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對孩子有益的習慣,家長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
畢竟,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的可塑性是最大的,好的習慣養成了,不單只會讓孩子感恩在心,還會對孩子的未來會有很大的幫助,受益終身。
1.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捷克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書籍是什麼呢?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所以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無論是以後孩子上學了或者是長大成人,他們都會擁有著對知識的渴求,且這個習慣會陪伴他們終身。
培養這個習慣,家長們可以利用在陪孩子睡覺前,拿著書籍給他們講睡前故事,家長們不要小看這個睡前故事,這可是養成閱讀習慣的基礎。
待孩子能看得懂一些簡單的圖畫故事書時,家長們可以每天抽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看書,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去尋求書籍,自己閱讀。
2. 培養孩子會分享的習慣
分享是什麼?分享是一種心境,一種寬廣的心境,學會分享就會學會快樂,學會快樂,就是學會了該怎麼去生活,畢竟,分享猶如一座天平,你給予它的多,它回報你的也就多。
在孩子獨自霸佔玩具或者是零食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跟孩子說,你把玩具分享出去,和別人一起玩,你會收穫什麼?
你會收穫一個或者是一群有趣的小夥伴,你們可以在一起玩各種遊戲,你會收穫很多倍的快樂,這些快樂是你獨自霸佔東西時所不能感受得到的,這就是你的損失。
3. 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
居裡夫人有一句名言——路要靠自己走下去,才會越走越寬。
孩子始終會長大,會去獨立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如果孩子過於的依賴父母,那他將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生活的風吹雨打。
所以家長們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培養他要依靠自己裡來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面對困難時,會有一顆面對挑戰時,堅定且從容不迫的心。
家長們可以適當的培養孩子,讓孩子自己獨立行走,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獨立穿衣,久而久之,孩子會在心裡生出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4. 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
我前兩篇文章裡說到,良好的體魄不單只是我們生活的基礎,更是能影響到我們對待生活的熱愛度,畢竟,生命在於運動。
我之前看到過四五歲的孩童,還會被爸爸媽媽抱在懷裡,這樣子很容易養成孩子的惰性,建議家長們在孩子不要這樣子。
其實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並不難,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比較愛玩好動的,只要可能會在家長們在空閒的時候,多帶孩子到戶外或者是體育館去運動
這樣子不單只有利於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孩子也有可能因為這個而結識到有共同愛好的小夥伴,從此愛上運動也不一定。
以後孩子成年工作壓力大,運動就是釋放壓力的最好辦法,總之,運動的益處多多。
5. 培養孩子懂得堅持的習慣
這點很重要,因為很多事情不是你沒辦法做到,而是你自己沒有堅持。
所以培養孩子懂得堅持的習慣,就是在培養孩子不輕言放棄的習慣,這對以後孩子的成長會有一個堅韌,就是我要堅持,我不可以輕言放棄。
懂得堅持的孩子也是比較有自信的,因為他懂得堅持,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或者是做的更好。
所以一些家長在給孩子報培訓班或者是在別的事情上,孩子想要放棄時,家長們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告訴他,我們再堅持一會,就可能會看到結果了哦!
哪怕結果不是很好,家長也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盡了努力,對得起自己的付出了,而不是一開始就輕言放棄,然後後悔當初自己沒有堅持。
更多的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讚給點鼓勵或者是分享給更多的人,謝謝。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