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鐘聲已敲響
「人類年度遷徙大潮」即將開始
行李著手打包起來!
什麼?!還沒考慮好要帶什麼回去?
在南方,尤其在廣東
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子們歸家
怎能不帶幾件手信呢
手信
手信,是中國古代禮品稱呼,也稱「贄」。原來迎春佳節登門拜年或探親訪友、贈別餞行時,會象徵性地致送禮品,這些送出的伴隨禮物叫「手信」。在廣東話裡,「手信」指的通常是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
手信的要領,在於情義而不精於貴,講究攜帶方便,輕巧,具有當地文化特色,能討人歡心。
可以從廣東捎回去的手信實在太多了
天河君特地做了一些功課
手信基礎款、進階款和升級款
任君選擇
希望大家能藉此討得親友歡心
彼此情誼更深~
點心和小吃
雞仔餅
雞仔餅是由順德人發明的廣州地區特色傳統餅類名小吃。相傳清朝時這種甜中帶鹹、甘香酥脆的新品種餅食由一名「小鳳」的婢女巧制用以待客,得名「小鳳餅」,因「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所以又叫「雞仔餅」。
雞仔餅曾名振粵港澳,遠銷東南亞,成為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國外華僑乃至外國遊客把雞仔餅作為到過廣東的標記和最珍貴的「手信」。
餅形呈橢圓狀;葷素相輔,用料豐富;甘香鬆化,甜中帶鹹;老少皆宜;宜佐茶、佐酒甚至佐膳。
腐乳餅
腐乳餅是潮州人人都喜愛的傳統餅食。民間傳說清末餅作坊師傅為報復苛刻老闆,將麵粉、南乳、白豬肉和芝麻等餅食材料搗鼓一通,卻在陰差陽錯下製成香味奇特的餅餡。用這種餅餡用來製作餅食,效果出奇好吃。
改進後的腐乳餅中僅含2.5%的腐乳塊卻是南乳香味突出,因而得名腐乳餅。如今腐乳餅在眾多潮汕美食中仍赫赫有名,是潮汕人引以為傲的手信佳品。
皮薄餡多,造型小巧;有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芳香可口,甜而不膩。
盲公餅
盲公餅是佛山特色傳統名點。清代時,一名何聲朝的盲人在當時佛山的教善坊口卦命館給人僕算,問卜者多攜帶孩童,為了不影響工作,盲公便用米粉芝麻、花生、生油等和勻製成米餅來阻止小孩喧鬧啼哭,也頗受時人喜愛,經改進,「盲公餅」流傳開來。
到解放後,盲公餅被推為佛山土特產品,成為送禮佳品。盲公餅以糯米粉為主材,配以花生、芝麻、豬肉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深受本地及外地食客的喜愛。
熟食和乾貨
廣式腊味
早在唐宋年間,阿拉伯人和印度人遠渡來廣州傳經或經商時就攜來灌腸類的食品。此後,廣東加工肉食的商人,便在自己酶制工藝的基礎上融入創意和特色,慢慢發展成為當今的廣式腊味。
廣式腊味尤其以廣式臘腸出名,修長造型居多,講究醬香味、臘香味、酒香味「三味」,生抽腸、鮮蝦腸、冬菇腸等每一樣都別具風味。
鹹中帶甜、酒香醇厚;可信手蒸熟、炒菜作包點餡料、製作成腊味飯。
潮汕牛肉丸
潮汕牛肉丸是潮汕美食中的一種,也是廣東有名的小食。潮汕牛肉丸是在客家牛肉丸基礎上改進而來,比如將整片牛肉用鐵錘左右開弓,打成肉漿,再手工擠成丸子等等傳統手法使潮汕牛肉丸彈性十足。
周星馳無釐頭電影《食神》中堪比「桌球」彈性的瀨尿丸原型正是汕頭牛七牛肉丸。潮汕其他許多丸類也遵循手捶牛肉丸的製法,可見潮汕手打牛肉丸的優勢。
手工製作、精細考究;牛肉丸肉質細嫩、口感鬆脆,牛筋丸爽口有嚼勁、美汁四溢;可煮可烤。
海鮮乾貨
茂名的博賀漁港是廣東省三大漁港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海蜇和南風螺生產基地,盛產龍蝦、對蝦、海參、鱸魚、膏蟹等海鮮。
海鮮乾貨種類眾多,魚乾、乾貝、魚膠......天然自曬的海鮮肉質鮮嫩,口感富於彈性和滑爽肥嫩、營養豐富,過年過節吃上海鮮才算過癮。
天然自曬,味道鮮美;營養滋補。
非遺類
天程銅藝
以前廣州各家各戶總有一兩件手工銅製品,隨著橡膠製品慢慢普及,銅製品也開始退出歷史的舞臺,但西關打銅工藝並沒有失傳,甚至還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恩寧街的天程銅藝以傳承千年的銅工藝,鍛造百姓日常生活的器件。
除了茶壺和福祿葫蘆等經典銅製品,麻將、象棋和復古打火機等等純手工銅製品好玩又新潮,把玩起來心裡無比滿足。經過千錘百鍊的鍛造,一件件手工銅製品不僅精美絕倫,還承載著嶺南非遺銅文化。
匠作,傳統手藝;復古,精緻美觀;文化厚重。
餘同號
廣州老字號已有150多年歷史的餘同號,是當年廣州的餐飲老字號陶陶居、蓮香樓、大同酒家、泮溪酒家製作點心、月餅的餅印提供者。
如今餘同號的餅印除了供酒樓採用,也深入到大眾家庭的點心製作上。餘同號出品的木雕小件如木梳、木手串等同樣讓人愛不釋手,向大眾傳遞著古典木雕藝術文化。
匠作,手工模具;樣式繁多;精心鑿刻;藝術擺件。
鳳凰單叢
屬烏龍茶類的鳳凰單叢產於廣東潮州鳳凰山,是享譽中外的歷史名茶。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明時有譽「茶,潮之出桑浦者佳」,清代以來,鳳凰單叢屢次被評為中國名茶。
色、香、味俱佳,不同品種別具天然芝蘭香、姜花等獨特香型。與親友在泡茶品茶中悟茶道,也將健康祝福贈與愛茶人。
傳統工藝制;潤喉回甘,清香持久;嫩膚去脂,提神保健。
鎮濠泥雞
鎮濠泥雞是江門五邑的一種土特產泥雞玩具。在江門鎮濠、茂竹兩村,流傳有通人性的公雞為護主而就義的故事,公雞主人用泥搓成小公雞,寄託哀思,而後鄉裡效仿,幾代相傳,鎮濠泥雞工藝愈發精巧。曾作為年貨的鎮濠泥雞在大年初一被吹響,代表吉祥如意。
手推,發出如母雞生蛋下窩時的咯咯聲;口吹,則發出真假難辨的啼唱。大小朋友都愛玩,就連華僑、港澳同胞也愛捎幾隻出去,作為家鄉特產饋贈親友。
手工藝品;外形古樸,寓意吉祥;長輩好禮;祖傳瑰寶。
手信「禮輕情意重」
快歸家的遊子們
趕緊挑上幾件特色手信
討討親友歡心吧
(素材來源:廣東文化旅遊)
原標題:《人手必備!廣東必buy特產合集,帶上手信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