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環境的不斷優化,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也越發強大,強大到現代人離開智慧型手機幾乎寸步難行,尤其是對於身處於充斥著各種行動支付、智能出行等移動業務發達的城市居民。
除了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衣食住行方面,智慧型手機對人們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更為深處的心理精神層面,智慧型手機能夠帶給普通人的滿足感,以及安全感舒適感,更甚於幾乎其它任何事物。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城市公交地鐵上的人群活動,窺視一二。
沒錯,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公交地鐵上看手機的人們,到底在玩些什麼。
所謂「在公交地鐵上,看手機的人們玩些什麼」,其實更為深層含義就是手機帶給人們了哪些需求,畢竟大部分城市人群最可能出現在公交地鐵上的時刻,必定是早晚上下班擁擠時刻,然而這一時刻卻又是最為零散更無法集中精力完成某項事物的時刻,唯有以玩手機為代表的娛樂消遣可能是最佳選擇。
那麼,在公交地鐵上,看手機的人們到底在玩些什麼呢?筆者根據多年不靠譜的玩手機經驗,以及周邊同事的問卷調查進行匯總,總結出了公交地鐵上人們看手機時,可能會進行的五大「玩法」。下面,就和筆者一起來看吧。
「玩什麼」之社交功能
智慧型手機時代,其實也可以說是社交網絡時代。隨著智慧型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信息諮詢如指數級爆炸增長,以及隨著而來的對於溝通需求的不斷加碼,傳統的人際間電話簡訊等社交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快速發展極速變化的現代社會對於全面社交的客觀要求,各種基於網際網路平臺,以及手機等智能設備作為終端的新媒體社交平臺,成為整個社會最為核心的社交工具。
在此次統計匯總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提到會在地鐵公交上,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和朋友家人進行溝通。
社交雙強
作為社交網絡的霸主,騰訊的社交雙強QQ/微信之強大,筆者在此就不再贅言了。近乎百分百的人群,會在乘坐地鐵交通的旅途中,打開這兩個工具之一,是最好的證明。更何況,微信的朋友圈,幾乎已經成為了傳統媒體之外,新媒體最為活躍的發源地之一,其影響力無出其右。
當然,除了騰訊家的雙強之外,許多朋友還會瀏覽近來表現良好,堪稱「鹹魚翻身」的新浪微博,沒錯就是那個曾經營銷號滿天飛、全屏打廣告的微博平臺,近年來隨著小視頻的興起以及新浪對於微博業務的重視,換了新掌門人的新浪微博,從小視頻出發,並且在微信公眾平臺來勢洶洶的挑釁下,堅持自己權威發布、影響中國的產品理念。
一方面利用小視頻等新媒體方式進行泛娛樂化的信息輸出,保持對年輕人的產品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積極扶植大V,在權威性、嚴肅性等事關家國天下的大事上,發出聲響,影響更為廣泛的中青年市場。通過兩方面的布局,最終實現了微博在近幾年的強勢崛起,並且在新媒體領域和微信公眾平臺分庭抗禮。
「鹹魚翻身」的新浪微博
最後,還有人提到百度貼吧。作為當年百度旗下,唯一能夠跟上時代潮流,甚至領先於時代的社交性產品。
百度貼吧可以說是影響了一批人,包括筆者在內,百度貼吧在沒有微博微信的時代,幾乎可以說是除QQ外,中國最具人氣的社交產品了,其中百度貼吧中的「李毅吧」,更是在那個年代創造了新的「屌絲」文化,這一網絡文化的影響力甚至一直延續到今天。
百度貼吧
同時,許多百度貼吧用戶創造的許多縮寫詞、內涵語,經過二次傳播,都成為了當年的流行語,例如「李福菊」(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手動滑稽」(指百度貼吧經典表情包滑稽)等。可隨著百度貼吧曾經的掌門人俞君的離職,以及百度想要讓貼吧帶來的流量儘快變現,將貼吧大改,各種營銷號和廣告的轟炸,讓百度貼吧不再「內涵」。在此,筆者也不再多提,畢竟那也是青春的一部分。
「玩什麼」之看新聞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幾乎很少還有人通過看電視或是看報紙這種效率極低的方式進行新聞資訊的獲取。利用手機APP進行新聞資訊,不僅是公交地鐵上的人們玩手機時的第二選擇,其實也是時代的選擇。
在人人都是媒體人的自媒體時代,信息的爆炸,資訊的累加,讓「看新聞」在某種層面上成為了人們「不得不做,否則就OUT」的新的困惱了。
在此項調查中,被首先提及的新聞產品是今日頭條以及天天快報(當然還有一點資訊和火熱的UC頭條)。
作為自媒體時代,兩大具有共性的融合媒體產品,今日頭條可謂是開天闢地式的產品。創造性的將新聞和大數據進行了融合,通過收集用戶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進行大數據的歸納和分析,並且利用關鍵詞和長尾詞等一系列機器語言學的理論,為目標用戶提供定製化的新聞資訊。
今日頭條
同時,為了擴充和豐富在新聞資訊的總量和品類上,開創性的開通自媒體平臺。
通過懸賞的方式,調動普通用戶,積極生產內容,形成了新聞資訊界獨一無二的新聞閉環,即用戶生產內容——頭條平臺——用戶閱讀內容——頭條平臺。
其後的無論是天天快報也好,一點資訊也罷,以及目前「震驚」行業的UC頭條也罷,都是頭條的複製品,暫表不提。
網易新聞
在新聞資訊方面,網易新聞以及騰訊新聞則是另外兩大提到的新聞APP了。
其實,在本質上看這二者都是傳統的新聞門戶,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研發的APP端產品。
其中,網易新聞,作為中國噴子最為集中的新聞門戶或是新聞APP,自身在新聞資訊的選擇上有著獨特的審美和趣味,以及新聞資訊背後的各類大神妙語連珠式的跟帖評論,更是深受一眾粉絲的擁躉,筆者作為網易的噴子之一,也是網易新聞的擁護者,只是隨著從業時間越來越長,對於此類的跟帖評論的興趣越來越小,逐漸不再關注了。
「玩什麼」之看段子
如果說看新聞是在現代社交壓力下「不得不做」的偽需求的話,那麼看段子則可以說是現代人緩解壓力的最為強烈的真實需求了。
但是,這裡的段子不僅僅講的是,無腦的笑話或是漫畫類型的低級模式,還有能夠帶給人以啟示,拓寬現代人眼界、顛覆人們想像和認知的新鮮事。
知乎
這其中,以知乎為代表的,號稱「與世界分享的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的問答類APP,最深受歡迎。這可能和筆者身處的職業的相關。
和今日頭條一樣,知乎也可以說是一個創造性的專為現代人需求設計的創新性產品。
在產品設計上,根據現代人對於深度化、完整化的知識資訊的新需求,在設計初期,邀請各大網際網路大佬進行專業化、權威化的在線問答,構建更為親民的產品模型;
「邀請制」的加入,更是讓業界從業人員能夠直接@權威大佬,進行相關問題的答疑解惑,同時伴隨著專業圍觀群眾的花式評論,讓整個知乎問答顯得專業而高級,在一眾網際網路問答產品中顯得格調更高。
同時,在後續的產品優化和更新上,知乎日報,知乎Live等產品的上線,在保持知乎高規格高質量的同時,更是推動了知識付費等新浪潮的掀起。
除了知乎,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在線聽書軟體、傳統搞笑的暴走漫畫以及內涵段子等產品也都是許多朋友的重要選擇。
「玩什麼」之看視頻聽音樂
看視頻、聽音樂,可以說是公交地鐵上,人們玩手機時最為普遍的選擇之一了。從PC時代開始,看視頻和聽音樂就一直是人們放鬆娛樂、緩解壓力最為重要的娛樂方式。到了移動智能時代,人們對於影音娛樂的需求,更是伴隨著社交壓力、工作壓力等壓力的提升而成倍提升。
在PC時代,視頻節目更多的是遵循電視臺的展現方式,即「我播你看」,當節目播放出去了,這個流程就已經完結。但是,到了移動智能時代,直播平臺的興起,以及彈幕文化帶來的衝擊,讓視頻節目的呈現方式帶來了新的變化。
直播行業起飛了
在此調查中,許多的朋友在談到視頻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提到了直播平臺。作為後視頻時代的新生事物,直播可以說是2016年以來視頻行業的最為火爆的領域,無論是以娛樂和搞怪為主的快手視頻,還是以遊戲起家的鬥魚平臺,或是以真人直播秀為主的花椒,甚至曾經不瘟不火,卻藉助直播的風潮大賺了一筆的陌陌直播,都在今年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
直播行業的火熱,究其原因便是顛覆了傳統人們對於視頻節目的認知,拉近了產品製作方和消費者的之間的距離,甚至將二者的距離之間抹平(真人直播秀的無門檻),將產品內容的重要性降低到最低,而是把互動性、愉悅感和滿足感作為最終目標。
網易雲音樂
其實,作為觀看者,他看重的並不是內容的好壞,而是在接受內容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帶給自身滿足感和愉悅感,就像人們經常說的「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心情」,直播行業的興起正是通過拉近主播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減少陌生感,同時圍觀群眾的彈幕營造熱情洋溢的互動感,最終讓觀眾產生滿足感和愉悅感。
至於聽音樂,依舊是人們的重要選擇。對於音樂軟體的選擇,網易雲音樂則是筆者及周邊朋友們的最多選擇。
「玩什麼」之玩遊戲
最後登場的便是遊戲了,電子遊戲可以說是人類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了(手動滑稽),它帶給人類的滿足感、成就感可以說是其他任何娛樂行業都無法相比的。
在PC時代,電子遊戲已經是風靡世界的一種新的競技體育門類。而到了移動智能時代,各大遊戲公司也將研發重點,轉移到了移動端,研發了許許多多,基於PC電子遊戲的核心玩法,通過技術進行功能移植的新手機遊戲。
《王者榮耀》
此類手機遊戲,有著PC端的極高人氣,以及核心玩法的培育,無需太多廣告營銷成本,即可吸納大規模的老用戶,進行遊戲體驗,進而吸引新的用戶,提高用戶基數,從而獲取收入。
正是這種低成本的「移植法」,讓許多遊戲公司趨之若鶩,也成就了許多經典手機遊戲。
其中,騰訊公司移植PC端網遊《英雄聯盟》的新手遊《王者榮耀》,可以說是這種「移植法」最為成功的代表,這款遊戲也成為了最受周邊朋友歡迎的手機遊戲之一。
《陰陽師》
除了業界戲稱的「亡者農藥」外,來自網易公司的良心手遊《陰陽師》在此次遊戲統計中,也是相當受歡迎的一款力作,尤其是許多妹子對此遊戲讚賞有加,甚至有幾乎不玩遊戲的妹子因此入了遊戲的大坑。
在手機遊戲的市場,除了這款遊戲有著極高的人氣外,經典的《開心消消樂》等消除類遊戲,因其上手簡單,愉悅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也有許多朋友表示,會在公交地鐵上進行遊戲。
寫在最後:
玩社交、看新聞、找段子、發彈幕(直播視頻)、玩遊戲,可以說當下公交地鐵上,人們利用手機用於打發時間的最為主流的幾種玩法。當然了,或許還有許多人會有著在線購物、閱讀小說甚至學習和背誦英文單詞的新玩法。
在此,筆者只是根據周邊朋友和筆者經歷進行的主觀行為的非科學性統計。
正所謂,千人千面。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時刻,都會有著不同需求和不同選擇,世界大不同,更何況是對於手機應用的選擇?
至於,此次統計的意義,是為了喚起各位網友們的共鳴,讓大家一起來聊聊你們在公交地圖上掏出手機時,一般在幹什麼。
畢竟生活在社交網絡的時代,沒有你們的評論,筆者也就沒有工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