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的讀音有兩種:一種是suī,一種是huī。
睢縣讀[suī xiàn],古稱襄邑、拱州、睢州,是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
一般來講,出現這種怪癖字的地方都是千年古邑。
睢縣也不例外,這裡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稱。秦置襄邑縣,漢代譽稱「錦繡襄邑」,宋置拱州,金置睢州。
睢縣縣城,又名鳳凰城。睢縣縣誌稱因地勢呈凸形而得名。古人云:「朝陽梧桐,鳳凰來舍」、「家有梧桐樹,能招金鳳凰」、「鳳鳴睢州」,皆源於此。
睢縣有襄園,其中有宋襄公雕塑,題有「望母臺」。《詩經》中一段叫《河廣》的句子:「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古版《詩經·河廣》有詩序:「宋襄公母歸於衛,思而不止,故作是詩。」「望母臺」為宋襄公所築,故而又名襄臺。
兒子想念母親,想念成了一座高崗。據《睢州志》載:「襄臺在舊城東北隅。為宋襄公所築,或日為望母而築。
睢縣地處中原,盛產小麥、高粱等農作物,是久負盛名的釀酒之鄉。早在公元前655年,齊恆公為擴大政治影響,就在古睢州大會諸侯,飲睢酒結盟定約,共祝國運昌平。
這裡的糧食年播種面積穩定在150萬畝以上,年產量穩定在18億斤以上。去年以來,睢縣加快豫糧集團倉儲物流園建設,其中重點就是推進睢酒提質。
公元1094年,北宋文豪蘇東坡謫官嶺南英州時,途經襄邑,品睢州美酒,書興大發,揮毫潑墨,書寫了《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賦 》,《洞庭春色》譽鳳凰城美景,《中山松醪》贊睢酒醇香,其詩其書,渾然一體,被譽為「峨嵋遺墨之冠」。
蘇軾由此與襄邑結下不解之緣,他把「襄邑抹豬」推崇為天下美食之最,並改良為東坡肉,其曾作詩介紹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襄邑抹豬肉色澤紅潤,肥而不膩。色、香、味俱佳。
「天生麗質難自棄,養在深閨人未識」。這是人們對睢縣「北湖」的形容。
大家都知道杭州西湖,嘉興南湖,武漢東湖,知道睢縣「北湖」的可能不多,「北湖」現有湖水面積5000多畝,是中原地區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在全國四大名湖中面積位居第三。
清代吳淇曾有「十裡西湖浮碧波,垂揚兩岸系魚世」的佳句,詩人王祖恢「詠襄陵」道:「畫閣疏簾一水中,坳榆飛英雨兼風。野人不識珊瑚炔,霜落團團棘棗紅」。
北湖水質潔淨,平均水深2.2米,最大水深3.9米。湖中島嶼兀立,島嶼上的駝崗高5米,湖心沙灘浴場,更能給人帶來大海的體驗。錦襄書院也在駝崗,烹一壺好茶在側,或讀書、或撫琴,清風徐來,桃花散落,模糊了俗世仙境,淡忘了天上人間。
睢縣北湖原是明代睢州舊城遺址,崇寧年間所築,景區文化遺蹟眾多,最著名的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陵墓、呂祖廟、桃花洞、蘇軾留墨處、湯斌讀書處等。
正是因為北湖,睢縣有了「中原水城」之美譽。睢縣北湖曾舉辦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全國青年皮划艇錦標賽、全國皮划艇錦標賽,是河南省皮划艇訓練基地。
北湖糟魚是睢縣最具特色的地方名吃食品,已有200餘年歷史,清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北湖糟魚整魚不去鱗片,香味濃鬱而醇正,骨酥刺爛形不變,魚肉鮮美營養高。
睢縣是古代絲織中心,襄邑縣以「出產文繡」著稱。「文繡」是指刺繡異彩花紋的絲織品或衣服。時襄邑有「濯錦池」,是漢代專門催造天子、公侯、大夫、九卿們的衣裳、五佩、備章、郊廟御服的作坊。
五顏六色的霓裳羽衣為睢州贏得了「錦繡襄邑」的美譽,漢代賦家楊雄在《五都賦》中稱讚:「錦繡襄邑,羅綺朝歌。」
睢縣的鴛鴦轉香壺,始於漢代,古樸典雅、精緻美觀,龍鳳圖案令人神往,屬稀世珍品。1988年7月,曾獲準參加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37屆尤裡卡世界發明產品展覽會。
睢縣號稱「泡桐」之鄉。泡桐樹具有導音性能好、導熱係數小、耐溼、耐腐、耐磨、耐酸、耐火等特性,且紋理美觀,色澤明亮,質軟易加工,是睢縣傳統出口產品。
今年以來,睢縣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項指標增速位居商丘全市前三,四項工作全部進入第一方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強勁復甦態勢。
這就是睢縣,一道天藍水碧的靈秀勝境,一方鳳凰來儀的希望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