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好不如填的好,填報志願那些坑,你跳了嗎?

2020-08-08 裁紙刀

考得好不然填得好,很多人都以為這句話是調侃,其實這句話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舉個例子說明吧。我高中同學,當時考了個三本的分數,加上民族分都夠不上二本線,他填了省內某二本高校的預科班,然後在他讀預科那一年學校榮升一本,於是他考了三本的分拿一本的文憑,惹來好多同學的眼紅羨慕嫉妒恨。再舉個反例,我初中同學高考考得比我好,離當年的一本線差兩分,然後他上了省內某民族大學的預科班,我的分數線堪堪過二本,讀了外省某民族大學的本科;這兩所學校是正兒八經的兄弟學校,校長都是換著做那種,全國排名相差不到二十,然而他當年比我高了四五十分,上的還是預科。

從上面例子就可以看出高考志願填報的幾個大坑,很容易就中招了。



一:省內還是省外?

答案是省外比省內好,雖然省內的院校在本省招生比例更大,但是其實競爭更大;外省的院校雖然招生名額少,但是報的更少。

這本質上是一個聚焦的問題,省內的大學聚焦度高,自然競爭激烈;外省大學那麼多,聚焦度通常很低,大量的冷門學校等著你撿便宜,尤其是大量知名度不高的大學,學校的實力和知名度其實很不成比例,中國大學太多了,有很多實力強勁但是知名度極低的大學,感興趣的自己去百度關鍵詞。

二:選專業就業前景更重要,還是興趣更重要。

過去幾十年就業導向一直都是選專業的重要參考,畢竟大學畢業肯定是要踏入職場的,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會讓畢業後更加穩當順利。

但是光看就業前景不考慮興趣肯定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學一個不感興趣的專業的痛苦程度可能會超乎你的預料,在這種痛苦之中你必然很難把專業知識學好,那麼專業能夠給你帶來的就業優勢將很有限;而且即便你成功入行,工作無法是繼續你大學時的痛苦,你的選擇多半是轉行,畢竟能夠幹一行愛一行是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現在社會需求其實已經很多元化了,不再是靠專業知識走遍天下的時代,也就是說專業對口在求職中的優勢會持續走低;而專業依賴度很高的那些工作又對專業水平要求極高,一個不感興趣的半桶水,還不如一個有熱情願意學習的新手有價值。


三:優先考慮專業還是優先考慮學校?

這個問題我覺得鄭強教授講的很有道理:如果你以找工作為第一優先級,只想畢業後老老實實做一顆社會的螺絲釘,那建議你優先考慮專業,選一個好找工作又工資高的熱門專業;如果你自認為還有點情懷,讀大學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價值並且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那建議選一個更好的大學,哪怕是不怎麼「好」的專業,當然前提是你不反感厭惡這個專業。

大學學習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專業之外的東西也許更重要;大學四年時間會遇到很多人接觸很多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你大學納入自己小世界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更好的大學提供的很多東西是差一些的大學沒法給你提供的。



四:沿海發達城市差一點的大學和西部更好一點的大學怎麼選?

這個還是上面那個標準,看你是只想做顆螺絲釘還是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建議大專往沿海發達地區和省會大城市跑,比較差的二本(以前的三本)往沿海發達地區和省會大城市跑,因為本身這類學校水平高的都集中在大城市,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小地方的院校即便明面上公開的數據比大城市的院校好也比較虛。而且這層次的學校能夠給你提供的價值都差別不大,大城市能夠為你提供的眼界、資源和機會更重要。

較好的二本和二本以上分數段的建議選擇西部更好的院校,因為在這個層次學校能夠給你提供相當的價值,學校越好你能得到的好處就越多,此外文憑認可度上面也會更高。

當然,還有兩個特殊情況,一個是想要到別的院校蹭課的,可以考慮大城市大學城的普通大學,可以去名校獲取額外價值,蹭課一時爽,一直蹭課一直爽,還有各種高水平講座免費提供。

另一個是有考研打算的,直接選一個考研基地型的學校,這種學校現在挺多的,對考研十分有利。

五:是不是一定要選熱門專業?

這個問題比較辯證,我也不說具體結論,只陳述幾個事實,讀者朋友自行判斷。

(1)大多數熱門專業具有不可靠性,現在是熱門,四年後可不見得還是熱門;熱門的直接後果就是人才快速飽和,到時候競爭大還待遇差,並且喪失掉談判權,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2)熱門專業具有欺騙性,你相信中的和實際情況差別往往很大。必然金融學絕對是個火爆了的專業,但是國內金融行業的非名校本科生處境極其尷尬,他們自己戲稱「金融民工」。

(3)硬核熱門專業,熱了很久並且可以預期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都會很堅挺的專業,比如計算機方向,通訊方向;這類專業多半都是要求專業技能必須過硬,工作枯燥且強度大;沒有技術愛好的慎入。


六:服從調劑與否?

調劑是個大難題,基本上被調劑的專業大概率都是冷門專業,50%的概率是個不好的專業,所以如果被調劑,跳坑的可能性很高。

我本科學的是物理專業,當時我們班四十個人只有包括我在內三個人不是被調劑的,很多同學一臉驚訝的看著我問你怎麼會選這個專業。但是其實我這專業還是蠻好的,資源絕對在全校一流,後來有幾個同學轉專業走了之後我們全班三十四個學生,四十多個老師,而且師資力量絕對傲視全院,因為我們那個學院就是從物理系發展出來的,其他專業的老師大都是我們專業老師的學生。

當然,客觀來說我們班大多數同學還是算跳了坑,一方面不喜歡這專業,一方面這專業真的不好找對口工作,什麼都能做又什麼都不能做,巨尷尬。不過大家也都還不錯,有的五六個轉專業走了,有十幾個修了雙學位,學校的雙學位政策給我們專業開綠燈,名額不限;還有幾個靠著物理非主要專業課的模電數電高頻射頻轉去做硬體了,似乎比微電子專業的還做得好;還有幾個靠著C語言和Linux技術跑去做軟體,也很能發揮物理專業的優勢。似乎學物理的真的無所不能。

不服從調劑呢,就很可能掉檔,調劑是掉檔的最後保險。

所以呢,我的建議是:

(1)如果你看重學校多於看重專業,那麼選擇服從調劑;反正則不服從調劑;

(2)風險大把握小的學校服從調劑,反之不服從調劑;


最後聊聊填志願的策略和步驟:

(1)根據自己的分數線找出大概能上的備選院校,請注意要看線差,線差比絕對分數準確;線差是最核心的參考指標,絕對分數大多數時候意義不大;

(2)查詢備選院校最近五到十年的數據,從各專業的投檔線,錄取平均分,錄取最低分三個角度分析,評估風險;

(3)綜合考慮上文提到的各種因素,選出最終的目標院校;並且按照意願排序;

(4)如果錄取意願差別不大,最好按照高風險——低風險——高風險交叉的順序填平行志願,請注意,雖然是平行志願,但是並非真正平行,錄取的時候是有影響的。



最後說一句,我這個指南面向普通考生,不能幫您解決選清華還是北大的難題,請見諒。

相關焦點

  • 高考考得好不如志願填的好,最難省份考生620分上北大,真幸運!
    而在高考完成之後,考生們還要面臨一個令人頭痛的事情,那就是填報志願。填報志願是一個技術活,考生們需要考慮如何在分數一定的前提下讓自己去一所好大學,選一個好專業。志願填好了,很可能會讓學生以低分數進入好大學,而志願填不好,很可能導致考生以高分數去一所差學校,因此志願填報又被稱為「第二次高考」。
  • 高考577分被北京交通大學錄取:考得好不如填的好!
    我每次都報比較好的學校,結果,每一次都以我沒有被錄取告終,直到有一天,我意外地發現我被北京交通大學錄取了。一切都改變了我難掩自己的興奮,我幸運地被錄取了,雖然定向這個錄取的方式不是很光彩但這也是一個機會,讓我重新來學起。考得好不如填得好,發揮失常更要重視高考志願的填報,通過高考志願的填報來儘可能彌補分數的不足。
  • 七分考、三分報:成績考得好不如志願報的好,大數據助你填報志願
    這一次特別的高考,每個堅持到底的「你」都是自己的英雄。7月8日下午5點前,是你左右高考;7月8日下午5點後,是高考左右你;有些戰爭,註定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高考不是終點,考完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估分,目的是為報考做準備;正所謂「七分考、三分報」,成績考得好,
  • 高考填志願,你聽說的撿漏可能是坑,哪有那麼多便宜可撿
    近幾日,家有高考生的家庭多數都在忙於填志願這事了。除了以下兩類情況不發愁,多數家庭還是有點糾結的。一類是考得特別好的,想上的學校和專業穩穩噹噹能上的,這類家庭不發愁;一類是考得特別差的,家裡也不太在乎讀什麼學校專業了,這類家庭不發愁。
  • 考得好,還需志願填得好
    西南政法大學連211大學也不是他怎麼會填一個這樣的大學?我就查了一下2019年的投檔線,發現復旦大學的投檔線是643分,而西南政法大學的投檔線是601分,這也相差太遠了。這真是要讓人感嘆,考得好還不如填的好!
  • 高考志願填報的坑你學會避免了嗎?
    歷經千辛萬苦即將抵達終點的孩子還在努力奮鬥,那麼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準備好為孩子迎接最後一次的挑戰了嗎?高考志願填報又被稱為「小高考」,孩子的每一分都不容易,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因為自己對招生政策和錄取方式的不了解而影響孩子的前途!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高考志願填報中有哪些誤區吧!
  • 考得好怎麼更好地填志願?考得差,怎麼填更好的志願?
    高考考完了,考好考壞就讓他過去。考好不竊喜,考差不悲切因為接下來的志願填報還有一次逆襲的機會。志願填報有多重要新高考選科可以說是高中的第一次重大選擇,是今後人生道路的分水嶺,選擇什麼樣的科目將影響大學專業選擇,專業選擇又與未來的職業有著緊密的聯繫。
  •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如果中考志願盲目填報,吃虧的是考生和家長
    在這次一級達標校的招錄過程中,有的考生填報中考志願相當精準,所以他們直接被自己心儀的高中學校錄取;還有的考生雖然中考成績非常棒,但是卻因為填報中考志願只「衝」不「保」(把所有的希望全壓在一所重點高中上),結果直接和一級達標校擦肩而過。
  • 高考志願填報 你準備好了嗎?
    「你這個分數,填志願可以往前衝一下,選好保底學校,就可以了。」上午10點多,廣安市友誼中學會議室裡就聚集了一群前來諮詢志願填報相關事項的學生和家長。為了選到滿意的學校,彭洪洋和父親一大早就來了。「我原本打算衝刺一下清華和北大,但是高考成績考得不是很理想,只考了659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覺得我可以衝刺一下復旦、浙大或者是上海交大,希望我能夠被心儀的大學錄取。」
  • 徵集志願出現650分,高考志願填不好,考得再好也「白搭」
    「七分成績,三分志願」足以說明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要想讀好大學好專業,學得好、考得好、報得好這三個環節一個都不能少。總有一些高考生和家長總認為只要有成績,害怕上不了好大學、選不好專業?鮮活的事例再一次證明了志願填報的重要性。
  • 填志願時這些地方不注意,考得再高也白搭
    《考得好,還要填得巧!「名師天團」教你高考志願這樣填》我們在後臺收到了數不清的留言小聽在整理留言問題的時候發現部分小夥伴們普遍存在正確解讀:結合自身情況「冷熱交替」對長遠發展更有利上述誤區,你中招了嗎?
  • 志願填的好才是真的好!來自職業規劃師的6條志願填報意見!
    尚恩教育-一站式解決你的英語考試問題面對高考成績,只有兩種人在填報志願時不糾結,一種是考得極好的,一種是考得極差的! 這兩種分數基本去哪已經可以確定了!但偏偏最難填報志願的中間層次的學生是最多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不用擔心,今天尚恩「少一門」高考英語特色課的老師們給大家帶來了職業規劃師總結的10條填報志願的小秘訣! 希望可以幫到各位同學及家長! 1.
  • 志願填報要小心這類院校,被錄取了不如回去復讀
    但是在填報志願選擇院校是有很多「坑」,所以在志願填報時一定要小心避免「入坑」,例如某某大學某某學院,就是那種大學的名字過長,一般情況下都是原來的老三本,依靠的是大學本部的名氣吸引學生有如果在志願填報中不小心填了這類學校並被錄取了,那麼可能會後悔莫及,甚至會動了回去復讀的心思。並不是說這類學校多麼的不好,而是說他可能不是你心中想要去的大學。
  • 高考志願填報有哪些「坑」?
    歷經千辛萬苦即將抵達終點的孩子還在努力奮鬥,那麼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準備好為孩子迎接最後一次的挑戰了嗎?高考志願填報又被稱為「小高考」,孩子的每一分都不容易,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因為自己對招生政策和錄取方式的不了解而影響孩子的前途!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高考志願填報中有哪些誤區吧!
  • 志願填報套路解密,明白了你也會
    這些講課的&34;講得頭頭是道,他們會用大量的數據和事例告訴你:考得好不如報得好,他們會講自己的填報機構在業內是多麼的權威,XXX學生成績很差上了名大學,XXX 成績很好卻滑檔了等等,又給你介紹他們獨家研製的志願填報系統是多麼的完美而且獲得了多少項發明專利,不由得使聽課者當時就熱血沸騰踴躍報名。然而,收費後他們就神龍見首不見尾了,一般都是通過網絡、微信等形式交流,由 「專家」們的助手和你交流。
  • 真的好!鹽城填報志願怎麼填
    鹽城填報志願怎麼填其次,去網上查詢並參考往年錄取分數線。預估分數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大面積搜索數據。不要只看近一兩年的數據,你可以參考近五年的數據,做分析,預測今年分數的大致走向。建議同學們把目標院校近3到5年錄取分數的歷史數據做一個表格,好的方法是找專業老師指導或者協商。你是不是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錯!
  • 高考志願填報!這個「坑」誤導了無數考生家長,建議考生提前看
    高考志願填報!這個「坑」誤導了無數考生家長,建議考生提前看!  由於高考填報志願和高校錄取,具有信息不對稱的特點,考生填報志願時,並不知道其他考生的志願填報走向,也不知道高校今年的錄取分數——今年的錄取分數要在高考投檔、錄取結束後才知道,由高校招生計劃和學生填報志願的情況決定。
  • 2020年高考成績即將放榜,填報高考志願,你準備好了嗎?
    作為今年的高考考生,此時此刻,你是不是非常期待,非常激動,非常興奮啊! 雖然,放榜之後,依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憂,但是,考得好的,千萬別高興過了頭兒,畢竟,三分考,七分報,考得好,報得好,才能走得好! 對於暫時失意的同學,千萬也別灰心喪氣,消沉墮落!畢竟,現在早已不是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大不了,從頭來過,復讀一年,明年又是一條好漢!
  • 2020屆考生填報志願時應該避免的那些坑
    >前邊的幾個志願,衝一衝(很多人直接填清華北大碰運氣,但選擇跳起來可以夠得著的還是最好的)(每年都有人因為運氣好衝的好去了平時自己的分數根本上不了的名校)具體衝多少排名、多少分數,自己決定。保證你最起碼有大學讀。2.你要知道你想去哪個地方發展,大學的人脈大多集中在該大學本地。北上廣深的二本,因為環境原因,機會多,有可能比內地偏僻地方的一本還好。選擇合適地域的大學,也是一個好方法。很多人填志願是先城市再專業再學校。
  • 填報志願那些坑 最好別踩到
    不過我們馬上面臨另一件人生大事——填報志願。志願會把我們帶向不同的城市、大學,和不同的專業,開啟迥然各異的人生道路。有一種說法甚至稱「三分考,七分報」,從一個側面強調了報志願的重要性。作為研究青少年生涯輔導多年的業內老師,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幾個填報志願常見的坑,儘量別踩到。考完之後才開始琢磨志願很多人會說,不就是應該考完,甚至是分數出來之後才考慮報志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