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月高考失利,竟因少填一張答題卡,父母過度控制有多可怕

2020-09-20 森媽育兒手記

最近&34;的話題引起了熱議。

原來兒子經常熬夜打遊戲,成績下滑,為了監督兒子好好學習,父親打算在兒子的臥室裡裝監控。

此舉招來兒子的強烈反對,認為自己被控制了,於是打電話報了警。

面對兒子對警察的控訴,父親情緒也很激動,他反問自己的兒子:&34;

網友紛紛評論:

這樣的父母控制欲也太強了把,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我監視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嗎,這話聽起來就讓人窒息。


同樣作為一個青春期娃的媽媽,我很理解這位爸爸的做法,但是不提倡他用監控來控制孩子的教育方法。

正如弗洛姆所說,教育的對立面就是操縱和控制

家長控制欲太強,不僅難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將來還會讓自己和孩子兩敗俱傷。

一味地控制,只會使孩子逃離

中國青年報曾經發起過一項關於&34;的社會調查。

在3328份問卷中,76.5%的人表示身邊很多過度幹涉子女的父母;

90.2%的人感覺父母幹涉會對子女還來壓力。

調查中,父母對子女的幹涉幾乎囊括了子女日常生活,擇校,找工作,戀愛結婚,甚至培養下一代的各個方面。

《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就是被媽媽過度控制的乖乖女。

商場裡,齊明月挑白色的衣服,媽媽一臉嫌棄地說不耐髒;

挑黑色的,媽媽又嫌顏色不適合;

最後順從媽媽的意思,拿粉色的,媽媽又抱怨她沒有主見。

飯店裡,媽媽讓齊明月點菜,齊明月低頭看著菜譜,半天拿不定主意,好不容易點了水煮肉片,又被媽媽說只會點老三樣。

媽媽要求齊明月只能和學霸交朋友。

考試得了第三名,就升學無望,必須進輔導班補習。

讓齊明月以後要做律師,考北京政法大學。

齊明月稍有反駁,媽媽就拿出那句&34;來壓制她。

工作後,媽媽嫌齊明月沒有編制,逼著齊明月考公務員,不惜拿出家中所有積蓄,給齊明月買學區房。

當母女二人為買房的事情爆發劇烈的衝突後,齊明月才哭著告訴媽媽,原來為了不當律師,當年高考的時候,她故意少填了最後一張答題卡。

這件事徹底擊垮了金媽媽。

而齊明月又何嘗不是悔不當初呢?就是為了擺脫媽媽的控制,她寧願少填一張答題卡,最後只上了本地的一所大學,做了沒有編制的記者,而她本來可以有更廣闊的天地。

媽媽的控制,就像一個繭,緊緊地裹住齊明月,而媽媽還在使勁地吐絲,每吐一根,就把齊明月裹得更緊,也更加堅定了齊明月要逃離的決心。

過度控制下,培養的是折斷翅膀的孩子

心理學家李雪曾經說過: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 如果父母的控制欲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父母用&34;的愛畫地為牢,將孩子困住,還給予孩子很高的期待,事無巨細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而孩子呢,在父母的嚴密控制下,很難以達到父母的標準,以至於說什麼都不對,做什麼都是錯,明明很優秀,卻自卑、懦弱到骨子裡了。

父母把這種360°無死角的幹涉稱作&34;、&34;。

殊不知,這種控制已然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在父母控制下長大的孩子,獨立性差,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評價低,甚至不知道該怎麼交朋友,談戀愛,慢慢地活成了一座孤島。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華裔女孩凱倫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凱倫出生在一個澳大利亞華裔的家庭,父母對她管教十分嚴格,他們嚴格地控制著海倫生活、交友和學習。

小學時,海倫只被允許和幾個人交朋友。

初中時,私自翻看海倫的電子郵件,甚至一邊瀏覽郵件,一邊有選擇地刪除,海倫因此錯過幾百封郵件。

每次出門,父母必問:你去那裡,跟誰玩兒,怎麼去,誰來接?

21歲時,和實習同事聚會,晚上九點還未到家,父母的簡訊就像炸彈一樣,狂轟亂炸起來,追問她在哪裡,什麼時候回家。

即使海倫都已經接了父母的電話,他們依然掛電話後報警稱女兒被壞人綁架了。

在父母過度控制下長大的海倫,像一個剛破殼的小雞,性格內向、膽小、沒有辦法融入到社交活動,也喪失了交友的能力,沒有辦法和別人維持一段長期的友誼。

這都讓她倍感孤獨。

然而,海倫還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兄妹四人,無一例外,都受到父母的嚴格控制,並對此後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大哥在父母的&34;和&34;下,入讀名校,還獲得了碩士學位。

然而,在找工作時,父母處處幹涉,以至於哥哥竟然沒有找到工作,都30歲了,還在啃老,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害怕被拒絕而寧願整天呆在家裡玩遊戲,也不再出去找工作。

看過父母的控制,凱倫的二哥選擇了離父母遠遠的,而小妹則用撒謊,假裝順從來欺騙父母。

學者黃瀾曾說:&34;


凱倫四兄妹的成長經歷,給了我們很好的警覺,不要把控制當作愛,不要用愛去給孩子心靈傷害。

最好的愛,是給她高飛的翅膀

做媽媽後,我才深刻體會到,有時候,看到孩子在對與錯的邊緣徘徊,而我們卻不伸手去拉一把,是何等的殘忍和內疚。

不拉孩子一把,對孩子是殘忍的;看孩子走彎路,我們又不能原諒自己。

然而,去年夏天的一件小事,讓我的思維發生了轉變。

一個晚上,我和孩子從公園的大樹下捉了兩隻若蟲,就是還未蛻變的金蟬。

第二天早上,一隻金蟬已經出殼了,一對翅膀在太陽下泛著金光,煞是好看。

而另一隻呢,後背上雖然已裂開一個口子,它用盡渾身的力氣,使勁往外擠,我和孩子一動不動地看著它,大概太累了,它擠一會就停下休息一會,然後再調整身體繼續擠。

一個小時過去了,它還沒有出來,我看得有點急,於是直接給它撕開背後的口子,把身體給它掏了出來。

然而,沒有經過痛苦掙脫的過程,金蟬出來後,無論怎樣都不能展開翅膀,不久後,它就死了。

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我以為是在幫那隻金蟬,卻最終害它丟了性命。

這跟我們養育孩子一樣,成長的路上,有些苦是孩子必須吃的,有些跟頭只能是他自己摔的。所以,與其擔憂,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蛻變。

就像陳銘老師說的: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事情,給他一方花園,給他養料和空間,你自由開放。

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

我都為你鼓掌。

相關焦點

  • 齊明月高考少填一張答題卡:親情的溝壑易填平,糟糕的後果難逆轉
    文/守一瓣心香電視連續劇《以家人名義》裡,李尖尖、唐燦、齊明月三個女孩兒,住在一起,性格各異。高考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齊明月的行為讓她父母和兩個舍友為之震驚,這是對待高考該有的態度嗎?齊明月,別人眼裡的「乖乖女」,看起來溫柔乖巧,卻因為和控制欲強的媽媽對抗,在高考時自作聰明,少填了一張答題卡,最終以比模擬考少五六十分的成績,「成全」了自己,上了本地一所大學的新聞系
  • 高考少填一張答題卡的齊明月:所有的爆發,都是由來已久
    《以家人之名》中,有人心疼子秋,有人憐憫凌霄,有人羨慕尖尖,有人佩服李爸,這裡卻想說一說齊明月,那個在高考時居然少填一張答題卡的乖乖女。一、包裝過的聽話小孩齊明月生在一個小康之家,家裡只有她一個孩子,父親常年在外忙於工作,她自小多跟母親生活。 她的成績從來沒有下過班級前5,也總跟班裡成績好的人討論題。她很聽媽媽的話,高中了,她外出吃飯,還是吃媽媽點好的餐,衣服的顏色也是媽媽選。
  • 讀完整體養育,終於理解為什麼齊明月高考少填一張答題卡
    在後面的一部分齊明月跟她的媽媽發生爭執之後,情急之下說出了自己當年高考的真相,齊明月為了不去媽媽想讓她去的政法大學,為了圓自己的記者夢,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在齊明月看來,這樣分數不夠,媽媽就不用強迫她去自己不喜歡的政法大學了。此話一出不僅僅是齊明月的媽媽,就連屏幕外的我都感覺到了震驚,高考啊!號稱人生重要拐點的重大考試!齊明月這得有多大的勇氣才敢少填一張答題卡呀?
  • 以家人之名,有個強勢的媽媽怎麼辦,齊明月:高考少填一張答題卡
    她是李尖尖的好朋友,好閨蜜,也是一個獨生女,家裡有一個很強勢的媽媽,爸爸在外工作忙,很少管她,家裡所有的大小事都是媽媽一個人管。齊明月的媽媽非常強勢。什麼事都為齊明月父女倆做主,在家也是她說一,沒人敢說二。在媽媽的嚴厲要求下,齊明月過得很壓抑,也缺乏自信。因為她無論怎麼做,都無法讓媽媽滿意,都會遭到媽媽的指責。
  • 否定式教育:《以家人之名》齊明月自爆高考少填一張答題卡
    最近,在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自爆高考少填了一張答題卡。原因是不想按媽媽的想法報考大學。她知道,一旦分數夠了報考政法大學,她媽媽一定會要求她報考的。齊明月的人生一直被她媽媽控制著,她接受的也是來自媽媽的否定式教育。01 否定式教育無論做什麼事情,接受到來自父母的話語都是否定的;就比如:怎麼這麼笨,才考這麼點分數;笨手笨腳的,一點忙都幫不上,我以後還指望你什麼?而齊明月,也是受到這種教育。
  • 學霸高考少填一張答題卡!父母的控制欲,才是毀滅孩子的利器
    齊明月想去北京深造,媽媽卻一直拿當年高考失利的事情,說她的心理素質不行,沒有能力,去了北京也沒用……要女兒留在老家考公務員情急之下,實在和媽媽講不通道理的齊明月,終於說出了憋在心中已久的秘密:「其實你一直都不了解我,我從小最擅長的就是撒謊。你一直想要一個乖女兒,你不讓我幹的事情,我在你背後,全部偷偷地幹了!你知道我高考為什麼比平時少五六十分嗎?因為我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
  • 學霸高考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只因媽媽太強勢!做父母的都看看吧
    「做父母是得有遠見呀!什麼孩子喜歡不喜歡,你只要逼著孩子學習,孩子不喜歡也能成為喜歡。你要是什麼都放縱孩子自己選擇,那可能學校的門檻孩子都不會踏進去一步!」02過分強勢的媽媽究竟有多麼可怕請齊明月的朋友們一起吃飯,齊明月鼓起勇氣點了幾個菜,卻全部遭到媽媽的反對,導致齊明月25歲了,還不敢點餐;高中時,齊明月就想當記者,媽媽卻逢人就吹噓女兒要考政法大學,一波三折後她最終進入電視臺當了記者,可媽媽卻逼著她必須要考公務員;買衣服時,齊明月想買白色的襯衫,媽媽卻特別強勢地要求她必須只能買粉色的衛衣……
  • 她高考時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只是為了
    一向言聽計從的齊明月終於和強勢「為她好」的媽媽爆發了劇烈爭吵,並說出當年高考發揮失常的真相:「你知道為什麼我高考比模擬考少考了五六十分嗎?因為我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我不想去政法大學。」為你好』,我老公就是這樣打擊長大的,有一次我們討論家庭教育,他說小時候想過殺了爸爸,而且覺得小孩子基本上都有過這種念頭,我很震驚,告訴他,我從來沒有,還好,教育了幾年,他思維正常多了。」
  • 女生高考不填答題卡,只為擺脫母親:廢掉一個孩子,這樣做就夠了
    因為買房、考公務員的事,齊明月和媽媽大吵了一架。齊明月想去北京工作,媽媽卻一直拿齊明月高考失利的事情,說齊明月沒能力,去了北京也沒用。齊明月不得不說出高考失利的真相,原來高考失利不是偶然,而是另有隱情。
  • 齊明月高考故意少圖一張答題卡,活活氣死她媽!
    以家人之名播到齊明月的媽媽發現齊明月沒有複習準備考公務員,兩母女大吵一架。沒想到齊明月還自曝自己當初是故意少塗一張答題卡的,就是不行上媽媽給她安排好的政法大學。其實齊明月跟她媽媽兩個人之間都有錯,她媽媽的問題是比較專制,從她說話的口氣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比較要強而且專治,在家裡面也是充當一個女強人的形象。所以齊明月跟他爸爸兩個人,在她媽媽面前話就會明顯少了很多。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 母親控制欲過強有多可怕
    齊明月家境優渥,成績優秀,長相漂亮,性趣溫和,但是她並不快樂,總是小心翼翼,思慮重重的。她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特別是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媽媽。事後李尖尖一臉疑問地問齊明月:「我從來沒有聽你說過想當律師啊。」齊明月:「我也是剛知道。」即便齊明月已經十分優秀,她的媽媽一直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好,嫌棄她是「萬年老二」,並沒有真正接納女兒。在母親的控制欲和強勢下,齊明月沒有主見,沒有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好,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總是患得患失,習慣把錯誤全歸咎在自己身上。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原來是一名控分型學霸
    看過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的人都知道齊明月,一個看著文靜又柔弱的女生,在外人眼裡,她是一名乖孩子,學習好又聽父母話,中學時一直是媽媽嘴裡的驕傲,後來因為考場「失利」,上了本地大學的新聞系,成了一名記者,參加工作之後的她,也一直都活在母親的要求之下,直到和母親的一次爭吵,才讓所有人都知道,齊明月不僅想掙脫母親的安排,還是一名控分型學霸。
  • 控制欲太強親手安排娃的一切,也親手毀了娃,值得每位父母反思
    所以你拼命把他攥在手心裡,不敢有一刻放鬆。但你忽視了,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事實上過度地控制對孩子是無效而有害的,最直接的後果是破壞關係,而且於事無補。小到齊明月穿什麼、交什麼樣的朋友。大到學什麼專業、從事什麼工作都被媽媽一手安排。而齊明月,明明自己成績優異、長相甜美,卻總是小心翼翼,並且經常否定自己。她表面順從媽媽的安排,卻在高考的時候用少填一張答題卡來默默地來反抗,以至於高考「發揮」失常,錯失了媽媽心儀的高校。她沒有考上齊媽媽心儀的政法大學,同時也錯過了自己更好的人生。
  • 陳婷對凌霄來說太可怕,但是生活中齊明月媽媽這樣的父母卻很多~
    最近追劇《以家人之名》,看到陳婷如此對待兒子凌霄,覺得這樣的媽媽太可怕了。但其實像陳婷這樣的家庭案例屬於少數,生活中像齊明月媽媽這樣控制型的父母卻很多。現在齊明月大學畢業工作了,媽媽還要幫她做什麼人生規劃,甚至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父母還要以她名義貸款買一套房,齊明月差點成了「被房奴」。有人說,兒女不理解父母良苦用心,齊明月父母這樣做都是為了孩子好。那麼,像齊明月媽媽這樣強勢和控制型的做法,孩子真覺得自己人生好嗎?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在父母否定打擊下長大的孩子內心有多自卑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了,三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經歷一系列事件,獲得了治癒。然而,裡面有個配角人物,卻讓我心疼。她就是齊明月。齊明月:媽,是我在高中的時候您告訴我,您想讓我去北京,您說北京有很多機會。齊媽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你會什麼呀?混兩年,沒有編制。你回來就能進編制啦?這麼好的機會會留給你?
  • 月亮和媽媽吵架真實得令人窒息,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強?
    你父母有對你說過這些話嗎?今晚的《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和媽媽終於爆發吵了一架。一直以來,她媽媽用自己的辦法去為她好 ,但是從來沒有問過她是不是她想要的。齊明月因為買房和去北京的事,和媽媽大吵了一架!為了不學法律,她故意高考的少填了一張答題卡。不能說她媽媽不愛齊明月,只能說她媽媽用錯了方式。「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真的令人窒息,從來不關心自己孩子想要的是什麼,一味地強加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一旦達不到要求,就全盤否定。
  • 女兒高考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只為對抗強勢媽媽,媽媽的愛錯了嗎
    每個父母都有現實的影子,每看完一集,都引人反思,感嘆父母態度不同,孩子就會千差萬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貫穿孩子的一生。越是無心插柳卻柳成蔭,三個跟著李爸長大的孩子都很有出息,每個孩子長大都有了自己喜歡而且不錯的工作。
  • 中國式家長控制欲有多彪悍
    同時也將埋藏多年的秘密說出口,就是故意在高考的時候少填了一張答題卡,故意少考五六十分,只為進自己想進的大學,學新聞!明月長期在媽媽的高壓控制之下,想要反抗,又有孝道壓力,在第一次自我意識的強烈反抗方式中傷害自己,靠傷害自己向父母宣戰。這裡面有非常多的信念、情緒、創傷應激反應在起作用。也不得不說,月亮和媽媽吵架這一段看得太感同身受了!那個一直在否定你的家長,那個一直想活自己的你,唉 !!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媽媽扇耳光:你學習再好也不配幸福
    還有多少孩子正在遭受父母無底線的專斷控制、否定打擊、冷嘲熱諷?這樣長大的孩子,都怎麼樣了?有一種比「PUA」還過分的父母,大概就長這樣吧。被「高控制型」父母養大的孩子,一生都在否定自己。齊明月對自己定義過:「我真的什麼也做不好,我真的很容易犯錯。」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媽媽擰巴:一邊希望你好,一邊瘋狂否定你
    很多中國父母,尤其喜歡否定、打擊、冷嘲熱諷孩子,以此來控制孩子。《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就是典型的「高控制型」媽媽。一個德智體美樣樣拿得出手的女兒,在她眼裡卻「一文不值」,裡裡外外被自己打擊得「體無完膚」。很多網友紛紛舉手:這不就是我和我媽嗎?