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聊了聊生活習慣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次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
這幾年很多人都開始注重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把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放在第一位,而把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放到了無關緊要的位置。
很多人認為只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就沒問題,但現實有多少慘痛的案例,新聞中報導了多少。
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不是小事,關乎到孩子的一生。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密切相關的,是相互影響的。好的生活習慣必定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讓好的習慣從小養成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先從小事做起,在點滴中積累。
第一,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一些孩子在生活中懶散、邋遢、推諉、拖沓,從來都不主動積極做事,長久以後,孩子就會變成一個空心人,沒有主見,沒有思考。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對於勞動的光榮感,才能讓他感覺到生活的美好,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生活是需要去創造的。
讓孩子多勞動,在生活中提高孩子的生存技能,營造嚴謹、認真、整齊、有序的生活作風,我們的家長要時時事事給孩子做好表率。
第二,培養孩子的生活美感。
孩子的生活狀態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一個對生活感到無趣,無聊乏味的孩子,怎麼會感覺到生活的美好?
這個世界是多彩的,這個世界是多元的,生活的表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小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感知這個世界,從小培養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感,讓孩子從小就能感覺到生命的價值。
生活是需要去發現的,只有在發現的過程當中,才能尋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孩子做不好事情,並不是孩子能力有問題,多數是不用心所致。
不論以後從事什麼職業,做什麼行業,只要用心,做到極致,都能創造輝煌。
第三,讓孩子從小事做起,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有些孩子看不上小事,覺得沒必要上心,哪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家長平時也沒有意識去鍛鍊孩子,到了關鍵時刻去展示孩子綜合能力時,就傻眼了,這樣孩子必然會吃虧。
只有克服浮躁情緒,戰勝惰性和隨意性,沉下心來,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從細節入手,注重個人衛生,言行舉止文明,從小學會不麻煩別人的習慣。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小事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小事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第四,每次專注一件事,專心把它做細、做透、做到位。
一個人的專注力就是他的生產力,能高效的把事情做好,建立他強大的自信心,對孩子做其他事情都非常有幫助。
好多孩子為什麼做不好事情,導致門門不精、處處不通,最根本的問題是從來沒有完整地做過一件事。
第五,把生活中積累的優秀習慣遷移到學習中。
學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家長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對「學習」有一定的認識,對學習的規律有一定了解,引導孩子科學的學習,這樣也能給孩子實質性的幫助。
把「身教勝於言傳,」落實到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你和孩子收穫不僅是樂趣,更多的是成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父母要從自身做起,從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做起,一點一滴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會變好。
分享越多,收穫越大,歡迎轉載。
註:原創作品,嚴禁抄襲,轉載請註明出處(藝林玉語),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