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2020-12-16 要學著放鬆

繪畫主題更加注重彰顯人物細節描寫,突出人的價值

在秦漢時期,特別是漢朝,雖然繪畫藝術並不是當時流行的主要形式,但是也有一定數量的繪畫代表作。

不過相比較漢賦這種文學形式來說,繪畫的藝術地位實際上並不突出,而且還有著非常濃厚的漢朝時代特色。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時期在董仲舒等儒學大家的推動下,實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轉變,儒家思想一下子從原來從屬於法家的地位,轉移到了官方統治地位。

要知道一種官方思想潮流的轉變,實際上對於整個社會上層的文學藝術創作,將會產生重要影響,畢竟在當時,擁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基本上都是官員和貴族。

儒家思想注重禮,因此漢朝繪畫中,有著非常明顯的封建禮制思維,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禮制思維開始被打破。

而實現這一繪畫創作壯舉的人,正是東晉顧愷之,他從小就展現出了極高的繪畫天分,擅長觀察、繪圖,特別是善於山水、人像、佛像,其中人像最精。

顧愷之所創造的人像繪畫,實際上打破了以往儒家嚴肅的風格,並且突破禮制之後,更加注重對人性的展示。

顧愷之的人物畫,特別是注重表現人的性格個精神特點,不光要去外在的形似,更加重視畫中人的神氣,這在當時的繪畫領域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同樣也是極大的創新。

《晉書》載:"尤擅丹青,傅寫形勢,皆莫不妙絕。謝安乃曰:卿畫至生人已來未有。卿畫蒼蒼,而古來未有。又以一櫥畫暫寄桓玄,以其妙跡所珍秘者,封題之。"

書法與繪畫相互交融

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起步階段,其實體裁比較簡單,在繪畫布局、內涵上也比較粗淺,這和當時的繪畫技術不成熟,並且受到時代環境影響有著直接關係。

早期的繪畫內容比較單一,一般來說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並且這些內容很少會出現交叉。

東晉顧愷之對於漢代以來的繪畫藝術,進行了全方面的革新,這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注入了更加活躍的因素,使得繪畫藝術在戰火紛飛的時代,散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而在顧愷之之後,對於傳統繪畫領域,再度進行革新的一位大家當為陸探微。他是南朝劉宋時期的一位宮廷畫家,既然能夠進入宮廷作畫,那麼其繪畫技術必然也是在當時也是極高的。

陸探微雖然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但是他對於繪畫藝術的創新,以及對於傳統繪畫的發展,可以說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足以令他流傳於歷史。

《歷代名畫記》載:"唯王子敬可明其旨,繼其前行。陸探微乃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乃用筆同法,陸探微精利潤媚,且新奇妙絕,名高於宋代,時無等倫。"

陸探微最大的功績,就是將書法與繪畫進行了融合,這一壯舉在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換句話說,書法代表的是文學領域,繪畫代表的是另一領域,這兩大不同的領域,在陸探微的筆下實現了融合。

畫中有文,文中有畫,二者相映成趣,足以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與此同時,書法藝術的融入,也改變了此前繪畫的古板特點,令其空靈生動,突然就活了起來,陸探微不失為一位繪畫創新大家。

宗教思想被融入繪畫體系當中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外文化激烈交融和碰撞之時,雖然在不同文明接觸之初,會由於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因素,而出現激烈的碰撞。

但是在碰撞之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說魏晉南北朝是民眾融合、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時期。

對於該時期的繪畫創作來說,這種大背景範圍下的文化融合,其實也是繪畫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顧愷之將人物畫賦予了更加深層次意義上的傳神精神,陸探微則為該時期的繪畫創作注入了混搭之風,下面這一位著名畫家,更是將繪畫體現出了豐富的意識形態特色,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這位畫家就是張僧繇,他是南梁人,其在繪畫領域最大的功績和革新,就是將宗教畫與人物畫進行深度融合,並且非常擅長佛教畫。

南朝時期實際上是佛教思想盛行的時代,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是對當時佛教盛行局面的生動描寫。他的宗教畫自成一派,當時南梁眾多的佛教寺院壁畫都是他本人繪製的。

此外張僧繇本人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 在繪畫的創作中國,他充分閱讀佛經,以求能夠從文字當中把握各種佛的形態,從而為自己的繪畫尋找靈感。

在佛像的繪製方面,張僧繇創造了"凹凸法"的繪畫方式,這是非常天竺化的一種模式,講究明暗、透視的特點,使得畫像更加立體,傳神,擺脫了傳統繪畫平面、局限的特點。

相關焦點

  • 成親王永瑆喜歡寫書法,尤其是他的楷書嚴謹端正,堪稱書寫典範!
    成親王楷書成親王永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書法學習,在行書和草書以及繪畫上都有著深厚的造詣,但是要說能代表他書法水平的當屬楷書。成親王楷書局部欣賞另一種是追求個性的傅山、王鐸一路,他們的書法氣勢磅礴,追求古拙之美。到了成親王這裡,他並沒有拘泥於某一個書法審美,而是把這兩種風格相互融合。
  • 如何正確學習書法?怎樣寫好字?跟著啟功學書法,走出書法誤區
    今天來聊聊著名書法家啟動老先生,他的書法具有獨創性,世人稱為「啟體」,在書法和繪畫上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以及其他領域,如教育、文物鑑定、詩詞歌賦等方面成就斐然。今天的文章內容是啟動先生編著的一本書法教程,深入淺出的對書法的誤區,發展、入門、創作等講解和演示,是一本極好的書法理論和實操性的書法教材。
  • 20年前硬筆書法特等獎,每一幅都是範本,如今達到難以企及的地步
    前幾天看到很多人都在曬自己的硬筆書法,於是我也把硬筆書法練了起來,當我尋找字帖的時候發現有一本20年前的書法比賽獲獎者作品,頓時被吸引,讓我們一起感受老一輩的硬筆書法魅力。徐子久作為一個書法大師,他的硬筆書法也是一般書法家難以達到的高度,從他的這幅行書之中可以看出,整幅書法如行雲流水一般,注重整幅書法的氣勢,和他的毛筆書法一脈相承。
  • 評展·資訊|竹子上的書法表演秀:離書法是近還是遠
    不說傳統的書法理念,即以當代書法理念而言,當下書法創作當然未必要在書房及畫案上完成,從形式上也未必非得是常見的條幅、手卷或鏡片樣式等與傳統品評模式相一致的創作樣式。但是,無論改換哪種形式,都應具備書法的觀念呈現及作為核心創力的書法內在形式的創造。而不僅僅是大字化書法(草書放大)或把書寫過程公共化(當眾書寫表演),以及改換呈現媒介等。
  • 樓宇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樓宇烈(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樓宇烈簡歷:樓宇烈,男,浙江省嵊縣人,1934年12現任職務: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85年9月起);北京大學國學院博導、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曾任職務: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1979-1984);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1987-1993);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89年12月起)。
  • 書法與詩歌、繪畫、音樂的跨界歷史,是對藝術鏈發展的豐富和貢獻
    如果說書法是形式,那麼文學就是內容。中國的書法和文學,就這樣相互融合、相互襯託,成為兩朵奼紫嫣紅的藝術奇葩,在藝術鏈的發展中成長。以詩歌來論,通過兩個方面來觀照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蘇軾在這個問題的上的兩種看法。首先是蘇軾的書喻詩,也可以理解為以書論詩。顧名思義,就是以書法來談論詩歌,把書法放在詩歌的前面。
  • 趙子昂68歲所寫大字行書,被稱為行書典範之作,書法中沒有俗氣!
    其實他不僅僅在楷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行書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這幅《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是他在六十八歲的所寫,也是趙子昂書法之中少見的大字行書,在書寫完這幅書法之後的第二年,趙子昂就離世了。趙子昂的行書有著遒勁飄逸之感,是融合眾家之所長,有著鍾繇古樸沉穩,也有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的飄逸流暢,在飄逸流暢之中不不失骨力,在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
  • 浙江省考 | 行測常識高頻集錦-書法繪畫
    對於書法繪畫常識的測查是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經常測查的因素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縱橫捭闔 境界高遠——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言先生書法始於篆、隸而終於草書,其習書的路徑,正好吻合了漢字藝術的三次變革。他的草書獨樹一幟,不但展現出激情四溢、想像飛騰的時代特質,更體現了雲蒸霞蔚、雍容大度的盛世氣象。當我們身處這個時代,會感到眾聲喧譁,莫衷一是。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簡介
    現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副主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任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研究會副主席。1981年獲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哲學,宗教學,基督教思想文化,跨文化比較,出版個人學術著作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約400篇,主編《宗教起源縱橫談》、《中國基督教基礎知識》、《尼布爾》、《世界宗教與宗教學》等著作數十部。
  • 美術研究|論書法與繪畫空間感徵之比較!
    書法與繪畫同屬平面造型藝術,雖然它們在表現方法、目的等諸方面存在差異,但其以線構形的手法卻使它們成為姊妹藝術。尤其中國畫,其線條意識及體道本質與中國書法可謂同出一轍。本文旨在通過對書法與繪畫空間感徵的比較,藉以了解東西方繪畫與中國書法之間存在的聯繫與區別。
  • 「神交」八大——八大山人書法及臨習札記
    筆者鍾愛八大山人書法,沉浸在八大山人的藝術世界裡,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筆者第一次見八大山人《琵琶行》長卷,是前些年在省博物館的一次八大山人書畫展上。凝神著泛黃字幅,那些字仿佛有生命的律動,鮮活燦爛,沉靜雋永。第二次見到八大山人《琵琶行》長卷,是在新華書店的一本《八大山人書法集》中。
  • 阜陽商廈第七屆「格力杯」少兒書法、繪畫大賽火爆阜城
    為了展現阜城少兒書法,繪畫才藝,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課餘生活。6月6日——7日,阜陽商廈在商廈本部9樓會議室舉辦阜陽商廈第七屆 「格力杯」少兒書法、繪畫大賽,阜城近300多名選手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參與此次比賽。
  • 山師大李宗瑋所長:龍飛天步,盡善盡美——書聖現象的回味
    由於《圖畫見聞志》在時間順序上與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前後相接,因而它被視為《歷代名畫記》的續篇,並與之一道,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繪畫通史。郭若虛在繪畫理論上的貢獻為世人所矚目,在論述「氣韻」這一概念上有他獨到的見解,《圖畫見聞志》中有云:「如其氣韻,必在生知。故不可以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得。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
  • 宋代家具繁榮發展受到商品經濟影響,得益於禮制衰落、思想解放
    在這一時期胡床的傳入促進我國家具形式的發展, 但對我國傳統席地而坐的禮制觀念並沒有帶來太大的衝擊。 魏晉時期,佛教的興盛,禪椅的傳入,對家具的坐具的形式 提供了新的參考。唐朝中期,隨著民族融合加深、思想觀念的解放,部分上層階級開始接受高坐家具, 一時間形成了高坐高起居與低坐低起居兩種生活方式同時存在。不過唐代時期的高坐家具也僅部分上層階級家庭接受, 傳統的起居方式並沒有受到 根本性的衝擊。 唐朝時期,高型家具雖有一些發展,但由於在種類上的不全、 傳統禮制局限和技術水平低等多方面原因,高坐家具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發展。
  • 講座預告 | 書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自學書法的方便法門
    莊天明,1954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70年至無錫縣電機廠工作,1977年錄取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主修油畫,偏工書法。1982年至無錫市少年宮任專職書法教師,1997年調南京博物院工作至退休。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原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所長、江蘇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先後從事素描、書法、篆刻、色粉畫、油畫、中國畫,藝術研究、教育、策劃等,成績可觀。
  • 畫稿課件繪畫書法品種豐富 150餘件作品盡展鄒傳安的藝術人生
    本次展覽綜合展出鄒傳安從藝以來的畫稿、課件、工筆繪畫、書法作品等150餘件。觀眾們興致勃勃討論著展出作品。觀眾們在一幅幅藝術精湛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他憑自學獲得淵博學識,憑水滴石穿的意志鍛鍊而得之繪畫硬功,使其作品既有超脫的意境,又富有時代感,被稱為「源於古人,高於古人,乃中國畫之一項突破」。「畫內功夫不易,畫外功夫更難。」鄒傳安把「形肖、神完、格高、意遠」稱為工筆花鳥畫的「四難」。 「四難」中,形肖、神完,是功夫在畫內;格高、意遠,是功夫在畫外。
  • 徐白一先生——繪畫作品欣賞
    徐白一簡介徐白一,字古沙,號天佐人客,1958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09年至2018任吉林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中國古典繪畫研究所所長、藝術系教授。徐白一自1989年起遊歷日本、韓國、美國,舉辦個人展覽、交流講學,2001年至2008年居住於紐約,專注於繪畫研究與創作,飽覽歐美各大博物館。
  • 我校首屆「書法繪畫比賽」圓滿落幕
    展示學校藝術教育成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學生對繪畫及書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審美情趣,促進書畫愛好者之間的交流,我校於12月舉辦書法繪畫比賽。本次書法繪畫比賽分為初賽、決賽。11月26日-12月12日由各班初評後將參賽作品交至美術組,由美術組老師決出決賽名單,最終有200人晉級決賽。學校組織12月18日下午2:30—5:00進行決賽。
  • 駐馬店市十一中舉行「慶元旦 迎新年」書法繪畫比賽
    翰墨飄香慶元旦,丹青溢彩迎新年——駐馬店市十一中舉行「慶元旦 迎新年」書法繪畫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