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途漫漫女子千裡尋親 警民助其溫暖團聚
據了解,自小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姚女士就一心想找到自己素未謀面的親人,這成了她多年來最大的心願。在人海茫茫中,尋找失聯24年的親人無疑是大海撈針,如今,姚女士即將成家,她尋親的意願越發強烈。今年以來,她在養母一行人的陪同下開始了尋親之旅,輾轉多地遍尋無果,無奈之下,姚女士來到了到雁蕩山分局求助。
-
千裡接力,為烈士尋親
原標題:千裡接力,為烈士尋親 清明節前夕,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省農科院86歲的倪桂芳老人家中突然來了幾位不速之客,更讓老人意外的是,來人給她帶來了已失聯70年的三哥倪進宏的消息——倪進宏烈士於1950年2月在一次剿匪戰鬥中英勇犧牲,目前安葬在四川省珙縣烈士陵園。
-
千裡尋親數十載,半個世紀未謀面的親人在鹽城團圓
6月29日上午,鹽城市鹽都區公安局秦南派出所幫助半個多世紀素未謀面的姐妹成功團圓,收到了當事人從上海送來「千裡尋親,真情相助」的大紅錦旗。 6月26日上午,秦南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位帶有吳儂軟語口音的老人電話,求助警方幫忙尋親。 值班民警經了解得知:老人叫王慧芳,其父親王進少年時離開秦南老家參加解放戰爭,後在上海定居並娶妻。
-
「初見吉林」開啟一場跨越千裡的圓夢之旅
激情滑雪、古城觀光、浪漫溫泉、探訪長白……12月16日下午,「初見吉林」馬蜂窩旅遊達人採風活動吉林—長白山線路從長春出發,一路向東馳騁,一場跨越千裡的吉林冰雪圓夢之旅正式開啟
-
寶豐縣民政局救助服務站:大愛尋親 千裡護送
寶豐縣民政局救助服務站:大愛尋親 千裡護送家庭是溫暖的港灣,也是心靈的歸屬地。生活中有這樣一群救助使者,幫助無數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重返家園,為他們支離破碎的生活帶去溫暖與希望。該受助人員入站後,站內工作人員為其洗澡,換上乾淨衣物後安排至單獨觀察室。在陌生的環境下,該受助人員情緒高漲,言辭激烈,煩躁不安,在房間來回不停走動,拒絕與工作人員溝通,工作人員怕其有過激行為,實行24小時監護,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特殊階段,出於對受助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著想,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次日上午工作人員帶受助人員到醫院進行常規抽血檢查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
一部美國版「都挺好」:空巢老人的尋親之旅,為何兒女都在說謊?
一個老人,一個行李,一段旅程,穿越不同城市,看望四個孩子,鏡頭聚焦到了一個老人在妻子去世的八個月之後踏上的尋親之旅,電影用克制內斂的鏡頭將一段父親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演繹的既心酸又充滿著淡淡的溫情。柯克·瓊斯的此次翻拍將這個發生在義大利工業社會的背景搬到了現代化的美國,配合著披頭四樂隊的主創保羅·麥卡特尼專門為影片創作的一首歌曲《我想回家》,將人們的思緒又拉回了那個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刺激著觀眾的淚腺。
-
雙胞胎姐妹39年後與父母團聚,「網際網路+」尋親可以更高效
今年9月,一位記者得知一對雙胞胎姐妹正在尋親,便在網上發布視頻幫忙尋找,包頭一對老人看到視頻後,一眼認出這正是自己的孩子。最終,經DNA檢測,確認姐妹倆正是老人的親生女兒。日前,內蒙古包頭,在記者海燕等人的幫助下,這對來自山東菏澤的雙胞胎姐妹終於與失散39年的親生父母團聚。
-
一個被中國人撫養的日本人跨越半世紀越洋尋親
一個被中國人撫養的日本人跨越半世紀越洋尋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2日 06:26 來源:人民日報 情結 20年來尋親之情日烈 知道了自己是日本人的孩子後,1986年11月21日,王維章和養父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鐵嶺。養父帶領他找到了當時的舊居。在這間自己曾經生活過兩年、自己的親妹妹又在這裡降生的青磚平房前,王維章和養父拍下照片留念。1988年,王維章45歲,他的養父母已經雙雙故去。
-
漂泊他鄉20載,衡陽愛心人士助七旬老人踏上回家路
12月9日愛心人士送張德良回家病重的老人名叫張德良,是四川省南江縣人,今年已經75歲。20年前,張德良由於個人原因,離家出走,來到了千裡之外的衡山,從此與家人斷了聯繫。這些年來,張德良一直在租住的房子裡獨自生活。
-
梁先生,我們送您回家—-15年漫漫尋親路,今朝團圓!
這場跨越15年的感人重逢為這個冬天送上了一份窩心底的溫暖。 今年 51 歲的梁成高,小時候因患有小兒麻痺症,導致大腦發育不健全。15年前,因為母親的去世,傷心過度,而在乘坐火車時不慎走失,便忘記了回家的路。隨後,一直在外流浪。梁成高自流浪到張家界後,便在一個橋墩下,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生活著。
-
72歲武漢爺爺跨越1800公裡,只為與他們相見
今年72歲的朱傳才老人,在二月份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重型病例,在經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援鄂醫療隊37天的救治和陪伴後,老人順利治癒出院。9月17日,朱傳才老人自己帶著滿滿的「心意」踏上了漢口開往瀋陽的火車,開始了他跨越1800公裡的感恩重逢之旅。
-
漂泊他鄉20載,衡山愛心人士多方接力助七旬老人踏上歸途
衡陽晚報12月11日訊(通訊員趙詩 文雅婷) 11月27日,衡山縣救助站接到群眾反映,稱在轄區內發現一位漂泊在外20年的七旬老人病重在家。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治療,在得知老人有重回家鄉的想法後,經多方接力,老人最終踏上歸途。
-
臺灣(港澳)青少年開啟平陽尋親之旅 回故鄉解鄉愁
臺灣(港澳)青少年開啟平陽尋親之旅 回故鄉解鄉愁來源:新華網發布時間:2017-07-25 11:08:30字體:大 中 小 鄉愁看似淡淡的,卻濃烈無比「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臺灣詩人余光中在詩句中深刻地描述了鄉愁的滋味,思念中倍顯無奈。 7月23日—27日,在浙江省首批兩個對臺交流基地之一、「中國十大最美島嶼」南麂島上,將舉行「2017臺灣(港澳)青少年平陽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通過青少年結對、參觀、交流等活動傳遞家鄉情懷,增進同胞感情。
-
港灣「尋親」——建設銀行七臺河電廠支行幫助走失老人安全回家
為了不影響其他客戶辦理業務,郭曉松隨即將老人引導到「勞動者港灣」休息處,詳細了解情況。見此情景,客戶經理李偉和另一位大堂經理張春娣也上前幫忙,示意老人,「慢慢說,不要著急!」儘管老人試圖完整地描述事情經過,但仍語焉不詳。
-
【服務群眾】營口:來自千裡之外的衷心感謝
生活這本書總是不盡如人意,總有一處處令人為之心痛的筆誤,總有一段段令人為之心顫的殘缺。而人民警察,這個和平年代最具危險的神聖職業,新時期最具奉獻精神的英雄群體,盡力幫助群眾彌補筆誤,補全殘缺。
-
西瓜視頻聯合湖南電視臺推出公益節目《尋親記》
《尋親記》第一季以「海峽尋親」為主題,每集八分鐘左右,旨在講述跨越海峽兩岸的真實尋親故事。節目內容涵蓋臺灣老兵們、老兵們的後代從尋親前到與內地親人相認的過程。目前,《尋親記》節目已在西瓜視頻播出。 據西瓜視頻相關負責人介紹,《尋親記》將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海峽兩岸的「回家」故事,用鏡頭記錄下那些遺憾和圓滿。
-
夏雪的公益尋親之路
其中年齡最大的李奶奶,已經離家76年,在夏雪和其他「寶貝回家」志願者的幫助下,終於踏上了闊別近一生的故鄉。 在夏雪成為寶貝回家志願者的6年中,最長一段尋親路,她整整找了四年半,跨越五個省才算幫尋親者劉濤找到自己的媽媽,這個案例被央視12套《夜線》連續三天播出。 2013年4月,夏雪接到一項任務:幫26歲的小夥子劉濤尋家。
-
人工智慧+大數據,為兒童老人防走失保駕護航
在意識到傳統尋人方式的諸多弊端後,普嘉逸環公司推出了「普家融合安全衛士」,為易走失兒童、老人預存人臉信息和DNA信息,建立防走失安全檔案。其中,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術有限公司)完成DNA信息檢測預存,建立「ID+中國兒童少年基因資料庫」,與公安部「打拐DNA資料庫」形成有效互補,用於長期走失老人、兒童的DNA比對尋回;「普家尋親」預警平臺(微信小程序)完成人臉信息預存,用於短期走失人員發布走失預警,使用人臉比對快速尋回。
-
耄耋老人揭陽尋親成功:75年沒放棄 父親名字是唯一線索
對這位耄耋老人來說,尋親已是幾十年的執念。1945年,戰亂不斷,胡桂福被生父帶著到江西逃難,迫於無奈,他被寄養給廣昌縣的一戶人家。十幾年後,生父回江西尋子無果;幾十年後,已有兒孫的胡桂福回揭陽也沒找到親人……兩邊的堅持終於迎來轉機。揭陽的親人看到了胡桂福的尋人啟事,在「寶貝回家」志願者的幫助下,兩個大家族成功相聚。
-
摩託車大軍千裡騎行返鄉記:不畏風雨 只為回家
千裡騎行,他們的鄉愁與現實選擇如何碰撞?熾熱的親情念想如何消弭旅途的艱辛?新華社記者近日親身體驗了摩託大軍千裡騎行返鄉的旅程。 「只為了回家。」正如一名騎行者說。 人在旅途:風雨難阻回家路 2月5日,廣東中山市。 36歲的陳金棟凌晨4時許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