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新語|蔡豔: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重點做好三篇文章 六大工程

2020-12-25 浙報融媒體

【編者按】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是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本期八婺新語刊發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

金華市婺城區委書記 蔡豔

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遺,為金華再添一張世界級金名片

在金華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陳龍同志的親自關心重視下,婺城區從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一年的努力,於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國際灌排委員會(1950年成立,全球80多個國家為成員)(ICID)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國共23個、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三十六堰成功申遺,婺城人民感到無比激動自豪和無比榮耀。這是我們無上的榮光,是婺城為金華增添的一張閃亮的世界級「金名片」。這是婺城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婺城建設「重要窗口」一項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標誌性工程。

申遺成功10天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光明日報等國家以及省市主流媒體報導達100多篇,全球億萬網民廣泛關注,特別是我們婺城人民歡欣鼓舞、頻頻刷屏,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

二、白沙古堰潤澤千年,見證了婺城人治水興水、護水愛水的責任與使命

白沙溪流域位於錢塘江上遊婺江支流,流域總面積320平方公裡,主流長56公裡,三十六堰猶如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輔國大將軍盧文臺率部將修築白沙堰,引水灌溉,其「深掏潭、低作堰」的梯級群堰壩體,距今已有1900多年,當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達27.8萬畝,至今恩澤百姓。

水是婺城獨特而引以自豪的自然資源。我區大小水庫65座,山塘199座,全區Ⅰ-Ⅲ類水質斷面達到98.4%。不僅孕育了全省最大的南山自然保護區,更是養育著金華市區百萬市民4億立方米的大水缸,水質位列全國三甲。婺城區歷屆黨委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水利事業建設,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大力開展「五水共治」,深入實施「婺城水·幸福城」「人文婺城·幸福城」的發展戰略,「十三五」期間,我們先後完成五水共治投資86億元,兩奪大禹鼎,打造了白沙溪、武義江、莘畈溪三條省級「美麗河湖」,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建成美麗鄉村風景線3條、省級示範美麗鄉鎮4個,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1個,207個村莊中40%的村達到A級景區村;大力開展「花滿婺城·幸福城」休閒文化旅遊年系列活動,通過舉辦「盧文臺治水」、中國山水四項等活動和賽事,大力打響白沙溪水品牌,全域開展文旅體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去年來婺城旅遊遊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近百億元。截至10月份,全區207個村實現總收入2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超12萬元,其中90個村實現經營性收入超20萬元,城鄉收入比例縮小至2:1,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有效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此次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一代又一代婺城人薪火相傳、努力奮鬥的結果,充分展現了婺城人民新時代治水的新成就,也是我們對白沙溪最好的禮敬。當前白沙溪不僅是灌溉之河,她更是展示婺城人民圖強發展的人文之河、創新之河、奮鬥之河和幸福之河。

三、白沙古韻再譜新篇,開啟打造世界級幸福河的新徵程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今年3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動「美麗河湖」建設向「幸福河」迭代升級,作為新時期浙江治水的新目標。打造「幸福河」成為新時代水利工程的新方向新使命,就是要堅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和水經濟四篇文章,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為「重要窗口」建設打造幸福婺城樣板。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為我們把白沙溪打造成世界級「幸福河」創造了重大機遇,也賦予我們重大責任與使命。圍繞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做好申遺後的文章,重點做好三篇文章、六大工程。

一是做好學習與宣傳的文章,擦亮白沙溪三十六堰金名片。首先要積極學習國際、國內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先進做法,學習古人治水,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做好遺產保護工作。其次,全面充分挖掘白沙溪三十六堰的水利文化、民俗文化、工匠文化、家風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加強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歷史研究成果的全媒體展示傳播,講好婺城故事,激發廣大百姓強大的文化自信。切實增強守好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的使命擔當。第三是依託白沙溪沿線21處文物資源,打造一批國家級、世界級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為「人文婺城·幸福城」注入新的文化動能。

二是做好保護與利用的文章,讓世界遺產資源造福百姓。建設幸福河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四條原則,堅持保護第一,強化系統保護;堅持守正創新,強化古今交融;堅持人民共享,強化融合發展;堅持美美與共,強化交流互鑑;堅持雙輪驅動,強化固本培元,全方位保護和利用好白沙溪三十六堰。具體要做到「六個一」:成立一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專班運作;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提供專業指導;從頂層設計做好一個高質量的規劃;全面開展創建一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立一個白沙溪文化研究會,開展系列文化研究活動;打造一個白沙溪三十六堰世界遺產展陳館,為保護和利用好白沙三十六堰的世界遺產資源提供全方位組織、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與保障。

三是做好傳承和發展的文章,打造全域幸福河。美好生活幸福城是我區重要戰略和持之以恆的奮鬥目標,要學習盧文臺治水精神,傳承和弘揚他一心為民、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創新創造,勇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全流域治理、全要素推進、全方位覆蓋、全領域普惠的思路,以文化為魂、水系聯通、水岸同美,全域推進「幸福河」創建,大力推進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譜寫新時代江河保護治理新篇章,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構建共享共建共治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發布會現場

在推進三篇文章的過程中,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即:實施白沙溪文化解碼工程,揭秘白沙溪文化的神奇魅力;實施白沙溪八景工程,文化賦能打造婺城文化新地標;實施白沙溪生態廊道工程,打造錢塘江詩路上的最美風景線;實施白沙溪古堰壩修復工程,讓古堰煥發新顏;實施白沙溪錢塘詩路e站工程,數字賦能科技助力;實施白沙溪「花滿婺城幸福村」工程,打造婺城新時代 「富春山居圖」。通過「六大工程」,構建以白沙溪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圈、生態活力圈、人文幸福圈,打造「兩山」實踐的先行區、生態文明的先行區和鄉村振興的樣板區。

一朵金茶花,千年幸福城。婺城是一個文化禮儀之邦、一座仙山婺水之都、一方物華天寶之地、一座創新奮鬥之城,站在奮進「十四五」、圖強新婺城的新徵程上,我們將高質量建設「雙城」戰略,爭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排頭兵,譜寫建設「重要窗口」十方面高分答卷、打造十塊金字招牌的婺城華彩篇章。

值班主編:徐賢飛

相關焦點

  •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後半篇文章:打造世界級「幸福河」
    共享聯盟婺城站 陳俊 攝「三十六堰成功申遺,為金華增添了一張閃亮的世界級「金名片」。今年3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動「美麗河湖」建設向「幸福河」迭代升級,作為新時期浙江治水的新目標。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為白沙溪打造成世界級「幸福河」創造了重大機遇,圍繞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做好申遺後的文章,婺城區重點做好三篇文章、六大工程。
  • ...聚力「做好三篇文章、實施六大工程」,擦亮「白沙溪三十六堰...
    今年3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動「美麗河湖」建設向「幸福河」迭代升級,作為新時期浙江治水的新目標。打造「幸福河」成為新時代水利建設發展的新方向新使命,就是要堅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和水經濟四篇文章,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為「重要窗口」建設打造幸福婺城樣板。
  • 我市開啟打造世界級「幸福河」新徵程
    以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契機| 我市開啟打造世界級「幸福河」新徵程 以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契機
  • 水潤婺城湧金泉,白沙溪畔幸福城
    於興勇攝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蘇曉婕 記者沈貞海浙江報導12月18日上午,金華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金華市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就婺城區「保護白沙溪三十六堰,打造世界級『幸福河』」的有關工作情況向大家作了介紹。
  • 做好事業單位改革「後半篇」文章
    蔡豔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機構改革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市各項部署要求,把機構改革與婺城高質量發展需求緊密聯繫起來,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通盤考慮,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穩之又穩地做好事業單位改革「後半篇」文章,為建設「重要窗口」展現婺城擔當作為。  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編委副主任黃國鈞,區委編委相關委員出席會議。
  • 未來餘姚,重點做好六篇文章!
    未來餘姚,重點做好六篇文章!、生態環境大改觀、民生福祉大跨越,經濟強市、歷史文化名城、最具幸福感城市三張「名片」更加閃亮。如何做好產業轉型?堅持「八八戰略」,緊緊抓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餘姚這幾年的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直堅持發展工業經濟,「一切圍繞工業、一切為了工業、一切服務工業」。「十三五」期間,餘姚搶抓產業高地,引進了寧波智能製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同時,圍繞戰略新興產業,主抓高端產業。
  • 白沙溪畔有個美麗的新村,婺城區委書記蔡豔深入調研
    2019-02-03 10:5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婺城報導組 傅偉炎 攝影 陳俊2月2日上午,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帶領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等部門單位負責人,深入白龍橋鎮白沙村調研新農村建設發展情況,共謀行政村規模調整「後半篇文章
  • 溫州醫科大學和睿豐康啟動戰略合作,蔡豔寄語:凝心聚力,合作共贏...
    婺城區委書記蔡豔,溫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柯奔、院長劉曉冬,睿豐康生物醫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負責人參加啟動儀式。金華市疾控中心、金華市中心醫院、區經濟商務局、區衛健局、區招商投資服務中心、區僑聯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
  • 蔡豔: 政企同頻共振、攜手並進,奮力譜寫「十四五」婺城高質量發展...
    區委書記蔡豔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扣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題主線,政企同頻共振、攜手並進,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打造新優勢,奮力譜寫「十四五」婺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區領導陳旭輝、範鋒鑫、王興國參加會議。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做好「三篇大文章」 推動重慶涪陵綠色發展
    涪陵區委主要負責人說,重整行裝再出發,涪陵在新時代的新作為,就是要做好「構築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家園」三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生態底色,加快建設美麗涪陵、幸福涪陵。  各側重齊聚力 構建綜合治理大格局  「不喊空口號,夯實每一步。」涪陵區在做好三篇「綠色文章」中主題鮮明。
  • 大連日報評論丨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
    大連日報評論丨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 持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做實做強做優實體… 2020-12-22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做好「三篇大文章」 加快推動工業振興——訪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著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加快工業振興,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如何做好「三篇大文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怎樣建?
  • 全域旅遊如何發展?世界級旅遊景區如何打造?專家學者有話說
    12月23日,浙江省世界級旅遊景區建設暨全域旅遊(新昌)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新昌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以「共建世界級旅遊景區、助推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如何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實現文化與旅遊產業的同步高質量發展展開研討。全域旅遊「新昌經驗」是什麼?
  • 蔡豔在調研飛揚小鎮、金華鐵路文化展覽館時強調:以項目為引擎開啟...
    蔡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市委、區委全會精神,以高水平推進「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排頭兵為目標,對標新發展目標任務,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爭先創優,以項目為引擎開啟婺城圖強新徵程。區領導王建中、範鋒鑫、江少華參加調研。
  • 樂山市做好"三篇文章"邁向"四川旅遊首選地"
    據樂山市中區區長、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主任許天毅介紹,樂山市中區將把旅遊業作為推動全區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導產業,緊緊圍繞樂山建設「四川旅遊首選地」定位和旅遊「三篇文章」戰略部署,努力建設旅遊強區。未來五年,將整合市中區、樂山大佛景區優勢,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動旅遊「三篇文章」在市中區落地。陳有波和許天毅所說的「四川旅遊首選地」和旅遊「三篇文章」是何定義?
  • 吉兆民:做好「港城網」三篇文章
    澄邁縣委書記吉兆民:做好「港城網」三篇文章■ 海南日報記者 餘小豔澄邁縣如何貫徹落實海南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澄邁縣委書記吉兆民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澄邁將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全面推動全會精神走向基層、走進群眾。
  • 遼寧:「十四五」全力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培育壯大先進位造...
    其中指出,遼寧將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工業振興,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培育壯大先進位造業集群。
  • 蔡豔、黃國鈞「五四」寄語全區青年:新時代 新擔當 新奮鬥,譜寫...
    婺城區領導蔡豔、蘇榮兵、盛奇兵、趙燕華、舒理成,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鄉鎮(街道)、學校、企業、機關等各行業和系統的青少年代表共500人參加活動。區委書記蔡豔代表區四套班子向全區廣大青年和青年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福和問候。
  • 中山將實施「六百」工程,全力做好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中山結合幸福村居、名鎮名村、宜居村莊、生態示範村等創建任務,以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河道淨化和路燈亮化「五化」為重點,全面鋪開秀美村莊建設。目前,全市221個秀美村莊創建村(居)經評價驗收全部達到秀美村莊創建要求,全市秀美村莊建設實現100% 全覆蓋!2016年中山市村均集體年收入達1594萬元,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