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暑假該怎麼過?很多孩子喜歡宅在家,在空調房玩手機,但是卻也有一些自律的孩子,依然像在學校那樣,給自己制定完美的暑假計劃,每天讀書,運動,幫助家人做做家務等。
俗話說,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雖然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是學霸,但我們可以做到儘量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在將來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
俗話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所以三歲以後幫助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剛生了大寶那時候,初學做媽媽,很多東西自己也不懂,沒有幫女兒建立好的物品歸位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現在每次看到女兒東西亂七八糟的時候我就自責,但是後期慢慢的培養也為時不晚,女兒也在慢慢的改變。
老二出生後,在兩歲多的時候我就刻意訓練他,自己玩好的玩具自己收到收納盒,通過送玩具寶寶回家的小遊戲,幫助他養成了收玩具收書本的好習慣,堅持了一陣子,習慣就形成了。現在每天臨睡前,他不收好玩具都不睡覺。習慣成自然,對每個人都一樣。
2,參與家務,培養責任感
因為平時家裡沒有人幫忙,所以從小就訓練孩子們獨立,做家務的能力,女兒大概八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用平底鍋煎雞蛋,現在大一些了,在我們忙的時候也能為我們做一點簡單的飯菜。
孩子們自己的房間,自己的衣物一直以來都是自己收拾,即使做得不好,我也不會插手,慢慢的養成習慣,熟能生巧,自然也越來越像樣。
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
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智力,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麼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勞動,思想才變得健全,也只有通過思想,勞動才變得愉快。
在培養孩子勞動能力的概念上,父母應該不遺餘力的有耐心的做好引導,俗話說:沒有勞動的生活是盜竊,讓孩子們通過勞動獲得快樂,獲得對生活的信心。
3,要有規律的生活
周總理有句話;健全自己的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沒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順應身體的規律,規劃好作息時間,並嚴格遵循。孩子也是一樣,不能因為放假了就隨心所欲,熬夜睡懶覺,飢一頓飽一頓,在這一點上,父母就應該嚴格的做出規定,並做好榜樣。
在我們家,我跟先生每天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起床後做早鍛鍊,規劃一天的事情,孩子們也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偶爾女兒想偷懶,都被我無情的喚醒,因為晚起了就沒有早餐。養成早起的習慣,加上白天適量的運動,勞動,到了晚上孩子們就早早困意連連,洗漱睡覺了。
父親和女兒刷牙
4,要有閱讀的習慣
大家都知道,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改變氣質,對人的言行舉止,處世方式都有益處。 讀書也可以開闊視野,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通過讀書,可以拓寬視野。
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閱讀跟你不同的人,比如來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能幫助你了解他們的看法,重新審視原有的偏見。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當我們生活失意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讀書會使我們感到快樂。
讀書還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在讀書過程中,欣賞到了許多優美的詞句,寫作時就可以學習和借鑑,取長補短。
但為什麼總有人說我家孩子不喜歡閱讀呢?其實孩子不喜歡閱讀是因為我們沒有早期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剛出生的寶寶就是一張白紙,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適時的建立親子閱讀的模式,對孩子的閱讀啟蒙非常重要。
我家兩個孩子都是酷愛閱讀的,除了家裡經常會買一些書籍,圖書館也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女兒才三歲起,少兒圖書館我們基本上一個月光顧兩次,每次都會借一些書,之後堅持了快九年了,女兒看書的速度非常快,也不挑剔書籍的內容,廣泛的閱讀,對她的寫作能力有明顯的幫助,在學校經常被老師拿來當範文。
自然這個暑假放假還不到一個月,她已經將借來的20本書讀完了,這兩天打算再去一趟圖書館。
5,學會關心他人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身邊圍了好幾個大人,每天寵的像個小皇帝,所以孩子們都沒有機會去把自己的愛表現出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像一個小英雄,想要去幫助別人打怪獸,保護他。
最近幾天我腳崴了,兒子每天都會說媽媽我來照顧你吧,雖然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做不了太多,但是他從內心知道要關心別人。
有一次孩子們的爸爸出差,我剛好生理期,就跟兩個孩子說媽媽肚子疼,然後就在房間休息,兒子跑過來給我講故事,給我端茶,女兒還給我煮了生薑紅糖水,跟弟弟兩個人做好了飯給我吃。
有時候大人的示弱就是讓孩子們英雄的氣概膨脹,能夠讓我們對他們刮目相看,適時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們表現她們的愛心,這是生活中最好的成長.
6,知錯就改
我跟女兒常說的話就是,每個孩子跟父母的關係就好比兩人個人一起走一條直線,一路上誘惑太多,孩子往往就會跑偏,大人呢就把跑偏的孩子拉回來,繼續往前走,如果大人要拉,孩子不聽,那就會迷路。
疫情期間,因為不能出門,加上網課,女兒有段時間迷戀遊戲,後來我跟先生帶動女兒運動,也給他看了一些因為迷戀網絡最後毀了自己的案例,孩子就從遊戲裡走出了,現在還是那個積極陽光的少女。
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大人,當我們大人犯錯了也同樣給孩子道歉,並改正,就給他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一家人一起努力,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7,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關於控制情緒,我給孩子買了一套情緒管理的繪本,從小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正確的認識,並知道如何控制是很重要的。
告訴孩子,情緒好不好的時候可以大聲哭,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聽聽音樂,看看書等,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緩解。當然我們大人也應該這樣。
8,要有時間觀念,做事不拖拉
時間管理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事情分成輕重緩急,重要的緊急的就立刻做掉,不拖拉,最不重要最不緊急的事情,可以在其他事情做完之後再安排,長期訓練下來,孩子就會有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9,學會選擇,懂得取捨
我給女兒買過一套書《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就是告訴孩子,延遲滿足感的好處。心理學上認為,延遲滿足的人,更容易掌握自己的人生,他不會被眼下的欲望蒙蔽雙眼,所以從小告訴孩子,我們可以再等等看,說不好有驚喜。
10,敢於嘗試,勇於探索
每一個孩子都是對萬事萬物充滿了探索欲望,我們做家長的少說一些不可以,多一些鼓勵,這樣的孩子就不會膽怯,更願意去親自嘗試,對於孩子們無數個為什麼,要跟他們一起尋找答案,一起探索,相信孩子,放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