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蔡康永說:「其實,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
一個人一味的熱情其實是盲目的。你一定會有大部分的時候是冷淡的,才能夠對比出你對哪些事情,哪些是懷抱著極高的熱情。」
對欲望冷淡一點,看淡浮華,才能享受安穩的幸福
對社交冷淡一點,精簡圈子,才能收穫簡單的快樂。
果斷捨棄拖累你的、不喜歡的東西,才能讓你的生活被你所喜歡的事物所填滿。
放鬆雙手,才能騰出手來迎接真正的美好。
所以,請一定要有「做一個冷淡的人」的勇氣。
有冷淡才會有熱情,有斷舍離才會有輕鬆的自由。
對欲望冷淡一點
北野武說:
人這種東西啊,不管外表修飾得多麼光鮮亮麗,剝掉一層皮後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是啊,人生在世,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欲望。
適當的欲望是人類生存的原動力,給了人們前行的動力。
但是欲望一旦超出,就會越放縱,最終讓你疲憊不堪。
上周,剛收到朋友思思從老家寄來的一大箱柚子。
半年前,思思一家結束8年的北漂生活,回到福建老家。
在北京的日子裡,思思最常說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太難了!做人太累了!
都市麗人上班不能穿得太掉價,輕奢的衣服包包都得有;明明手頭的設備都能用,但是不斷更新迭代的電子產品還是買;孩子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上萬學費的雙語幼兒園排隊也得上......
為了迎合環境產生的過度消費,小兩口每個月都要背負不小一筆消費貸。
而為了滿足欲望,還上消費貸,又需要拼命地工作、加班、開會、應酬……
永遠追不上的KPI,永遠擠不上的高峰期地鐵,讓人煎熬感加倍;
久而久之,過度勞累消耗了身體,頸椎病、腸胃病不說。
還有爭吵越來越頻繁的夫妻關係,越來越淡薄的親子關係......
明明拼了命努力,日子卻越過越累。
欲望過滿帶來的副作用,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感覺再這麼下去,人會累垮,家會散掉」。
做了權衡之後,思思一家決定回老家生活。
送別宴上,思思留下一句:
「人生嘛,前半生保持欲望,到後半生,還是得禁慾一下。」
現在他們一家人,雖然生活質量有所降低,但是幸福感卻大大升高了。
走路10分鐘的通勤時間,有時間可以在家好好吃一頓飯再上班了;
高跟鞋換成運動鞋,西裝換成運動服,想穿什麼穿什麼,乾淨舒適就好;
雖然小城就那麼大,但偶爾和鄰居大爺大媽嘮嘮嗑,陪孩子下樓蕩蕩鞦韆,玩玩沙子,可比逼著孩子學英語爽多了;
雖然硬體條件有限,但偶爾下鄉體驗農家樂,經常和父母老友吃吃大鍋飯,可比坐在高級餐廳吃一小塊牛排裡開心多了。
半小時的通勤時間,輕鬆休閒的服飾,簡單的人際關係,足夠的陪伴時間。
經常和老友父母聚聚餐,讓生活回歸真正的簡單。
不被過度的物質欲望捆綁的思思,真的比以前開心了不少。
看到思思的轉變,我理解了當下的大家為什麼喜歡看「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
大概是因為,人們都享受那種褪去身上的浮躁與過分的欲望,回歸純粹滿足的生活狀態。
梭羅說:
一個人,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汲汲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仔細想想,好的生活,真的不難。
當你活得疲憊不堪,抱怨生活很難的時候,就是該給欲望做減法的時候。
想要的東西少一點,有些東西你不一定需要;
想花的錢節制一點,平價的替代不一定不好。
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
簡單一點,克制一點,對欲望越冷淡,生活越輕鬆。
對社交冷淡一點
亦舒說過:
城市中人,看似光鮮,其實個個暗藏漏洞。高朋滿座,客似雲來,然而真正能傾心交談的,卻未必有三兩個。
這一點,老友阿帆體驗最深。
阿帆是大學的學生會會長,混跡校園裡的各大院系、辦公室。
畢業後,投身各種社交活動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是一個典型的「混社會」的人。
平日裡託人介紹,成功混進幾個地方大佬群裡。
常常跟著聚餐喝酒,高爾夫球場、KTV等地方也去了不少。
混久之後,自然加了不少所謂「大佬」的微信。
那些大佬在酒桌上,常常誇獎阿帆年輕有為,有機會可以合作一波。
得到「認可」後的阿帆,越來越沉浸當中,敬酒詞說得一溜一溜的,酒量越來越好,啤酒肚也越來越大。
今年年初疫情,阿帆的創業公司資金周轉遇到困難,便挨個發微信跟大佬們求助,又風塵僕僕地跑到人家公司拜訪。
伴手禮花了不少錢,但是有的人壓根沒記住他的名字,有的人找各種藉口把他支開。
最後,還是父母和妻子娘家幫忙湊了一筆錢,幫他度過難關。
周國平說:「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黃磊在電視劇《小歡喜》中,也有一段經典臺詞,道破社交的真相:「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不要做無用的社交。」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急著通過社交去推銷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自己沉澱下來的卓越能力,才是最好的名片。
生活中,很多人的社交都是無用的,強迫自己加入不屬於你的圈子,只會適得其反。
把那些寶貴時間,拿來自我增值、拿來陪伴家人孩子,不是更有意義嗎?
誠如一位作家所言: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不要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你們的時間有限。
多給一些自己獨處的空間,學會獨處,享受獨處。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多給家人一些陪伴的時間,人到中年,真正在乎你的,只有家人。
請記住,對無用社交冷淡一點,把珍貴的熱情給該給的人。
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冷淡,不是冷漠,而是.......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娛樂圈中,蔡康永一直以高情商著稱,很多人都因為高情商而記住他。
外界都認為蔡康永的高情商,是好好說話,是溫柔。
但真正接觸到他的人,卻不這麼認為。
馬東說:「在我的私下交往之後,卻發現,溫柔其實只是康永哥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在溫柔底下,是康永哥講原則、通世故的冷峻堅持。」
老搭檔小S說:「舞臺下的他,好像有一層透明的膜罩著,非常有距離感。」
私底下,蔡康永從來不接小S的私人電話,也不和她私人聚餐。
因為他覺得,保持距離,才能增加兩個人之間的「新鮮感」。
但如果小S遇到困難,他一定會第一時間站出來陪伴、安慰,成為朋友背後堅實的靠山。
每次小S遇到困難的時候,蔡康永都會出現,告訴她怎麼解決,給她鼓勵和動力。
我想,這才是冷淡的真正意義吧。
第一,冷淡,不是冷漠,而是學會為自己而活。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不想做的事絕不勉強自己做。
不討好別人,也不迎合,取之所需,完善己身,不貪婪,不過度,這才真正活出了自己。
在寡淡的俗世間,隨心所欲,素簡清歡,才是一個人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