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打著恢復古典文學藝術的旗號,實際卻是反封建的政治思潮

2020-12-23 小東名人

文藝復興打著恢復古典文學藝術的旗號,實際卻是反封建的政治思潮

事件點評

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西歐各國產生的一場「新文化運動」。運動高舉「復興古典文化的旗幟,以整理研究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己任,用資產階級新文化思潮向封建意識形態和教會文化專制發起挑戰。由於新思潮標榜為古典文化的復興,因此史稱「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開端

14世紀前後,在義大利不少城市中,資本主義的萌芽已在苗壯成長。以當時著名的手工業、商業、文化中心佛羅倫斯為例早在1338年,全城毛紡工人已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生產的呢絨製品行銷全歐洲;銀行業十分發達,有「銀行城」之稱;商業尤為昌盛,近至英法、遠達中國,義大利商人的足跡,幾乎遍布半個地球。

隨著工商業的蓬勃興旺,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迫切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縛渴求個性解放和人身自由;隨著他們逐步掌握政權,有條件去改良生產技術、改造生產工具、開發商業市場,對自然科學的需求也提到了現實日程上;新興階層審美觀點日益提高,也希望有更多的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音樂家……提供些嶄新的文化產品。

然而,從中世紀末期以來歐洲文化長期由教會控制,他們嚴厲規定,一切都必須照《聖經》教義去做,對「上帝創世」不得有半點懷疑,否則就會被判決為「異端」。這嚴重窒息了文化和學術的發展,使整個歐洲文化界呈現一派死氣沉沉的局面。

十字軍東徵、蒙古人西徵等大事件促進了東西方的交流,使堅冰終於開始逐漸融化。尤其是隨著拜佔廷帝國的衰亡,大批學者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壓力下紛紛逃離君士坦丁堡,來到與他們關係密切的義大利。他們帶來的大量學術典籍,如同在沉睡已久的義大利人面前打開了一個琳琅滿目的文化寶庫,使其如大夢初醒。無數熱愛文學、藝術的有志青年在這些學者的指導下如饑似渴地鑽研古希臘文化,並把新知的火種傳遍了各地。一時之間歐洲各地都出現了復興古希臘文化的呼聲,文藝復興運動拉開了序幕。

「文藝復興」打的是恢復古典文學藝術的旗號,實際上卻是一股新的、反封建的政思潮,目的在於創建一種新的資產階級文化。啟蒙主義者強調以人文主義為本,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宗教束縛。在「文藝復興」運動中,大批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真可謂星河燦爛,能人輩出。他們的傑作,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作為中世紀封建制度重要支柱的教會,長期壟斷文化教育,宣揚封建神學,壓制科學研究,成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當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衝擊封建經濟基礎時,與它相適應的思想意識也強烈地衝擊著封建的上層建築,西歐封建社會末期的一切反封建鬥爭都必然地把矛頭指向教會。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但文藝復興又不是簡單地復古,它是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激發人的潛能和樂觀進取、追求現世幸福的人文主義思潮。在新文化感召下,有識之士抨擊當時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文化,為建立新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營造輿論。此期湧現出許多知識淵博和多才多藝的傑出人物,他們的貢獻促使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宗教、政治等領域發生深刻變革,從此宣告歐洲擺脫了中世紀封建宗教束縛,迎來了現代社會的新紀元。
  •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重難點解析!附習題專練
    啟蒙運動影響:①啟蒙運動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啟蒙思想家闡釋的自由、平等、人權、民主法制和三權分立等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人文主義的內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學的鬥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根據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更為徹底,更具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
  • 高考攻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重難點解析!附習題專練
    啟蒙運動影響:①啟蒙運動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啟蒙思想家闡釋的自由、平等、人權、民主法制和三權分立等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人文主義的內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學的鬥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根據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更為徹底,更具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
  • 關於文藝復興(藝術福利)
    首先它不只是意識形態的轉變,更加重要的是社會經濟基礎的轉變,也就是封建勢力的削弱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的建立。龐友們對文藝復興的概念,大概是幾個關鍵詞:義大利、西方美學、人文、但丁、達·文西、莎士比亞...我們以一幅名畫作為開篇(8千萬級像素文件分享)
  • 義大利為什麼會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這場運動打著「復興古希臘和羅馬文明」的旗號,從藝術領域作為開端,擴大到自然科學等領域,最終席捲了整個歐洲,為歐洲未來幾百年劇烈的社會變革打下了基礎。文藝復興強調人的重要性,把人從宗教中解放出來,是影響歐洲歷史的重大事件。
  •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作品賞析,文藝復興時畫家及代表作品欣賞
    文藝復興的藝術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現實與人文。文藝復興所有的創作大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這包括了人的感官,人的信仰,人的性慾,以及人的世界觀。這時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權,打破封建的禁欲主義。打破封建制度對人精神甚至是肉體的封鎖。這時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為主,許多評論說是借宗教作為盾牌。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2實質是反對封建觀念、擺脫中世紀宗教教義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開端。3它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人文主義:1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鬥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
  • 世界通簡史:西方歷史,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啟蒙運動的爆發
    百家原創作者:晨西講歷史西方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觀點,有些觀點頗為偏激,小編對這些觀點有點好奇。就調查了下當時著名的學者的個人見解。理性主義史學有論者認為:「西方歷史學由傳統步入近代的開闔的大關鍵,第一幕是文藝復興運動,第二幕是啟蒙運動。」此說很有見地。
  • 人性的明暗——從《偽君子》看莫裡哀對文藝復興文學的繼承性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以人文主義為主流,人文主義者要求個性解放,重視人的價值,提倡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應該去追求知識,探索自然,反對蒙昧主義、神秘主義。而文學的古典主義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反撥,藝術形式上,和文藝復興一脈相承,而反撥則是人文主義對個性解放的過分強調,導致語言不規範、藝術形式雜亂。莫裡哀的小說《偽君子》就是對文藝復興文學的繼承,即以人物為中心,反對宗教思想。莫裡哀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喜劇大師,代表作《偽君子》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展現了莫裡哀「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境界,表現了反封建反宗教的主導思想。
  • 在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頂級作家們如何改變了世界
    與幾個世紀穩定的羅馬統治相比,歐洲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徵是天主教的統治和政治的不穩定。教會視希臘和傳統的羅馬哲學和文學為異教,不鼓勵他們的學習和教學,並使統一的政治世界將它們分裂成許多小王國和公國。這些因素的一個結果是,從以人為中心的知識焦點轉向頌揚維繫社會的事物,以便達到有共同的宗教和文化信仰。
  • 複習籤到3: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人文主義: ⑴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鬥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⑵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 主要內容:① 用人權反對神權。② 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③ 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④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 五四運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
    五四運動主要是在下述兩種意義上被認為是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 白話文在五四運動後被承認為所有文學創作的一個主要媒介,並被確定為國語;其次是使文學題材發生了改變。五四運動看來只是在前一種意義上才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有某些類似,至於後一種意義,中國新文學曾有一個短時期熱衷於人文主義,但很快就發展為一種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混合物,後來基本上又變成一種被利用來作為政治工具的「革命文學」。
  • 德國古典文學的主要代表:歌德
    德國古典文學的主要代表:歌德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德國的偉大詩人,德國古典文學和民族文學的主要代表。除詩歌、戲劇、小說之外,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造型藝術和自然科學等許多領域,均卓著成就。
  • 高考攻略:歐洲近代三大思想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③義大利比較多的保留了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和人才。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有豐富的人文、理性精神和世俗化的內容。3.表現和內容①出現文藝復興運動前三傑:中世紀最後一位和新時代第一位詩人但丁,代表作是《神曲》,「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小說集《十日談》,批判教會,提倡個性解放,歌頌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 高中歷史篇146:歷史高考攻略--歐洲近代三大思想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③義大利比較多的保留了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和人才。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有豐富的人文、理性精神和世俗化的內容。3.表現和內容①出現文藝復興運動前三傑:中世紀最後一位和新時代第一位詩人但丁,代表作是《神曲》,「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小說集《十日談》,批判教會,提倡個性解放,歌頌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 文藝復興「復興」了什麼?它為什麼首先發生在義大利?
    文藝復興發生在14至16世紀的歐洲。它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被看作中世紀與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的主要特徵是倡導人文主義思想,強調古典文化的研習,肯定人的價值,故又被稱為「人的發現」的時代。它如浩蕩的春風,使受封建神學思想束縛千年之久的人們甦醒過來,發現了自我;它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的進步,開拓了學術新領域;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文藝復興」一詞最先是由義大利藝術史家喬治奧·瓦薩裡在其《義大利藝苑名人錄》的序言中提出的。
  • 從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
    13世紀——17世紀,西方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文藝復興,在這場復興運動中,西方的教育體系得以建立,在300年的時間內培養了一大批新觀念的學者和學生,他們的觀念與教會所宣揚的是針對的,也就是說文藝復興產生了一批在思想觀念上革命的新興階級,文藝復興的歷史作用是人性的解放,到了文藝復興結束,
  •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什麼叫文藝復興呢?文藝復興,要復興的就是希臘跟羅馬的文化。大約在14世紀中期義大利就出現了復興古典語言的新文化運動,所以歷史學家就把它稱為所謂的文藝復興。而這個運動從14世紀開始,一直陸陸續續傳播到歐洲各地,並延續到16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