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育兒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研究發現。孩子學習數學的敏感期是在4-7歲間,同時認為「孩子覺得數學難,並不是數學抽象的原因,而是大人提供的錯誤的學習方法所致。」
一、孩子為什麼會討厭數學?
大多家長對孩子學數學存在著教育誤區。數學並不是單純的計算,它包括對空間、配對、判斷、推理、排序、分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學習數學的關鍵在「理解」,理解了孩子也就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如何讓孩子達到理解的目標呢?首先讓孩子從物體的分類配對和排序練習入手,逐步讓孩子了解數量與數字的關係。
二、孩子排斥數學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興趣這種東西要慢慢培養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家長要學會引導,不能逼著孩子,又不能放縱他這種行為。多些誇獎,適當的給孩子講些有關數學的勵志故事,小孩子比較容易崇拜,會讓孩子不討厭數學。
一、同感:孩子成績不理想,就容易沒有信心,易產生孩子挫敗感和不良情緒,大部分的孩子都這樣,我非常理解你講你家孩子的情況。
二、具體點:你可以講講你家孩子主要認為數學難在哪裡呢?
三、探討原因,具體分析
1、學習的過程中,可能上課走神或沒有聽懂,落下了知識點沒有明白,形成惡性循環,越來
越多沒有及時消化,挫敗感也會越來越強。
處理辦法:給孩子請一對一老師有針對性地補課,把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整明白,樹立自信心。
2、數學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問題,比較枯燥、孩子聽不懂會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孩子不願意學數學,可能是老師批評了孩子,或打了孩子,老師或許感覺這個孩子不應該這個樣子,應該是優秀的,孩子理解為針對孩子。
處理辦法: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不喜歡老師的原因。積極處理。有必要時,家長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也可以從孩子的描述中找到契機,真誠和孩子交流如何來看待生活中不如意的部分。
3、數學是孩子柔弱的一科,容易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越批評就越學不好,也就出現了挫敗感。
處理辦法:多說鼓勵的話,看到孩子努力優點。例如:孩子把積木全部搭建起來,搭成了一個大大的城堡。父母可以正常的問,你是怎麼搭建的這個城堡呢,你一定做了些事情才可以搭成的吧,可以給媽媽講講嗎?」讓孩子換個角度來看到自己做出的努力,父母的肯定和認同就是讓孩子繼續努力的動力。
其實,可以藉助我們的一本「劉燻宇數學」的書,可以幫助到你。有這麼一位數學家擔任過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審定過,我國中小學數學教材出版,中小學數學教科書發表了大量數學教育方面的論文他的論著對谷超豪、豐子愷、楊振寧、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就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
書具有趣味性、融知識性、 可讀性、故事性為一體傳遞給讀者的,是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重在幫助讀者全面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收集100多道題目加以解釋,收錄學習的態度、思索問題的途徑、探究題目間的關係和變化便於觀察和思索使算術更貼近實用。
如果你也想你的孩子對數學充滿興趣,提高數學成績,強烈推薦劉薰宇經典三本書。有意向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