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是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本期八婺新語刊發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
金華市婺城區委書記 蔡豔
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遺,為金華再添一張世界級金名片
在金華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陳龍同志的親自關心重視下,婺城區從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一年的努力,於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國際灌排委員會(1950年成立,全球80多個國家為成員)(ICID)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國共23個、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三十六堰成功申遺,婺城人民感到無比激動自豪和無比榮耀。這是我們無上的榮光,是婺城為金華增添的一張閃亮的世界級「金名片」。這是婺城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婺城建設「重要窗口」一項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標誌性工程。
申遺成功10天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光明日報等國家以及省市主流媒體報導達100多篇,全球億萬網民廣泛關注,特別是我們婺城人民歡欣鼓舞、頻頻刷屏,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
二、白沙古堰潤澤千年,見證了婺城人治水興水、護水愛水的責任與使命
白沙溪流域位於錢塘江上遊婺江支流,流域總面積320平方公裡,主流長56公裡,三十六堰猶如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輔國大將軍盧文臺率部將修築白沙堰,引水灌溉,其「深掏潭、低作堰」的梯級群堰壩體,距今已有1900多年,當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達27.8萬畝,至今恩澤百姓。
水是婺城獨特而引以自豪的自然資源。我區大小水庫65座,山塘199座,全區Ⅰ-Ⅲ類水質斷面達到98.4%。不僅孕育了全省最大的南山自然保護區,更是養育著金華市區百萬市民4億立方米的大水缸,水質位列全國三甲。婺城區歷屆黨委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水利事業建設,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大力開展「五水共治」,深入實施「婺城水·幸福城」「人文婺城·幸福城」的發展戰略,「十三五」期間,我們先後完成五水共治投資86億元,兩奪大禹鼎,打造了白沙溪、武義江、莘畈溪三條省級「美麗河湖」,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建成美麗鄉村風景線3條、省級示範美麗鄉鎮4個,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1個,207個村莊中40%的村達到A級景區村;大力開展「花滿婺城·幸福城」休閒文化旅遊年系列活動,通過舉辦「盧文臺治水」、中國山水四項等活動和賽事,大力打響白沙溪水品牌,全域開展文旅體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去年來婺城旅遊遊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近百億元。截至10月份,全區207個村實現總收入2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超12萬元,其中90個村實現經營性收入超20萬元,城鄉收入比例縮小至2:1,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有效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此次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一代又一代婺城人薪火相傳、努力奮鬥的結果,充分展現了婺城人民新時代治水的新成就,也是我們對白沙溪最好的禮敬。當前白沙溪不僅是灌溉之河,她更是展示婺城人民圖強發展的人文之河、創新之河、奮鬥之河和幸福之河。
三、白沙古韻再譜新篇,開啟打造世界級幸福河的新徵程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今年3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動「美麗河湖」建設向「幸福河」迭代升級,作為新時期浙江治水的新目標。打造「幸福河」成為新時代水利工程的新方向新使命,就是要堅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和水經濟四篇文章,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為「重要窗口」建設打造幸福婺城樣板。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為我們把白沙溪打造成世界級「幸福河」創造了重大機遇,也賦予我們重大責任與使命。圍繞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做好申遺後的文章,重點做好三篇文章、六大工程。
一是做好學習與宣傳的文章,擦亮白沙溪三十六堰金名片。首先要積極學習國際、國內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先進做法,學習古人治水,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做好遺產保護工作。其次,全面充分挖掘白沙溪三十六堰的水利文化、民俗文化、工匠文化、家風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加強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歷史研究成果的全媒體展示傳播,講好婺城故事,激發廣大百姓強大的文化自信。切實增強守好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的使命擔當。第三是依託白沙溪沿線21處文物資源,打造一批國家級、世界級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為「人文婺城·幸福城」注入新的文化動能。
二是做好保護與利用的文章,讓世界遺產資源造福百姓。建設幸福河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四條原則,堅持保護第一,強化系統保護;堅持守正創新,強化古今交融;堅持人民共享,強化融合發展;堅持美美與共,強化交流互鑑;堅持雙輪驅動,強化固本培元,全方位保護和利用好白沙溪三十六堰。具體要做到「六個一」:成立一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專班運作;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提供專業指導;從頂層設計做好一個高質量的規劃;全面開展創建一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立一個白沙溪文化研究會,開展系列文化研究活動;打造一個白沙溪三十六堰世界遺產展陳館,為保護和利用好白沙三十六堰的世界遺產資源提供全方位組織、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與保障。
三是做好傳承和發展的文章,打造全域幸福河。美好生活幸福城是我區重要戰略和持之以恆的奮鬥目標,要學習盧文臺治水精神,傳承和弘揚他一心為民、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創新創造,勇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全流域治理、全要素推進、全方位覆蓋、全領域普惠的思路,以文化為魂、水系聯通、水岸同美,全域推進「幸福河」創建,大力推進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譜寫新時代江河保護治理新篇章,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構建共享共建共治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發布會現場
在推進三篇文章的過程中,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即:實施白沙溪文化解碼工程,揭秘白沙溪文化的神奇魅力;實施白沙溪八景工程,文化賦能打造婺城文化新地標;實施白沙溪生態廊道工程,打造錢塘江詩路上的最美風景線;實施白沙溪古堰壩修復工程,讓古堰煥發新顏;實施白沙溪錢塘詩路e站工程,數字賦能科技助力;實施白沙溪「花滿婺城幸福村」工程,打造婺城新時代 「富春山居圖」。通過「六大工程」,構建以白沙溪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圈、生態活力圈、人文幸福圈,打造「兩山」實踐的先行區、生態文明的先行區和鄉村振興的樣板區。
一朵金茶花,千年幸福城。婺城是一個文化禮儀之邦、一座仙山婺水之都、一方物華天寶之地、一座創新奮鬥之城,站在奮進「十四五」、圖強新婺城的新徵程上,我們將高質量建設「雙城」戰略,爭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排頭兵,譜寫建設「重要窗口」十方面高分答卷、打造十塊金字招牌的婺城華彩篇章。
值班主編:徐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