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感悟 | 全職帶娃並沒專家說得那麼完美

2020-08-28 Gigi的BB車


Hello,baby!


不要被我今天的造型嚇到了,畢竟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讓我裝嫩一天,節日快樂!



從小到大,六一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個超級開心的日子。我是家裡老么,所以全家人都特別疼愛我。從記事開始,每逢六一,家人都會買新衣服,買禮物給我。


所以,當我自己成為母親之後,也將這個家族傳統傳承了下來。每年過節,給孩子準備禮物、買衣服都少不了。



因為我姐姐是六月二日生日的, 所以幾乎每年六一的周末,都是整個家族一起慶祝。這周,我們就一起去了一個隱世民宿度假。


對於有家室的人來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而作為二胎媽媽,最愛看的畫面就是看著兩個孩子一起玩。



親自帶小孩就特別完美嗎?


今年六一,孩子繼續放假一天,可惜很多父母都要上班。陪伴,可能成為他們的奢望。不知不覺,自從二胎後,我就捨棄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以前上班時,經常聽育兒專家說:最好在孩子三歲之前親自帶小孩。在國外,許多媽媽都是這樣做的。那時候,總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女兒的降生讓我體驗到這種生活。

親自帶小孩就特別完美嗎?

好處自然是很多的。

對孩子更了解

哥哥4個多月的時候,我就上班了。在他上幼兒園之前,都是雙方父母幫忙帶,然後到了上學,主要爸爸管作業。所以,在哥哥的成長曆程裡面,我可以說的是有點缺位的。例如,做兒保時,每逢醫生問到身高體重的時候,我經常啞口無言。對比哥哥,因為幾乎每天陪伴,我對妹妹的生長發育和脾性就熟悉多了。



孩子身體確實更好


哥哥小時候算是一個比較難帶的小孩,單是一個溼疹就把我們折磨慘了。到了女兒這裡,一來有了經驗,二來照顧更加細緻。所以,妹妹相對來說會好帶更多,生活習慣也會更加規律。

少了隔代養育的麻煩

因為自己親自帶,總的來說,妹妹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我拿主意,沒有什麼隔代養育的矛盾。



孩子與你更親近


我毫無疑問是妹妹心目中的NO.1,是她最信任和最親的人。而不會出現像其他小孩將親祖輩甚至是把保姆當成媽媽那種極端情況。我有自信,這種親密會影響一輩子,以後她有問題都願意跟我分享吧。

好的,好像好處不用我總結那麼多了,畢竟我也不是育兒百科全書。




全職媽媽的孩子會更粘人

其實我更想分享的是:其實全職也有全職的麻煩。


孩子會特別粘人

黑貓總是說,我願意生二胎是因為整個家族在幫我帶小孩。這話沒錯,除了阿姨和我媽爸之外,我姐也經常幫忙帶小孩。不過奇怪的是,只要我在家,妹妹就只粘我一個。而且隨著她長大,她越來越粘我,甚至我上衛生間都要跟著我。

很多次,當我關上門的時候,她就會在門外嚎啕大哭。我估計她是分不清大門和衛生間門的區別,以為我出門了。



說到出門,我媽老是說:「你不在家的時候,女兒特別乖。」 其實,書上是這樣解釋這種現象的。因為孩子特別信任媽媽,所以當媽媽在家的時候,她會將情緒自然流露。但我出門之後,她就知道最包容她的人不在了。所以,她懂得看眼色,把情緒收藏起來。


你看,小嬰兒都是鬼靈精啊!


所以,相對來說,被婆婆和奶奶帶大的哥哥就沒有那麼粘人。




一邊帶娃,一邊打拼


媽媽會更勞碌

對比上班,帶小孩要更加勞累,就更加不用說我這種還要一邊工作,一邊帶小孩的媽媽。有時候想想也是奇蹟,我竟然在多生了一個小孩的這一年,又創辦了公司,又搭建了我們的媒體矩陣。

成就感是有的,但是個中的勞累也真的不足為外人道。幸虧我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不然那種勞累感會更加倍吧!而對比一般的職場媽媽,我面對的還有來自職業性質的壓力。



例如:作為時尚博主,我要比一般媽媽需要更注重形象。這就要求我無論在孕期還是哺乳期都不能放棄自己。一邊是育兒生活的狼狽,一邊是社會形象的光鮮靚麗,唯有死撐能才支持這種分裂狀態。

我相信,這一點,許多要維持自己職業形象的媽媽都深有體會。




不要隨意鼓吹全職帶娃


經濟壓力就更加是一個問題。


我比一般全職媽媽要好,因為我是一直有收入的。而且,比較幸運的是:公司還一直運營得不錯。但據我所知,許多全職媽媽因為沒有經濟來源,被家人視為伸手派甚至是免費保姆,日子真的不好過。


還有就是大家經常說的社會連接話題,全職媽媽如果終日在育兒生活裡打滾,必定與社會脫節,也會跟伴侶缺乏共同語言。


我想:就是這些原因,讓許多媽媽放棄做全職媽媽了吧?



但鼓吹每個媽媽都像我這樣一邊創業(工作),一邊帶娃嗎?說真的,我打從心底上不建議,因為深知太辛苦了。不僅自己辛苦,還把家人一起拖下水。我家豬肚隊友,就長期被我帶得幾乎每天都屁滾尿流,我是愧疚的。

這樣的日子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忍受的。


所以,人生真的很有趣。它好像總是有A面和B面給你選。過著A面或者B面的會互相羨慕。只有少數像我這種A,B面都嘗試過的人才知道,其實無論是A面還是B面其實都不容易。



這世間,哪有完美的生活?


from Gigi

相關焦點

  • 全職帶娃還是上班工作?
    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寫的是全職在家帶娃。女子講比工作累,情願出來工作。而丈夫講帶娃比工作壓力小,倆人互換了一下,丈夫覺得還是在家帶娃好,沒工作那麼累及那麼多壓力。 文章下面評論,絕大多是講在家帶娃累的。我發表了一個相反的觀點。我說講工作比帶小孩難,就那麼不能讓人接受嗎?第一在上班的時候,通勤路不管颳風下雨,大霧下雪天都得準時到達,不能遲到一分鐘。
  • [媽媽吐槽團]全職媽媽帶娃累到崩潰 卻沒人理解
    1、寶媽「親親小寶2013」:一個人帶娃 我時常累得要崩潰我女兒現在兩歲多,出了月子就是我一個人帶。回想一下,沒娃的日子簡直太瀟灑了,自由自在。如今,我全圍著娃轉,從來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更別說逛街看電影了,就這樣還搞不定她,時常被她氣的想死。如果說娃小的時候,就只是吃喝拉撒睡那麼簡單,等大一點到了terrible two,考驗人的時刻才真的到來。每天我的小心臟都像過山車,精神高度緊張,一度差點神經衰弱。跟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根本不聽,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真快把我氣瘋了。有人也許覺得我脾氣太差,但真正親自帶過孩子的人一定能體會那份心情。
  • 辭職專門在家帶娃,卻沒奶奶帶得好,問題往往出在這裡,太心酸
    據她說,寶寶一歲多了還天天黏在她身上,都不願意下來,別的爺爺奶奶帶的寶寶在小區裡玩得好好的,而她家寶寶卻總是愛哭,也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總是黏在她身上。她很沮喪,自己是個全職媽媽,帶出的娃卻沒別人家的奶奶帶得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全職帶娃,你後悔了嗎?
    當然,另外也有鄰居以為我沒有上班,和公婆三人一起帶一個小孩。讓我感慨最深的是昨天燙頭髮時,理髮店主的想法。因為他的店在我們工廠旁邊,我和先生常去照顧他生意,算是比較熟悉了。他說我命真好,日子過的輕鬆,有公婆幫忙帶娃,我每天不用工作,大把的時間玩。又一直跟我講男人壓力大,每天累死累活。
  • 全職帶娃怎麼就那麼容易招罵?
    在沒做全職媽媽之前,我一直對全職媽媽抱有一種鄙夷,一方面因為我當時年少輕狂,覺得自己甚至可以指點江山,只要努力,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只有工作才有價值。另一方面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全職媽媽,在我的印象裡,她每天都是洗洗涮涮,嘮嘮叨叨。
  • 為什麼全職媽媽越來越多?並非沒人幫忙帶娃,真實原因很無奈
    如果再沒有老人幫忙帶娃,那就只能自己辭職全職帶娃了。現在,我身邊就已經有不少朋友全職帶娃了,尤其是女性朋友,正在越來越多地淪為「全職媽媽」。為什麼全職媽媽越來越多?每天她都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到深夜,還得批改作業,有時候還要幫孩子做個PPT課件,太佔時間,根本沒辦法好好上班,只能再次回歸家庭。其實,現在很多寶媽全職帶娃,都是這樣的原因。②家庭分工,工資低的女性成為「犧牲者」有人會說,既然孩子需要一個人來管,為什麼這個人一定是媽媽,爸爸在幹什麼呢?
  • 帶娃人選也存在「鄙視鏈」?全職媽媽處在底端,可憐得格格不入
    絕大多數家庭中,媽媽都是帶娃的「主力軍」,甚至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當起了全職媽媽。可誰知,每日不辭辛勞的寶媽,在帶娃人選的鄙視鏈中,竟然處在了最底端。同學瑜兒說,自己的兒子從出生就請了保姆,只有夫妻倆都工作才能帶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女人千萬不能失去自我價值,要不然當個家庭主婦在哪裡都沒地位。同學霄哥講,他家是奶奶幫著帶的,雖然不想麻煩老人,但夫妻倆的工作性質不允許,也算是給老人退休後找了點「活兒」幹。
  • 很多女性加入全職媽媽陣營,難道是娃沒人帶?背後的心酸更現實
    很多人都沒有真正去了解帶孩子的辛苦,很多家長都是在家自己帶孩子的,這裡面的心酸也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如今很多女性加入了全職媽媽陣營,難道就是因為娃沒人帶?小月是一名九五後的全職寶媽,今年也才24歲,這個年紀很多人可能還在上學,或者剛剛工作,但小月的孩子都已經三歲多了。
  • 誰帶娃誰「吃虧」?全職帶娃一年後,那個抖音28歲奶爸也離婚了!
    當時的小強可能沒想到,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他的生活狀態,也逐漸改變了他和妻子的關係.成為全職奶爸之前,小強以為帶娃「輕鬆又自由」。聽到別人說帶娃累時,他的第一感覺就是:真矯情,不就是帶個孩子嗎?能有多累!可帶娃一個月後,他的心態就差點崩了。
  • 有種「整容」叫全職帶娃,辭職回家帶娃1年後,網紅奶爸變了模樣
    一年前,28歲的網紅奶爸小強開創了「男人全職帶娃」的[先河],吸引了眾多寶媽們的關注。學習如何衝奶粉、換尿布、哄睡......帶娃的前幾天,小強還興致勃勃,對老婆說道:「帶娃也沒多累啊」。為了增強自己帶娃的信心與決心,小強開通了直播帳號,記錄自己的帶娃日常,引發了眾多寶媽的關注。
  • 全職帶娃,孩子不好就是媽媽沒做好,孩子優秀全是爸爸的遺傳好
    、做飯、輔導作業,還要帶他去上遊泳班、西洋棋班……實在沒辦法了,就請了個阿姨,幫她接孩子、做飯、送孩子去各種課外班,請保姆的錢不少花,差不多花掉她一多半工資了,但管孩子管得還是不盡如人意。最後家裡人商量著讓她乾脆辭職,全職在家照顧孩子。朋友的老公很能掙錢,經濟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可她卻堅決不同意,覺得女人必須經濟獨立,在家帶孩子就是沒出息。
  • 全職帶娃有人說不思進取,上班又說連娃都不管,我想說:當媽真難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有網友提問,這是一個關於全職媽媽的話題。有人說「上班可以朝九晚五,晚上還可以陪伴孩子,但有些人為什麼要全職帶孩子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當媽真難!如果你是全職媽媽的話,常常會遭到家人的嫌棄,嫌棄媽媽只會花錢、不會掙錢,甚至有人會冠冕堂皇地說:「年紀輕輕不出去,整天待在家裡面幹嘛」,這些大多數是那些不滿兒媳在家全職帶娃的老人所言,他們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出去掙錢,而老人就應該待在家裡面帶帶孩子。
  • 那位網紅全職奶爸,本以為是帶娃「王者」,沒想到一年後離婚了
    去年5月,因為妻子說帶娃很辛苦,想回來上班,這位叫做「小強」的網紅奶爸毅然決定辭職,回家和妻子交接,當一名全職奶爸,一開始他還對自己很有信心。帶娃不到一個月,他就已經深刻認識到:全職帶娃比上班要累得多。
  • 帶娃沒錢,掙錢沒人帶娃,全職媽媽的出路在哪裡?
    大家好,我是星期八小窩,是一名奮鬥在育娃路上的90後媽媽。女兒現在已經17個月了,當初因為母乳餵養,工作地點離家比較遠,所以放棄了正在上升期的事業,全身心的帶娃。一開始帶娃還是比較輕鬆的,孩子小又很聽話,每天除了餵奶和洗衣服沒有什麼特別累的事情,而且是母乳餵養,除了尿不溼需要用錢,基本上沒有特別需要用錢的地方了。
  • 在家帶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全職媽媽:比你想像的還要辛苦
    這個職業就是全職媽媽。眾所周知,全職媽媽的主要責任就是在家帶娃。不過,可別小瞧了這份工作。很多全職媽媽都說雖然她不上班,但這份工作比你想像得還要辛苦。知乎上一直有個問題:生娃後,你崩潰過嗎?老公不僅毫無關心,還整天埋怨她沒照顧好孩子。她沒有自己的收入,連買菜的錢都得跟老公要。她想給自己的父母多買點東西表示孝心,又要擔心老公和婆家人會不會不高興。想想就覺得憋屈。她活得小心翼翼的,感覺此時的自己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照顧孩子。如果連孩子都照顧不好,那她可就真的不知道如何向老公交代了。
  • 全職寶媽崩潰:帶娃累過上班,還沒人理解
    此時家中情景是這樣的——妻子正在廚房炒菜,油煙機嗡嗡作響;孩子在客廳兒童座椅上哭得撕心裂肺,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寶媽操著鍋剷出來,說了句:「老公你回來了。」然後趕緊把安慰奶嘴塞到孩子嘴裡,「寶寶乖,媽媽炒完菜馬上就來!」先生放下挎包,一臉不悅地指責:「一天到晚連個娃都看不好嗎?怎麼又讓她一個人哭!」「你可真有意思,孩子要哭,能怎麼辦?你小時候不哭嗎?」
  • 同樣是全職帶娃,為什麼寶爸全職一年以離婚收場?
    最近比較火的,網紅奶爸全職帶娃一年後離婚了。同樣是離婚,寶媽離婚沒人心疼,還要被人說,心狠啊,孩子那麼小,就沒媽了。本來一個精神小夥,帶娃一年後變成精神疲憊的大叔。你只是帶一年,大部分寶媽可不止一年,好像現在帶娃,都貼上寶媽專有了。
  • 辭職帶孩子一年,28歲網紅奶爸最後離婚了:誰全職帶娃誰弱勢?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要是男性當全職爸爸,情況會如何呢?一、1米9小夥當爸後辭職帶孩子網上有一個全職奶爸阿強火了,這位奶爸帶娃動作十分熟練,不管是衝奶粉、換尿布、還是哄孩子睡覺,樣樣精通。據阿強自己介紹,兒子木木3個月大的時候,他就辭職在家當全職爸爸,負責照顧老婆和孩子的起居飲食。
  • 全職帶娃,寶爸只堅持了一年,最後還是離婚了
    全職爸爸和全職媽媽的工作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每天他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出門買菜1小時;洗衣收拾屋子2小時;做飯2小時;帶寶寶出去玩2小時;衝奶粉、餵奶、哄睡大概每天10次,每次需要花費40分鐘。經常有鄰居問:「怎麼你不用上班的嗎,天天帶娃?」一開始,他解釋:「男人也可以在家帶孩子啊,您這育兒觀念得升級。」後來,他就不再說什麼了。沒過多久,他選擇了離婚,被問起離婚原因,他說:柴米油鹽的瑣碎私生活不斷侵蝕著生活,這麼多年感情也不斷被衝擊留下一地雞毛。
  • 全職帶娃2年,已經累覺不愛了,怎麼辦?
    Stay-at-home momQ:我是一個全職媽媽,生孩子之前有份不錯的工作,但因為家裡沒人幫忙,也不放心把孩子交給保姆照顧,就辭了職。沒想到我低估了一個人帶孩子的難度。現在,孩子已經快2歲半了,但我也已經累到快堅持不住了。全年365天,一天24小時,無休止的帶娃、做家務、一日三餐……每天腰酸背痛,完全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想要看看書、學個什麼技能,防止以後跟社會脫節,也完全抽不出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