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腦的角度分析,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2020-11-03 寧波海之聲鄞州旗艦店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每個媽媽都操碎了心。嬰兒時期,媽媽追著餵飯,幼兒時期,媽媽追著認字念詩,好不容易上了學,還要追著孩子寫作業……

不僅感慨:這日子,啥時候才是個頭啊?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自己主動學點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能,而是家長沒有給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在神經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海伯定律」,是指同步發射的神經元會連在一起,發射次數越多,神經連接越緊密。

所以習慣的養成,是靠著一直做同樣的事,使相關的神經元不斷同步發射,形成緊密連接。

聽起來會有點懵,不知道這神經元聯繫緊密跟孩子的好習慣有什麼關係?

我舉個例子。假如你每天開車上班,最開始時候,對這條路不熟悉,還需要導航,走的多了就不需要導航了,再後來,你完全可以用無意識來開車了,什麼意思呢?就是即便你在打電話,或者在思考問題,到了拐彎的地方,自動就會拐彎,有時候你會有種感覺:我今天是怎麼開的車,走的哪條路,怎麼到家的啊?完全想不起來。放心,不用想,你肯定走的是這條最熟悉的道路。

這就是因為,每天開車走同一條路,大腦相關的神經元就會同步發射,這條路走多了,相關的大腦神經聯繫特別緊密,形成了習慣性,到了拐彎的地方就拐彎,到了該停的地方就停下了,完全不用思考。

這和我們平時所說的「一件事連續做21天,就會形成習慣」是一個道理。

那些自主性學習強的孩子就是在大腦中形成了學習的習慣性,上課前主動預習,有了作業就完成,遇到問題主動去克服,不用去想為什麼了。

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大腦神經元緊密連接在一起,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呢?

//1.好習慣不是講給他聽,而是做給他看

很多爸媽培養孩子習慣,主要的方法就是靠逼迫和嘮叨。

比如,想讓孩子養成一回家先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從接孩子放學那一刻,爸媽就對孩子說:「寶貝,咱們回到家先把老師的作業完成,然後再去玩,好吧」。然後一路不停的給孩子洗腦,回到家之後,就開始盯著孩子做作業,甚至幫著孩子打開書包,把作業本拿出來,但是,孩子就是不做,想玩。

這時候爸媽心中的火就開始竄起來了,感覺這熊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然後就會用脾氣來制服孩子,強迫孩子做作業。

這種嘮叨和強迫,對孩子養成好習慣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讓孩子特別討厭寫作業。

正確的做法是,找一個適合孩子寫作業的時間,把這個時間固定下來,用作家庭的學習時間,這個時間內,爸媽也要停止別的事情,切換到學習上來。

比如把時間固定在吃完晚飯後半小時,到了這個時間,爸媽拿出自己要讀的書開啟學習時間,做一個好的示範,讓孩子主動拿出作業本來寫作業,整個家庭氛圍都處在學習之中,孩子想不認真學都難。

當然這個工作一定要在孩子剛開始接觸學習,剛開始有家庭作業的時候就養成,效果是最好的,孩子的主動性是最高的。這就是我們倡導的第一次就做對,不要讓孩子陷入錯誤中之後再去糾正。

//1.在規則之中,孩子是自由的,

但是絕對不可以越過規則,否則自己承擔後果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能自主學習,是因為漠視規則。老師布置作業讓孩子回家完成,其實這就代表著規則,而有些孩子不重視老師的話,不把作業放在眼裡,也不會主動去學習。

其實這裡面藏著很多人對規則誤解,有些孩子覺得規則就是限制自由的,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這個世界,只有有了規則,我們才有自由可談,否則人人只談自由,社會秩序混亂無比,人可能都沒法生存了。規則其實是用來保護我們的,就像我剛剛說老師布置作業回家完成,這就是規則,這個規則可以讓我們順利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否則會出現問題。

所以我們要先跟孩子解釋清楚規則的重要性,其次再向孩子闡述在這個規則內他可以享受到的自由。

比如老師布置作業,孩子完成是規則,在這個規則內,孩子什麼時候完成,先完成什麼後完成什麼,怎麼安排作業,以什麼方式來呈現自己的作業成果,都是他可以享受到的自由,這一點家長不得過度幹涉,並且在這個規則內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能滿足的要儘量滿足,不能滿足的要跟孩子協商解決,不要再給孩子限制過的條條框框,否則又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這樣做了以後,部分孩子仍然會挑戰規則,就是不遵守,家長也無需過度嘮叨,只需要告訴他後果,讓他自己承擔即可。

還拿做作業來舉例子,如果孩子不願意做,那就告訴他:「如果你不完成也可以,爸媽能理解,但是明天到了學校老師會檢查,不做的孩子可能會有麻煩,有可能是會有更多的作業,有可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你,也有可能讓你留下來完成作業之後再回家,如果你願意接受這種結果,現在不做作業也可以。還有一種結果,就是你跟不上老師的學習進度,成績落後於你的好朋友。」

家長們描述的後果的時候,一定要用溫和的語氣,只描述事實,不能去恐嚇孩子。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先是做示範,然後讓孩子明白學習規則的含義,給予他一定的自由,激發完全自主學習的動力,好的習慣孩子自己就能培養出來。

相關焦點

  •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那具體怎麼做呢?所以,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就相當重要。有心理學家表明:充滿高壓和命令的氛圍並不利於大腦思考。但學習又是大腦的活動,如果大腦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學習往往會變得很被動,其創造性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稍微出點錯,有的父母就會大聲呵斥、大吼大叫。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
    換言之,習慣造就了我們。正是這些每天都在重複做的事情,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優秀。是的!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想要孩子成為優秀之人的最佳途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日子越來越快樂。
  • 先抓好習慣,才有好成績!讓大腦基底核形成「習慣迴路」,高效學習習慣更容易培養出來!具體方法看這2條
    ★ 大腦是如何建立「習慣迴路」的?在大腦的深處,靠近腦幹,也就是脊柱和大腦結合的位置,有一塊橢圓形的神經組織中心,高爾夫球大小,名叫基底核。基底核控制著人們的自動行為,比如呼吸、吞咽,或者受到驚嚇時的自動反應。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孩學習的關鍵。家長應引導小孩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子現場】 一個小孩子正在寫數學作業,看見最後一道數學題自己不會做,急忙喊:「媽媽,快來幫我的忙,這道題我不會做了!」孩子的媽媽聽見後,走到女兒面前,拿起題看了一下,然後告訴女兒應該如何答題。孩子按照媽媽所說的寫完了作業,高興地與夥伴玩耍去了。 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找媽媽幫助也成了習慣。後來孩子的媽媽發現昨天才給女兒講的類似的題目,今天她又問應該如何解答。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與良好的學習習慣?
    面對這個分數線,孩子考得好的,肯定是笑顏逐開、眉飛色舞,逢人便問你家孩子考得咋樣?然後扮作不經意地曬出自己孩子的成績,心滿意足地接受別人的稱讚。相反,考得不理想的,這段時間大多數是唉聲嘆氣,怪自己教育無方、怪孩子不爭氣,甚至羞於見人。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甚至不少母親為了照顧孩子,不惜辭工守在孩子身邊,但有時效果並不太理想!這是什麼原因呢?
  •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培養的必要因素
    一、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習慣可成自然,習慣即為平常。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可能相伴永遠,受益終身;,而如果一旦形成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糾正起來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是培養一種好習慣的數倍。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顯得異常重要。學習習慣包括閱讀習慣、書寫習慣、作業習慣、思考習慣、鑽研習慣、預習習慣、溫習鞏固習慣等。
  • 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
    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家長們清楚都有哪些嗎?其實影響小學生成績的不只是對知識的把握,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更為重要,我們馬上就來學習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吧。  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
  • 好的生活習慣價值百萬,受益終身,看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上次聊了聊生活習慣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次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這幾年很多人都開始注重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把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放在第一位,而把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放到了無關緊要的位置。很多人認為只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就沒問題,但現實有多少慘痛的案例,新聞中報導了多少。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不是小事,關乎到孩子的一生。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密切相關的,是相互影響的。
  •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家長是不是都做過以下努力?比如:花費很多時間陪著孩子寫作業,給孩子設定考100分的目標,還許諾他要是取得好成績,就給他一個大大的獎勵。這麼做在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長期下去孩子和家長都會很累。那麼,怎麼輕鬆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最關心的,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呢,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助於孩子對知識的吸收,也能讓孩子在習慣中愛上學習,自主學習。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我們還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 對於新入學的孩子,父母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孩子終生受益,因此對於新入學的孩子,我建議家長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去做: 1.營造讀書氛圍。 為孩子提供獨立、固定的學習空間。我曾見到有許多孩子放學回家,今天趴在餐桌上寫作業,明天趴在床上看書等,其實一年級的小朋友完全應該擁有一張獨立的書桌,甚至是獨立的臥室等。
  • 學習習慣是如何培養的?
    馬上就要放暑假了,對於馬上就要回歸的「神獸」爸爸媽媽們準備好了嗎? 每一年的期末考試還未結束,很多家長還未從考試的焦慮中轉過神來,孩子如何過假期的焦慮就接踵而來了。對於現代孩子的教育令很多家長迷茫困惑,盯緊了,家庭關係緊張;不管,孩子各種問題在作業和考試時集中爆發。講道理,無動於衷;打罵,一時爽,回頭愧疚悔恨,還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面臨00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北師大教授教您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北師大教授教您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2021-01-17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如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來訓練孩子的發展性思維,好的學習習慣,不滿足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三、細微入手法習慣是在人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要有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繪畫、寫字的姿勢很難看,拿筆的姿勢不對,扭著身子,他的作業也很難看,一旦成為習慣就很難改了。
  • 從行為科學角度分析快樂學習:快樂是養成學習習慣的必要因素
    還有什麼「快樂學習毀孩子一生」之類的觀點。那些故事中的家長對快樂學習的理解就是撒手不管,絕對的自由,不管孩子做什麼都是對的,無條件鼓勵。最近,小編剛看完一本書關於行為科學的書:《Tiny Habits》書中的一個知識點就是:積極的情緒促進習慣的養成。
  • 自主學習那麼重要,作為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最後實驗的結果證明,芬蘭的孩子們,雖然在數理分析能力上不如中國學生強,但是他們持續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卻遠超我們國家的學生。可見,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已經成為了我國學生的一塊短板。
  •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分三步走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夠出類拔萃,但是即使提前教孩子學識字和數字,也不一定能夠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享受學習的樂趣。今天來分享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三階段戰略。
  •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光明園迪告訴你健康學習的背後只差一個...
    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曾言:「什麼是教育?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如今的智能化時代,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對人們的視力、形體等方面造成了傷害。
  • 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只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一定會非常優秀的再說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我就只能認為這是你偷懶的藉口了!3、確保作業獨立、認真完成,保證作業完成質量。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 孩子只要能夠獨立、認真、高質量的完成作業,那麼在整個過程中的各項習慣應該大體是可以保證的。因為,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也不可能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啊。
  • 不是所有的物質獎勵,都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2招教你正確使用大腦獎勵機制,培養良好習慣,高效學習
    如今在管教孩子方面,很多家長都比較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但培養結果常常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甚至還會有強烈的挫敗感。為了能讓孩子聽從自己的教導,有些家長便會借用物質獎勵的方法來激勵孩子,試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