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緩急,岸灘深淺,不過是人生來路,萬物歸途。
人這輩子像什麼?年輕的時候像一團「火」,燃燒身邊的一切,用那顆如同朝陽的心去面對世界。你會發現,年輕的生命很美,就像是絢爛的晚霞,明豔動人。當這團火逐漸消散後,人的心也就逐漸「淡」了起來。隨著「淡」的來臨,人生也就開啟了新的一個階段。
這個「新」階段的「新」,並不是我們常說的「一道二分」的新,而是一種「升華」後的新領悟。人生如火,火的是青春。人生似水,滋潤的是一輩子。所謂「上善如水」,水是萬物的源頭,也是奔流不息的象徵。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觀水勢,察軌跡,頓心悟,明人生。人這輩子,處境時高時低,運勢時好時壞,可人就是在生活中不斷打拼著,一直深耕,等待著一樹花開的那一天。其實就跟山谷裡面的水流特別相似,冬凍而春融,夏騰而秋靜,如此「細水長流」,只為了有朝一日能奔流入海,進而「水到渠成」。
人活到極致,便如同「水」一般
李白有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小時候讀到這句詩時,往往感到心中豪情萬丈,滿是激情與澎湃。可當人進入了社會後,經歷的事兒多了,也就慢慢地明白,每個人都是「黃河之水」的一顆小水珠,你要和社會相融,也要和萬物相融,才能體會生命的滋味,進而「想我所想,愛我所愛,聽從我心,無懼無愧」。
為什麼說人活到了極致要如同水一般呢?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把滋養萬物當成了自己的使命;河流遇淺岸則潮生,遇深灣而婉轉,就像是古代君子之行,外圓內方一般,圓滑待人,坦蕩處世。
人這輩子,不也是這樣的嗎?年輕的時候過於火熱,就是因為自己還不是水,滋潤不了別人,也不懂得如何跟社會打交道,總是鋒芒四射,稜角分明。可當煙火散盡時,人也就成家立業了,也就懂得社會的「潛規則」了。
如此,你把生命之露水滋潤給了子孫後代,又把「君子之行」當成畢生的準則。這樣,人也就達到了「潤萬物」而控萬物的境界。為何人們說「淡」是人這輩子的味道?就是因為人如水,生活如茶,水和茶相融,先是苦,後是甜,然後半生有味,半生清淡。所謂「人間最美是清歡」便是這個道理。
人最大的智慧,便是如水一般把心沉下來,在浮沉中領會人生的成敗,笑看寰宇的變化,從而抿抿嘴,望望身後的道路,不禁感覺心安理得,不愧對自己,不愧對父母,不愧對天地,一生坦然。
懂得「細水長流」,才能「水到渠成」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的一番話,便是為人這輩子指明了方向。人生來便如同水流一般,是你的一切,你不用過分去爭,只需要腳踏實地去做事,勤勤勞勞去做人,那一切,終究屬於你。
而你的不爭,就恰如時而平靜如鏡,時而雷霆萬鈞的潤水一樣,在「善」中悄然化解了人生的窘迫困境,從而一生順遂,滿是如意。這種不爭,就是使人順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萬物規則。
很多人認為,自己做事,不就是要以成敗論英雄嗎?這樣說沒錯,可還是漏了一點。那就是為人處世,你不「細水長流」,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就如同飛蛾撲火,如同「夏蟲語冰」一般,少了格局,也少了「智慧」嗎?
朱熹曾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潭死水,想奔騰也沒這個資格,因為它已經不能「細水長流」了。可一泓清泉,它既能成為瀑布,也能成為小溪,這全看它自己的選擇,這不就是因為它是「活水」,能「細水長流」嗎?
懂得「細水長流」的水源是規則的,因為它生來便是「抽刀斷水水更流」的無上存在。而懂得「細水長流」的人則是明智的,因為他生來便要迎風雨,見世面,順其自然,進而達到「水到渠成」的美滿結果。
人這輩子,什麼是幸福?那便是生命無止境,生活無盡頭,人心永年輕,願望終有成。
人生似水向東去,萬物奔騰伴河川
曾經在一個座談會上,聽到一個教授這麼說:「你看人字才兩筆,可這兩筆不好寫啊。要知道,一撇是人生的來路,一捺是萬物的歸途。而你,如何才能將這兩條路貫通,值得深思。」
當把人生看成「水」之後,慢慢地,也就明白了這個教授說的道理了。想要把這兩條本就不規則路串聯起來,首先就必須要讓這兩條路充滿了水流,這樣才能相互交匯,相互貫通。
所謂「水無兩點難成冰,一撇一捺才是人。」你看「火」字,正是「人」字加了兩點,不就象徵了年輕時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模樣嗎?你看「冰」字,讓人生之「水」加上了兩點,不就成了後半生的「冷漠」嗎?
人生就是冰火兩重天的過程,「人」和「水」是永遠都不會分開的。很喜歡「水」的智慧,因為它「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能攻能守,讓它永遠處於不敗的境地中。
人在社會,倘若總是前進,只能處處碰壁,倘若總是一味地後退,只能是被人當成軟柿子來拿捏。如此,不妨懂得「水」之本性,別人不敢惹,也惹不起。而你也有空間,也有餘地去周旋,不至於走向極端,不撞南牆不回頭。
人生似水向東去,萬物奔騰伴河川。只要心如明鏡,自然能理智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只要心如大海,自然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要人如「活水」,自然能「細水長流」,和萬千願想一同「水到渠成」。此生,共勉。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