媽,我拉完了。」甭管我是在燉排骨,還是在啃著剛出鍋的牛腱子。
說實話,前年和去年我還是挺佛系的,才上幼兒園的娃,你能要求他咋滴。
但今年心態就明顯不同了,馬上就該上小學了,還能再讓老師跟著他去廁所擦屁股嘛?
不養娃不知道,原來擦屁股竟然和做算術題一樣難。
他也挺著急,但還沒等我給他擦手,他就麻溜地擦在了自己的衣服上。
我:???
老公安慰我,「你應該慶幸他沒擦在你身上。」
我:???
不得不說,中年老母的人生有太多的使命要完成,哦不,是shi命。
我開始仔細回憶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會的擦屁股,但我想了大半晌,也沒憋出什麼來。「難道和跳繩一樣,我都是無師自通?」我不禁覺得,這是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沒錯,別讓我逮著機會,不就是擦屁股嗎?肯定沒問題!
首先,我仔細回憶了娃擦屁股的每個細節;然後,我又不斷自己去做擦屁股的動作;最後,我開始一遍遍地品味,兩個動作之間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
果然,世上無難shi,只怕有心人。
我發現,孩子的胳膊比大人要短!多!了!
別笑,我可是很認真的。為此,我特意去翻了我之前發展心理學的課本,仔細扒了下孩子的身體比例。
2個月的娃胳膊長大約佔身長的12%~13%,發展到25歲才能像成人一樣,大約佔身高的50%。
而且,如果說胳膊短是先天的,那麼屁股也不太會扭就是後天的了,這就導致手不能自如地在便便處」精細作業「。
看,我就說吧,不是娃不想自己擦屁股,而是他們遇到的困難太大。
那我可以怎麼幫他呢?
01
完成shi命第一招:學會扭屁股
畢竟我不能幫他加長一段手,那麼我就得在娃擦屁股的姿勢上下點功夫了。
剛開始,我找到了這樣的一張動作放大拆解圖,怎麼樣,是不是還挺誇張,這個姿勢被稱為「馬尾式」。
沒錯,我如獲至寶地就來帶娃實踐了,但我發現,這個姿勢好像......對成人比較友好,但對娃來說,好像就差了點意思。
後來,我又找到一個特別火的視頻:
一位幼兒園老師用了兩個氣球,像屁股一樣綁在小板凳上,然後用紙一次次地擦兩個氣球中間的位置。
別說,這個姿勢還挺形象,娃一看就明白了,該怎麼擺手,手碰向哪裡......不得不佩服,模型的力量是無窮的。
但看得嗨不等於做得歡,具體到實踐的時候,落差就出來了:明顯還是屁股不會扭,所以手處理起來總是差著一截。
於是,我開始帶著他做起了扭臀訓練。
想當年,好歹他媽也是跳了六七年舞的人,娃的肢體協調性怎麼也不會太差吧。但我發現,他好像除了屁股不怎麼扭,其他地方都扭起來了。
我能怎麼辦呢?深吸一口氣,管理一下我的表情,然後跟娃講起了動作要領:
對,就是這個樣子,看,右手距離便便的位置是不是明顯近一些了?
而且,鑑於我們主要都以右手擦屁股,所以掌握好向右扭就可以了。(當然,左撇子的小朋友向左扭就可以了)
耶!我們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攻堅勝利!
02
完成shi命第二招:學會疊衛生紙
姿勢對了,我很快發現,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疊衛生紙。
說實話,這個疊衛生紙的習慣真是因人而異的。
比如經我調研,有人喜歡一拿就是一大大張,然後就用這一大大張,擦一下,疊一次。直到不能再疊了,才會扔掉。
還有人喜歡每次撕兩小塊,然後摺疊再擦,一般一張紙也就能擦兩次,然後再拿新的紙繼續。
當然還有更多,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別人做不到:
這個沒有對錯,看個人習慣。
但我教給兒子的,是我比較常用的一種:就是每次扯兩節,然後擦掉扔掉,再扯再擦。
具體而言就是:
在第一步的時候不建議用一節,或者不對摺就擦,是因為我們要避免擦一半出現這種尷尬:
看起來還挺簡單,但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我發現,他好像不!太!會!疊!
他手拿剛撕下來的兩節衛生紙時,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他擦了一下之後,兩個手不太會疊,要麼容易疊不平整,要麼會有把粑粑蹭在手上的風險。
這有啥辦法,繼續練唄。
經過大量的練習,孩子疊紙的靈活度就好多了,比如我們能體會到的一個小技巧,就是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小心地捏著紙的兩側中間,用點力向兩邊拉,再摺疊。
(沒有把紙拉起,很難對摺)
(拉起紙的兩側後,很好對摺)
熟能生巧,這絕對是真理。
03
完成shi命第三招:手法有講究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才發現,擦粑粑的手法是內有乾坤的。
很多孩子擦的時候都是把紙張在肛門周圍擦個360度,結果粑粑就從左邊到了右邊,前邊到了後邊。雖然看著紙上沒粑粑了,但其實已經把粑粑在肛門周圍抹了一圈。
這樣的手法不僅不衛生,還會引起肛門周圍的疾病,比如瘙癢、痔瘡,隨便哪個都讓人吃不消。
所以,學會正確的擦屁股,從娃娃做起,真的一件福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兒。
我特意找到了一位專家示範視頻,給大家做了步驟分解動圖:
他主張屁股分為兩個半圓,一次我們就擦半圓,然後再換紙擦另一個半圓。
在擦完之後,再拿乾淨的衛生紙對肛門進行一個輕輕的按摩。
當然,如果條件方便的時候,用清水對肛門衝洗,會更好。
而且,如果是女孩,還要特別注意的,一定要從前往後擦,避免把粑粑帶到前面來。
如果遇到拉幹粑粑,擦完了啥也沒有的時候咋辦呢,建議可以用溼紙巾擦一擦,屁股也會舒服很多。
04
完成shi命第四招:好的體驗
本來到前三步,我就可以光榮地完成shi命了,但是我發現,育兒和科普最大的區別在於,在科普之上,育兒可以充滿溫度。
所以,為了增加這件事的趣味性,我找了不少如廁相關的遊戲資料:
比如這個是有關廁所物品名稱的:
這個是有關如廁順序排序的:
這個是讓孩子們像屁屁偵探一樣,找目標的:
以及,還有相關豐富的卡片資料:
這些資料我都給大家準備好了,公眾號「慢成長」輸入」如廁「就可以獲得啦。
其實,無論是第一次脫下紙尿褲坐在馬桶上,還是第一次嘗試自己擦屁股,都值得我們給他認可和鼓勵,因為所有的「第二次」都需要」第一次「好體驗的支撐。
尤其在他做得不那麼好的時候,我們的及時看見真的很重要。
「我注意到這次你自己主動想試試看自己擦,這就是很大的進步了。「
「這件事確實不容易,媽媽也是學了好久,才學會的呢!「
就像下面這個小漫畫裡的一樣,娃上廁所一定會經歷的這樣四個階段,而我們也一定會在「崩潰~鼓勵~再崩潰~再鼓勵」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為此,我還特地做了一份獎勵勳章表:
每次只要有一點進步,我都會頒發一個小貼貼,這代表著他在獨立如廁的路上闖過了越來越多的關卡!
哦,對了,為了幫他養成好的洗手習慣,我還編了一段順口溜,哈哈,真的是要把自己掏空的節奏:
便意來之不易,有了就要珍惜;
便前檢查帶紙,便後把它衝走;
最後還有一點,千萬別忘洗手!
謝謝大家看了這樣一篇「有味道」的文章,如果你也喜歡,請一點要點亮小愛心告訴我呀!
作者介紹:元媽,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準講師,中科院兒童心理學碩士在讀,願和你一起,用心理學的眼睛,看人間煙火。
花時間·說
今天的文章是不是好玩兒又實用?哈哈哈哈,天天帶娃的老媽子真是感同身受。
孩子小的時候咱天天扔臭烘烘的紙尿褲;好不容易熬到娃能自己上廁所了,我們又得手動擦屁股;眼看著上幼兒園了,以為娃能自己來了,又發現孩子根本搞不定,咱還得洗沾了shi的小褲衩……教會孩子孩子處理這點shi事兒,還真是我們的shi命。
話說,我上輩子到底欠了這小祖宗多少錢?
玩笑歸玩笑,這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還真是孩子生活中的大事。雖說早晚能學會,但真是要咱當媽的耐心教,尤其對衛生和健康很重要。畢竟許多寄生蟲、細菌和病毒都是「糞口傳播」的。如果孩子擦不乾淨屁屁,又洗不乾淨手,肯定容易生病呀。
秋冬是個免疫力脆弱的季節,今年又比較特殊,剛度過一波疫情,所以咱們都教會孩子好方法,注意衛生,一定要健健康康的。
家裡有小寶寶的媽媽如果想看如廁訓練的內容,可以看果果小時候我寫的這篇《教孩子如廁訓練看這一篇就夠了!》。還有關於孩子心智發育、兒童心理的《為什麼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喜歡聽屎尿屁?》,也推薦當媽的都看看。
還想看什麼實用帶娃小技能,文末留言告訴我們呀,會給大家寫噠。看看咱們會不會脫離「屎尿屁」的重口味,闖出一片新天空!哈哈哈哈~
—End—
作者:花時間。微信公眾號「慢成長」創始人,國際新聞碩士,四語媽媽,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美國加州PAU心理學研究生。創立公眾號慢成長,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
微信公眾號:manchengzhang123
個人微信號: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