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勇於挑戰傳統的舊習和偏見,率領高級使團出訪歐洲各國考察
彼得對國外情況的初步了解,使他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到俄國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利。他感到俄國只有衝破束縛自己的枷鎖,才能有朝一日和諧地發展起來。彼得用手慢慢地轉動著地球儀,把視線不由地集中到黑海和波羅的海領域。要想為俄國打開這兩扇「窗戶」,唯一的辦法就得打仗。年輕的沙皇思考著,就憑自己從事過的一些軍事演習和幾艘十分可憐的戰船,能行嗎?然而,不去碰一碰俄國多年來的宿敵,沙皇帝國又怎能在歐亞列強面前伸直腰板?
1695年1月20日,他終於發布了徵討土耳其的戰爭動員令。他任命了各路進軍的將領,堅持自己只當一名普通的炮兵上尉。進攻的目標是土耳其固守著的亞速城堡。這個固若金湯的城堡位於頓河河口,是通向黑海的軍事要地。由於指揮不協調和攻城不得要領,在大軍圍城一百九十六天之後,彼得因給養和氣候變化等原因不得不撤軍。撤退的路上,不斷遭受韃靼騎兵的騷擾,很多士兵遭到殺戳;還因糧食和禦寒服裝短缺以及時常遭到狼群襲擊,大批士兵死亡。然而,失敗的屈辱並沒使彼得氣餒,相反推動他去進一步思考。他又決定從海上進攻,俄國必須武裝起自己的有戰鬥能力的艦隊,而且要快!全國都被動員起來捐助建立海軍。擁有一萬名以上農奴的莊園主都要捐贈一隻裝有武器和其他設備的船。修道士也要根據擁有的農奴人數交付經費。僅王室就捐獻了九艘船。至於船上需要的艦長、駕駛員、水手、技師等都是從全國各地招募來的。彼得住在潮溼的工棚裡,口裡嚼著用汗水浸溼了的麵包,與工人們一起揮動斧、刨、鑿、榔頭和圓規,他要親手建造能載二百人的、航速最快的帆槳戰船,他還把從荷蘭訂購的兩艘戰艦也調來參戰。
1696年5月已有十八艘帆槳戰船和四艘火船在歡呼聲中下海。彼得·阿列克謝耶夫艦長統帥著他的艦隊出發了。同時出發的還有一支配合海軍攻城的陸上部隊。沙皇的艦隊先驅散了停泊在亞速海附近的土耳其艦隻,接著封鎖了河口,截斷了敵方給養和増援的通路。陸上的攻城部隊,經過奧地利軍官和工程師幫助,修正Y炮火射擊中的偏差,使亞速城內的土耳其守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7月18日,城堡守軍投降了。彼得的賭注打贏了。他容光煥發,凱旋而歸。莫斯科傾城出動,搭起凱旋門,迎接沙皇。入夜祝捷的炮火,將日爾曼村的玻璃全部震碎。
在彼得一世之前,俄羅斯是個封閉、愚昧、落後的封建國家。幾百年間只有一位君王曾貿然穿越國界去拜會了一次德意志國王。對一個俄國人來說,出國就意味著對祖國的背叛。彼得對這種傳統的舊習和偏見,進行了勇敢地挑戰。在他的心腹和高參勒富爾慫恿之下,彼得宣布,他將於1697年3月率領俄國的一個「高級使團」出訪歐洲各國考察。但是,他將以彼得·米哈伊洛夫的名義,只做為隨團的普通成員出訪。他嚴禁向外人透露他的身分。出訪期間凡送國君的信,一律要投寄在彼得·米哈伊洛夫的名下。出訪期間的特製玉璽上刻著一個在海軍服役的木匠的形象,周圍是木匠工具,邊上寫著:「我的身份是學生,我需要老師的教導。」
「高級使團」的成員有三位大使:勒富爾、費多爾·格羅萬和沃茲尼津。勒富爾任首席團長。三位大使每人將攜帶十二名紳士和兩名年輕侍從作為隨員。此外,隨團同行的還將有三十五名「志願者」。他們的使命是與外國人接觸,向外國人學習。「志願者」之一是彼得·米哈伊洛夫。使團隨行人員中還將包括三名翻譯、三名宮廷內侍、內科醫生、外科醫生、廚師、神父、兩名金銀工匠、六個吹號手。另外還有從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兵團中選拔的六十名身材魁梧的士兵、四個侏儒、一隻猴子。最後還有一名商人,他的任務是保管數量極大的貂皮筒,為的是如果幾箱隨團攜帶的金子不夠使用,隨時可以出售貂皮換錢。「高級使團」將出訪阿姆斯特丹、柏林、維也納、羅馬、哥本哈根、威尼斯和倫敦,一切準備就緒。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