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第一個內閣是東久邇宮稔彥首相,他也被人稱為「投降內閣」是因為他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短命的內閣首相。在一九四五年,日本已經投降了,他作為首相目的就是強制日本的頑強抵抗的力量放下武器。他在首相的位置上做了五十四天,成功的使日本徹底投降,在七百多萬日本軍人全部投降之後,他也完成了首相的任務,光榮辭職了。
一九九四年的羽田孜是第二個短命的首相,他的姓氏叫羽田,所以它經常公開稱自己是中國人徐福的後代。他在位六十二天,組建的內閣是個少數黨執政的內閣。他曾在中日的關係下留下濃厚的一筆記錄。他姓羽,在日文的發音就是中國的「秦」,祖先給他留下一個「秦陽館」的匾額,一直保存在他的家中。
徐福的故鄉在江蘇的連雲港,六十七的羽田孜在二零零二年到訪中國時特意到徐福故鄉尋根。周圍有許多的熱情中國群眾,他便向群眾打招呼,稱我和你們一樣,很高興看到你們,我們都是徐福的後代。他生平來過兩次中國,只要在中國或者日本有與徐福有關的活動,他都親自參加。
日本沒有第二個人像他一樣穿著中山裝見天皇。羽田在二零零七年結束採訪時說,每當有人談論徐福時或者和中國的朋友談論徐福,總會感到自己熱血沸騰。當他說出這些話時,他已經七十二歲高齡了。在戰後,因為首相的影響,徐福研究會所像雨後春筍在日本不斷冒出來,徐福當時在日本的地位已經高到了日本天皇的胞弟都說徐福是日本的國父。
從那個時代就可以看出來日本右翼勢力不可能一刀切斷中日兩國的歷史聯繫的。他以自己是中國的後代為榮,為了表示自己有中國的血脈,他還在公開場合穿中山裝。他在接受《世界新聞周刊》記者的採訪時公開聲稱,他在見日本天皇時也是這麼穿著的,只有他一個人這麼穿去日本的國會。
羽田是一個有膽識的人,因為他敢坦言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他認為自己要有寬廣的心胸,要有長遠的目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好中日的關係。羽田這麼喜歡中國是偶然嗎?明顯不是這樣的。在那個時期,美國向日本施壓,要求日本更多開放出本國的市場,而日本為了保護本國的市場並不同意。
美國為了報復日本的行為,起訴日本到關貿總協定,美日的關係漸漸緊張起來。羽田看到與美國的關係不好,便想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他提出「回歸亞洲」的口號,建立起了與領國友好關係,而他認為中國是亞洲最大的國家,和中國改善關係是這個口號的支柱。
在2003年,羽田前往中國的同濟大學之前自己的手指由於意外骨折了,但為了不影響的自己的行程,依舊綁著繃帶到同濟大學發表自己演講。他在演講中說中國地大物博,世界上1/5的人的人都在中國,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在經濟、政治上都會變得更強。
他也預言中國不可能缺席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在二十一世紀,中國一定是國際舞臺上一顆亮眼的新星。二零一七年八月份,這位老人在家溘然長逝,享年82歲。即使他僅僅在首相的位置上當了六十二天,但這沒有阻礙他成為了有史以來在日本政壇中最亮眼的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