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全部共讀秘密,憋不出更多大招了

2021-02-08 三個媽媽六個娃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個尋常周六,陪著哥哥遊泳考試拔牙,傍晚回到家抱起弟弟,除了甜蜜的擁抱,他最喜歡就是我給他讀繪本了。


養老二真的要擠時間啟蒙,所以善用資源是二胎老母親的必備素質。


我的繪本導師黛西給大家帶來超級乾貨集合,記得收藏關注。


黛西生活在德國,之前我轉過幾篇她的文章,內容硬核,但讀著一點都不累,風格幽默接地氣,文筆暢快淋漓,如同教育焦慮時代裡的一股清流。


我很喜歡讀她寫的「德國幼兒園老師才是育兒大V本人」系列,徹底顛覆了我對德國孩子「佛系傻玩」的刻板認知,讓我在養育老二上,有了心態和方式上的轉變。


黛西是慕尼黑工大經濟學碩士,曾在投行做分析師,科班出身的媽媽寫「給孩子的財商啟蒙」,視角也會帶給我帶來啟發和思考。


黛西的公號名字很特別,叫天賦一餅,是不是已經感受她的獨特之處了?


她的公號名字靈感來源於女兒餅餅,寫公號兩年間,憑藉「文風沙雕而內容硬核」的兩把刷子,成了幾十萬讀者心中「不捨得與人分享的寶藏女孩」。


我強烈推薦大家掃碼關注她,很多文章都值得深夜慢慢反覆細讀。



對了,她的公號後臺還藏著彩蛋。


在「天賦一餅」公眾號後臺對話框回復「數學」,可獲得鍛鍊邏輯思迷宮進階列印資源。

文章來自:天賦一餅


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在公號寫自己的那些往事,我的心理包袱其實很重,總覺得拿不出手。

習慣了拋乾貨,上硬菜,總怕辜負你點開我文章時的期待,雖然知道你讀完文章可能只用5分鐘,但也還是想儘可能在這5分鐘裡,塞進去更多價值,讓你能帶走一些東西。

今天這篇硬菜,是關於童書閱讀的,當別人都想讓你儘量多買書的時候,我想跟你聊聊,堆成山的書,怎麼跟孩子讀,更加值回票價。


我最捨得花錢的地方就是買書,基本每月都從國內郵幾十公斤童書過來,加上運費,也比在國外硬擼划算多了。

跟餅餅共讀過上千冊童書,經手測評的童書也有大幾千冊,你們經常說,想看我家的書架,一定很壯觀。

我家書房不大,沒有整面的書牆,餅餅沒有自己的小書架,讀書角也不過是沙發拐角改造的。

▼ 沙發改造的讀書角,小書架的錢都省了

為了給娃的童書騰地兒,我已經被迫放棄讀紙質書了,但書架撐破天也只能同時擺下600-700冊。


我的收納方法很樸素,書架上只放餅餅現在喜歡讀的,以及半年內我計劃給她讀的,換句話說,上書架的充要條件是,年齡合適且雙方都喜歡。

那些超齡囤的書,小月齡時愛看的書,都暫時打進冷宮——兩個無敵大紙箱。

她不愛讀的和我買後悔的,連冷宮都沒資格進,全部毫不留情出二手。

之前寫過很多童書共讀心得,你們說太散了,翻著累,今天整理出了一篇全的,說不定你有一天能用上。

文章有點長,我做了個目錄,你可以直接跳到需要的部分看。

目 錄


一、0-3歲低幼共讀互動

1.1 互動一:認知提問

1.2 互動二:演技自由

1.3 互動三:關注細節


二、3-6歲高級共讀技巧

2.1 技巧一:文字外的情節

2.2 技巧二:讓孩子接下聯

2.3 技巧三:邏輯推理練習

2.4 技巧四:預測故事走向

2.5 技巧五:揣摩人物情感


三、不限齡童書拓展思路

3.1 思路一:童書場景的再現

3.2 思路二:抽象概念具象化

3.3 思路三:科學實驗的延展


1歲半之前讀繪本,基本都是量子波動速讀式的,譁譁地往後翻,別說讀了,不撕就謝天謝地了。

這個階段的共讀目的很單純,培養對書的好感,養成翻書的習慣,足夠了。

小娃專注力短,沒聽完你念完一句就跑開了,這說明娃腦子正常,行為正常,沒毛病。

如果想在讀繪本時抓住小娃的心,讓他們稍微多看一會再跑開,互動提問是個很好用的招。 

例如《我的鄰居鱷魚巴魯波》的這頁,跟1歲以下的小娃讀,不需要念情節,只是指給ta們說,「這是鞦韆」,「這是小鱷魚」,「這是樹」,「這是柵欄」,幫助ta們積累詞彙。

這個過程可以持續到1歲多,就可以做最基礎的互動提問。

還是這頁繪本,你可以問娃,「大鱷魚在哪?」,「樹在哪?」,「房子在哪?」,請娃指出來。

如果我問樹在哪,而餅餅指了草地,我儘量忍住脫口而出「不對不對這不是樹」,而是直接告訴她,你指的這個是草地,樹在那,然後用手指一下樹。

低幼互動提問不僅局限於「xxx在哪」,但名詞通常是娃最先學會也是最容易入手的提問對象。

除了名詞以外,1歲半開始,我加入了動詞提問。當然前提也是先「輸入」。

比如maisy的機關書,拿其中一頁舉例,當我娃拉扯機關,兩個小車碰在一起時,我說「車碰在一起了!」,並強調動詞「碰」。

幾次後,碰的動詞就刻在她的印象裡,並且跟「兩個物體撞到一起」的場景關聯了起來。

方位是最基礎的數學概念,對娃來說比數12345更容易上手。

任何繪本的場景,只要有兩個物體同時存在,就會存在方位關係,有些繪本會特別強調方位,花了很多心機,把方位講得非常有趣。

比如《我的後面是誰呢》的這冊,問到「小魚的上面是誰」,而上面的東西只露了個腳丫,可以跟娃互動猜一猜。

如果娃還不會說太多詞,你可以提供幾個選項,問ta們是不是雞鴨鵝啊?

謎底就在下一頁,原來是海鷗啊,然後繼續問方位,海鷗的下面是誰?

2歲多的孩子,除了名詞動詞方位詞以外,可以加入顏色,形狀,大小,數字的認知。

形狀繪本挺多的,比如《創意大師拉拉翻翻》,把形狀認知特別巧妙地融合到「怪獸吃東西」的場景中,深得我心。

「怪獸是什麼形狀的?」,「盤裡的什麼也是圓形的?」,「圓形的怪獸吃了圓形的食物」,雞娃雞得很自然。


我曾經把讀繪本跟「安靜」聯繫在一起,後來證明我想多了。

比如下面這種常見的洞洞書,我頂多按照繪本的思路,跟餅餅玩猜動物。

我隊友會把書舉到臉前,只露出個鼻子,然後動動鼻子說,猜猜這是誰?

餅餅說是爸爸!他猛地拿下書說,對啦!就是豬!!!(沒毛病)

對於小娃來說,首先覺得讀繪本是個好玩的事兒,才能激發ta對繪本和閱讀的興趣,然後才是吸收內容。

比如下面這本,小熊給鱷魚搓澡,一片歲月靜好的和諧。

我隊友讀這頁,會說哎呀小熊被鱷魚咬了一口!啊啊啊好疼啊!!!接著他把自己手指伸進鱷魚嘴裡,拉一下機關,又啊啊啊地喊疼。

我隊友問,要不讓Lula試試?(Lula是我娃抱著睡覺的娃娃)

如果幹巴巴地提問「你覺得小熊什麼感覺?」,娃也許會回答你一兩次,但可能很快就覺得無聊了。


我看到粉絲互誇群有麻麻說,有家長帶了本《神奇校車》去幼兒園,一群兩三歲小孩看得津津有味。

《神奇校車》可以吸引小娃的神奇之處,肯定不是情節,更不可能是知識,畫風嘛也就那樣,最有可能的就是細節。

比如這一頁,講校車開進了海洋,海浪如何形成,潮汐是怎麼回事,而小娃可能只是盯著一隻海星入神。

這就是低幼愛上繪本的另一個理由:對細節的著迷而這個細節不一定跟故事的主線有關聯。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小娃幾乎都會喜歡德國特產Wimmelbuch,大人看著眼花繚亂,抓不到重點,而小娃完全不會被這種「亂」困擾。

ta們眼睛看到哪裡,哪裡就是重點。



我特別喜歡買故事書,看我的書單就知道了,故事書一般佔1/3以上。

2歲半到3歲開始 ,娃的語言能力爆發,認知能力升級,如果再局限於提問名詞動詞顏色方位詞,怕是娃都會覺得你水平不行了。

這個階段,我有五個共讀技巧跟你分享。


書上的文字當然照著讀一遍,但如果這本書已經是第四五六遍讀了,就可以再關注下「文字之外」的畫面細節

舉個例子,《我們去找彩蛋啦!》的這一頁,如果你只關注文字部分和故事主線,可能只會看到兔子們在往家裡跑(為了躲狼)。

但如果你關注文字之外的細節,就可以分別對這四幅圖提問,誰的彩蛋掉出來啦?

原諒圖片右上角的背景,你沒看錯,那真的是瓜子皮,我也懶得截掉了。

經常被人批評「圖片拍得已經放棄治療了」,我痛定思痛後,決定破罐子破摔。

很多優秀繪本,都會暗藏彩蛋馬腳,跟娃刻意尋找畫面細節的過程,就有機會發現。

舉個🌰,《千萬別帶鱷魚去學校》這冊,餅餅一眼就發現右下角的小鱷魚摺紙,我川字紋都擠出來了才看清。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可以把一本書反覆讀30遍不膩,而我們第三遍就覺得百無聊賴,ta們的眼睛,可以發現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重複閱讀 | 每周有七天,我再也不想見到某些繪本


原諒我這個沒文採的小標題,我實在想不出什麼工整對仗的詞來描述這個方法,請你們領會精神。


對於讀過幾遍的繪本,或是一直在重複相同情節的故事書我會只講前半句,讓餅餅補充出後半句。

比如讀小庫的《大樹搖一搖》,故事講的是一隻小老鼠想吃樹上的果實,它搖啊搖,結果搖下來一隻狐狸,小老鼠嚇得爬上了樹,狐狸繼續搖樹,結果搖下來一隻野豬,於是狐狸嚇得爬上了樹,然後野豬繼續搖樹... ...

這種相似情節反覆出現的小故事,特別適合給3歲娃做入門級的複述材料,你說上聯,讓ta們看圖對下聯。

再比如我書單裡提到的繪本《食蟻獸吃什麼》,呆萌食蟻獸在陌生的環境中覓食,遇見誰都是一句話:食蟻獸吃神馬?

動物們或是一問三不知,或是按照自己的口味給了食蟻獸建議。

這類情節明了對話簡單的故事,讀得多了,基本只需要翻頁和問「然後呢」,讓娃儘量用自己的話複述情節。


再弱雞的故事書,前後頁也會存在因果關聯先後順序,也就是邏輯關係


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娃通過畫面推測原因或結果,或是預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還是《我們去找彩蛋啦!》這冊,如果不做互動提問,前面大半部分其實就是各種翻彩蛋。

小娃還可以糊弄糊弄,但2歲半和3歲+的娃,翻幾次就覺得沒意思了。

於是,她每翻開一個彩蛋,我就會指著問她,你覺得誰拿到這個彩蛋?

這個推理對我們來說很弱雞,肯定是離得最近的那隻兔子啊。

但2歲的餅餅面對這個問題,使勁想了想,才指著一個離得遠的兔子說,它!

我沒有糾正她,下次又問,她還是說那隻兔子,斬釘截鐵。

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道,她看到彩蛋跟那隻兔子筐裡其它的蛋顏色一樣,所以她認為應該給那隻兔子... ...

同樣是這一冊,也可以問出高級的推理題:樹上的彩蛋,怎麼拿到呢?

我們當然知道是扛著網兜的兔子把彩蛋擼了下來,但2歲半的娃能想到這一步,還是需要努力結合生活常識,再加上一點點的推理能力。

答案不是唯一的,儘管餅餅經常給我一個無釐頭的答案,這時候我更願意追問一句為什麼,說不定比我預想的答案更有道理呢?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老師讓小朋友們選值日班長。

儘管我覺得自己哪哪都好,不選我的人都是瞎了,但嘴上卻說不出一個理由。

通過讀繪本的互動,讓娃學會為自己的結論提供論據,說出自己的思路,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是比「正確答案」更重要的事。

對於情節簡單、相似情節反覆出現的故事書,我經常不著急翻頁,讓餅餅猜猜下一步會怎樣。

比如《換換吧!鼠小弟的小背心》這冊,鼠小弟想拿咬了一口的蘋果跟獅子換吉他。

(竟然換了,果然是哄小孩的書,你看鼠小弟那個雞賊的眼神)

對於那些讀過很多遍的繪本,你還可以考察下娃的記憶和專注,問ta們人物出場順序,比如翻頁前就問娃,然後鼠小弟又遇見了誰?

繪本裡的人物面部表情經常很誇張,「看臉色」對2歲半的孩子來說也不會很難。


比如《媽媽害怕去上學》裡,媽媽的表情這麼drama,特別適合用來「體會情緒」。

我是這麼跟餅餅聊天的:

我:你看媽媽怎麼了?

娃:哭了。

我:她為啥哭呢?

娃:她傷心了。

我:她因為什麼傷心呢?

娃:她不想去幼兒園。

我:那你怎麼安慰下媽媽呢?

娃:幼兒園有好吃的... ...

我:嗯... ...

人物表情無非喜怒哀樂等等幾個,餅餅能表達的高級情感詞彙也非常有限,我更願意看她模仿人物表情。

餅餅看到一個畫面裡有好幾個人,經常會主動表達下自己的喜好,我喜歡xxx,我不喜歡xxx。

但是她目前的喜好標準相當膚淺,經常判斷標準是ta穿了什麼衣服。

所以她現在不是在表達對角色的喜好,而是在... … 挑衣服。

3歲多的孩子,你就可以提問ta們,喜歡哪個角色的行為。

比如《不吃肉的霸王龍》裡,吃素的霸王龍顯得格格不入,總是被群嘲,但它是只兼具勇氣和愛心的恐龍。

這時你就可以問問娃,你喜歡這個恐龍嗎?你喜歡其它恐龍的做法嗎?為什麼?

為了防止你們對我產生「很勤快」的誤解,我得先聲明一點,繪本拓展我也不很經常做,這個活動項目對我最大的意義是:殺時間。

疫情幼兒園關門那段時間,我們做過大量繪本拓展遊戲,主要是一天實在太難熬,家裡玩具和書再多,也扛不住7天x24小時在家蹲三個月。

與其大眼瞪小眼,兩相生厭,不如做做繪本拓展,陶冶情操。


簡單來說,就是把繪本裡的場景,用開放式玩具搭建出來,能用上的都用上。

最好用的搭場景玩具就是那老一套,磁力片啊,積木啊,樂高啊,然後拿著玩偶或動物模型,演繪本裡的角色,把繪本裡的故事重現。

重現的過程其實很隨意,你可以添油加醋,也可以簡化,需要根據娃的認知能力發揮調整。

▼ 拓展《晚安大猩猩》


搭建本身就是個慢活,搭出一個場景更是20分鐘起跳,上不封頂,搭完還得演故事,演完一遍再來一遍,1小時過去了。


哇塞,我都被自己的這個小標題嚇到了,能起出這麼高嗶格的名字,為自己啪啪啪。(做文明讀者,請文明聯想👏)


繪本傳遞的是二維靜態信息。


我們成年人讀繪本,覺得畫得挺生動了,輪子周圍還有一道道弧線,一看就在轉,葉子都飛到天上去了,一看就在颳風。


但小娃憑藉ta們的生活經驗和對抽象符號的理解,很可能看幾遍還是蒙圈的。


就算ta們可以嘴上重複「轉啊轉」,但不見得理解了它的意思。

這種情況下,我就會圍繞這些抽象關鍵詞,做個迷你場景,以加深娃的理解和記憶。



什麼是轉啊轉,一句廢話都不需要多講!


拓展的繪本還是少數,我通常會選擇那些動態的和抽象的概念做拓展,因為這些信息不太容易通過畫面傳達給娃。

不少娃3-4歲後,開始對科普類讀物感興趣。


這時候你就可以由繪本主題出發,結合娃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拓展一些科學實驗



但是,科學實驗不是為了做而做,也不是為了好看而做,而是了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欲。 


觀點 | 那些炫酷STEM實驗,跟「科學思維」並不沾邊


換句話說,實驗的出發點應該是孩子的一個「為什麼」,或是一個「大發現」而非出於你的心血來潮。


實驗的設計和得出的結論,也應該符合娃的認知水平,除非你只是單純想消磨時間。


等娃大一點,對科學感興趣了,我再多打樣些科學實驗的繪本拓展。


如果她只是大一點,但沒對科學感興趣,那我... … 也就沒轍了。

沒啥問題,共讀沒有硬性標準,只要孩子有興趣,你和孩子都舒適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共讀方式。



謝謝你耐心讀到這裡,比心圖圖媽。


我在公號寫過80萬字的育兒和教育乾貨,歡迎你來「天賦一餅」跟我交個朋友。


趁你還沒看煩,最後再附上一打精選文章。


從今往後,我再也不敢說德國幼兒園「傻玩」了

德國幼兒園裡的「暴力」,都被這麼治好了


教育特大錯覺,花錢可以買眼界

世上聰明人都在合作,而我們只教孩子競爭


衝娃放了一通「狠話」,我現在心情爆好

「我每天連覺都不夠睡,你哪來的時間讀書?」


我也不想當「直升機父母」,但娃不自覺咋整?

家裡沒礦,但爸媽從小「放權」讓我花錢


讓一讓,自然拼讀我最有發言權

「磨耳朵」沒這個前提,耳朵磨穿了也白搭



很多讀者說,一開始對我的文風很不適應,但後來的後來,都愛到無可自拔,要不你也來試試。


記得在「天賦一餅」公號後臺對話框中回復「數學」,可獲取鍛鍊邏輯思維的迷宮進階列印資源


娃睡的夜裡,這裡有你想要的寶藏。


本文來自公眾號「天賦一餅」,慕尼黑工大金融碩士媽媽,坐標德國的投行分析師,內容硬核而文筆幽默,寫讓人讀著不累的海外育兒理念,聊端正不焦慮的養育和雞娃方法,想跟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發文隱晦表示被人傷害,藏有秘密疑似憋有大招
    9月29日,鄭爽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小段文字,不過文字雖短,但是信息量看起來卻是很大,她發到:「當你有一個秘密被人知道的時候,不得不繼續繼續偽裝下去,但有一天別人拿這個秘密作為武器,傷害你的時候,我想說:我憋了一個__,你以為是神馬!」不知道大家讀懂了她的這句話沒有,很多人都認為她這段話有些沒頭沒尾,實在是很難懂。
  • 憋在心底10年的秘密,說出來是痛不說是苦|上門女婿的難言之隱
    前幾天,有一個網友閔先生私信我:我是個上門女婿,有一個已經憋在心底10年的秘密,總覺得說出來就會讓我的遭遇變得更加痛苦,不說出來又憋得實在難受,有時候還有種讓我窒息的感覺。就想和你說說我的經歷,然後請你幫我指點一下,我該怎麼辦?
  • 全聯盟最高收入詹皇一分不捐?詹皇終於憋了個大招
    但是呢,詹姆斯在疫情當前卻沒有坐出什麼行為來面對此次疫情,詹姆斯可謂是NBA的第一人,好像不做點什麼也說不過去,比較詹姆斯是全聯盟收入最高的人啊!因此有不少媒體對於詹皇的無動於衷開始批評探討。或許是詹皇在憋大招,他終於出手了,《USAToday》的王牌記者Mark-Medina正式確認,在俄亥俄州已經宣告,全州的公立校園和私立校園都必須停課三周的情況下,詹姆斯卻和他的家庭基金會一同做出了決議,繼續開放他的慈悲校園I promise校園的資源庫,協助那些來自校園的貧窮家庭。
  • 川普讓我笑彎腰,我為川普獻大招
    這完全不符川普的人設麼,也不是他的STYLE。畢竟,川普擅長的是乖張,豈能乖而不張。這個世界上,能讓川普束手待擒的人還沒生出來呢,川普一定要逃出生天。所以,他得憋出個大招,證明自己是如假包換的真川普,不是並夕夕的冒牌貨。川普能不能憋出大招,只有他自己知道。到底能憋出什麼大招,只有鬼知道。
  • 【整本書共讀】如何構建詩意的共讀生活——從《毛毛》共讀談起
    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愛讀故事的,或者有了初步的閱讀興趣,就能有持續的閱讀願望和動力。導讀課就是要讓學生發現這本書更多值得一讀的特質,最好同時能衍生出與具體特質緊密相關的閱讀策略來。《小飛俠彼得·潘》的開篇值得在導讀課上做文章,《綠野仙蹤》的第一章可以在導讀課上一起討論,《五年級意見多》可以通過第一章先來認識幾個主要人物,《毛毛》的導讀課應該做什麼呢?《毛毛》的目錄,是值得研讀的。
  • 《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很有趣的繪本
    看來憋不住來不及給信號了我找到之前買的關於小雞雞的繪本和尿尿噓噓的繪本,教他認識和了解身體的秘密。其中一本名叫《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很有趣。我來分享一下英男慌裡慌張地衝進百貨大樓,問服務臺小姐:「啊,請問…尿尿,在哪裡啊?」服務臺小姐沒聽清,說:「啊,鳥鳥啊。請稍等一下,我來查查看。嗯…鳥鳥,鳥鳥,對不起,小朋友,我們這裡不賣鳥鳥。」「…不是鳥鳥,是尿尿!」
  • 憋了一年的大招!海信首款8K電視會有哪些驚喜?
    8K顯示面板和8K解碼器上遊已經成熟,就算把自家在4K旗艦機型上的全部高端技術都用上,也就是做了解析度的提升。如果僅僅如此,那就是為了8K而8K。海信不甘於此,他們認為8K電視除了解析度之外,還要在畫質音質上有全方面的提升。所以,這個「大招一直在憋」。如今,終於要放出了麼?因為OLED的8K面板良率和產能都達不到量產要求。
  • 老虎喜歡躺地上打架,是示弱還是憋大招?與狼相比有何優勢?
    老虎喜歡躺地上打架,是示弱還是憋大招?與狼相比有何優勢?老虎是貓科動物裡面最強的輸出,幾百年是非洲雄獅,也不一定能夠打得贏老虎,更別說是大自然裡面的其他猛獸了。但是當兩頭老虎相遇的時候,就沒那麼簡單了,勢均力敵的對戰,往往都要拼盡全力,但是我們在紀錄片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種現象,那就是兩頭老虎相鬥的時候,其中一隻老虎總會躺下,把自己的背部貼在地上,四肢騰出來與對手較量,這是為什麼呢?讓自己主動佔據較低的高度,這種操作難倒是在示弱?還是說老虎在憋大招?
  • 周杰倫為何四年都不發新專輯,江郎才盡?其實在憋大招!
    首張專輯《Jay》封面但是如今2020年都快結束了,周杰倫已經四年沒出新專輯,這讓喜歡他的粉絲突然有些不習慣,這是因為以前周杰倫都是一年一張新專輯的。如今這麼長時間不發新專輯,這讓很多粉絲覺得杰倫是在自暴自棄,其實不是這樣的,筆者認為周杰倫正在憋大招,新專輯絕對好聽!
  • 不會說話是在「憋大招」?別多想,只是語言問題出現而已
    很多父母初衷是好的,可是結果並不如他們的意願,而且他們這一頓操作下來,孩子不會說話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變得更差了。可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難不成是因為他們哪些地方做錯了?還是孩子哪裡有殘疾,所以才不會說話?揣著心中的懷疑,一些家長來到我們機構進行諮詢,經過他們的講述之後矯正師才揭開了孩子不會說話這個問題的答案,原來孩子不會說話並不是「貴人語遲」,而是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這是個什麼問題?
  • oppo是在憋大招?
    oppo是在憋大招?自從小米mix在幾年前開創了全面屏時代以來,我們的各大手機廠商也都紛紛跟進和效仿。尤其是OPPO,在去年就率先推出了oppo findX這款機型。而這,也恰恰證明了oppo這一戰略的成功。但是,在去年的手機市場中,升降式全面屏還是不夠成熟的,屏幕指紋解鎖也沒有做到像現在這樣的高識別率和高準確率,所以現在看來,oppo FindX更加像是OPPO去年所推出的一部試水之作了。
  • 非當總統不可,川普憋出一個大招,美2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圖為加州的投票站近日,根據媒體報導,川普不僅不承認敗選,還憋出一個大招,欲在選舉人團投票中耍賴,鼓動選舉人將拜登的票投給自己,看來是非當總統不可,對此有網友表示,如果真能如願,川普這個總統豈不是當定了
  • 熱乾麵創始人「憋大招」,推出新品「懶人面」
    此次熱乾麵的創始人就開始憋大招,隆重的推出了一款能夠在家煮的正宗的熱乾麵,薇婭就曾經在她的直播間裡面帶貨過,銷量直接超越了螺螄粉和烤冷麵,位居第一!首先是原材料的選擇方面,這款熱乾麵選取的都是精緻的小麥,經過研磨、揉制等等一系列工序之後,再放在太陽底下晾曬八個小時得來的。絕對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食品添加劑,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並且它是低卡路裡的,對於一些在保持身材的女士們男士們也都能夠用它來當早餐!
  • 錘子T3發布會:一個緊抱阿里大腿的英語老師在憋什麼大招?
    從錘子T2發布至今已經八個多月過去了,網上對新機的曝光還僅僅停留在一些表象的東西,老羅究竟是在憋什麼大招?一個英語老師的搞「機」之路說到錘子科技我們不得不提「單口相聲」說的特別好的老羅,說來老羅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從高中沒有畢業的退學青年到擔任GRE講師,相信一般人是很難辦到的。
  • 憋大招?百聞牌周年慶全是猛料,隔壁即將三周年的平安京卻沒動靜
    最近《陰陽師:百聞牌》喜迎一周年,在周年慶典中更是猛料頻出,除了上線一系列周年福福利活動之外,還推出了全新資料片「吉運結緣」,內含8位新式神,其中就有緣結神和鬼童丸這對高人氣CP。而且官方還放出兩張茨木和大天狗的新異畫,機車猛男的現代形象讓玩家大飽眼福。
  • vivo憋大招,2K屏+驍龍888,粉絲表示不愧是vivo
    不僅如此,大家現在已經不那麼膚淺了,大家也希望自己所擁有的手機,在性能以及體驗感方面都是非常優秀的。vivo手機作為一個國產品牌,近幾年當中逐漸走進大家的視線,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品牌。非我自生產以來一直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並且 vivo在出現的時候,總是讓大家眼前一亮,在產品的創新以及設計上面也是花費了許多的心思,因此為我憑藉這幾年的努力,逐漸成為最受您的國產手機品牌之一。另外, vivo手機為國產品牌行業帶來了很多的特色,並且在許多節目當中都可以看到vivo的贊助商。
  • 親子共讀,你錯過了什麼?關於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之前我一直覺得親子閱讀的好處是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還有就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帶著滿滿的目的去做這件事。兒子2歲半左右,我開始給兒子讀繪本,今年兒子快7歲了,這期間給兒子買了上百本的繪本,但縱使讀了上百本的繪本,關於親子共讀,我還是有些挫敗感,總覺得沒有什麼收穫?
  • 《朗讀手冊》——關於親子共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給孩子拿本繪本、故事書來讀一讀,等到孩子上了小學,能夠自主閱讀了,就讓孩子自己進行閱讀。我們認為讀書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呢?只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嗎?《朗讀手冊》這本書,就將為我們答疑解惑,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你為孩子朗讀、親子共讀,在性價比最高的養育牛娃的方法。
  • 雙十二憋大招!李佳琦再推華熙誇迪創新「滿月」套盒!
    (原標題:雙十二憋大招!李佳琦再推華熙誇迪創新「滿月」套盒!)「誇迪家的產品大家也都知道不便宜,但是大家來看一下這個禮盒裡面的產品搭配,這裡面不僅涵蓋了8種誇迪的新品,而且還有多種養護次拋,通過5大階段、30天養護,讓肌膚重新煥發透亮!
  • 親子共讀怎麼讀?孩子才會獲益更多
    現實中很多父母有親子共讀的意識,有些不能堅持,想起來就讀一讀,忘記了就不讀了;還有些不知道怎麼讀,不知道如何從海量的書籍中選出適合自己孩子閱讀的書?這些問題困擾著家長們,那麼早期怎麼去共讀才能產生好的效果?怎麼樣做才能堅持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