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辦學校「擇校熱」緣何降溫?

2020-09-10 西安晚報

今年,西安的民辦初中報名人數比去年減少了2.5萬人,降幅高達43.4%;6所最熱點民辦初中比去年報名人數減少了1萬餘人。全市115所民辦小學,有81所報名人數未超過計劃錄取人數,不需要電腦派位。55所民辦初中,有28所不需要電腦派位。


很多人難免好奇:西安的民辦學校「擇校熱」為何大幅降溫?


答案其實很簡單:西安市民對公辦學校的認可度大幅提升。當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家門口上公辦好學校,那麼「捨近求遠」選報民辦學校的人自然明顯減少。


西安的公辦學校為什麼越來越受家長歡迎?


答案也不複雜:一大批高品質新建公辦學校建成投用,漂亮的校舍、先進的設施、雄厚的師資讓家長驚喜;還有一批曾經的薄弱校,不但在硬體改造提升後煥然一新,還通過「名校+」「名師+」「名校長+」等工程,教學水平有了迅猛提升,有的甚至變成了區域的新「名校」、學生和家長眼中的「香餑餑」。


新建的曲江第五小學


解題「上學難」

新校建設「火力全開」

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最近,家住西安新豐村的張選民心裡感慨萬分,今年村子附近新建起了一所學校——高新區第二十小學。在市教育局和高新區的組織下,他作為鎮街代表把學校裡裡外外參觀了一遍,「咱村裡娃都在這上學,學校環境好得很麼,娃娃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張選民的感嘆源於西安教育的改變。今年秋季開學,西安共新投用195所學校,新增學位19.4萬個,比原計劃校建任務超額完成25所。


日前,記者走進高新區第二十小學,繽紛的色彩、通暢的連廊、一應俱全的學科教室……在陽光的映襯下,藍綠色系的教學樓「顏值」凸顯,「軟硬」兼備。


記者看到,學校「硬體」設施齊全,除普通教室外,還設有風雨操場、籃球排球場、塑膠跑道、創客教室、書法教室、舞蹈教室、音樂教室、計算機教室、陶藝室、團隊輔導室、階梯教室、多功能廳等別具特色的空間,從「硬體」環境上為開發學生各類特長提供支持,讓同學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新建學校「硬體」設施給力,「軟體」條件也必不可少。以高新區第三初級中學為例,該校是西安高新一中分校,隸屬高新一中「名校+」教育聯合體,是一所新建的公辦初中。校長由高新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王淑芳擔任。「我們採用『一長多校』的管理模式,對高新區第三初級中學實施全面統一管理,通過『教學教研+、教師培訓+、學生活動+、校本課程+』等多維度的資源共享,實現管理對接,師資共建。」王淑芳說。


據介紹,2020年,西安市財政教育經費預算203.13億元,較2019年增加37.68億元,增幅22.7%,為歷年之最。


今年西安學校建設呈現三個特點:數量多,是西安歷史上新建學校、新增學位最多的一年;推進快,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三年計劃新增學位目標總量的一半,其中高新區三年50所建設任務一年完成,長安區40所建設任務已經過半;效果好,位於城六區、開發區等學位高需求區域的有113所,佔總量的78%。


這一批新學校的投用,迅速擴大了區域優質資源,優化了布局結構。曲江新區、經開區都通過新建學校,解決了多年來學位供需不平衡的歷史問題。


家住經開區的學生家長張先生說,「現在的教育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太幸福了!願孩子們放飛夢想,追逐未來。」


市第七十中學東校區數位化音樂教室


群眾得實惠

這所薄弱學校的「逆襲」

讓學區家長放棄了擇校


「以前新生進校後,家長總要問:『我孩子的老師是七十中的還是九十一中的?』今年開學後,很少有家長這樣詢問,因為兩校在高度融合中,教學水平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九十一中的很多老師成長迅速,省市級『教學能手』層出不窮。」西安市第七十中學副校長徐彬說。


西安市第九十一中學位於蓮湖區東梆子市街。過去,學校設施陳舊,教學質量一般,在家長和學生中的認可度不高,很多學區生源流失,不少家長都希望能讓孩子在名校七十中就讀。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在蓮湖區教育局的統籌安排下,七十中與九十一中以兼併融合的模式組建了「名校+」教育聯合體,採取「一長多校」模式進行管理。


兩校實現了高度融合,原九十一中校區成為七十中東校區;原九十一中停止單獨招生,教職工全部納入七十中管理體系,教師實行「四統一」管理模式,統一標準管理、統一分班教學、統一集體教研、統一績效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十中的創新舉措「全員常態課」制度中,學校每天早上會隨機公布當日的「常態課」——「某年級某班某位老師的某節課」。於是,同備課組的老師、學校中層幹部及校班子成員,都會前去聽課。


「『常態課』不是『公開課』,不提前打招呼,不做任何準備,實實在在反映平時每節課的真實課堂狀況。這就對每一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堂課都要認真紮實地備課。」副校長徐彬表示。


36歲的張運飛是原九十一中一名普通的化學老師。他坦言,以前他像一隻「無頭蒼蠅」,迫切想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卻總是找不到方向,「沒有引領自己、切磋業務的團隊,只能單打獨鬥,進步很慢。」


「名校+」教育聯合體成立後,通過「名師+」研修共同體、青年教師成長研究會、全員常態課等,極大地激發了教師的發展潛能,提升了教師的「教」「研」水平,加速了九十一中教師的成長。


「我跟著七十中的業務導師、班主任學習,時常能聽到七十中名師、優秀班主任的課;我沉下心思考、總結、探究,積極參加教師基本功訓練、學期末賽教,一點一滴地積累、提升。」張運飛感到,工作比過去忙得多,但踏實、充實的感覺讓他和同事們充滿了幹勁。


厚積薄發。2018年至今,張運飛先後獲得區賽教第一名、市級「教學能手」、省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所帶領班級的學科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張運飛感慨道。


近三年來,在七十中的帶動幫扶下,九十一中先後有兩名教師分別榮獲省、市級教學能手稱號,3名教師在區級教師業務技能大賽上榮獲一等獎,並被推薦為市級教學能手培養人選。


除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九十一中校園面貌的煥然一新,也讓學生和家長十分高興。近三年,七十中幫助九十一中申請校園專項提升改造資金逾4000萬元,新建了1萬餘平方米的教學樓,容納28個教學班以及17個實驗室、功能部室。教室、實驗室均配備了智能互動黑板、智課終端、智能電子班牌等智能化教學設備,就連電燈的燈管長度和亮度設置,都是以保護學生的視力為前提和標準。


「名校+」「名師+」工程讓教師受益,但最終的受益者還是學生。「學校嶄新的面貌、高品質的教學環境,讓我覺得選擇這所學校真是選對了。」原九十一中學生家長齊迪說。


「我認為『名校+』最大的好處就是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讓更多家長和孩子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現在,我身邊很多原九十一中學區的家長都不擇校了,不少人今年都放棄了『搖號』民辦學校的機會,這足以說明問題。」原九十一中學生家長李成磊說。


市第七十中學東校區書法教室


提升「薄弱校」

實施「名校+」工程

優質均衡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為緩解「上學難」「擇校熱」等難題,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西安市大力實施「名校+」工程,加快補齊教育民生短板,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著力破解「上好學校難,上好學校貴」難題。


全市1052個「名校+」

教育聯合體覆蓋學生107萬


自2018年「名校+」工程全面啟動以來,各區縣、開發區按照《西安市「名校+」工程行動計劃(2018—2021)》要求,通過「公辦+公辦」「公辦+民辦」「民辦+公辦」「民辦+民辦」等方式,跨辦學體制、跨城鄉區域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積極探索兼併融合、委託管理、集團化辦學、「一長多校」等「名校+」緊湊型管理模式;按照「六個統籌」(統籌組建「名校+」、統籌改善辦學條件、統籌配備管理團隊、統籌配置教師隊伍、統籌開展教育教學、統籌施行質量監測)紮實推進「名校+」工程,「名校+」工程迅速在全市鋪開。


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1052個,覆蓋21個區縣開發區。其中,市級教育聯合體209個,區級教育聯合體843個,市區兩級「名校+」聯合體共覆蓋學生107萬人。聯合體的組建,激發了「+校」的辦學活力,極大提升了「+校」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師生面貌、教科研水平,促進了「+校」的迅速發展。


「名校+」工程使一大批

新建校薄弱校快速蛻變


高新第三小學以「一長多校」模式帶動引領高新十小、十三小、十四小、甘家寨校區,在辦學理念、管理團隊、師資隊伍、品牌活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


一年多來,學校派出管理團隊、教學骨幹15人前往各「+」校,通過每周聯席會議、集體備課,每月主題黨日、教師培訓、德育聯動,每學期論文交流、課題研究、素質教育展演,以及1個名校長領航工作室、15個名師工作室和17對師徒,在學科共建中有效地互助提升,讓家門口的孩子共享到優質教育資源。


今年秋季,高新區50所新建學校開辦以來,高新三小為高新十三小、十四小輸出校長、執行校長、學校中層等多名管理人員,對全體新教師進行培訓,打造學校文化,讓學校自開辦起堅定不移走內涵發展之路,把更多好學校辦在群眾家門口。


以委託管理模式組建的西安中學與西安經開第一中學「名校+」教育聯合體,通過「八個統一」對「+校」經開一中實行一體化管理。先後有5名領導幹部、30位教師到經開一中任教、交流,其中包含省級名師1人,特級教師2人,「手骨頭」教師(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5人,高級教師15人,進一步優化經開一中的教師結構。


在「名校+」平臺的助力下,經開一中辦學水平日益提高,先後有20人次獲得省市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學校被授予60多項榮譽,成為老百姓交口稱讚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新城區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一校八址,由本部後宰門小學、明欣分校、大明宮分校、勵志小學、華遠君城分校和海藍城分校、滻灞第二小學、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秦漢小學構成。集團以「誠正修惠1+N」文化體系為核心動力源和孵化器,以後宰門小學校長為集團總校長,以各執行校長、部門負責人組成集團管理團隊,按照「八個一體化」科學規劃分校、「+校」,聚力提升各校質量,「名校就在孩子家門口」的願景正在成真。


探索一條符合我市實際的

「名校+」改革路徑


「名校+」工程使一大批新建學校、薄弱學校實現了快速蛻變,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好評。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表明,「名校+」工程是加快補齊教育短板,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十分有效的舉措。


據市教育局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名校+」專班負責人王麗瓊介紹,我市將堅定不移持續深化實施「名校+」工程。下一步,將圍繞人事制度改革、績效增量分配、「名校+」考核激勵等多個制約「名校+」工程發揮實效的難題,重點研究,積極探索,努力破解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燕 康喬娜

相關焦點

  • 西安民辦學校「擇校熱」降溫:這才是教育該有樣子
    其中,民辦小學總計劃招生31469人(含直升15137人),電腦隨機錄取計劃16332人,網上報名人數為13781人;民辦中學總計劃招生29956人(含直升4858人),電腦隨機錄取計劃25098人,網上報名人數32781人,較之2019年報名人數有明顯回落。從報名數據看,2020年西安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擇校熱」降溫明顯。
  • 康明三評搖號 民辦學校有所降溫並不意味著「擇校熱」降溫
    2020年西安民辦院校「搖號」在今天落下帷幕,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新聞評論員康明,連續三年就西安民辦學校「搖號」做出評論。而全市115所民辦小學中需要搖號的只有34所,僅佔所有民辦小學的29.6%。具體各學校的搖號錄取率大家可以通過鋪天蓋地的新聞來查閱,這裡不再贅述。從數據來看,民辦初中和小學的「擇校熱」確實明顯降溫了。
  • 西安民辦學校「擇校熱」降溫的背後 家長:「因為家門口就有了好學校」
    西安新聞網訊 今年,西安的民辦初中報名人數比去年減少了2.5萬人,降幅高達43.4%;6所最熱點民辦初中比去年報名人數減少了1萬餘人。全市115所民辦小學,有81所報名人數未超過計劃錄取人數,不需要電腦派位。55所民辦初中,有28所不需要電腦派位。很多人難免好奇,西安的民辦學校「擇校熱」為何大幅降溫?
  • 西安「擇校熱」為何大幅降溫?
    今年,西安的民辦初中報名人數比去年減少了2.5萬人,降幅高達43.4%。6所最熱點民辦初中比去年報名人數減少了1萬餘人。全市115所民辦小學,有81所報名人數未超過計劃錄取人數,不需要電腦派位。55所民辦初中,有28所不需要電腦派位。
  • 今年西安市民辦小學、初中報名人數公布 民辦擇校熱真降溫了
    也就是說,有34所民辦小學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招生人數(註:西安經開第一學校十路校區、南校區、名京校區3個校區,報名人數前2個校區超過計劃人數,後1個校區未報滿,因此計算2次)。  而家長關注較多的如西安高新第一小學、高新第二小學等熱門學校,也未如家長想像的「火爆」。
  • 2020年西安民辦中學報名人數減少2.5萬人「擇校熱」降溫
    華商網訊 (記者 劉超)7月11日,西安市各區縣、開發區公布2020年民辦義務教育報名人數。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民辦初中報名人數較去年減少了25163人,而民辦小學只有29.6%的學校需要搖號。初中民辦學校報名人數比往年減少25163人今年55所民辦初中招生總計劃29956人(含直升計劃4858人),電腦隨機錄取計劃25098人,網上報名32781人,民辦初中報名人數較去年減少了25163人。其中28所未超過電腦隨機錄取計劃,僅27所需要電腦隨機錄取。
  • 民辦學校「降溫」 上海燎原雙語「逆勢」迎來「擇校熱」
    近日,上海市民辦學校幼升小、小升初報名相繼結束了,升學的「萬裡長徵」之路也算過了最困難的時刻。接下來就是最最最令人關心的面談了,相信家長們一定有很多問題想要諮詢學校。而位於上海市閔行區平陽路150號的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也迎來了2018年招生情況的「諮詢」熱。
  • 西安民辦學校報名突然大降溫,專家:黨和政府把教育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的必然結果
    記者 馮煒 攝西安市教育局11日公布了我市2020年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報名人數,這引起了陝西省教育專家、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越群教授的關注。「從報名人數情況看,西安教育之『天』,在令人揪心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擇校熱』高溫持續多年之後,驟然溫度大降,出現了近年來從來沒有過的變化。」王越群說。
  • 西安的民辦降溫公民同招,效果好嗎?
    民辦應不應該降溫,這是經過前些年一段時間的爭議,基礎教育的九年應怎麼辦?又擺到學生及家長的面前,前些年的問題讓許多人記憶憂新,民辦的初衷是補充,但後面出現了掐尖選苗,530讓許多人忘不了,難以忘記,沒有這種優先權恐怕不會有那麼好的成績,網友對此其實教育是最應該搞「一刀切」的!
  • 民辦學校「降溫」教育公平「升溫」
    近日,西安市2020年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電腦隨機錄取工作結束。西安市教育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民辦小學、初中電腦隨機錄取報名人數低於往年水平,民辦學校熱度「降溫」明顯。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多重作用下的結果。首先是制度的約束。
  • 滬上小學校長談今年新舉措 為「擇校熱」降溫
    今年,上海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這也是上海市有關主管部門為擇校熱降溫,為兒童和家長減負的又一有力措施。雖然早在政策出臺前,就有著種種猜測,但記者在昨天的採訪中發現,「幼升小」政策的這一變化,在滬上公辦小學和民辦小學的校長們看來,卻並不會影響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
  • 西安市民辦學校搖號開始!幼升小首次「搖」
    據了解,由於今年碑林區只有一所民辦小學招生且不參與搖號,所以今天碑林區民辦參與搖號的全部是初中學校,共計5所,包括西工大附中分校、鐵一中附中分校、交大附中分校、西安尊德中學、西安民興中學、西安市西北中學(報名人數少於招生人數
  • 寧夏銀川:「組合拳」為義務教育「擇校熱」降溫
    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除對熱點民辦中小學實行「搖號」錄取外,還通過限定同一房址入學年限、同時滿足學籍與戶籍要求等「組合拳」來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降溫。根據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發布的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安排,今年各地均對公辦中小學片區內同一房址入學情況進行了限定,來減少倒賣熱點學校學區房現象。
  • 2020年銀川「組合拳」為義務教育「擇校熱」降溫
    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除對熱點民辦中小學實行「搖號」錄取外,還通過限定同一房址入學年限、同時滿足學籍與戶籍要求等「組合拳」來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降溫。>圖片來自網絡根據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發布的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安排,今年各地均對公辦中小學片區內同一房址入學情況進行了限定,來減少倒賣熱點學校學區房現象
  • 西安今年投資237億元改擴建學校,預計新增學位17.8萬個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龍寶新教授表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擇校熱」悄然降溫、熱點民辦中小學「擠破頭」現象有效緩解,這無疑是西安基礎教育發展史上破天荒的一個大事件。 龍寶新說,「民強公弱」「上好學難」一度是制約西安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科學發展的瓶頸,是市民十分詬病的問題。
  • 審批地招生後西安「擇校熱」大幅降溫,家長速了解審批地招生
    陝西省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發布後,家長對民辦學校招生範圍極其關注,也就是新政原文中表述的「在審批地範圍內招生」。陝西省發布的《通知》明確規定,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提前申報招生計劃,由審批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並在審批地招生,審批地招生學位有餘額的,可以適當擴大招生範圍,但不得跨市域招生。
  • 西安今秋新投用學校195所 新增學位19.4萬個
    面對學校布局不優、學位總量不足、管理體制不順、優質資源不多、公辦學校活力不夠、群眾對公辦教育尤其是公辦初中質量不滿意等最迫切的問題,西安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多次赴社區、學校、建設現場一線調研,親自主持召開多次座談會、專題會、調度會。
  • 教育部多舉措化解民辦學校擇校熱
    近日,教育部對《關於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民辦學校協調發展的提案》進行答覆,就少數城市公辦學校質量不高,部分地方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佔比過高等問題進行回應。針對提案中提出的關於少數城市公辦學校質量不高問題,教育部表示,造成少數城市初中「民強公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公辦學校堅持免試就近入學,但一些民辦學校跨區域爭搶生源、考試掐尖招生,甚至與培訓機構掛鈎招生等行為嚴重擾亂了招生秩序,對公辦學校產生擠兌效應。
  • 西安「搖號熱」降溫,一位公辦教師冷思考:是公辦學校質量快速提升了?
    ▲7月10日,西安市民辦學校電腦隨機派位 圖源陝光燈1新聞上看到,西安市投資237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70所學校將於2020年秋季學期正式投用,增加學位16.4萬個。在此基礎上,超原計劃完成15所校建項目,將另新增學位1.4萬個。這是西安歷年來新建學校、幼兒園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年。而且這些學校都是高標準、高起點,當然也有高吸引力。
  • 西安市民為何對公辦學校認可度大幅提升
    在這裡,我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模樣,西安把教育當作『頭號民生工程』在抓,我們在家門口上好學校,已經成為現實。」西安市初一新生家長梁友誠說。與往年不同,今年開學季西安有一批新建學校投入使用。高品質的公辦新建學校,讓越來越多的西安家長不再「捨近求遠」為孩子擇校,更多的孩子將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