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只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一定會非常優秀的。而好的學習習慣無非就是如下四個方面:
一、 課上不走神,不搗亂,對於課上知識實現高效學習
這需要同學在思想和行為上重視課上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有要求。而且,任課教師也要隨時關注孩子們的聽課質量,有走神的及時進行提醒。
二、 在家認真完成作業,實現對知識的鞏固
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加深鞏固和理解,以及進一步的拓展。這要求孩子認真對待作業,還有就是家長在家裡要監督、檢查自己的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第二天,老師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檢查,表揚優秀的同學,批評糊弄、不認真的同學,通過懲罰措施讓學生對糊弄、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後果產生深深的恐懼,讓他們在頭腦裡真正的知道,我不能不完成作業,一定要認真的完成作業。
家長在家對孩子的監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確保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不為外界幹擾
孩子寫作業、學習時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家長不要大聲的交談,也不要看電視、玩手機,最好是全家人一塊在學習。如果孩子在學習,而家長則在一邊肆無忌憚的上網、玩手機,很容易招致孩子的嫉妒和不滿。讓他們心浮氣躁,注意力無法集中在學習上。
2、確保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時間
家長如果能夠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是最好不過了,但是如果家長忙或者孩子不希望家長在身邊陪伴,這種情況下,家長也要偶爾的去看一看孩子的學習狀態,或者去提醒一下孩子不要走神。尤其對於小學生,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愛走神是個通病,家長一定要提醒。
我有一個學生的家長,他的孩子應該說已經非常優秀了,一般都是全班第一名。但是,他跟我說孩子仍然有不自覺的時候,有的時候一個人在家也想玩手機。為此,他專門為孩子裝了一個攝像頭,通過視頻陪伴孩子的學習。親愛的家長們,優秀的同學都不能做到100%的精力集中,更何況我們普通的孩子呢!以前工作忙沒法陪伴孩子學習,現在不是有了網絡攝像頭這樣的「陪伴利器」了嗎?再說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我就只能認為這是你偷懶的藉口了!
3、確保作業獨立、認真完成,保證作業完成質量。
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 孩子只要能夠獨立、認真、高質量的完成作業,那麼在整個過程中的各項習慣應該大體是可以保證的。因為,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也不可能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啊。
三、 在學校裡鼓勵同學們積極主動地去找老師、找同學問問題
優秀的同學是我們非常重要一種學習資源,我們一定要積極、主動的向同學學習。為此,我專門為同學們分了 「小對子」。小對子的徒弟要積極主動的向師傅學習,而師傅也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幫助徒弟進步。徒弟進步了,本小組的量化分數也就相應的提高了,那這個小組就有權利優先挑選在班裡的位置了!
四、培養孩子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愛讀書的孩子一般具備下面的四個優勢:
1、對於孩子性格和情緒的影響 會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沉穩、安靜,不會整天咋咋呼呼。所以愛讀書的孩子在學習中和考試的時候一般都會更細心一些,不容易因為粗心而犯錯。
2、對於理解力的影響 因為愛看書,所以對於各科題的題意理解會更加準確,更容易作對題目。
3、對於氣質的影響 蘇東坡也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嘛!我們看中國詩詞大會,不管是年紀大的選手還是年齡特別小的選手,他們身上都閃爍著智慧的、謙遜的光芒,這就是因為讀書的緣故啊!
4、對於思想方面的影響 讀書會使一個孩子思想更加活躍,更加成熟,做事情更有規劃等等。
所以,在家完成作業之後,如果沒有別的學習任務,不要讓孩子上網、玩遊戲、看電視。要讓他們多看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啊」!
逐步的放手,鍛鍊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未來的發展最主要還是要靠自己,家長只能在一開始的時候有能力指導、幫助和陪伴孩子。等到了高中、大學有幾個家長還有這個能力呢。所以,要儘快的培養孩子學習上的自制力,讓他們學會自主的學習和發展。當然,生活中的習慣也是一樣的道理。有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孩子的未來才會更加精彩,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21天形成一個好的習慣,90天形成一個穩定的好習慣。家長和孩子堅持奮鬥90天,然後就是輕鬆、自然和自在了!
有的家長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後生活變得一團糟。每天都得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還得應付孩子在學校裡經常惹是生非。可是,有的家長卻過得特別輕鬆。每天的作業孩子基本都能獨立完成,家長只是簡單的檢查一下。孩子在學校裡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的都是好的消息。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區別,就是小學時,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不同所導致的。剛上小學時,幾乎所有孩子都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上課愛走神、愛說話,課下只知道玩,不想作業的事。可是,有的家長任由孩子這種習慣發展,久而久之就使孩子養成了課上學習不認真、課下作業不完成、糊弄的習慣。而另外的一批家長,及時的教育、引導、糾正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幾個月或者一個學年之後,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你只看到了人家現在的輕鬆和自豪,可是小學時,這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放棄自己休息的時間,晚上不看電視、不上網,陪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因為孩子的習慣性不認真、調皮而對孩子大發雷霆,訓完之後自己頭暈目眩的時候你都知道嗎?所以,現在的狀況是當時付出的必然結果。
現在為難的家長實際上是在還債,還小學時沒有幫孩子形成好習慣的債;還自己當時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的債;還自己偷懶,貪圖享受的債。還現在這筆債還來得及還,如果孩子長大了,你再想還也沒有機會了。
一個真實的例子:
我們辦公室裡的一個老師,孩子前年上一年級。剛上學的時候是天天生氣,天天訓啊!孩子放了學就沒有影了,出去玩了,作業還沒有做呢;上課小動作特別多,據同學反映,他抽屜洞裡小東西都是滿滿的,都是家長不知道的東西,像疊的紙飛機啊,路上撿的瓶子蓋啊!
這樣天天訓,天天罵的情況,可能持續了得有一個多月。後來,就沒有吵,沒有罵了。孩子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書寫作業,在學校裡也聽不到老師的批評了,去年人家還參加了全國奧數比賽。
這個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是沒有好的習慣的,試想,如果他媽媽如果當時沒有訓他,沒有罵他,不管他,順其自然發展,他會成為今天的樣子嗎!他是一個教育成功的例子,可是,同樣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相當多的同學沒有形成好的習慣呢?應該怪誰呢,孩子小,能怪他們嗎?我想責任還應該是家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