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養成這10個習慣,將會受益終生

2020-09-05 努力爬呀爬的蝸牛

漫長的暑假該怎麼過?很多孩子喜歡宅在家,在空調房玩手機,但是卻也有一些自律的孩子,依然像在學校那樣,給自己制定完美的暑假計劃,每天讀書,運動,幫助家人做做家務等。

俗話說,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雖然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是學霸,但我們可以做到儘量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在將來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

俗話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所以三歲以後幫助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剛生了大寶那時候,初學做媽媽,很多東西自己也不懂,沒有幫女兒建立好的物品歸位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現在每次看到女兒東西亂七八糟的時候我就自責,但是後期慢慢的培養也為時不晚,女兒也在慢慢的改變。

老二出生後,在兩歲多的時候我就刻意訓練他,自己玩好的玩具自己收到收納盒,通過送玩具寶寶回家的小遊戲,幫助他養成了收玩具收書本的好習慣,堅持了一陣子,習慣就形成了。現在每天臨睡前,他不收好玩具都不睡覺。習慣成自然,對每個人都一樣。



2,參與家務,培養責任感

因為平時家裡沒有人幫忙,所以從小就訓練孩子們獨立,做家務的能力,女兒大概八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用平底鍋煎雞蛋,現在大一些了,在我們忙的時候也能為我們做一點簡單的飯菜。

孩子們自己的房間,自己的衣物一直以來都是自己收拾,即使做得不好,我也不會插手,慢慢的養成習慣,熟能生巧,自然也越來越像樣。

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

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智力,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麼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勞動,思想才變得健全,也只有通過思想,勞動才變得愉快。

在培養孩子勞動能力的概念上,父母應該不遺餘力的有耐心的做好引導,俗話說:沒有勞動的生活是盜竊,讓孩子們通過勞動獲得快樂,獲得對生活的信心。



3,要有規律的生活

周總理有句話;健全自己的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沒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順應身體的規律,規劃好作息時間,並嚴格遵循。孩子也是一樣,不能因為放假了就隨心所欲,熬夜睡懶覺,飢一頓飽一頓,在這一點上,父母就應該嚴格的做出規定,並做好榜樣。

在我們家,我跟先生每天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起床後做早鍛鍊,規劃一天的事情,孩子們也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偶爾女兒想偷懶,都被我無情的喚醒,因為晚起了就沒有早餐。養成早起的習慣,加上白天適量的運動,勞動,到了晚上孩子們就早早困意連連,洗漱睡覺了。

父親和女兒刷牙

4,要有閱讀的習慣

大家都知道,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改變氣質,對人的言行舉止,處世方式都有益處。 讀書也可以開闊視野,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通過讀書,可以拓寬視野。

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閱讀跟你不同的人,比如來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能幫助你了解他們的看法,重新審視原有的偏見。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當我們生活失意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讀書會使我們感到快樂。

讀書還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在讀書過程中,欣賞到了許多優美的詞句,寫作時就可以學習和借鑑,取長補短。

但為什麼總有人說我家孩子不喜歡閱讀呢?其實孩子不喜歡閱讀是因為我們沒有早期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剛出生的寶寶就是一張白紙,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適時的建立親子閱讀的模式,對孩子的閱讀啟蒙非常重要。

我家兩個孩子都是酷愛閱讀的,除了家裡經常會買一些書籍,圖書館也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女兒才三歲起,少兒圖書館我們基本上一個月光顧兩次,每次都會借一些書,之後堅持了快九年了,女兒看書的速度非常快,也不挑剔書籍的內容,廣泛的閱讀,對她的寫作能力有明顯的幫助,在學校經常被老師拿來當範文。

自然這個暑假放假還不到一個月,她已經將借來的20本書讀完了,這兩天打算再去一趟圖書館。



5,學會關心他人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身邊圍了好幾個大人,每天寵的像個小皇帝,所以孩子們都沒有機會去把自己的愛表現出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像一個小英雄,想要去幫助別人打怪獸,保護他。

最近幾天我腳崴了,兒子每天都會說媽媽我來照顧你吧,雖然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做不了太多,但是他從內心知道要關心別人。

有一次孩子們的爸爸出差,我剛好生理期,就跟兩個孩子說媽媽肚子疼,然後就在房間休息,兒子跑過來給我講故事,給我端茶,女兒還給我煮了生薑紅糖水,跟弟弟兩個人做好了飯給我吃。

有時候大人的示弱就是讓孩子們英雄的氣概膨脹,能夠讓我們對他們刮目相看,適時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們表現她們的愛心,這是生活中最好的成長.



6,知錯就改

我跟女兒常說的話就是,每個孩子跟父母的關係就好比兩人個人一起走一條直線,一路上誘惑太多,孩子往往就會跑偏,大人呢就把跑偏的孩子拉回來,繼續往前走,如果大人要拉,孩子不聽,那就會迷路。

疫情期間,因為不能出門,加上網課,女兒有段時間迷戀遊戲,後來我跟先生帶動女兒運動,也給他看了一些因為迷戀網絡最後毀了自己的案例,孩子就從遊戲裡走出了,現在還是那個積極陽光的少女。

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大人,當我們大人犯錯了也同樣給孩子道歉,並改正,就給他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一家人一起努力,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7,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關於控制情緒,我給孩子買了一套情緒管理的繪本,從小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正確的認識,並知道如何控制是很重要的。

告訴孩子,情緒好不好的時候可以大聲哭,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聽聽音樂,看看書等,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緩解。當然我們大人也應該這樣。

8,要有時間觀念,做事不拖拉

時間管理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事情分成輕重緩急,重要的緊急的就立刻做掉,不拖拉,最不重要最不緊急的事情,可以在其他事情做完之後再安排,長期訓練下來,孩子就會有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9,學會選擇,懂得取捨

我給女兒買過一套書《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就是告訴孩子,延遲滿足感的好處。心理學上認為,延遲滿足的人,更容易掌握自己的人生,他不會被眼下的欲望蒙蔽雙眼,所以從小告訴孩子,我們可以再等等看,說不好有驚喜。

10,敢於嘗試,勇於探索

每一個孩子都是對萬事萬物充滿了探索欲望,我們做家長的少說一些不可以,多一些鼓勵,這樣的孩子就不會膽怯,更願意去親自嘗試,對於孩子們無數個為什麼,要跟他們一起尋找答案,一起探索,相信孩子,放手嘗試。

相關焦點

  • 孩子三歲前,家長需要給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所以家裡有寶寶的家長,最好是能夠狠心給寶寶養成幾個好習慣,將來受用無窮。那麼寶寶三歲之前,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有哪些呢?,分擔一點家務小孩子從小就要講衛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家長最好是帶頭講衛生,一定要讓寶寶看到自己是如何講衛生的,這樣寶寶就可以跟著大人學習,逐漸變成一個講衛生的孩子,同時家長做家務的時候,也讓寶寶分擔一點,他們會非常樂意。
  • 注意培養孩子,這幾個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兒童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一旦錯過不只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以彌補。幫助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孩子將來受益終生。該孩子動手的,就讓他動手。同樣是三歲的孩子,有的能夠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衣服,有的孩子卻除了玩什麼都不會。其實,父母的全部包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孩子越早獨立,越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力。父母不能把擔心的事當作必然,孩子不學會獨立生活,將來會害了孩子。
  • 新學期要養成這10個學習習慣
    編者按:又是一年開學季,無論是剛剛升入初中的孩子還是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特級教師魏書生認為: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新學期,這10個學習習慣,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1.
  • 6個終生受益的好習慣,請務必讓孩子養成,越早越好
    我國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寫道:人的天性相差無幾,習慣卻各有不同,習慣的養成是個緩慢的過程,越小越容易養成,一旦養成某個習慣,想要改變很難。所以,孩提時代是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很多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習慣,會對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 這10個習慣,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終身受益!
    喜歡看書的好習慣會在一瞬間就消失,然後染上上網打遊戲的習慣;而抽菸的壞習慣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所以說,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從小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捨得意識,也是培養他的一種思考習慣,這會讓他在以後人生中面臨重大選擇時,有自己明確的目標。越早有自己目標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 寶寶上學前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趕緊收藏。
    孩子在入學前可以不上興趣班、英語班,這些東西上學後有近20年的時間去學習。但是在入學前,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一些好的習慣、規矩,這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課題。
  • 幼兒園階段一定要幫孩子養成這10個習慣,受益終身
    所以說,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五、學會選擇,懂得取捨我們都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但真正要舍的時候,尤其是捨棄自己最喜歡的人和物時,我們又會陷入深深的痛苦。從小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捨得意識,也是培養他的一種思考習慣,這會讓他在以後人生中面臨重大選擇時,有自己明確的目標。越早有自己目標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大。六、有規律的生活生活有規律是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
  • 教會孩子學會這個養成習慣,會受益終生,走到哪兒都受歡迎
    在商場,一位母親帶著一個約5歲的小男孩在轉悠,她們走到一架快速照相機旁,孩子說:「媽媽,我們來照一張相吧。」媽媽彎下腰對孩子說:「不照了吧,你的衣服太舊了。」孩子歪著頭想了一下說:「可是媽媽,我仍會面帶微笑的。」相信讀到這個故事的人,都會被這個小男孩所感動,生活需要微笑。
  • 研究表明,學習好的身上都有3個習慣,養成後受益終生
    在很多時候媽媽們都比較不注重孩子的習慣的養成,但其實習慣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涵養與以後學習的好壞。那麼孩子必須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呢?研究表明,學習好的學生身上都有3個好習慣,所以各位家長們可以看看這幾種習慣,可以讓你的孩子變得非常的優秀,受益終生。
  • 天才密碼教會孩子這七個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的確,如果將人的各種命運分解、揉碎,試圖從中找出一些規律的話,那麼良好的習慣,敢於抓住際遇的勇氣是比天賦更為重要的東西。而幼年是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能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好習慣,就能在這張白紙上慢慢展現美妙的圖畫,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筆劃。
  • 已經開學了,初中生要養成這8個好習慣,將會受益終身
    ,有時會有點多愁善感,有時會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著,沉浸在文學世界裡,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初中生要養成這8個好習慣,將會受益終身。,可以與現在的孩子做對比,看一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一些是不合理的。 初中生要養成的8個好習慣1.
  • 這6個習慣,父母請一定要「逼」孩子養成!受益終生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長一定要幫助他養成這6種習慣!看看你家孩子具備了幾種?
  • 儘量幫助孩子養成以下幾個習慣,孩子會受益一生
    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聰明。如果你想讓你孩子的大腦更聰明,你不能不經過訓練。因此,要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儘量在孩子5歲之前幫助他們養成這四個習慣,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讓他們的大腦更聰明。因此,我們應該盡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眼睛習慣。在看手機的時候,一定要在看手機的時候停一下。這不僅有助於保護視力,還能修復記憶。
  • 孩子如果上小學被父母「逼」出這5個好習慣,將會終生受益
    家裡有個這樣的孩子,家長往往經常忍不住會對孩子發脾氣其實這個問題在於父母與孩子日常的生活習慣。知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如果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說明父母教育的失敗。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是孩子各種行為習慣養成關鍵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幫孩子養成這5種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這5條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家長一定要學會
    有些好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如果你不幫孩子教育,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就會由社會教育,而社會教育的話,孩子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會比現在多的多,而且這些習慣會讓你的孩子受益終身。舉止文明一定要從小教育孩子懂禮貌,否則沒有禮貌必然會受到社會的鞭策,現在這個文明社會沒有禮貌是萬萬不行的。見到老師、長輩、客人主動問好。
  • 能讓孩子一生受益的18個好習慣,越早養成越有好處
    這18個好習慣,能伴隨孩子的一生,越早養成越早受益耶魯大學曾經有研究指出:3~6歲是孩子性格、行為習慣養成的最關鍵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為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這份研究成果和中國那句老話&34;不謀而合。
  • 15歲之前,請幫助孩子養成這7個好習慣,會令孩子受益終身
    習慣的力量可謂是異常強大,孩子的成功與否絕大部分源於孩子的習慣如何。不良習慣會讓孩子走了歪路,好的習慣能讓孩子在道路上披荊斬棘,一切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能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習慣就是家長在孩子年幼時播下的一粒種子,當這顆種子健康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時,孩子就會越來越好。
  • 寶寶3歲前,要狠心讓孩子養成這7大習慣,孩子終生受益感謝你
    有的時候我們認為很小的一些細節其實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些習慣不僅僅影響的是孩子的發展,他們就是孩子的門面,是深入孩子的骨子裡的,或者是直接印在孩子的思維上的。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7大習慣,這些習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在三歲前養成。
  • 養成這些好習慣 讓孩子受益一生
    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那麼,孩子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自立自強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先試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慢慢再給孩子提供和創造動手的機會。
  • 孩子必須要養成的8個好習慣,終身受益(建議收藏)
    兒童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一旦錯過不只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以彌補。孩子應養成哪些好習慣?閱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孩子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孩子會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