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業家》記者 杜若洋
每周工作六天半,每天工作到晚上9點,但仍然被沒有盡頭的訂單壓得喘不上氣來。這就是王志永幸福的煩惱:「要再多接訂單,我們就崩潰了。」
崩潰?顯然,相比之下,王志永與自豪的距離更近。「中國雖然是風電設備製造大國,但沒幾項技術能做到全球領先,而我們這要算一個。」身穿藍色勞動布工作服的王志永一直保持著平緩的講話語調,即使是在說出這樣的豪言時也是如此,只是字句間多了一點細微的輕快。談吐篤實,不善吹擂,王志永「工科男」的身份很容易被鎖定。
王志永和他的三得普華一直低調潛行。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個人的處世態度,也因為他所做的事情太過專業。如果不是因為踩對了時間點,恰好趕上了中國風電大爆發的好時機,也許三得普華還要潛伏更久。
三得普華,全球領先的MCR型動態無功補償設備製造商。
故事顯然要從抽象的無功補償講起。
在我們的供電系統中,不僅有維持電燈、電腦、家用電器等日常電能消耗的有功功率,還存在著一種不為我們平常人所知的能量:無功功率。它是在電氣設備中建立和維持磁場的電功率。凡是需要靠建立電磁場才能維持運行的電力設備都需要消耗無功功率。在電力系統中,無功功率過高會降低電網發送有功功率的效率,但無功功率過低又會造成電網電壓下降,惡化電網環境,甚至造成電網崩潰。由於發電機屬於電磁設備,隨時都在吸收和消耗電網中的無功功率,因此,對無功功率進行及時適當的補充,是維持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一環。
無功補償設備由此而生,它在電力供電系統中處在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在火力和水力發電一統天下的時代,由於發電過程的高度可控性,所以電網對無功補償設備的性能要求並不苛刻。
但是風電的崛起改變了無功補償器默默無聞的地位。由於風時小時大,時有時無,因此風力發電機的運轉也處於不可控的狀態之中,它對電網中無功功率的消耗也相應在時時變化。隨著風電在電網中所佔比例的不斷增加,對電網中的無功功率進行動態的及時補償就成為維護電網穩定的一個關鍵環節。
動態無功補償器,這就是三得普華的生意。「如果沒有風電,我們公司不會發展這麼快。」王志永說。這個清華大學電機系的畢業生在2003年開始創業,當時風電還並不火爆,他最初的研發也並沒有指向風電。「冶金、電氣化鐵路、石化等等,這些大規模用電、負荷有一定的波動性,同時還有一定的諧波汙染的領域都用得上它。」
2005年,王志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了金風科技。當時金風正在為自己的750kW機型尋找風機內使用的動態無功補償設備,他們看到三得普華的技術眼前一亮,兩家很快達成了合作協議。三得普華由此進入了風電領域,也由此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讓金風科技一見鍾情的產品叫做MCR型SVC。
又是兩個繞不開的專業術語。SVC是一種現在佔統治地位的動態無功補償設備類型。MCR是磁控電抗器的簡稱。三得普華的成功就在於在全世界率先實現了這二者的高效率結合。
MCR原理來自蘇聯,但由於響應速度慢,因此從來沒有被用於SVC領域。即使在兩年前,國內仍然有著名學者在著文論證實現MCR的高速響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專家所不知道的是,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已經在2004年就被王志永的團隊完成了。
2004年,三得普華把MCR型SVC的響應時間從幾百毫秒,縮短到了20毫秒。直到今天,三得普華的這個記錄仍然遙遙領先於後進的競爭對手。「據我們了解,其他廠家的產品最快也在100毫秒以上。」王志永自豪地說。
「把這兩個技術結合在一起真的不容易,確實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術手段。很多不是在實驗室裡能完成的。」王志永很理解專家們得出的過時結論。正是這些特殊的手段,構成了三得普華獨特的競爭壁壘。「我們把最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和MCR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技術性能上的根本性突破。在全世界我們最先做成了!」
但MCR並非SVC江湖的獨步者。傳統的TCR技術仍然佔據著這個市場的半壁江山。但與TCR相比,王志永認為作為後來者的MCR技術有著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風電領域。
首先,MCR型SVC可以穩定運行30年,基本不需要維護。而TCR型SVC往往在運行5到6年之後就需要大修。對於大多地處偏遠、維修力量難於到達的風電場來說,MCR的這一優勢幾乎是壓倒性的。
MCR另外一個壓倒性優勢是皮實,它可以在極端氣候和天氣條件中穩定運行。陸上風電場冬天零下40度的高寒,海上風電場高腐蝕性的鹽霧天氣都不能奈何MCR,而TCR相比就要嬌氣很多,比如不能在低於零度的環境中工作。
MCR不僅僅在性能上壓前輩一籌,在價格上也比TCR低10%以上。因此僅僅兩年時間,MCR的成長遠超想像。
而三得普華依靠獨一無二的快速響應速度又佔據了MCR型SVC市場一半的市場份額。顯然這個數字和三得普華的行業地位和領先優勢相比並不驚人。但在電力這個複雜而特殊的市場中,這已經體現了三得普華的實力。
「自從打開風電市場以來,我們的業績每年至少翻番,其中風電合同佔到了合同總量的80%左右。」2009年,三得普華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其中風電8600萬元。
在王志永看來,市場正在向著越來越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出臺規定,要求所有風電場必須配備無功補償設備。而近兩年來,風電場對無功補償設備的需求也體現出了安裝容量快速增長和設備大型化的趨勢。兩年前,風電場大多僅僅按照發電裝機容量的10%配備SVC,而現在已經有了30%的案例,最近50%的傳言也開始流傳於江湖。
「裝機量越大、設備單體越大,業主在挑選設備商的時候就會越謹慎,對三得普華這樣有明顯優勢的企業就越有利。」王志永說。在2009年,三得普華以明顯優勢拿下了甘肅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的SVC配套合同,同時又拿到了一份3600千乏單體設備的訂單,這將是中國風電場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臺動態無功補償器。
對於三得普華來說,2009年還有另外一份有標誌意義的訂單:為某鋼鐵企業的電弧爐配套SVC。它意味著三得普華將向10毫秒的響應速度發起挑戰。如果成功,這將進一步鞏固它的技術統治地位。
眼前,對於王志永來說,與完成訂單同樣緊迫的工作是建設新的產能和拓展新的產品。方興未艾的風電投資,電力產業的高速變革,三得普華的好日子似乎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