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要知道「厚臉皮」這個詞的釋義一是厚顏無恥,二是不知羞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但為什麼兩位老師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厚臉皮」呢?
「臉皮厚」的孩子將來活得不辛苦
當時,在節目中提到了幾個孩子因為被老師或家長批評,想不開跳樓的事情,主持人竇文濤就提出一個問題:現在很多家長看了這樣的新聞之後,不敢和孩子說重話、不敢管教孩子,這要怎麼辦?
馬未都老師就說:我們從小就應該養成一個習慣,就是養成一個,就是簡單地說厚臉皮!
李玫瑾老師也補充道:挫折教育。
孩子臉皮厚一點,遇到事的時候能一笑而過,將來活得才不辛苦!
就像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說得:「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而「臉皮厚」的孩子,就相當於是比其他人少了一個弱點,這本身也是一個優勢!
那麼,家長要如何為孩子做挫折教育呢?
家長要學會挫折教育
1、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與很多家長想得不一樣,挫折教育的第一步不是刻意讓孩子「經歷挫折」,而是要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我很認同主持人竇文濤的一個觀點: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受不了是嬌氣,因為我們眼中的「一點小事」在孩子眼中就是一件大事!
當孩子遇到「一點小事」時,家長要給他陪伴、理解和支持,告訴他你理解他的難過,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2、讓孩子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
孩子對失敗、挫折的認知大多是來自家長的。
家長批評、焦慮、生氣,孩子就會認為失敗是可恥的、是錯誤;家長正常看待、積極應對,孩子就能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
聰明的家長是不會為孩子的失敗而感到焦慮、生氣的,反而會將孩子的失敗看作是無限的潛力!
就像莎士比亞說過: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
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的政治家、小說家班傑明·迪斯雷利也說過:「青年時的失敗要比壯年時的勝利,老年時的成功更令人滿意。」
所以放寬心,從自身影響孩子,一起接受失敗吧!
3、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如果只是接受失敗,無動於衷,那就真的是「厚臉皮」了!
接受失敗之後,家長還要為他提供一些建議,教孩子找到問題所在並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能從失敗中有所收穫。
當孩子真的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時,也就擁有了從容面對挫折的能力,擁有了「厚臉皮」!
4、心理「脫敏」
李玫瑾老師還提到一個概念「脫敏」,簡單來說就是從小讓孩子接觸一些不好的東西,等孩子進入社會接觸到一些惡意時,接受度就會更高一些。
李玫瑾老師還特意提到,聰明的父母從小會經常和孩子開玩笑、損他幾句,這樣孩子遇到外人的「評頭論足」就不至於受不了。其實這就是一種「脫敏」的過程。
我們沒有李玫瑾老師那麼豐富的心理學研究經驗,也沒有馬未都老師多年的人生經驗,教育孩子時難免會有一些小問題,很多家長就私信問我怎麼做挫折教育,除了這篇文章中的4個方法之外,我還有一份書單可以分享一下:
1、《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共8冊)
主題:逆商教育、行為習慣、性格教育、情緒管理、社會交往、品格教育、性教育和財商教育
上榜理由:
每個主題下有3個故事,通過孩子喜歡的小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每一冊後面還會有一個「互動遊戲」和「給父母的話」,給家長提供專家指導的科學培養孩子情商的方法。
其中「逆商教育」這一冊中用3個故事告訴孩子面對批評、誤會和失敗時應該如何應對。
2、《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共10冊)
主題:遇到困難就像放棄、馬虎、粗心、拖拉、推卸責任、不堅定、自卑、不會表達等情商問題
上榜理由:
同為「歪歪兔」系列,這套書的閱讀性更強。
它是兒童文學作家陳夢敏繼數套「當當網終身五星童書」之後又一童話力作,語言優美、故事精彩、想像奇特,既能幫助孩子提升上學適應能力又是基礎閱讀和文學啟蒙的好選擇。
其中《小暖相當花精靈》一冊,通過小暖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和選擇,引導孩子學會正視挫折,積極努力。
3、《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共6冊)
主題:交往能力、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緒能力、積極主動性和親社會行為
上榜理由:
寫給父母的育兒類的書大多都是純文字的,不少寶媽都反應「太枯燥了!」、「看不進去」,所以我特意找了這套漫畫育兒書。
書中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解了孩子的心理發展,給家長提出了360個育兒「活用」建議,篇幅短、實用性高、趣味性適中。
其中自尊心和積極性,都與挫折教育是相輔相成的。而且書中詳細的說明了0-6歲孩子的心理發展,提供了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