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報融媒記者 劉作霖 圖/徐報融媒記者 白雪
走進六月的湖畔槐園,小樓、步道、遊園、池塘,處處夏意濃濃,笑語蕩漾。這不是風景名勝之地,而是坐落在古黃河畔的睢寧縣魏集鎮的農民集中居住區。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睢寧縣魏集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黃河故道流域土地綜合整治和新農村建設為牽引,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工匠精神」精雕細琢重大「三農」項目建設,全力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魏集樣板。
老百姓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
6月3日,走進位於睢寧縣魏集鎮東北部黃墩湖滯洪區新型農民聚居區的湖畔槐園內,聯排別墅縱橫成街,美景如畫,湖畔槐園按照生態園林的理念、將「槐文化」與景觀元素融合,在小區內打造「槐夢苑」「槐香苑」「槐鼎苑」三個主題景區,創造性將小區與公園結合,實現「樓在園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小區道路硬化率100%,雨汙分流,高標準垃圾收運體系,全日保潔。小區實現統一供氣,安置太陽能路燈,全天候安保監控等,除此以外,小區內建有景觀式微動力的汙水處理廠、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等先進配套設施,滿足群眾多方面需求。
魏集鎮湖畔槐園通過集中居住,戶均節約土地1.2畝,房屋建設成本下降35%,公共設施配套成本下降42%,增加耕地面積2200畝,集中不僅是生活方式的轉變,更是生產方式的轉變,通過對復耕新增耕地和原有耕地連片整治,建設高標準農田;依託湖濱溼地景觀與故黃河農耕文化,突出規模化與集約化現代農業優勢,展示蘇北水鄉桃源仙境的田園生活,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
有機農業成集體增收新路徑
土地騰出來了,夢想的房子住上了,魏集鎮著力解決集體增收問題。
魏集鎮以有機農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培育特色農業,不斷探索集體增收新路徑。
在湖畔槐園旁,是魏集鎮發展紅火的稻蟹養殖產業。這種模式「水稻+螃蟹」的養殖模式利用水稻與螃蟹之間的共生關係,實現稻蟹雙豐收。螃蟹主要以稻田裡的浮遊生物、害蟲等為食,減少了水稻農藥噴灑和螃蟹飼料餵食,而螃蟹生長蛻掉的殼可作為水稻的肥料,促進水稻生長,綠色無公害。稻田養蟹採取標準化生產,不用農藥和化肥,稻穀和河蟹的共生環境符合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標準,市場前景良好,對周圍地區農民投入生產有著積極帶動作用,開闢了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新途徑。
魏集鎮地處黃河故道兩岸,地勢高,擁有悠久的種植西瓜歷史,素有「西瓜之鄉」美譽。
在魏集鎮萬畝西瓜基地記者看到,一輛輛來自蘇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大貨車「直撲」魏集各個西瓜大棚,帶著檢測設備現場挑瓜。一車車魏集西瓜被運到蘇南等地,進入千家萬戶,魏集的西瓜「牆裡開花牆外更香」。
據魏集鎮人大主席吳明明介紹,魏集鎮西瓜種植面積有3.8萬畝,主要種植在陶河、姜莊、東珠、王行4個村,其餘村各有350畝地用於西瓜種植。全鎮西瓜種植戶近4000戶,西瓜每畝效益平均在2.5萬元左右。
魏集鎮高度重視西瓜品牌建設,推進西瓜標準化規範化生產,加強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建立了西瓜質量全程追溯體系,組織申報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認證,睢寧魏集西瓜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的「特蜜」西瓜、「魏集西瓜」先後獲得無公害和綠色產品認證。
魏集鎮形成「鎮農業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職業農民」四位一體的新型產業經營方式和運作機制模式,貧困戶利用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入股後除了有土地租金和年終分紅,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實現多項收入。合作社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西瓜收完後,接著種植四季豆等蔬菜,每天都有七八人在合作社田地裡幫忙除草、掀棚等,每人每天可拿到100元工資。
魏集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基地配套建設,圍繞西瓜、稻蟹、核桃、枇杷四大特色產業,實施「縣農業公司+鎮農業公司+村合作社+農戶」的「11841」四級農業經營體系,初步形成萬畝稻瓜輪作、萬畝稻蟹養殖、萬畝薄殼核桃、萬畝枇杷種植四大產業示範基地,全鎮124家農業合作社累計帶動農戶致富超3萬人。
文化振興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
魏集鎮以鄉風文明館建設為重點,留住美好鄉愁。湖畔槐園小區鄉風文明館內設置村史沿革、民俗民約、精英薈萃、凡人善舉、美麗鄉村等板塊,通過實物、圖片、視頻、文字、模型等展示形式,將魏集底蘊深厚的鄉村文化展示在大家面前,突出文化感染、增強文化自信、留住濃濃鄉愁。為避免模式化,該鎮注重培育特色文化村,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村落,培育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村。如紅色革命老區葉場村等,重點開發紅色旅遊,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特色。以鄉土文化活動為抓手,激活群眾文化原生力。通過開展農民文化節、民俗文化大展演,開辦農家書屋結合村部打造農村文化禮堂、草根舞臺等,鼓勵文藝志願者組成表演團隊下基層,引導社區群眾結成文化社團自己找樂子,讓全鎮居民共享文化繁榮成果。加強陣地建設,創新鄉風文明載體。開展鄉風文明評議,開辦道德講堂、座談會、文化節晚會等,建設多彩文化牆,升級主題文化廣場,使它們成為村民身邊潛移默化的「宣講團」,弘揚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
魏集鎮先後被評為全國百佳鄉村旅遊目的地、全市鄉村振興先導鎮,湖畔槐園獲評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等。
魏集鎮黨委副書記盧立說,魏集鎮將圍繞睢寧縣委縣政府制訂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以鄉村振興撬動魏集發展的新未來,一步一個腳印把鄉村振興工作落到實處,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堅定不移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魏集落地生根,為建設「強富美高」新睢寧做出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