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們,別再打著愛的旗號束縛孩子的手腳了

2020-07-30 靈寶米貝

夏天天氣炎熱,白天帶孩子們出去玩怕她們中暑,於是我們都是晚上吃完晚飯帶上孩子們去小區的小廣場或者外面的城市廣場去乘涼、遊玩,我家寶貝最喜歡玩的就是把肋骨架當做梯子爬,或者順著單槓的柱子往上爬,我最喜歡看她們像小猴子一樣爬上爬下,很可愛,嘻嘻……

家長朋友們,別再打著愛的旗號束縛孩子的手腳了


每次我這倆寶貝在爬的時候,就會有好奇的小朋友過來學著她們的樣子往上爬,但是他們的家長就會火上房似的,急急忙忙跑過來把他們的孩子抱下來,連哄帶騙外帶嚇唬地說:可不敢爬,一下摔下來就摔傷了,咱們去玩其他的吧!然後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強行抱走了。而且,很多家長帶著孩子玩的時候,總是緊緊地跟在孩子身後,孩子稍有一點在他們認為的有所謂的「危險」的舉動時就會毫不猶豫地阻攔,孩子雖然在外面玩了,可是也玩不盡興,這樣做真的好嗎?

家長們害怕孩子受傷,打著愛孩子的旗號,限制孩子對各種事物的嘗試,緊緊地把孩子護在自己的翅膀之下,這樣到底是愛孩子呢,還是在害孩子呢?孩子降生在這個世界之上,初來乍到,對世間存在的各種事物都很陌生,都充滿了好奇,他需要去探索,去嘗試,才能真正得到了解,然而,家長們過度的保護,只會剝奪孩子們探索的權利,長此以往,在孩子的內心裡會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不敢再去做嘗試任何事情!

家長朋友們,別再打著愛的旗號束縛孩子的手腳了


就從運動上來說吧,所謂「生命在於運動」,孩子從小多接觸並參加各種體育運動是非常有益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美國《神經影像學》曾報告說,運動能對人的大腦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經常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絕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和肢體靈敏度的區別。運動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大腦,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還會影響他們未來的職場表現。

運動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當你集中精力用腦,感覺腦子「不轉了」的時候,站起身來運動一會兒,再回來時,會立刻感覺神清氣爽,「思路又活了」。 這種現象,其實是運動後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 在人腦中,專管決策、專注力、注意力的部位叫前額葉皮質。 當我們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血液會從大腦前額葉皮層分流出去,一旦停止運動,血液就會快速回流。當供血增加時,我們的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

想讓孩子注意力能夠更加集中,最有效的辦法,並不是讓他們坐在書桌前努力「專注」,而是應該讓他們站起來,走出去,運動起來。

家長朋友們,別再打著愛的旗號束縛孩子的手腳了


孩子們在運動時,身體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等「快樂物質」,能讓孩子的整體狀態更好。 我們常看到,那些運動過後的孩子,都神採奕奕,很有活力,就是這個緣故。 運動,能讓一個孩子「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而這種改變,是基於孩子的大腦的,也是最根本的。

運動可以更深層次的塑造孩子大腦。 美國一項研究證明:運動,能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讓孩子真得變「聰明」。 這項研究,是美國紐約大學的神經學教授Suzuki博士得出的。 她曾在TED演講中,詳細講述了運動是怎樣讓大腦產生變化的。 持久的運動,能製造出全新的腦細胞,並能讓海馬回中的新腦細胞容積增加!

控制學習和記憶活動的,是大腦中的海馬回,它負責長期記憶。 像肌肉一樣,運動得越多,大腦中的海馬回和前額葉皮質就會更大、更強壯。 運動刺激,帶來的腦細胞的「生長」和「擴容」,會讓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靈敏力,反應力都會越來越好。 而且,孩子運動越多,對大腦的刺激和保護就越明顯,孩子的腦結構改變就越大,也就變得越來越聰明。

家長朋友們,別再打著愛的旗號束縛孩子的手腳了


運動促進孩子生長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助於加快人體內的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和骨骼的營養,並增加對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細胞的增殖,所以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能夠很好地促進孩子身高的增長。

各位家長朋友們,別再束縛孩子的手腳了,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運動,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靈寶米貝

相關焦點

  • 請不要再打著愛的旗號把孩子當寵物養了。
    路見一位家長大聲呵斥自己的孩子,對家庭教育的一點感慨: 當我們要求孩子耐心時,我們有沒有耐心的對待孩子;當我們要求孩子不要過度玩手機時,我們又有多少時間放在了手機上;當我們滿足著孩子的虛榮心,一件件名牌去裝扮孩子的時候,我們卻要他專心學習。他還是個孩子,是一個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正在成長中,摸索著學習人生的孩子,而我們,作為家長,本該是成熟的,自律的,是孩子的生活導師。
  • 不打著愛孩子的旗號逼孩子,錯失了孩子的成長時期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喜歡用既定的模式,自己的思維去認定自己的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更多的時候,父母會打著愛孩子的旗號要求孩子去做什麼。更多的時候父母都在愛孩子的旗號,去逼迫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小馬的媽媽,把小馬的作業時間都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的,和其他小朋友相比,小馬幾乎除了學習就是在睡覺,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談去追求自己的愛好了。
  • 那些打著「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變好了嗎?
    不知道是被感動還是不耐煩地孩子,只好一個勁地點頭「嗯」「好」「知道了」「明白了!」在父母和孩子的兩方對壘中,那些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的父母,最終以無可反駁的「優勢」成功「說服」孩子,把孩子變成了自己和別人眼中都「特別聽話」的「別人家的孩子」而沾沾自喜。
  • 別打著「嚴師」的旗號對學生實施體罰
    曾幾何時,一些家長還「鼓勵」老師,「孩子不聽話就狠狠教訓他!」在屢見不鮮的體罰事件背後,還有一種聲音認為,體罰學生的都是有責任心的老師,屬於「嚴師」的範疇。事實上,體罰既是對學生身體的傷害,又是對學生的精神「羞辱」,這本身就違反了教書育人的初衷,也違背了相關法律法規。在三令五申之下,個別老師打著重視學生的成績和名次的旗號,動輒對學生實施體罰,實在遺憾。
  • 北京遇上西雅圖:湯唯飾演拜金主義者,雖然打著愛的旗號
    北京遇上西雅圖:湯唯飾演拜金主義者,雖然打著愛的旗號,卻花錢如土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是在2013發行的,因為他是關於西雅圖中的北京,這在當時非常流行,這部電影的口號是「首部由女導演執導並票房過億」。在第二次刷完之後,電影所有的文藝氛圍突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就是電影中打著「真愛」旗號的拜金主義者,卻不斷揮霍錢財。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聚焦於「第三者」,這正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第三者」,文佳佳以愛的名義,戀愛並懷上情況下誰知道金主沒有離婚,獨自去西雅圖。
  • 別輕信打著高科技旗號的「養生」騙局
    打著高科技旗號的騙局存在已久這不,連前段時間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院士也遇上這等尬尷,他的親戚從網上買了「量子掛墜」,對他說,據說「你的技術」可以防癌症,潘院士也只能跟她說沒那回事兒。潘院士遇到的是一個典型的打著高科技旗號的騙局,這類騙局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概念,一方面利用公眾對健康的訴求,以及對高科技概念的陌生和敬畏,從而創造了種種神乎其神的產品。打著「量子」旗號的偽科學或騙局,不僅僅有據說能防癌的「量子掛墜」,還有「量子水」「量子健康檢測儀」,甚至「量子醫學」。
  • 不以「為你好」的旗號來捆綁孩子,家長的情緒更不是孩子來買單
    我想說,放慢一點腳步,看看孩子的想法,真正的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不要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一切以為大人為孩子做的都是正確的。我們要了解孩子的高興,悲傷,等其他情緒,要了解孩子的一些需求。不要義正言辭的「忽視」孩子。
  • 「溺愛」的鍋家長背不起,別讓你的愛,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我相信很多人都認為小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愛,孩子剛來到世界上,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切。父母照顧孩子是應該,但不是孩子的一切都需要你替他做。家長們往往認為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 家長還在怪孩子玻璃心?別再給孩子「挖坑」了,還要怨孩子不好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重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會有一個好的心理狀態,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創傷。家長給孩子「挖坑」,卻說孩子玻璃心,別讓情緒成為孩子的主人女兒還沒有緩過神,就被媽媽劈頭蓋臉的一頓說,女兒小聲的說:「媽媽,可不可以明天再寫,我有點累了。」
  • 別讓名字束縛了孩子的未來!
    一個好的名字能給寶寶帶來不一樣的幸運,所以一個名字的好壞,就取決於家長們是否為寶寶們起到了一個適合孩子的名字。而不是強加於寶寶身上的期望或寶寶所忌用字中起名等等。所以名字雖是一個代稱,但卻給寶寶的未來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在很多起名方法中都會有著不一樣的起名禁忌。
  • 青驕第二課堂初三打著潮流旗號的偽裝者答案
    青驕第二課堂初三打著潮流旗號的偽裝者答案時間:2020-11-08 22: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驕第二課堂初三打著潮流旗號的偽裝者答案 青驕第二課堂初三的最新課程中,新增了打著潮流旗號的偽裝者課程,裡面還有一些禁毒的題庫訓練,各位學生可以隨時去學習,小編也是為各位整理了詳細的題庫和答案
  • 【牛角說】打著量子旗號的速讀班,純屬騙錢的玩意兒
    最近,一段孩子快速翻書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只見孩子用手撥動書的側邊,一秒鐘就撥完一次。網友們迷惑不解,紛紛吐槽。 雖然打著量子的旗號,但是看新聞裡的介紹,這個速度法跟量子沒有半點兒關係,走得完全是玄學的路子,又是宇宙能量又是心靈感應的。最好玩的是,這種速度法成年人學不了,只有孩子才能學。這種速度法的開發者們又是怎麼掌握的呢?難道他們從童年時期就領悟了這門高深的學問?悟性太高了。 而且就這麼一個漏洞百出的玩意兒,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
  • 幼兒園要孩子帶某品牌的牛奶箱去學校,家長紛紛覺得被「安排」了
    現在的孩子一般三歲多一點就會被家長送進幼兒園,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也是異彩非常、豐富的不得了,孩子再也不會整天粘著父母,每天都想著去幼兒園,這著實給家長朋友們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會有一些小煩惱,有一些小困惑,比如幼兒園的一些特色課,一會去野營,每個小朋友都要帶一個帳篷;一會要帶金魚,
  • 朱雨辰媽媽式家長,打著愛的旗號傷害孩子,愛娃先學會放手
    ,就是讓他們感覺不到煩惱,不用為生活瑣碎事情去煩心,但是這種愛太過於沉重,讓人喘不過氣來把自己強加得好壓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辜負自己的期望,自己就會認為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孩子還是不聽自己的。,但是不敢反抗反抗了家長會傷心,激發孩子的愧疚感。
  • 如何高效陪伴孩子,別把陪伴當成任務,別讓愛變成束縛
    我們說家長要放下手機,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很多媽媽在看見爸爸玩手機的時候會譴責說,你天天玩手機不陪孩子,孩子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爸爸看見媽媽玩手機也會說,你不是說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嗎?怎麼也在玩手機?我們的本意是給孩子更好的陪伴,卻讓夫妻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所有不願意療愈的都會傳給你的孩子,願所有孩子不再傳承我們的傷痛,願所有母親可以在養育孩子中養育自己。
  • 家長打著所謂「為你好」的旗號,卻沒想到傷孩子最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小到挑食穿衣,大到學習考試或是興趣愛好,父母全部都要幹涉,確保孩子的生活軌道都在自己的控制和掌握之中,美其名曰:「我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實際上卻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讓孩子服從自己。
  • 文藝復興打著恢復古典文學藝術的旗號,實際卻是反封建的政治思潮
    文藝復興打著恢復古典文學藝術的旗號,實際卻是反封建的政治思潮事件點評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西歐各國產生的一場「新文化運動」。隨著工商業的蓬勃興旺,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迫切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縛渴求個性解放和人身自由;隨著他們逐步掌握政權,有條件去改良生產技術、改造生產工具、開發商業市場,對自然科學的需求也提到了現實日程上;新興階層審美觀點日益提高,也希望有更多的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音樂家……提供些嶄新的文化產品。
  • 女德班將手伸向孩子,家長怎麼想的?
    首先是針對女生的「女德」,還是之前撫順的那一撥人,講的還是那一套詞:男人是天,女人是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堅決不離婚,女強人是沒有好下場的,女子換男友,手腳會爛掉,要剁掉,一個夏令營的小姑娘說:「吃飯要等男生吃完,我們再吃,剛開始覺得那是不公平的,現在覺得那是為了以後家庭的幸福」網友直呼,這太狠毒了!直接拿不懂事事的孩子教,這是殘害祖國的未來!
  • 打著金融創新旗號 實為非法集資騙局
    利用投資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的幌子,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從事非法集資活動,市處非辦提醒市民對此應謹慎辨別。●案例田某在上海市經營某健康管理諮詢公司。2018年1月,田某在未經金融監管機構批准的情況下,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推出數字貨幣投資項目,聲稱他們推出的「某某幣」將被打造成網際網路數字貨幣,具有極大的升值空間,並通過發放傳單、向老客戶微信宣傳、老帶新等方式宣傳該投資項目,向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
  • 打著連鎖經營旗號實為變種傳銷的高原聖肽
    真正的按著國家法律法規以國家檢驗檢測為基準的企業產品,被那些拿著冒牌產品,打著別人旗號的不法商販以假亂真,欺世盜名的堂而皇之的開起了直銷會議,大肆銷售三無產品,瘋狂斂財。這些企業既沒有生產基地、沒有產品檢驗檢測報告、沒有合法的直銷資格,卻敢肆無忌憚的進行非法斂財,其目的就是欺騙消費者、瘋狂的從市場上賺取高額的金錢回報,全然不顧消費者的利益,以達到他們中飽私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