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22:2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陸欣
共享聯盟婺城站 陳俊 攝
「三十六堰成功申遺,為金華增添了一張閃亮的世界級「金名片」。 」12月18日,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聞發布會上,金華市婺城區委書記蔡豔說,這是婺城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婺城建設「重要窗口」一項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標誌性工程。
據了解,婺城區從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一年的努力,於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在國際灌排委員會(1950年成立,全球80多個國家為成員)(ICID)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上,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是全國第23個、浙江省第6個、金華的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白沙溪流域位於錢塘江上遊婺江支流,流域總面積320平方公裡,主流長56公裡,三十六堰猶如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輔國大將軍盧文臺率部將修築白沙堰,引水灌溉,其「深掏潭、低作堰」的梯級群堰壩體,距今已有1900多年,當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達27.8萬畝。
今年3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動「美麗河湖」建設向「幸福河」迭代升級,作為新時期浙江治水的新目標。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為白沙溪打造成世界級「幸福河」創造了重大機遇,圍繞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做好申遺後的文章,婺城區重點做好三篇文章、六大工程。
分別是:做好學習與宣傳的文章,擦亮白沙溪三十六堰金名片;做好保護與利用的文章,讓世界遺產資源造福百姓;做好傳承和發展的文章,打造全域幸福河。
在推進三篇文章的過程中,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即:實施白沙溪文化解碼工程,揭秘白沙溪文化的神奇魅力;實施白沙溪八景工程,文化賦能打造婺城文化新地標;實施白沙溪生態廊道工程,打造錢塘江詩路上的最美風景線;實施白沙溪古堰壩修復工程,讓古堰煥發新顏;實施白沙溪錢塘詩路e站工程,數字賦能科技助力;實施白沙溪「花滿婺城•幸福村」工程,打造婺城新時代 「富春山居圖」。通過「六大工程」,構建以白沙溪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圈、生態活力圈、人文幸福圈,打造「兩山」實踐的先行區、生態文明的先行區和鄉村振興的樣板區。
責任編輯:傅穎傑
值班主編:杜羽豐
1608301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