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任培養習慣的老師當然是媽媽和爸爸。
看一個孩子的習性,折射的一定是這個家庭的背景。
一個人的習慣,能夠改變他的一生,好的習慣能使人收益終身。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兒童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一旦錯過不只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以彌補。
幫助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孩子將來受益終生。
1.學會獨立
孩子都是家長的手心裡的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害怕孩子受傷害,就會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
但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包辦孩子的事情。該孩子動手的,就讓他動手。
同樣是三歲的孩子,有的能夠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衣服,有的孩子卻除了玩什麼都不會。
其實,父母的全部包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孩子越早獨立,越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力。
父母不能把擔心的事當作必然,孩子不學會獨立生活,將來會害了孩子。
2.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閱讀對一個人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我們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看一些繪本,然後讓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其他孩子能夠理解的書籍。
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家長一定也要做好榜樣,不要再孩子看書的時候玩手機,這對孩子的習慣培養有很不利的影響。
在孩子睡覺前,我們也可以給他們講一些睡前故事,這都可以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孩子責任心
孩子的責任心是從自理能力開始養成的,從小別包辦孩子的事,需要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
從小,父母還需要鼓勵多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裡分擔一些事情,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這對他成年後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處,這些有助於家庭和諧。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也要及時指正,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可以為所欲為,
讓孩子為他們自己犯的錯誤買單,告訴他們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4.誠實守信的習慣
讓孩子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說話不算數,如果做不到,也要跟別人說明情況,真誠的向別人道歉。
一個新的習慣養成需耍21天,也就是三周。如果您發現孩子有一些不良習慣,那麼就得咬牙堅持三周,在這三周的時間裡,家長一定要堅持、堅定,不要開小差,當然所有的問題都是早期發現,解決起來簡單。最重要的是說服孩子配合爸爸媽媽改正不良習慣,才有可能真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